白庙凝析气田产量分析与下步建议
白庙地区油气聚集规律及成藏模式

一
成 藏 模 式
概 况 白庙构 造位 于东 濮 凹陷 兰聊断 裂 中部 ,前梨 园洼 陷 与葛 岗集 洼陷 的结 合部 ,是受 基底 隆起 和 兰聊断 层控 制 形成 的半 背斜 构造 。西 与桥 口构造 相望 ,南北 倾伏于 生油洼 陷 、勘探 面积约 2 4 0 k m 。 。
2 0 1
~
鑫 3 ~ 年 盎 1 0 月 曩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贸 i c a l T 易 r a d e
白庙 地 区油气 聚 集 规律 及成 藏 模 式
李朝立
( 中原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 科学研 究院 )
油 壬
摘 要:白庙构造位于 东濮凹 陷兰聊断裂 中部 ,前 梨园与 葛 岗集两个生油洼陷的结合 部 , 是 受基底 隆起和兰聊断层控制形成的半背斜构造 ,西 与桥 口构造相望。沙二 ~东营期形成 的滚动 背斜是 中浅层油气聚集的有利 场所 ;白庙深层储 层类型低孔 、低渗 ,碳酸含量高,非均质性严 重,是典型低 孔渗深层气藏。深层油气藏侧 向上 受构造 、岩性两种 因素控制 ,是 带油环 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 气藏 。
白庙 构造纲要 图 近年 来 ,在该 区进 行 了三 维地 震采 集处 理 ,摸 清 了构 造格 局 ,理 顺 了各 级断 层展 布特 征 ,通过 老井压 裂 改造 和综 合研 究 ,搞清 了 白庙 深 层为 具油环 的凝析 气藏 ,油气藏 类型为 构造岩 性油气 藏 。
沙三 段生 油岩 ,形成 油气 运移 通道 ,它 们共 同作 用形 成了 白庙 中浅层 的气藏 。可见 构造 的形 成演化 控制 了油气 的分布 。 2 . 储集层对 油气藏 有重要 的控制 作用 油 气藏 的控制 因 素主 要是 各 种地 质 条件 和背 景 、沉 积 相 、储 层 、 构造 因素对 油气藏 的影响 。 白庙地 区不 同 的沉积 相带 有不 同性质 的砂 岩发 育 ,深层 油气藏 明 显受 沉积相 带 、储集 层性 能 的影响 。首 先形 成两种 类 型的 上倾岩 性封 堵 。其次 ,储集 层分 布影 响油 气藏 的富 集 ,主水道 、河 口砂 坝处 形成 良好渗 透性储 集体 ,储 集大量 油气 ,形成油气 的富集 。 自庙构 造从 油气 的生 成 、运 移 、聚集 、成 藏到 保存 ,受 以上 各种 地质条 件和 因素的影 响控制 ,是一个 较完美 的成藏体 系 。 通 过构 造演化 分 析 ,白庙 半背 斜 由南北两 个 明显局 部古 隆起 构造 组成 ,并形成 了后期 的继承 性半背斜 构造 。由于杜寨 断层的 控制作 用 , 形成 了上 下两盘 油气 藏体 系 ,受杜 寨断 层的 封堵 ,白庙 构造 二 台阶 上 实质 上只有 一个 油气 源 即前梨 园油 气北 向南供 给 。来 自前梨 园 的油气 首先 在北部 构造 中 富集 ,并 受 早期 东南 掉断层 和岩 性封 堵形 成 深层 富 集 的油气藏 。只 有超 出溢 出点 多余 的部 分油气 才继 续 向南 部的 半背斜 构造 运移聚 集 ,而这 种运移 是 突破 溢 出点的 运移 ,其难 度受 油气 源条 件 、岩 性变化 及断层发 育状况 的影 响大 ,南边 半背斜 构造含 油气性 差 。 另一 方面 ,晚期 桥 白断层 具有 一定 的运 移通道 作用 ,从 而使 油气 向 中 浅层运 移并 富集 ,形成 中 、浅 层油气藏 。 生 油岩是 前梨 园沙三 3 — 4地层 ,油气 运移 以侧 向顺 储 层向 白庙构 造运移 ,在 邻近生 油洼陷边 缘 的 圈闭 中首先 聚集 ,然后 沿断 层 向浅层 运移 ,进入 新的 圈 闭 、新 的层 系之 中。正是 这种运 移 成藏式 作 用 ,才 形成 白庙地 区油气 藏在 构造 高 部位 以 中浅层 富集 为主 ,构造 低部 位 以 中深层 油气 藏分 布为 主的 油气 藏分 布格 局 。这 完全 符合 东濮 凹陷 黄河 南地 区油气运 移与 富集 成藏 的基本规 律 。
白庙、桥口低渗凝析气藏工艺挖潜技术-2019年文档

白庙、桥口低渗凝析气藏工艺挖潜技术、存在的问题1.层位分散,常规压裂改造难度大白庙、桥口气田主要含气层系为S2下、S3上、S3中、S3下四套,气藏埋深2630.0〜4090.0m。
四套层系受沉积环境影响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由于层系多、井段长、层位分散、层间差异大,常规的笼统压裂工艺不但不能有效改造物性差的储层,使相当一部分储量不能得到有效动用,而且造成压裂液体效率低,影响压裂成功率和措施效果。
2.地露压差小,反凝析污染严重白庙、桥口凝析气藏地露压差小,地层反凝析和井筒积液严重,降低了气井产能和稳产期。
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凝析液不断析出,气井普遍存在积液现象,气井产能下降快,稳产难度大。
3.气田压力逐渐下降,排液采气效果逐年变差近几年,大部分气井低产、低能,作业时洗井液和气举时井液、高压气回流地层的现象比较普遍。
既污染伤害地层,又损失高压气,严重影响到气井正常生产。
二、低渗凝析气藏挖潜工艺技术研究1.多段压裂工艺1)压裂方式:由于凝析气藏低渗、非均质、井段长,单层压裂地层压力下降快,反凝析现象严重,稳产期短;同时多次的压裂改造易污染地层,施工成本高,因此,选用多段压裂工艺,一次对气层进行充分改造。
在综合考虑多段压裂工艺的技术上,优选封隔器加滑套,顶部悬挂密封的方式实施多段压裂。
(2)压裂工艺:①对需要避压的层,采用封隔器加盲管避开避压层段。
②针对套管完井的水平井,为避免因射孔段过长,压裂产生过多裂缝,每个压裂段射孔长度控制在2〜4m③为提高压裂工艺成功率,采取“低砂比、造长缝”的原则,结合“低起步、小台阶加砂”技术,合理控制砂比,降低人工裂缝对砂浓度的敏感性。
2.精细分层压裂工艺近年来,针对一般压裂井,为充分改造压裂层,提高薄差层的动用程度,需大力研究推广2〜3段的精细分层压裂工艺,提高压裂针对性。
对此我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对压裂工艺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了卡一压二、卡二压二、卡二压三、卡三压二和卡三压三分层压裂工艺。
凝析气藏采气配套工艺交流

同心管泡排工艺
泡排参数优化
加药量
建立了同心管积液量计算模型。 根据井筒积液高度和积液量、注入浓度计算加注量。
加药量=井筒积液量×加药浓度同心管井筒积液量:Q = Q底+Q大+Q小+Q杆
泡排参数优化
空心杆下深超出原油管:建议采用杆注,可快速降低深部位液体密度,减少关井反应时间。空心杆下深在原油管内:采用杆管环空泵注,空心杆排液。
空心杆闭式气举
同心管排液采气技术
技术适用性分析
井口及工具配套
同心管采气井口设计
同心管排液采气技术
空心杆特殊四通采用原井口压力级别、标准锻造;采用锥座式悬挂器;空心杆四通座于大四通之上,法兰连接。
井口及工具配套
1/2〃小直径气举阀
同心管排液采气技术
总长:330mm
波纹管内的最高充气压力:15MPa
白庙气田排液采气现状
下步重点进一步完善多级气举管柱,选井试验小直径管排液工艺技术,解决气举时部分积液压回气层造成二次污染;试验闭式气举小套管气井气举管柱配套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治理
排液采气技术
主要技术
同心管排液采气技术 压裂气举一体化管柱 复杂特殊结构井气举工艺
缩小管径 加深管柱 注重气层保护
0.27
0.32
0.35
0.37
0.50
0.76
1.40
2.12
3.18
1.56
1.41
2.48
2.22
1.92
6.28
0.29
0.34
0.37
0.40
0.53
0.81
1.49
2.27
凝析气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

说 , 水 开 采 可 以 使 原 油 采 收 率 在 原 有 基 础 上 提 高 2 % 以 注 0
上 。
开 采 、 氮 气 开 采 和 利 用 水 平 井 开 发 都 已 经 在 凝 析 气 田 的 开 注 发 中 大 规 模 的 应 用 ,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 目前 , 析 并 凝 气 藏 开 采 技 术 已 趋 于 成 熟 , 在 凝 析 气 田 开 发 过 程 中 得 到 了 并
成功 的应 用 。
美 国科罗 拉多 州 的 阿 德 纳 凝 析 气 田 , 层 岩 性 为砂 岩 , 储 产 层 厚 度 为 1 . , 隙 度 为 1 . % , 透 率 为 3 3 5m 孔 97 渗 6× 1 0
vm 0
,
原 始 地 层 压 力 为 1 8 am , 始 地 层 温 度 为 1 0 ℃ 。 该 0 t 原 0
低 , 其 凝 析 油 采 收 率 一 般 为 1 % ~ 6 % , 然 气 采 收 率 可 但 5 0 天
达到 9 0% 以 上 。 前 苏 联 由 于 天 然 气 消 耗 量 较 大 , 0世 纪 6 2 0 年 代 开 发 的 凝 析 气 田 , 析 油 含 量 较 低 , 般 都 采 用 衰 竭 式 凝 一 开采 方式 。
维普资讯
天
然
气
工 业
20 02年 7月
凝 析 气 田 开 发 和 提 高 采 收 率 技 术
中 国 石 化 中 原 油 田分 公 司 开 发 事 业 部 史云 清 C C 经 济 与 信 息 研 究 中 心 王 国 清 NP
从 2 0世 纪 4 0年 代 以 来 , 外 就 开 始 进 行 凝 析 气 田 的 开 国 采 。 截 至 目前 . 析 气 田 的 衰 竭 式 开 采 、 水 开 采 、 环 注 气 凝 注 循
种简便的凝析气井合理产量确定方法

节点系统分析是以单井的整个开采系统为研究 对象,根据流体在油气层、井筒和地面管线中的流动 特征,以流量和压力变化为依据,科学地分析整个采
气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状态,确定合理的产能
和最佳工艺制度。其具体方法就是协调的方法,即
考虑地层段、完井段的流动要与垂直管流、嘴流段的
流动相协调。
参 考文 献
1 杨继盛编.采气工艺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
Turner R G et a1.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minimum
flow rate for the continuous removal of liquids form gas
wells.JPT,1969:1475 1482
系统的协调产量。
1.流入动态预测
井底流入动态系指一口井的产量与储层和生产
井之间压降的函数关系。它描述了当井内流体压力
低于储层压力时,储层释放流体的能力,可表示为:
声; pjr—aQ,。+6Qi。
(1)
凝析气藏中,流体在地下一般以气态形式存在,
随着开采过程中压力的下降,凝析气藏将反凝析出
液态流体——凝析油,其流动将为气液两相流。现
笔者以井底为节点进行分析,将地层段、完井段
的流动作为流入部分,将垂直管流和嘴流段的流动
作为流出部分。根据产量和压力的关系,描绘出流
入和流出动态曲线,然后用图解形式将两者绘在一
张图上,两条曲线的交点表明气层的生产能力刚好
等于出气管路系统的生产能力,即气井处于流人与
流出能力协调的状态下生产。该点对应的产量即为
第25卷第10期
天然气工业
一种简便的凝析气井合理产量确定方法*
白庙、桥口凝析气田适应性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

层的配伍性 , 防止储层遭受二次伤害。
压 裂工艺研究
由于白庙、 口气 田沙三中和沙三下储层埋藏 桥
深 , 特低 孔 、 低 渗 特 征 , 以 投产 时一 般 均 需 具有 特 所
入地层液体少 、 对地层伤害小等 良好特性 , 特别适用 于低渗透 、 低压及水敏地层的油气藏 改造。C O 压
裂 工艺有 以下 几 个特 点 : ( ) 工控 制技 术 1施 泡沫 压裂施 工 有三 种施 工控 制技 术 : 恒定 内相 、 恒定 泡沫 质量 、 定 井 底 总 排 量 。 目前 均 采 用 第 三 恒
要压裂改造才可获得工业气流 , 但必须有与白庙 、 桥 口凝析气田特殊的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压裂工艺 。
累增 油 0 2 9 . 23× 14, 均 单 井 日增 气 2 34× 0t平 .2
14 3 日增 油 5 8t 0m , . 。
-
喷流量在 2 6 1m / i 0~ 0 n以内, m 待井 口压力降低 、 裂缝闭合后逐渐增大放喷流量 。 3 C 能压裂 工艺 .O 增
储层 改 造时 , 也应 以合 理 的压差 进行 排液 。否 则 , 将 因返 排速 度 过 快 , 隙 压 力 减 少 , 成 围 压 瞬 时 上 孔 造 升 , 透率 急剧下 降。 同时 , 必须 考虑 外来 液与 地 渗 也 的整个 裂缝 高度 。 ( ) 工完 毕 后 , 即进 行 返排 , 裂 缝强 制 闭 5施 立 使
合, 将悬浮在压裂液 中的支掸剂加在其中, 阻止支撑
剂沉 入裂 缝 的底部 , 善裂 缝支 撑剖 面 。 改
2 C 沫 压裂 工艺 .O 泡
泡 沫 由气 液 两 相 组成 , 泡沫 流体 由于 它独 特 的 结 构 , 常规压裂 技 术相 比 , 有静 液 柱 压 力 低 、 与 具 滤 失量 少 、 地层 伤 害小 、 砂性 能 好 、 对 携 助排 能力 强 、 进
白9块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协同储气库建设可行性研究

白 9块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协同储气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摘要:白庙气藏白9块属于低渗凝析气藏,开发方式以衰竭式开发为主,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目前进入低压开发阶段,单井产能低,采出程度低。
所以针对目前的开发现状,气田开发急需转变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
本次研究通过分别对注气提高采收率和白9块建设储气库两方面开展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白9块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协同储气库建设是可行的。
利用凝析气藏建设储气库,具有改善气藏开发效果和储气调峰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凝析气藏储气库可行性一、气藏基本概况1、地质概况白 9块位于白庙气田中部,为白庙气田的主要含气断块。
含气层位:沙三中、下;气藏埋深:3350-4200m;原始压力系数:1.48-1.67;储层平均孔隙度:12.2%;渗透率:1.75mD;凝析油含量:420mg/l。
属于低孔低渗高压凝析气藏。
2、开发特征白9块开发具有“一高一快”的特征:“一高”是指气藏产能高。
全井段投产初期日产气量为3.1-12.6万方/天,累产油气当量在0.035-0.437亿方,平均为0.219亿方,单井无阻流量在21-33万方/天。
“图1 白9块沙三下1顶构造井位图一快”是指产能下降快。
该区块采用衰竭式开发,目前处于低压生产阶段,井口油压平均只有0.8MPa,平均日产气361方,目前地层压力平均24.5-27.3MPa,低于露点压力,反凝析现象严重,井筒普遍积液,采出程度只有12.6%。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1、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1.1气井反凝析污染状况评价我们利用以凝析油聚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三区渗流模型,采用近井筒加密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气井反凝析状况研究。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井反凝析严重区为近井地带30m左右;近井地带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达47.15%,油量最大相对渗透率仅有0.043mD,流动能力差。
1.2注天然气解除反凝析污染开展了室内PVT物模实验、微观注气实验,实验表明注气能够反蒸发凝析油,注入气量越多,凝析油量越少;注气改变凝析油赋存状态,形成气流通道;注气可以恢复地层压力,降低油气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凝析气田凝析油产量浅析

Q
: !!
工 业 技 术
凝析气 田凝析 油产量浅析
杨 明 明
( 长城钻探 工程有限公 司苏里格 气田项 目部 ,辽 宁 盘锦 1 2 4 0 1 0) 摘 要:在凝析气田天然气采集输过程中会 同时产 出凝析 油,凝析油具有较 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从讨论凝析 气田凝析油 来源开始 ,接着对天然气发 生相态转变 ( 气转换成油 )的时间、地点及凝析油存在的状态进行 了分类描述,并对 “ 气田 凝析 油产 量 ”进行 了确切 定 义 ,然后分 析 了在 凝析 气 田开发 过 程 中凝 析 油产 量 的影 响原 因及凝 析 油产 量 变化趋 势 ,最后 就 提 高凝析 气田 凝 析 油产量 的提 出了一些 建议 ,希 望对 国 内其 它凝 析 气田 ( 气藏 ) 提 高凝析 油 产量或 减缓 凝析 油产 量下
开发规 模 ,提高气 田整体 天然气 产量 ,只 地 层 压 力 越低 ,在 地 层 和井 底 析 出 有天然 气产量 上去 了 , 产 油总量才 会增加 , 的油就越 多 ,进 入集气 站和 处理 厂的油就 凝析 油产 量才 可能 上升 。2 从 气井 生产 制 越少 。换 青之 : 度上着 手 ,尽量 延 长气井 携液生 产时 间 ; 2 . 1 老井 地层 压 力低 ,气 转变 成 油 主 尽量减 少或避 免气井 配产 不合理 ,因 为气 要 发 生天 然气 从 地层 向井 底 运移 过 程 中 , 井配产 不合理 ( 过高 ) 会 导致其 产量 和所 这部分油大部分滞留在地层和井底 ;同时 控制 的储层压 力下 降过快 ,进而 导致气 井 老井 产量 低 ,携 液能力 差 ;即老井 越多 , 携液 能力快 速下降 和在滞 留储层 中的 油增 凝析 油产 量就越 低 。 2 . 2 新井地 层压力 高 , 多 ,凝 析 油产 量下 降。3 从 提 高气 液分 离 气 转 变 成 油 主要 发 生 在 天 然 气从 井 底 向 效果着 手 ,在 充分考 虑到 经济效 益的前 提 井 口运移 过程 中 ;同时新井携 液能力 强 , 下, 集 气站和 处理厂采 用较好 的分 离装置 , 井筒 中析 出的油 有相 当部分 可被携 带至井 或对集气 站和 处理厂 现有分 离装 置进行 升 口 ,通过 管线最 终进入 集气 站 ;即新 井越 级改造 ,提升 分离装 置 的分离能 力 ,因为 多 ,凝析 油产量 就越高 。 气 井携 带至地 面的凝 析油 总量不 变时 ,在 3 受气 井携 液能力 影响 集气站 和处理 厂 的分 离情况 越好 ,即气 液 气 井 携 液 能力 下 降 ,被 携 带 至 地 面 分离越 彻底 ,凝析油 产量 自然就越 高 。 的油就随之减少 ,凝析油产量就会下降。 六 、结论 4 受油 水分 离情况 影响 1 凝 析气 田中凝 析油 来 源于天然 气 , 4 . 1 当集气 站 ( 或处 理厂 ) 分 离器 ( 或 产油量取决于天然气产量规模和其原始组 天然 气处理 装置 ) 处理 能力不 足 ( 与气液 分 中重 烃 占 比多少 。2 凝 析油 在地层 、井 产量 规模不 匹配 ) 时 ,即使天 然气产 量再 筒 、管线 中都 可能产 生 ,地 层 中产 生 的凝 增加 ,凝析 油产 量也不 会增加 ,只会 造成 析油很 难到达 地面 ,井简 中析 出的凝析 油 流失 的油 ( 未被分 离 ,进入下 游输气 管线 有 多少被 携带 至地 面取决 于气井 的携液 能 的油 ) 增多。 4 . 2 随分 离器使用 时间延 长 , 力 ;留在集气 站和处 理厂 的凝析油 才能 产 其分离效果如果变差, 凝析油产量会下降。 生经济效 益 ,才是凝 析气 田凝析 油产量 。 四 、气 田凝 析油产 量变化 趋势 3凝析 气 田天然 气产 量规模 越 大 ,新 井 占 1 在气 田开 发 的建 产期 ,随着天然 气 比越高 ,气井 携液 能力越 强 ,集气 站和 处 产量规 模扩 大 ,产 油总 量在增 加 ;同时 因 理 厂气 液分离越 彻底 ,凝析 气 田凝 析油 产 为老 井相对 较少 ,新井 投产相 对较 多 ,有 量就越 高 。 4 凝析气 田处在不同的开发阶段 , 相当部分的凝析油是在井筒中析出且能被 其 凝析油产量变化趋势不 同:建产期凝 析油 携带 至 地 面 ,凝 析 油 产量 会 不 断上 升 。2 产量上升, 稳产期和递减期凝析油产量下降。 在气 田开发的稳产期,天然气产量不变, 5提高凝析气田凝析油产量应从提高气田 产油 总量基 本不变 ;但 老井越 来越 多 ,地 开发规模 ,气井 合理 配产 ,提升集 气站 和 层压力逐渐下降 ( 亏空 ),越来越多的油 处 理厂气液分离效果 等方面采取措施 。 滞 留在地层 中 ;同时随着 气井 产能递 减 , 参 考文献 携液 能力 变差 ,凝 析 油产 量会 下 降。3 在 [ 1 】 刘 玉 慧 , 袁 士 义 ,宋 文杰 ,等 . 凝 析 气田开发后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天然 液对产 能 的影响机理 Ⅱ 】 . 石 油勘探 与 开发 , 气产量逐年递减 ,产油总量会减少 ;同时 2 0 0 1 ,2 8( 1 ). 老井 占总井 数 比例 进一 步上升 ,气井 平均 携液 能力进 一步下 降 , 凝 析油 产量会 下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庙凝析气田产量分析与下步建议
[摘要]白庙凝析气田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储层发育程度差且横向变化快、物性差;含气层系多、井段长、埋藏深、凝析油含量高。
,通过不断优化气举制度,配套完善增压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加大排液采气力度,在多年没有新建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气田的相对稳产。
[关键词]凝析气田
产量分析排气规律研究衰竭式
1 2011年生产开发指标分析
1.1生产开发指标分析
与2010年相比,白庙凝析气田生产开发形势表现为日产气量降低,日产油量上升。
与去年同期对比,白庙凝析气田表现为日产气量、日产油量上升;年产气量、年产油量下降;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增大。
其中,白39井转注年产气量下降51.8万方,白40井年产气量下降113.5万方,白46井年产气量下降61.5万方,白66井年产气量下降175.8万方,白侧10井年产气量下降44.5万方,白侧20井年产气量下降46.3万方,白侧26井年产气量下降61.2万方是造成自然递减增大的主要原因表1,表2。
1.2 2011年压力产量变化
白庙凝析气田2011年1—9月份生产时率稳定、油套压稳定、日均产量呈逐渐下降,10月份之后由于白庙平1井和白49井压裂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表3)。
1.3递减变化
由图可知:2011年11月,白庙凝析气田自然递减为25.71%,综合递减为22.75%,与去年同期相比,自然递减增大了13.67%,综合递减增大了12.83%。
图2
白庙凝析气田2011年1—11月与2010年1—11月气举世无双作量完成情况对比图
201011与201111递减对
1.4气举工作量完成情况
与去年同期对比,气举工作量增加111井次,累计排液量减少1409.3方,累计增气量减少45.4510万方,累计增油减少3 10.0吨。
1.5 2011年生产动态综合评价及自然递减分析
与去年环比表现为日产气量下降,日产油量上升;与去年同期对比表现为日产气量、日产油量上升,年产气量、年产油量下降,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增大。
2011年白庙凝析气田整体生产形势变差。
自然递减分析如下表4:
增大白庙凝析气田自然递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白39由于专注的原因,影响递减2.4%,白40、白46、白66、白侧10、白侧20、白侧26井2011年无措施产量,因能量降低的原因,分别影响递减5.2%、2.8%、8.1%、2.1%、2.1%、2.8%。
图3白庙凝析气田2005年至今生产开发曲线
由图可知:白庙凝析气田自2006年9月份实施增压气举以来有效减缓了递减,实现稳产。
2目前排液采气现状
白庙凝析气田现有气井49口,排液采气目前主要依靠增压气举、泡沫排液和激动式排液三种排液采气方式,2011年11月份核实日均产油量41.601吨,核实日均产气量11.9056万方,其中井口气日均10.4895万方。
由于衰竭式开发导致的气井能量逐渐降低,排液采气中各种各样的生产开发难点逐渐突出显现出来,排液采气现状如下:
2.1增压气举现状
现有气井49口井未下气举阀井8口(包括:白庙平1、白8、白28、白30、白侧26、白46、白侧10、白侧20),其他井气举周期最短3天,最长30天,目前气举日增气量0.7626万方,气举日排液量253方,气举日增油量10.4吨。
2.2泡沫排液现状
泡沫排液井主要优选原则是气井积液多,含水较高,能量较高井并且未下气举阀的井。
此类排液方式仅对白庙南部的部分井适用,如白侧10及周围的白侧20、白30、白40、白46、开28侧、白38、白74、白侧27、白36、白37等11口井,同属于埋藏浅,目前地层压力低,产出液量低,含水高,储层物性相差不大,目前气举增产幅度不大等共同特点,具备实施泡沫助排的条件。
2011年共实施泡沫排液井20井次,有效17井次。
2.3激动式排液现状
气田采用“衰竭式”开发,但从保持地层能量的角度,仍需尽量保持能量开发,特别在气井进入低产低能的中后期阶段,更应依靠外部能量的补充排出井筒积液,保持气井正常生产,并最大程度的延长气井的生命期。
3 2011年排液采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下步建议
3.1间开井数量多
由表5可知,间开井数量比去年多3口并影响了气井生产时间,另外,低产低能井数较多,截止2011年11月日产气量小于0.05万方的井有21口,建议此类井关井憋压后间开。
3.2措施井产量递减快
白庙凝析气田2011年共实施措施作业井5口,累计增气245.1万方,累计增油1022.5吨。
由于“衰竭式”开发,没有外部能量补充导致了措施井产量递减快(表6)。
3.3气举排液采气中存在倒灌现象
由于白庙凝析气田处于“衰竭式”开发后期,部分井由于能量降低的原因产生气举倒灌现象,如白48、白64、白41、白40;下面对白40井进行举例分析并进行总结:
白40自2010年12月5日补孔作业至2011年7月保持稳产,气嘴4mm,油压4.1mpa,套压7.9mpa,日产气量0.5494万方,日产油量0.4吨,2011年7月28日油压突降至0.7,失去生产能力,实施增压气举出现倒灌现象,通过测试资料分析目前该井由于能量降低失去产能,进行关井憋压间开,11月2日加泡排剂250公斤关井20天后效果明显,建议此类能量降低失去生产能力积液不严重井关井憋压间开生产。
4几点认识
(1)针对白庙凝析气田凝析油含量高,反凝析现象比较严重的现象,排液采气下步应该加强动态监测,准确掌握气井积液动态变化,细化分析,摸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气举排液周期。
(2)针对泡沫排液采气井,根据选井原则逐步精细优选,并采取泡排气举相结合的方式更好的提高排液采气效果。
(3)针对激动式排液井,逐井分析,对能量下降导致排液周期已经变大的井考虑增压气举。
(4)根据单井生产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针对类似白40井气举倒灌井,建议采用半闭式或者闭式气举工艺;针对白70采取增压气举与激动式排液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保持压力气量的稳定;针对白50、白42、白41、白64、白25井积液较严重的情况,采取加密气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