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合奏、短箫铙歌与箫鼓
03、中华艺术通史2-2(秦汉时音乐舞蹈)

李延年以西域乐曲《摩诃兜勒》为素材创作的 《新声二十八解》,此曲由《黄鹊》、《陇头》、 《出关》、《入关》、《出塞》、《入塞》等28 首乐曲联缀而成,后人称它为《汉横吹二十八解》。 其中《出塞》一首:
侯旗出甘泉,奔命入居延; 旗作浮云影,阵如明月弦。
山西襄汾鼓车
“箫鼓”是排箫与鼓合奏
辽阳汉墓 中的鼓车
汉画像石中的百戏
二、乐舞管理机构
1、秦汉乐舞管理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 奉常(汉景帝时改为太常)属下的太乐署,二是 少府属下的乐府。
太乐署是国家特设的管理雅乐的官署,其 长官是太乐。 乐府的职能有多种: ①监造乐器; ②职掌郊庙祭祀 ; ③职掌俗乐
2、乐府的成员
乐府有管理乐工的"仆射“2人,专门选读民歌的"
有所思(鼓吹曲)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皓知之。
鼓吹乐被宫廷采用后,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 之中。由于乐队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 “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铙 歌”、 “箫鼓”等不同称谓。
上山采蘼芜 (相和歌)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从曲名上看,最早可能是 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的一首民间乐曲。东 汉中期(公元85--150 年)已经出现。气魄深沉雄 大,给人以粗犷、质朴之感,是一首结构庞大、有 丰富社会历史内涵的优秀作品。 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 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 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 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民俗风情《锄箫女》

民俗风情《锄箫女》
潘建中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茫茫九派的华夏大地上,南通是个小地方;芸芸众生的舞蹈世界里,南
通市歌舞团是“第三世界”中的一支团队,然而在新世纪之初,剧团的一群女演员,扛着锄头,以一段风情万种的《锄箫女》在全国舞蹈大赛中亮相,给江海文化的百花园又平添一抹靓色。
追求时代特征,体现地方特色,是我们创意之初的指导思想。
但是将作品打造成江海文化品牌却是个漫长的心路历程。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潘建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12
【相关文献】
1.刍议民俗风情的评价与引导──以福建惠安女民俗为例 [J], 张进福;郑向敏;
2.箫鼓合奏、短箫铙歌与箫鼓 [J], 于雨琴
3.刍议民俗风情的评价与引导—以福建惠安女民俗为例 [J], 张进福;郑向敏
4.谷锄寸豆锄荚高粱玉米锄喇叭谷间寸顶上粪 [J], 罗龙
5.麦锄三遍一包面豆锄三遍角成串棉锄三遍桃连蛋 [J], 罗龙(供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将进酒》(qiāng jìn jiǔ ) 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创作于盛唐时期,为其代表作之一。
也是当代中学生课本中的文章。
将进酒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注释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适合箫吹奏的曲子

适合箫吹奏的曲子
1.《广陵散》-古曲,气势磅礴,适合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箫曲。
2.《梅花三弄》- 古曲,曲调优美动人,适合初学者练习箫曲演奏。
3.《二泉映月》- 现代曲,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筝曲之一,改编成箫曲后更具有悠扬的情感表达。
4.《梁祝》- 传统戏曲,以浪漫爱情故事为主题,箫曲演奏更能传达出绵长深情。
5.《千本桜》- 日本歌曲,流行曲风,箫曲演奏时节奏感强烈,适合展现箫演奏的节奏感和舞蹈感。
6.《青花瓷》- 现代曲,是周杰伦的代表作之一,改编成箫曲后更显出其抒情的音乐魅力。
7.《小蜜蜂》- 欧美童谣,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训练演奏技巧。
- 1 -。
短箫铙歌名词解释(一)

短箫铙歌名词解释(一)
短箫铙歌名词解释
1. 短箫
•短箫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属于吹奏类乐器。
它通常由竹子制成,长度较短,音色清脆悦耳。
•例:在古代乐曲《梅花三弄》中,短箫被用来演奏主旋律,展现了它独特的音色。
2. 铙
•铙是一种打击乐器,也称作铙钹。
它由两块金属片组成,通过敲打或摩擦金属片,发出清亮的声音。
•例:在交响乐《1812序曲》中,铙的奏鸣声仿佛是战鼓的呐喊,增添了战斗气氛。
3. 歌
•歌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使用歌词来传递信息,并通过旋律来唤起听众的共鸣。
•例:《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感人的童谣,通过简单而动听的歌词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4.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指对特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并明确该名词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例: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使用名词解释的方式来介绍特定的事物或概念,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故事情节。
以上是对短箫铙歌名词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这些名词在音乐和文学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作品的创作和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形式。
对于研究和欣赏音乐及文学的人们来说,对这些名词的理解能够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汉乐府诗的类别

汉乐府诗的类别
汉乐府诗的类别: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
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民间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
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
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
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乐府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所以秦朝时“乐府”是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
“乐府”正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所以两汉时期“乐府”仍然是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
西汉时期由乐府搜集整理的这些诗叫做“诗歌”,魏晋时期叫做“乐府”或“乐府诗”。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或“拟乐府”。
李白《将进酒》原诗翻译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
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
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
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
君:你,此为泛指。
2014全国卷文言文于休烈译文

•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 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gǔ后进,虽位崇年高, 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 于终。
• 译文: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高贵显 要的职位,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 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 可是亲近贤才屈身结交士人,扶持后辈, 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 手不释卷,直到临终。
•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 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 译文: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 取臣下建议,曾经对于休烈说:“国君的 任何举动都要记录下来,这是良史。朕有 过失,你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 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德的君王,不忘纠正过错,臣深表庆
• 汉代以来 ,鼓吹最重要的功能有二 :一是用 于卤簿 ,作为朝会、道路的车驾仪仗之乐 , 又称“骑吹” ;二是用于殿庭 ,作为献捷、 给赐、宗庙食举等活动的仪仗之乐 ,又称 “鼓吹”。这样鼓吹可以按场合进行分类 ,
即分为殿庭鼓吹和卤簿鼓吹。殿庭鼓吹用
于朝会燕享 ;卤簿鼓吹用于道路 ,尤以皇
帝出行的大驾卤簿鼓吹、法驾卤簿鼓 吹、小驾卤簿鼓吹为尊。
•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 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 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 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 译文: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 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 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改任 工部侍郎、修撰国史,献上《五代帝王 论》,皇上非常赞赏。
•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 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 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 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 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 》, 其 用 排 萧 伴 奏 也 称 作 箫 韶 》 那 为 是 用 来 伴 奏 乐 舞 百 戏 的箫 鼓 , 。 而 中国 么 , 的 历 史肯 定 应 该 在此 之 前 了。 再 生 音 乐 史 图鉴 》 则 称 其 为 鼓 舞 。 箫 刘 中 山东 沂 南 先生指 出:排箫虽然未见于考古发现 , “ 但 东 汉末 年 ( 或魏 晋 ) 画像 石 中的 乐 舞百 戏 的 《 韶》 箫 乐舞 真实 的 历 史 存在 可 以 证 明箫 是 图 , 中 的 第 二 组 乐 队 有 七 人 , 人 敲 击 图 两 原 始社 会 已 经 出现 的编 管 乐 器 。 1 7 年 湖 建鼓 , 人吹 排 箫 , 人 吹箫 。 其表 演 形 ”9 8 一 一 就 北 省随 县 发 掘 的 曾侯 乙 墓 出土 了2 件排 箫 , 式 来 看 , 两幅 图表 现 的其 实 就 是典 型 的 这 有 了排 箫 考 古 实物 l 9 年 河 南 虎 邑 县 太 箫 鼓 合 奏 。 少 人 误 以 为 是 箫 鼓 的 原 因 , 97 不 清 官镇 长 子 口墓 , 士的 西 周 初 年骨 排 箫 5 因 为 箫 鼓 与 箫 鼓 合 奏 都 是 在 娱 乐 的 场 合 出 件 , 我 国 目前 出 土 年代 最 的排 箫 实 物 。 中使 用 , 是 而且 箫 鼓 后 来的 演 奏形 式 以 建 鼓 鼓 也 是 中 国 的 古 老 乐 器 , 古 代 神 话 与排 箫 合 奏 的形 式 为 主 。 工坐 在 鼓 车 中 在 乐 传说 中 有许 多记载 , 如 山 海 经 ・ 荒 东 演 奏 , 种鼓 车 大都 有 楼 ( 叫楼 车) 楼 上 大 这 又 , 经 : 站立 两 个 乐 工敲 击 巨大 的建 鼓 , 下 车 厢 楼 “ 海 中有 流 波 山 , 海 七 千 里 。 上 里坐 四 个 乐 工吹 奏 排 箫 。 图恰 恰 又 有 建 东 人 其 此 有 兽 , 如 牛 , 身而 无 角 , 足 , 状 苍 一 出入 水则 鼓 与 箫 , 此 便 被 误 为 是 箫 鼓 了 。 因 必风 雨 , 光 如 F 月 , 声如 雷 , 名 日夔 。 其 4 其 其 ( ) 箫 铙 歌 。 萧铙 歌 作 为军 乐 演 奏 2短 短 黄帝得之 , 以其 皮 为 鼓 , 以雷 兽之 骨 , 橛 声 的一 种 鼓 吹乐 的 形 式 , 是 鼓吹 乐 的 最 早 也 闻 百里 , 威 天 F。 以 ” 形 式 , 者 在《 吹 乐 的起 源 之辨 析 一 文 笔 鼓 出 土 最早 的 当属 山 东 泰 安 大 汶 I 址 中 已 有 专 述 。 于 短 箫 铙歌 一 直 作 为 军 3遗 由 出土 的 鼍鼓 , 今 已 有6 0 距 5 0~4 O 年 。 50 而文 乐 , 因此 先被 称 “ 恺乐 ” 后 又被 称 “ 吹 ” , 鼓 , 献 中最 早记 载 箫 与鼓 合奏 的 史 料 当 是 《 诗 但 一 直 未 称 “ 箫 铙 歌 ”。 宋 时 , 有 短 短 到 才 经 》: 箫 铙 歌 之 说 。 宋 书 》 载 : 鼓 吹 ”, “ 《 中 “ 盖 短 “ 瞽 有瞽 , 周 之 庭 。 业 设 虞 , 牙 箫 铙 歌 ” 蔡 邕 日 : 军 乐 也 , 帝 歧 伯 所 有 任 设 崇 。 “ 黄 树 羽 。 田县 鼓 , 应 虢磬 祝 圉 。 备 乃奏 , 既 箫 作 , 扬 德 建 武 , 以 劝士 讽 敌 也 ” 魏 晋 间 文 。 管 备 举 。 哩厥 声 , 唣 肃雍 和 鸣 , 祖是 听 。 先 我 学 家 陆 机 的 《 吹 赋 描 写 的 正 是 短 箫 铙 鼓 客 戾 止 , 观 厥 成 。 永 ” 歌的演奏场景 。 事 实 上 , 与 鼓 同 时 演 奏 可 能 存 在 于 箫 稀音踯 躅于唇吻 , 将舒而 复回。 若 鼓 三 种 合奏 形 式 中 : 鼓 合奏 , 箫 萧鼓 和 短 箫 铙 砰 砰 以轻 投 , 箫嘈 嘈 而 微 吟 。 《 翁 》 咏 悲 之 歌 。 鼓 合 奏 是 指 在 乐 舞 百 戏 中 同时 使 用 箫 流思 , 高 台》 难临 。 穹谷 以 含 哀 , 怨《 之 顾 仰 乐 器 箫 与 鼓 的 一种 演 奏 形 式 , 本文 将 所 有 归 云 而 落 音 。 丕 气 以 舒 卷 , 节 响随 风 而 浮 娱 乐 活 动 巾 只 要 含 有 箫 、 演 奏 的 都 称 之 沉 。 顿 迹 而 增 鸣 , 鼓 马 士频 频而 沽襟 … … 。 为箫鼓合奏 , 目的 只 是 为 了 与其 它 两 种 形 遗憾 的 是 , 人 以 为这 是 箫 鼓 演 奏 的 有 式 区 分 开 来 。 鼓 是 南 北 朝 时 期 传 人 南 朝 描 写 。 实 , 鼓 吹 赋 》 箫 其 Ⅸ 中提 及 的 悲 翁 * 、
箫 铙 歌 , 有 了现 在 的 混 乱 。 苏 徐 州 铜 才 江 箫 是 中 国 的 很 古 老 的 乐器 , 由于 其 材 山汉 画像 中 , 片 的 中部 有 一建 鼓 , 上 图 右 料 的特 殊性 ,目前 没 有 考 古 实物 能 证 明 其 方 两 人 吹 排 箫 , 上 方 和 下 方 有 杂 技 表 左 形 成 干原 始 时 期 , 在 舜时 , 早 曾出 现 了乐 舞 演 。 钊 、 东 升 在 中 国音 乐 史略 中认 吴 刘
! Q 型 :
Sci ce en and Techn ogy nn ol I ovaton i Her d al
学 术 论 坛
箫 鼓合 奏 ◆短 箫 铙 歌 与箫 鼓
于 雨 琴
( 泰州 师范高等专 2 3 0
摘 要: 本文从 毒与鼓合奏 的起 源 , 萧鼓 合奏 短 萧饶歌及 萧鼓进行比较 分析 , 对 试图说 明三 者之间 的民族 音 乐文化 交融关 系。 关键 词 : 萧鼓 合 奏 短 萧饶 歌 萧鼓 辨 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0 J 6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0 3 ( O 9 0 () 1 7 1 1 3 5 4 2 0 )9 c一0 —0 6 8
1箫鼓合奏的渊源
方 的游 牧 民 族 , 勇 善 战 。 骁 由于 没 有 固定 的 居所 , 们 要 寻 找 水 草 丰 盛的 地 方 , 他 以及 为 之征战。 以, 所 他们 的生 活 更 多 的是 战 争 。 他 们 的 “ 人代 歌 ” 应 该 源于 他 们 的军 乐 。 旧 真 , 《 唐 书 ・ 乐志 》 :魏 乐府 始 有《 歌 》 即《 音 载 “ 北 , 魏 史》 谓 Ⅸ 人 代歌 》 也 代 都 时 命 掖 庭 宫 所 真 是 女晨 夕歌 之 用 。 《 书 ・ 乐 志 》 : ”隋 音 载 及后 主 嗣位 , 荒 于 酒 , 朝 之 外 , 在 宴 筵 。 重 耽 视 多 尤 声 乐 , 宫女 习北 方箫 鼓 , 遣 谓之 代北 》 酒 酣 , 则奏之。 陈后 主 引 入后 , 不再 称 之 为 “ 方 便 北 箫鼓 ”而称其为“ 鼓” 北魏的军乐来源, , 箫 。 不 能 说 一 定是 中原 军 乐 , 受 影 响 一 定是 不 但 容 质疑 的 。 汉 书 - 传 第 七 十 上 》 : 始 皇 《 叙 载 “ 之 末 , 壹 避 地 于楼 烦 , 马 牛 羊数 千 群 。 班 致 值 汉 初 定 , 民无 禁 。 汉 ) 惠 、 后时 , 财 与 当( 孝 高 以 雄边 , 出入 弋 猎 , 旗 鼓 吹 。 旌 …… ” 时 , 壹 汉 班 就 在 楼烦 地 区 “ 旌旗 鼓 吹 ” , 此 北魏 的 真 了 因 人 代 歌就 有汉 鼓 吹 的 痕迹 了 。 吹乐 最早 的 鼓 形 式 就 是 短 箫 铙 歌 , 壹 时 的 鼓 吹 , 短 箫 班 用 铙 歌 似乎 更 能 壮 大 自己 的 气势 。 配 上鲜 卑 而
箫 , 辞 海 》 : 乐 器 , 时 称 若 干 竹 2箫鼓合 奏 、 《 云 管 古 短箫铙歌 与箫鼓之辨析 ( ) 鼓 合 奏 。 与 鼓 同时 演 奏 , 为 1箫 箫 称 管 编 成 的排 箫 为 箫 , 世 则称 竹 制 单 管 直 后 吹 者 为箫 ; , 辞海 》 : 乐 器 , 古时 以 箫 鼓 合奏 。 经 》 鼓 《 云 击 远 诗 有所 记 载 。 汉之 后 , 到 箫 陶 为框 , 世 以 木 为 框 , 以 兽 皮 或 蟒 皮 ; 鼓 合 奏 一般 都 在 乐舞 百 戏 中使 用 了 。 后 蒙 目前 亦 有以 铜铸 成者 。 和 鼓 都 是 中 国古 老 的 已有 汉时 箫 与 鼓 合奏 的 出 土 图片 证 明 。 箫 然 乐 器 , 文 献 中经 常 有 箫 和 鼓 同 时 演 奏 的 而 箫 与 鼓 的 合 奏 , 古 当时 并 未 与 箫 鼓 、 萧 短 记 载 。 多 人 认 为 , 与 鼓 同 时 演 奏 就 是 铙 歌 相混 淆 。 为箫 鼓 是 南北 朝 时 才 出现 很 箫 因 “ 鼓 ”。 实 , 搞 清 楚 何 为箫 鼓 , 先 要 的 名 称 , 箫 其 要 首 短箫 铙 歌 的 名称 也 是在 《 书》 宋 中 从 箫 、 合 奏 的 渊源 说起 。 鼓 才第 一 次 出现 。 三者 的混 乱 , 自 南北 朝 是 之 后 才有 的 。 也正 是 有 了其 后 的 箫 鼓 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