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

合集下载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带入法解决真假推理题(二)详情公布如下,虽然它出题的量不是很多,但是是大家头疼的部分,该如何解答呢?【例3】甲、乙两工厂接到一批成衣订单,如一起生产,需要20天时间完成任务,如乙工厂单独生产,需要50天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已知甲工厂比乙工厂每天多生产100件成衣,则订单总量是多少件成衣( )A.8000B.10000C.12000D.15000【解析】选B 。

乙效率=A,甲效率=A+100; 20(A+A+100)=50A A=200 总量=50×200=10000。

从前面几个例题可以发现虽然知道解题套路:给定时间型赋值工作总量为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效率制约型直接对效率进行赋值。

但是在实际解题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坑。

最常见以下几类坑:1、求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如例一求8、10、15、6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就是2×5×3×4×1×1=120。

2、分清题型。

给定时间型与效率制约型不要傻傻分不清,给定时间型是只给工作时间这一个量,效率制约型是题目中提及效率间的关系。

例3的难点在于明确题型,甲工厂比乙工厂每天多生产100件成衣实际上是间接给了效率间的关系,因此是效率制约型,赋值效率就行。

3、审题要细心。

例1的难点在找甲的效率,而我们分别求出的是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丁的效率。

那把甲的效率提出来是不是多了乙丙丁,剪掉就行。

甲的效率=(15+12+8-20)/3=5。

例2的难点在把甲乙甲乙轮流一次看成一个整体,变成求周期。

大家在做工程问题的时候注意避开这些“坑”就能成“公”。

1/2。

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的“虎视狼顾”之法

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的“虎视狼顾”之法

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的“虎视狼顾”之法【导语】贵州公务员考试网:以下为“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的“虎视狼顾”之法",打算报考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备考了,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工作!朴素逻辑是判断推理题目中比较特殊的一类题型,大部分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无从下手,考试中,有不少考生选择放弃此类题目,但是这些题目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是可以秒杀的。

用20秒解决一道朴素逻辑,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来看这样一道题目:例: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里面装了两只球,分别是黑黑、白白、黑白。

每只盒子都贴上了标明内容的标签,但所有的标签都贴错了。

要求:打开一只盒子,但只能取出一个球来,看过之后把所有的标签都纠正过来。

可以打开的盒子是哪个?A.黑黑B.白白C.黑白D.打开哪个盒子都不行如果是常规的解题方法,应该怎么做呢?最常用的就是假设法了,那我们就先用假设法来试一下。

常规方法:假设法要想把所有标签都纠正过来,就必须知道每个盒子中球的具体颜色是什么。

假设打开标有“黑黑”标签的盒子,因为“所有标签都贴错了”,所以这个盒子里面不可能是是两颗黑色的球,那么只有可能是两颗白球或者一黑一白,“只取出一颗球”那么这颗球就有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黑球,因此无法判断该盒子中放置的球是哪一种,其他盒子中也就更无法判断,所以不能够把所有标签都纠正过来。

那么再假设打开标有“白白”标签的盒子,情况和假设打开标签为“黑黑”的盒子情况类似,无法判断。

因此只能假设打开标有“黑白”标签的盒子。

假设标有“黑白”标签的盒子,这个盒子中必然装的是两颗都是黑球或者两颗都是白球,那么只要取出其中一颗就能能够知道该盒子中是哪种情况了。

如果是白球,那么该盒子中就是两颗白球,由于“所有标签都贴错了”,因此剩余两个盒子中标有“黑黑”的盒子必然只能装有一黑一白,而标有“白白”标签的盒子中也只能是两颗黑球了;如果取出的是黑球,同理,也能够判断出其余盒子中的球的具体颜色。

2018贵州事业单位行测复习资料:换个角度“看”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

2018贵州事业单位行测复习资料:换个角度“看”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

2018贵州事业单位行测复习资料:换个角度“看”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贵州中公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大家带来2018贵州事业单位行测复习资料:换个角度“看”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有个小的考查的知识点叫做真假话问题,常见的,也是比较容易做的,就是利用矛盾的方法去解题,比如: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赵B.钱C.周D.李【答案】C. 解析:题干条件1,赵或孙,2,非周,3,非李→钱,4,非李且非孙,5,非孙且非赵。

观察发现条件1和5,3和4是矛盾的,且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两个人说对了,所以条件2是假话,故周去了。

故答案C。

但是,如果真假话中没有矛盾,怎么解决呢?我们今天来学一个新的思路。

以一道题为例:赵钱孙三人对甲乙丙丁四人的比赛名次进行预测:赵:"如果乙是第二名,则甲是第一名."钱:"如果丙是第三名,则甲是第一名."孙:"甲不是第一名."比赛结果表明,三人推测中一真两假.据此,下列哪项判断不可能为真?A甲是第一名B乙是第二名C丙是第三名D丁是第一名【答案】A. 解析:题干条件1,乙第二→甲第一,2,丙第三→甲第一,3,甲非第一,且三人中一真两假。

观察发现,三句话之间不存在矛盾,两句假言命题,一句直言命题,属于综合考查。

那么我们将三句话集体变矛盾后,1,乙第二且甲非第一,2,丙第三且甲非第一,3,甲第一,此时三句话两真一假,从第三个条件入手,如果甲第一,那么第一和第二个条件就为假了,所以,甲不是第一。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巧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巧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之真假话问题巧解做题时候有一种真假话问题,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个人都说了两句话,并且每个人的只有一句成立,然后让我们判断真假,如: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在三个人的六句话中找到一句比较特殊的话,这一句话跟某一个人的两句话都有一定的联系,在这道题目中这句特殊的话是丙所说的第二句话,即“一班第三个出场”,这句话与甲的两句话都有关系。

当我们找到这句话之后重点是可以断定这句话一定是假的,因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甲的两句话都是假的,所以这句话不可能是真的也就是它一定是假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确定:四班第二个出场、三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一班第四个出场。

对于这种题目只要我们能够快速找到这句比较特殊的话,那么相对来说做题速度会快很多。

【例题精练】某次生物实践课上,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出五种鲜花的图片,并依次编号为①~⑤号,然后要求学生说出其中任意两种花名。

小春说:③号是茉莉花,②号是月季花。

小华说:④号是水仙花,②号是玉兰花。

小秋说:①号是水仙花,⑤号是杜鹃花。

小实说:④号是杜鹃花,③号是玉兰花。

小夏说:②号是茉莉花,⑤号是月季花。

结果是他们每人只对了一半,根据以上条件下列正确的是:A.①号是水仙花,②号是茉莉花B.②号是玉兰花,③号是杜鹃花C.③号是茉莉花,④号是杜鹃花D.④号是月季花,⑤号是杜鹃花【参考解析】C。

首先我们去找到那句比较特殊的话,应该是小夏的第一句话“②号是茉莉花”这句话跟小春的两句话都有关系这句话一定为假,接下来可以断定⑤为月季花,④号是杜鹃花,③号是茉莉花,②号是玉兰花,①号是水仙花。

故答案为C。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真假推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真假推理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高效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真假推理详情公布如下,真真假假很难分辨,其实掌握里面的逻辑关系也就不难了,以下是为各位考生准备的干货,希望助力大家成功上岸。

一、什么是真假推理?请看示例【例】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二、如何判定题型特征一:题干存在若干个句子,这些句子有关系(如矛盾、反对、包容、全同)特征二:提问方式多是:“以上论断只有一真,则……”“以上论断只有一假,则……”三、什么是包容关系因为:所有女校都是女学生→中华女校是女学生→有的女校里是女学生,当前件为真,后件也为真,这些命题之间是一种推出关系,故命名为包容关系。

就像台湾人→中国人。

中国人包括台湾人,但中国人不必然推出台湾人,台湾人却能推出中国人,那么这就是包容。

四、包容关系的特性A:小明不喜欢吃辣椒 B:有人不喜欢吃辣椒C:所有人都喜欢吃辣椒 D:小华喜欢豆酱表现形式:若A 真,则B 也真:A →B如果以上四句话只有一真,那么A就不能为真,A真B也真,就矛盾了,故A只能为假。

总结口诀为:一真前假。

如果以上四句话只有一假,那么B就不能为假,B假A也假,就矛盾了,故B只能为真。

总结口诀为:一假后真五、技巧应用关于某商务宾馆前台的15名服务员,有如下三个判断:Ⅰ.有人会熟练地说英语;Ⅱ.有人不会熟练地说英语;Ⅲ.新来的小刘不会熟练地说英语。

若这三个判断中只有一句为真,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15名服务员都会熟练地说英语B.15名服务员都不会熟练地说英语C.仅有一人会熟练地说英语D.仅有一人不会熟练地说英语解析:新来的小刘不会说→有人不会说,一真前假,故“新来的小刘不会说”为假,得出小刘会说,由此再根据包容关系推出:小刘会→有人会。

故1为真,2、3都为假话,根据2为假,得出所有人都会说英语。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巧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巧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巧用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各位考生,在日常做题时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类题目:几个人说了不同的话或者是已知部分信息,但只有个别是真话或假话,让我们判断其余的情况。

对于这种题目,很多考生极其容易摸不清头脑,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一起看一下真假话问题的应对策略:一、观察题干,找出矛盾在真假话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矛盾往往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核心。

什么是矛盾呢?简单来说,事物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我们便将其称之为一组矛盾。

举个例子,“晓芳是党员”这句话的矛盾便是“并非晓芳是党员”;“今天是晴天”的矛盾就是“今天不是晴天”;“所有人爱打篮球”的矛盾就是“有些人不爱打篮球”。

而在这里,广大考生很容易发现,在一组矛盾当中,双方永远是一真一假。

而在做真假话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寻找题干是否存在矛盾。

【例1】现在有1个球和3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都贴有一个标签。

(1)号盒子:球在我这里(2)号盒子:球不在1号盒子里(3)号盒子:球在我这里已知3个标签中只有一个是错的,请问球在哪?A.(1)号盒子B.(2)号盒子C.(3)号盒子D.无法确定观察题干,发现(1)号盒子说球在(1)号里,(2)号盒子说球不在(1)号盒子里,故两者为一组矛盾,一定一真一假。

二、跳出矛盾,观察余下条件找到矛盾后,对于考生来说,矛盾的双方一定一真一假。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这个意义来判断余下条件的真假话情况。

如果余下条件为真,可以直接运用如果余下条件为假,其矛盾就一定是真的,可以据此得到其余条件。

如果余下条件有真有假,考生便可以使用假设法,通过假设来进行最终的判断。

回到例1,当确定(1)号盒子和(2)号盒子的标签是矛盾,两者中一定一真一假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观察并判断剩下的条件。

因为3句话只有一个是错的,因此(3)号盒子上的标签一定是对的,故球一定在(3)号盒子里。

【例2】现在有1个球和3个盒子,每个盒子上都贴有一个标签。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

行测中“真假话问题”怎样速解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以及假设法。

作为考公一族无法绕开的一项重要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让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头疼、在考场上手忙脚乱、在查分后心塞。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外乎考生准备不充分。

可能有考生不同意了:“我都考了N年,上过考场M次了。

书看破千页,题做过万道,这样还能叫准备不充分么?”其实,他们确实还是准备不充分!因为这些考生片面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不及时总结方法;所以同样的题型,改头换面一番后又不知所措了。

何谓“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的题干给出若干个人,每人说一些话,再告诉我们题干中有几句话是真的或有几句话是假的,要求做出推断。

解题方法主要有矛盾法、反对法和假设法。

矛盾法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的具体步骤:发现矛盾;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得出结论。

例1、某省举行“文明城市”评比。

4位评委对大家普遍看好的A、B、C3城市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预测。

评委甲说:“要么A市能获得,要么C市能获得。

”“如果A市与C市能获得,则B市也能获得。

”评委乙说:评委丙说:“只有当B市不能获得或者C市能获得时,A市才不能获得。

”评委丁说:“我看B市能获得的可能性为零,而A市与C市一定能获得。

”评比结束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是:A.A市B.B市C.C市D.A、B、C3市【解析】发现矛盾――乙(A且C→B)与丁(A且C 且非B)互为矛盾命题,两者必然一真一假。

跳出矛盾,结合题干有几真或几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性――题干告知只有一句为真;则甲和丙的话都为假,丙(非A→非B或C)为假话,则其矛盾“非A且B且非C”为真。

得出结论――即B市获得,A和C市都不能获得,故选B。

2018国考行测朴素逻辑解题好方法假设法

2018国考行测朴素逻辑解题好方法假设法

2018国考行测朴素逻辑解题好方法假设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有一类必考题型,可谓是人见人衰,花见花败,它就是朴素逻辑。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考试中遇到这类题会选择放弃,为什么呢?因为它很绕,像脑筋急转弯,费时费力。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朴素逻辑中最绕的一类题目——真假话。

若要学好真假话,不得不介绍的就是解题“工具”假设法了。

同学们需明确的是适用于这种方法的题目特点:当你看到的题目,题干条件存在多种不确定情况,不能直接推理,一般题目会有某句是真话或假话,某人说真话或假话等标志性词语。

接着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一起感受一下假设法的应用吧!【例题】一位哲学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正值深夜,他欲到智慧酒店去住宿。

当他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知道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但没有发现任何路标,却只有三个木牌,他仔细辨认木牌上的字。

第一条路边的木牌写着:此路通向智慧酒店。

第二条路边的木牌上写着:此路不通向智慧酒店。

第三条路边的木牌上写着:另外的两块木牌,有一块写的是真话,另一块写的是假话,我保证,我上述的话绝对不会错。

如果哲学家以第三块牌子上写的话为依据,他能走到智慧酒店吗?如果能,应走哪条路?A.能,走第一条路B.能,走第二条路C.能,走第三条路D.不能【中公解析】首先我们来判断一下这道题是否可以运用假设法,题干中给出三条路,具体哪个路牌是真的,题干没有具体阐明,所以针对这样不确定的题干信息,可针对不确定的真假情况进行假设,进行推导,如果推不出矛盾,说明假设正确,反之假设错误。

针对这道题,我们先假设第一块木牌为真话,则第一条路通向智慧酒店,第二块木牌为假,根据第二块木牌上的描述,第二条路也通向智慧酒店,这显然与题干只有一条路通向智慧酒店相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那么,我们接下来假设第一块木牌为假话,即第一条路不通向智慧酒店,第二块木牌为真,则第二条路也不通向智慧酒店,即第三条路可以通向智慧酒店,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行测中的
真假话问题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真假话问题作为逻辑推理中的一类常考题型,出现频率较高,给考生们带来的难度也较大。

其题干的典型特征是给出几个命题(至少三个),并定义其中几真或者几假,让各位考生来推出。

今天,我来为各位考生介绍两种解决真假话问题比较常见的办法:矛盾法和假设法。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考生掌握这两种解题方法后,对于这种题目的解答会有很大的进步。

技巧一:矛盾法
矛盾法解题的过程中主要的思想就是矛盾的基本特性,也就是一对矛盾中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具体的做题步骤分为三大步,即“一找二绕三回”。

“一找”:寻找题干中互相矛盾的两两个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绕”:绕开矛盾,结合题干的其他条件以及问法中的要求,确定其他句子的真假,从而得到确定性结论;“三回”:将确定性结论带入矛盾中,判断矛盾中两个命题的真假性。

例题1: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岗位,他们四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岗位,在面试结束时,他们四个人岁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甲:这次我肯定得不到这个岗位
乙:我估计这个岗位应该是丁获得
丙: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岗位
丁: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到底是谁讲的真话?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中公解析】【中公解析】一找,由题干知乙和丁为一对矛盾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二绕,绕开矛盾,由题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则甲与丙均为假命题,由甲为假可知甲得到了岗位(二绕的结论)。

三回,将该结论代入矛盾,可知乙说假话,丁说真话。

答案为D选项。

技巧二:假设法
若碰到通过矛盾法无法解决的真假问题时,可采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条件为真或为假,然后依次条件进行推理,如果推理过程或者得到的结论都没有与题干产生冲突,那么认为假设条件成立,如果产生了冲突,那么假设的条件不成立。

例:古代有一座小城,城里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

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游客来到这座小城,他遇到了甲、乙两,他问甲:“你们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甲回答说:“或者我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哪个结论?
A.甲和乙都是君子
B.甲和乙都是小人
C.甲是君子,乙是小人
D.甲是小人,乙是君子
【中公解析】如果甲说真话→甲是君子→甲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这个选言支命题甲是小人是错的,则乙是君子。

正确。

如果,甲说假话→甲是小人,那么,他的话是假话,则,其矛盾为真,即,甲不是小人且乙不是君子为真,此时,甲是小人这个联言支命题和甲不是小人矛盾,所以,此假设不成立。

故,甲说真话,甲、乙均为君子。

答案为A选项。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行测真假话题比较好用的办法,只要各位考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对于各位考生的真假话问题的解决会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