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Δ22Mg(OH)=MgO+H O58180.9m g58m=180.9g,解得:m=2.9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32CaCO =CaO +CO 1004410gn↑高温10010g =44n,解得:n=4.4g x=12.0g-4.4g=7.6g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0g 100%100100%52.6%7.6g⨯⨯⨯≈>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MgO 、CaO ,故B 说法错误;C 、图中ab 间任一点(不包括a 、b 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故C 说法正确;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 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12.0-x )g ,故D 说法正确。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人教版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主要实验操作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NaCl固体(Na2CO3)稀盐酸溶解、加试剂,蒸发结晶C CaO(CaCO3)H2O过滤D KNO3溶溶液(KOH)MgSO4加入适量试剂,过滤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又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答案】D【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答案】B【解析】【分析】假设5.6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2NaOH HCl NaCl H O4036.5185.6g y x+=+4036.5185.6g y x==解得:x=2.52g y=5.11g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2 KOH HCl KCl H561856g z O.+=+56185.6g z=解得:z=1.8g。

【详解】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 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5.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装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MgCO3和Na2CO3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7.(8分)用化学符号填空:①两个铁离子2Fe3+②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H2O4③表示的是Cl ﹣(2)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减少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的质量是 2.2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4)现有铁、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6个.2③28.(4分)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A和固体B对滤液A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猜想:①Mg (NO3)2、AgNO3、Cu(NO3)2②Mg (NO3)2、Cu(NO3)2③Mg (NO3)2、AgNO3④只有Mg(NO3)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③(填标号),其理由是镁先与硝酸银反应.9.(5分)根据图1、图2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D或CD(填序号)(2)某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C(填序号),将这瓶气体按图G所示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3)科学贵在创新,图2中乙是对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甲中红磷用酒精灯点燃),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误差少,减少污染.10.(4分)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1)气体B是氢气.(2)固体A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碳酸钠.(3)滤液D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镁.(4)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6种.三、计算题(共7分,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11.(7分)在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克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多少?=××。

2024初中中考化学考试试卷及解析

2024初中中考化学考试试卷及解析

初中中考化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难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C.氧气能与所有物质反应D.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水3.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B.2H₂+O₂→2H₂OC.4Fe+3O₂→2Fe₂O₃D.CaCO₃→CaO+CO₂↑4.下列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C.中和反应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D.只有强酸和强碱之间才能发生中和反应5.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水蒸发D.食盐溶解在水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填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7.在化学反应中,不改变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8.铝和氧气反应生成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9.在化学实验中,通常用________(填仪器)的能量来加热物质,常用的燃料是________。

10.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即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2.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容易燃烧,但在纯氧中能剧烈燃烧?请解释原因。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4.如何通过实验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请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5.计算完全燃烧32克甲烷(CH₄)所需的氧气质量(已知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H为1,O为16)。

16.100克氢氧化钠(NaOH)溶解在水中,求溶液的质量分数(已知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O为16,H为1)。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是镁铝合金,则 m>0.2 g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答案】B【解析】镁、铝、锌、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Zn+2HCl═ZnCl2+H2↑,24 73 2 54 219 6 65 73 2Fe+2HCl═FeCl2+H2↑,56 73 2A、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铝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正确;B、如果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则铁和镁的质量都是1.2g,1.2g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1g,1.2g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1.2g×2÷56=0.04g,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时,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1g+0.04g=0.14g,错误;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氯化氢质量是7.3g,而混合物中的镁质量小于2.4g,因此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小于7.3g,即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正确;D、2.4g镁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正确。

故选B。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答案】A【解析】【详解】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中考化学试卷(Word 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22.2gCu 2(OH)2CO 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

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

已知:Cu 2O+H 2SO 4 =Cu+CuSO 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2g 剩余固体是纯净物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的质量和为7.0gC .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时,部分生成了氧化铜,部分生成氧化亚铜 设分解生成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m ,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23222Cu OH CO C Δ+uO H O +22280m CO x↑①22280 =m x()23222222Cu OH CO 2Cu O Δ+++2222214422.2g-m 15.22H O 2CO g-xO ⨯↑⨯↑②22222144=22.2g-m 15.2g-x⨯⨯ 由①②计算可得m=11.1g x=8g因此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均为11.1g ,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15.2g-8g=7.2g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与氧化亚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1,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 2 224421Cu O +H SO =Cu +CuSO +H O14498647.2g n y11449864==7.2g n y1n =4.9gy=3.2g24422CuO +H SO =CuSO +H O 80988g n28098=8g n 2n =9.8gA 、剩余固体加硫酸后生成铜,说明15.2g 剩余固体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混合物,故A 不正确;B 、过程中生成CO 2和H 2O 、氧气的质量和为7.0g ,故B 不正确;C 、残留红色金属为铜,质量是3.2g ,故C 不正确;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4.9g 100%=14.7%100g⨯,故D 正确。

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空气D. 蒸馏水答案:C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下列金属中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铁B. 铜C. 锌D. 镁答案:B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C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种类D. 分子数目答案:A5. 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KMnO4 → K2MnO4 + MnO2 + O2B.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C. 2KMnO4 → K2MnO4 + MnO2 + 2O2D. 2KMnO4 → K2MnO4 + 2MnO2 + O2↑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答案:四氧化三铁3.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若反应物中氢气有4个分子,则需要______个氧分子。

答案:24. 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5.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______。

答案:核内质子数三、简答题(共20分)1. 请简述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5分)答案: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

2. 请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5分)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其中氧化是指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指获得电子的过程。

3. 请简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10分)答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包括:1) 检查装置气密性;2) 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试管中;3) 滴加稀盐酸;4) 收集气体;5) 检验气体纯度;6) 将气体储存于集气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火柴折断
C.食物腐烂
D.干冰升华
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柴折断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玻璃是一种纯净
B.大力开发新能源以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人体因碘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D. 为了增加草木灰肥料,大力提倡在田间焚烧秸秆
解析:A.普通玻璃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生,因此应该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以代替化石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因碘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甲状腺肿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焚烧秸秆虽然可以增加草木灰肥料,但是会污染环境,得不偿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2014年4月兰州发生了自来水苯超标事故,引起人们对水安全的关注.已知苯的化
学式为C
6H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的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B.苯分子是由6个碳元素和6个氢元素组成
C.苯分子中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苯中碳、氢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解析:A.由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正确;
B.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C.苯分子中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错误
D.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故错误.
故选A
解析:A、过量铁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O2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
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