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期七年级地理学案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案:第3章天气和气候第1节多变的天气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聊天气;学会简易讲解天气预报;合作谈论谈污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密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增加对于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的兴趣;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提高环保意识。
区分天气与气候;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区分天气与气候;能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导入: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师:视频里展示的是什么?学生:天气预报师:那么,什么是天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板书)一、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聊“天”时间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天气现象?最近几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忆今天、昨天以及明天的天气情况:今天、昨天、明天→多变归纳:从同学们的交流及回答中可以看出,我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1.那什么是天气?生: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师:所以我们说天气的第一个特点是短时间、变化快;还有两个特点是同时不同地、同地不同时天气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说的“雷阵雨”“十里不同天”“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师:我们常常还会提到气候,如果讲某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就不一样了。
二、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说说图片是什么景观?它们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沙漠全年炎热干燥海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师:那你们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说一说我们家乡的气候是怎样的?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从同学们的交流及回答中可以看出,我们通常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师播放小组合作的交流ຫໍສະໝຸດ 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小结
学生猜谜。
学生解读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6_52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
。先独立完成,后
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班内讨论。
叫学生展讲讨论结果。
提问今天的天气,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目标自学
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明标
二、自学质疑
三、小组交流
四、展示点拔
五、训练拓展
六、小结反思
1·猜谜语导入天气
2、投影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二次备课。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天气与气候,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本地天气变化,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通过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检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学案3.1天气与气候一、基础知识1.天气与气候2.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区。
3.常见的天气符号与风向标天气符号天气符号4.空气质量指数是指空气中所含的多少,空气质量指数越,空气质量越差。
5.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影响:利:弊端:二、典型例题1.下列哪些词语是描述天气哪些是描述气候①暴风骤雨②四季分明③风和日丽④狂风⑤暴雨⑥夏季高温多雨⑦阳光明媚⑧冬季寒冷干燥⑨冰雹大风⑩全年高温多雨描述天气的是:;请再写出至少两个描述天气的词语。
描述气候的是:;请再写出至少三个描述气候的词语。
2.如图为北京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日天气状况为:由______天气转为______天气.(2)风向为______风,风力达______级左右.(3)最低气温为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 ℃,气温日较差是______ ℃.3.下列天气符号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搭配合适的是( ) A.B.C.D.三、课后练习我国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017年1月19日下午通报称,截至当日19时,因辽宁省大连市普降大雪,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已有百余架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逾万名旅客出行受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材料反映了( )A.降水对农业的影响B.降水对工业的影响C.降水对交通运输的影响D.降水对生活的影响2.能正确反映此次降水的天气符号是( ) A.B.C.D.3.下列词语表示气候的是A.暴风骤雨B.乌云密布C.风和日丽D.冬冷夏热4.以下有关风向与风速的判断,正确的是()A.北风六级B.南风六级C.东南风八级D.东北风五级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5.表中天气符号“”表示( )A.太阳B.白天C.晴朗D.多云6.根据天气预报,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A.周三有持续降水,需携带雨具B.周四温差达15℃,要注意保暖C.周五适合户外运动,可打雪仗D.周六风和日丽,适宜踏春赏花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 七上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课题: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导学重难点:【重点】识别的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的评价【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天气符号及其应用,空气质量的评价。
四、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五、导学过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
(一)新知自学:(学生阅读课文46—52页,自学完成,相互对正。
)1、天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述天气。
天气是多变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
2、气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 , __。
3、天气预报一般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的、、和的情况。
4、风向是指,有“、、、”以及“、、、”八个基本方向。
风力是指。
共分为18级,级数越大,风力。
风力情况由风矢表示,由风向杆((风杆)和风羽(风尾)组成。
风向杆:指向风来的方向,有8个方位。
3.1 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谈一谈
你还能补充 更多的 (bǔchōng)
资料吗?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比一比 看谁答得快
我们可以从哪些(nǎxiē)途径了解天气情况?
电视 电话(手机(shǒu jī))
广播 报纸 上网 看云识天气 农谚 节气 ……
机动车。
交通(jiāotōng)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生活提示 未来两天内将有
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降
8-100C,提醒(tíxǐng)市民注意增添衣
服,预防感冒。
生活(shēnghuó)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天公作美,夏收 工作胜利完成
本报讯 夏收期
间遇上了少有的 好天气,南苑乡
顺利完成小麦(xiǎomài)收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二、天气预报 (tiānqìyùbào)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A各个气象站按照世界统一的观测规范,在同
天 气
一时间进行(jìnxíng)气象观测,获取气象
பைடு நூலகம்
情报
预
报 是
B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气象卫星(qìxiànɡ wèi xīnɡ)
怎 发送 的各种气象数据
样 C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源源不断传来的气
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2.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cháoshī),西风干. 4.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 天气晴和.
5.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
大雨就要到.
6.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鸡早宿窝
天必晴.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相关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天气是多变的,从而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难点】风向的判定【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查找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 05月 28日 20时至05月 29日 20时(最高最低温度、降水与云、风力风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天气状况不同等)(模仿练习)请你仿照投影片内容作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有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学生活动)(注意天气预报用语及与当时天气状况的基本吻合)(教师讲解)为了更好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人们制作了天气图,在图中用各种符号和数字表示天气状况,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天气云图投影片)(学生活动,说出图中任一城市天气预报)(常见天气符号与风向示意图投影片)在天气图中,为了更直观便捷地显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符号(学生辨认,提醒学生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天气预报中风力较小时一般不在图中表示)(承转)有一个广州人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下雪,你能很快地告诉他何时到何地能看到雪吗?(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任答,只要合理即可)为什么不看天气预报,你也能很快地告诉他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气候是稳定的,是多年天气状况综合出来的,不必看每天的天气预报也可以推测到的)你能描述你居住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引导学生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这种气候特征在几年、几十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化吗?它与我们前面所说的天气有何不同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总结板书)引言天气与气候(教师总结)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可以看出,天气与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反馈练习)课本活动【设计思想】根据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以天气预报为例,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世界天气为例,主要是使学生有全世界的观念,而且潜在的可以看出气温的分布是时间、空间的分布都有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秋期七年级地理学案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差异。
2.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并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3.掌握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关影响。
重点、难点
1.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2.天气符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 42—P 49 ,完成以下练习。
)
1.什么叫天气?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什么?天气和气候有何区别?
2.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3.卫星云图是如何判读的?
4.如何判断空气质量及污染指数?
二、合作探究
1.风向是风的,风力是风的,共分为级,风尾标在风杆的侧,一横表示级,三横表示级,四横表示级,小旗子表示级。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表示,清新的空气,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三、展示提升(分小组展示、交流、点评)
四、检测反馈----A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终年严寒
C、狂风暴雨
D、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2.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将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南风方向的正确符号()
3.“夏季期间遇上个好天气”我镇顺利完成了小麦收割任务,说明天气与下列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
4.天气预报中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需要做的准备是()
A、减少御寒衣服
B、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C、带好防雨用具
D、多穿御寒的衣服
5.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6.在卫星云图上,看到曲靖市是绿色,说明曲靖的天气是()
A、阴
B、小雨
C、晴
D、雷雨
7.下列天气符号与所描述的生产活动相吻合的是()
8.空气的污染指数大于300,说明空气质量的状况是()
A、良
B、轻度污染
C、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9.学校准备第二天到校外春游,迎迎当心下雨去不了,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形势图后,她很高兴。
请问她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
10.将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与天气符号用线连接起来。
---B
①上海晴转多云
②重庆小雨转阴
③广州中到大雨
④乌鲁木齐有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