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两个背景

合集下载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美德伦理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道德上应该怎样行为的理论和准则。

在当代社会,随着道德沦丧和人们行为日益功利化的情况加剧,人们对美德伦理的重要性再次开始关注和思考。

美德伦理的复兴成为了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就对美德伦理的复兴进行浅析,并着重探讨了复兴的原因和具体的实践路径。

美德伦理的复兴,意味着人们对于传统美德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传统的美德包括诚实、宽容、勇敢、正直、尊重和关怀等。

这些美德对于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素养至关重要。

在当代社会,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美德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有人认为这些美德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败坏,人们开始意识到美德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重拾传统的美德来影响和引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美德伦理的复兴并非一蹴而就,其复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风气的败坏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人们开始反思社会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道德和美德高尚的社会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宗教信仰的复兴也为美德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土壤。

宗教信仰在传统的美德维护和弘扬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信仰开始重新认识和重视传统的美德,并将这些美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为美德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的重要途径,而美德伦理的复兴正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这三个原因共同促成了美德伦理的复兴,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并且重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美德伦理的复兴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讨论和倡导,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落实美德伦理。

美德伦理的复兴需要从每个个体开始,通过个人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的伦理风气。

具体而言,美德伦理的复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路径。

重拾传统美德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积极学习和践行诚实、宽容、勇敢、正直、尊重和关怀等传统美德。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摘要】美德伦理是指通过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行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的一种伦理理论。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美德伦理的重要性逐渐意识到,开始重新关注和探讨这一伦理观点。

文章从美德伦理的历史渊源、核心观点、现代社会的认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美德伦理的复兴趋势、应对挑战的策略以及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美德伦理的重要性,促使个人和社会更加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美德伦理、复兴、历史发展、核心观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应用、个人、社会、重要性、趋势、挑战、策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作用1. 引言1.1 美德伦理的定义美德伦理,是一种道德伦理学派别,强调人们应当通过培养和实践美德来提升个人道德境界和社会道德水准的一种思想传统。

美德伦理认为,人的行为应当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引导,而非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约束。

美德伦理强调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成为什么样的人”,注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在美德伦理的观念中,美德包括公正、勇敢、节制、智慧、仁爱等各种品质,这些美德不仅能够使个人保持高尚的品德,还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培养美德,个人可以实现自身的道德升华,社会也能够获得更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美德伦理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教化和自律,对于建设一个道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美德伦理的观念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研究美德伦理的定义和核心观点,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背景美德伦理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德行和美德的探讨。

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道德哲学家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也对美德伦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道德榜样背后的两个伦理学理论问题——论美德的统一性与连贯性

道德榜样背后的两个伦理学理论问题——论美德的统一性与连贯性

学 的一个 基本 问题 是 “ 我应 当成 为 什 么样 的人 ” , 而 道德榜 样为 这一 问题提 供 了一个非 常直 观 的答 案 。道德 榜样 对于美 德伦 理学来 说是 一个很 自然 的话 题 , 因为美 德 伦理 学 的基 本 概 念是 美 德或 者 好 的道 德 品格 , 道德 榜 样 就 是具 有 美 德 或 良好 而
前 者 与道 德 主 体 拥 有 美德 的数 量 相 关 , 者 与 道 德 主 体 美德 的 稳 固程 度 相 关 。 道 德 榜 样 不 一 定 具 有 所 有 的 美 后 德 , 不 一 定 在 所 有 情 境 下 都 表 现 出 美德 。 进 行 道 德 人 格 评 价 时 既要 谨 慎 又要 宽 容 。 也
i h niy o it ea d t e o he h o it nc fv r u . Th o m e o c r h u n iy ng t e u t fv r u n h t rt e c nss e y o it e e f r r c n e nst e q a tt
— —
A ud n t niy a d Co ss e c fVit e St y o he U t n n it n y o r u s
ZH AO n — a g Yo g g n
( h oo h eerh I s tt , i o nv r t , i o n n 4 6 0 , h a P i s p yR sac n t ue J h u U i s y J h uHu a 1 0 0 C i ) l i s ei s n
Ab t a t Pe p e’ n e r ga in o r l desi o v st h or tc lis e fe h c ,o e b — s r c : o l Si t r o to n mo a mo l nv l e wo t e e ia s u so t is n e

浅析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论文

浅析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论文

浅析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论文浅析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论文一、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背景笼统来说,1903年摩尔所出版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开端。

尽管这本著作的分量不大,但它意义深远,建基于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传统伦理学开始接受解构的命运便由它所标志。

伦理学人皆知,独立研究人的意义的价值哲学的兴起在现代哲学由传统哲学转变而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即价值和事实归属于具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是由价值哲学所倡导,其中一系列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进入到伦理学中,基于价值论的伦理学由此而产生。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摩尔的伦理学诞生。

传统道德哲学的论述统统犯下了“自然主义谬误”,它们在尚未明确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前就开始探讨种种道德规范,而这些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指导或影响我们在行为上变得更好,这是摩尔所认为的。

因此,摩尔“悬隔”这些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体系之上的道德规范的论证理路和概念,同时对于传统伦理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避而不谈,从而为伦理学“独立门户”。

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科学的元伦理学( meta - ethics)。

进而,摩尔为这种作为科学姿态问世的元伦理学限定了独立的研究对象,即如“善”和“恶”等一些最单一的和最纯粹的伦理学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所对应的价值属性不能很好地被认识,而只能凭借人的直觉加以把握,所以就带有比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不过,摩尔雄心万丈地拒斥传统伦理学的抽象推理方法,力争把伦理学的善或恶等基本问题还原到人的生命体验中来,从而以扭转当时社会道德的衰败气象,他的这一立论动机在客观上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一点和价值哲学以及由此派生的价值论伦理学的根本宗旨也是相一致的。

但由于“剑走偏锋”,他只是重点关注语言学的回到人本身和语言学的构建伦理学,从而伦理学这门学科本来应该具有的指导和规范实践的重要意义就很自然地被淡化和忽略了。

自发端于摩尔所创始的元伦理学,在回避了传统纵深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探讨之后,现代西方伦理学逐渐全方位铺开,思潮迭起。

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

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背景和路径

基金项 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一般项 目( 2 0 1 4 Y1 1 0 )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1 5 B Z X 0 9 5 ) ; 国家社科 基金重 点项 目( 1 1 A Z X 0 0 9 ) 作者简介 : 方 熹( 1 9 8 2 一) , 男, 湖北通 山人 ,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 从事西方伦
( me t a —e t h i c s ) 。进 而 , 摩 尔 为 这 种 作 为 科 学 姿 态 问世 的元伦 理学 限定 了独 立 的研 究 对象 , 即如
伦 理学 的道 德 语 言 研 究 特 质 的流 行 。 比 如 , 摩
尔、 罗素 、 维 特 根斯 坦 和 黑 尔 以及 斯 蒂 文 森 等 分 别 作为其 中不 同时期 的代 表人 物 。在 他 们看 来 , 道 德语 言或 价 值 判 断 只 是 反 映 主体 的 价值 取 向 和 情感要 求 , 而不 存 在 任 何 实 证 性 质 , 也 即他 们 所 倡导 的就 是 道 德 语 言 或 价 值 判 断 与 科 学语 言


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背景
“ 善” 和“ 恶” 等一 些 最单 一 的和最 纯 粹 的 伦理 学
概念 。然 而 , 这 些概 念所 对应 的价值 属 性 不能 很 好地 被认 识 , 而 只 能 凭 借 人 的 直 觉加 以 把 握 , 所 以就 带有 比较 浓 厚 的神 秘 主 义 色 彩 。 不 过 , 摩 尔雄 心万 丈地 拒斥 传统 伦理 学 的抽 象 推理 方 法 , 力争 把伦 理 学 的 善 或恶 等基 本 问题 还 原 到 人 的 生命 体验 中来 , 从而 以扭 转 当 时社会 道 德 的衰 败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我们如何理解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是伦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个人的美德和品格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而不是行为的规范或后果。

本文将从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一种品格或性格特质,它是人类最高尚的形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础。

他提出了一系列美德的概念,如勇气、节制、公正、智慧等,这些美德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也是个人幸福和生命意义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德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伦理学分支,其代表人物包括托马斯·阿奎那、约翰·洛克、大卫·休谟、伊曼纽尔·康德等。

二、美德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美德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美德的定义和分类美德伦理学强调美德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可以定义为一种品格或性格特质,具有道德优良、稳定持久、内在自发等特点。

美德可以分为道德美德和智慧美德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勇气、节制、公正、仁慈等,后者包括智慧、创造力、审美感等。

2. 美德的培养和发展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来获得的,这需要个人通过自我教育、社会互动、道德模仿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美德水平。

美德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它不是一时的行为规范或技巧,而是一种内在的品格和态度。

3. 美德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能够引导个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美德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品格,也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在实践中需要将美德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4. 美德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美德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强调个人的美德和品格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美德伦理学也能够提供一种对道德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方法,它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道德冲突,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准确性。

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研究

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摘要当今世界,恶德与美德相悖,丑行与善举并存,伦理学发展进退维谷,人类陷入一场严峻的道德困境。

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提出,无疑为道德危机四伏的西方社会敲响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我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传统美德之际,认真研究麦金泰尔的美德伦理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借鉴其理论与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麦金泰尔在对传统美德伦理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亚里士多德美德模式和阿奎那美德伦理框架,试图构建一个极具现代特色的美德伦理思想体系。

据此,对当代西方道德危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诊断,指出功利主义的盛行和情感主义的独断、“特性角色”与“自我”的变迁以及启蒙谋划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是西方社会陷入严峻道德危机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回归传统美德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人性的解构与分析,根据人性的脆弱性、依赖性和道德不可或缺性等特点,麦金泰尔论证了美德伦理可以超越人的本性的思想。

针对现实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提出了以传统叙事方式探究美德、以共同体的立场构建美德等摆脱伦理困境的方法与路径。

我们应根据唯物史观基本思想方法,对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对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进行伦理思想史的纵向比较和东西方美德伦理思想的横向比较研究;运用因果分析法,厘析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形成的前因后果;运用系统分析法,把握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体系与结构层次,以期做出要素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麦金泰尔;美德伦理;道德危机;传统美德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 today's world,evil virtues are contrary to virtues,ugliness and charisma coexist, ethics develops and retreats,and humanity is caught in a severe moral dilemma.The introduction of McIntyre's ethical thoughts undoubtedly sounded a loud alarm for the Western society with moral crisis,which aroused strong repercussions from Western society.On the occa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prehensive rejuvenation of traditional virtues,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MacIntyre's virtue ethics and to draw on its theory and propositio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Based on the combing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 ethics system,McIntyre constructed a ethical ideology system with modern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ing the Aristotle virtue model and the Aquinas virtue ethics framework.Based on this,a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moral crisis is made,pointing out that the arbitrariness of ethosism and the prevalence of utilitarianism,the change of"characteristic role"and"self", and the failure of enlightenment planning to demonstrate moral rationality are Western society.The basic reason for falling into a severe moral crisis is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returning to traditional virtues.Through the d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vulnerability,dependence and moral indispensability,McIntyre demonstrates the idea that virtue ethics can transcend human nature.Aiming at the moral life situation of the real socie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exploring the virtues in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way,constructing the virtue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ommunity and so on.We should object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McIntyre's ethical thought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thesis uses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conduct a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f the ethical thought history of MacIntyre's ethics and a horizont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thical thoughts;using the caus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ethics of McIntyre's ethics;AbstractAnalytical method,grasp the ethical system and structure level of McIntyre's virtue,in order to make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ality and integrity.Keywords:McIntyre;virtue ethics;moral crisis;raditional virtue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1课题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1国外研究现状 (3)1.2.2国内研究现状 (6)1.3研究内容与方法 (8)1.3.1主要内容 (8)1.3.2研究方法 (8)第2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背景与缘起 (9)2.1美德伦理的概念 (9)2.1.1美德及美德伦理 (9)2.1.2东西方对美德的不同诠释 (11)2.1.3麦金泰尔对美德的界定 (15)2.2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背景 (16)2.2.1规范伦理学与元伦理学的兴衰 (16)2.2.2伦理变迁与整体性语境的丧失 (17)2.2.3道德价值与权威性的普遍失落 (18)2.3麦金泰尔对当代西方道德危机的诊断 (19)2.3.1功利主义的盛行和情感主义的独断 (19)2.3.2“特性角色”与“自我”的变迁 (20)2.3.3启蒙谋划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 (20)2.4本章小结 (21)第3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2)3.1对传统美德伦理的回归 (22)3.1.1传统美德伦理的系统梳理 (22)3.1.2重构亚里士多德美德模式 (23)3.1.3继承阿奎那美德伦理框架 (24)3.2对人的本性的解构与超越 (25)燕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3.2.1人的脆弱性和依赖性 (25)3.2.2对德性的实践性超越 (26)3.2.3理性动物特有的德性 (26)3.3构建现代美德伦理的路径 (27)3.3.1以传统叙事方式探究美德 (28)3.3.2以共同体的立场构建美德 (29)3.3.3以改良社会目标践行美德 (30)3.4本章小结 (31)第4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评价 (32)4.1麦金泰尔美德伦理的理论贡献 (32)4.1.1对道德相对主义的批判 (32)4.1.2对道德无力学说的否定 (33)4.1.3对内在价值失落的警示 (34)4.2麦金泰尔美德伦理的理论缺陷 (34)4.2.1统一价值观与多元道德观的冲突 (35)4.2.2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自相矛盾 (35)4.2.3对“德性之后”解释和论证乏力 (36)4.3麦金泰尔解决道德困境方法忧思 (37)4.3.1回归传统美德有无可能性 (37)4.3.2如何破解现实的诸多困境 (38)4.3.3寻求美德伦理的出路何在 (39)4.4本章小结 (39)第5章麦金泰尔美德伦理思想对我国的启迪 (40)5.1强化美德伦理建设的时代价值 (40)5.1.1自我美德的构建与整合 (40)5.1.2传统美德的重构与复归 (41)5.1.3个体美德与群体美德的互补 (42)5.2构建美德伦理的社会必然趋势 (43)5.2.1构建美德伦理的可能性 (43)5.2.2构建美德伦理的必要性 (44)5.2.3构建美德伦理的必然性 (45)5.3拓展美德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45)5.3.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6)5.3.2从个人美德到制度伦理构建 (47)5.3.3强化美德理论研究和实践养成 (47)目录5.4本章小结 (48)结论 (49)参考文献 (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

关于美德伦理的复兴浅析美德伦理是一种注重人的德行和品质的伦理学理论,旨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伦理学已经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被商业利益和技术进步所替代。

这个趋势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在西方世界中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美德伦理的复兴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几方面分析美德伦理的复兴的必要性和相关的挑战。

首先,美德伦理的复兴有助于恢复人类的尊严和价值。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追求物质上的利益而失去了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的感觉。

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心灵的空洞化。

人们需要一种更加感性和关注人类价值的伦理学理论,从而重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周围人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美德伦理的复兴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道德至上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权力和名誉等一些表面的东西往往会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

人们很容易忽略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美德伦理强调的是人类的道德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对认知和行动的指导。

这种指导不仅有助于人们恢复对道德价值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伦理问题。

第三,美德伦理的复兴能够解决现代伦理学遇到的一些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伦理学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例如,一些伦理理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很难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因为这些理论往往需要更高的抽象层次。

美德伦理强调实践和经验,并提供了一种实践型的伦理理论。

第四,美德伦理的复兴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社会关系。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越来越容易相互产生冲突和僵持。

这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和人本主义的伦理学理论,从而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更好的社会关系。

最后,美德伦理的复兴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伦理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美德伦理的复兴将需要克服一些理论上的难点。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建立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将使得对美德伦理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更加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两个背景:1.古希腊伦理学;2.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评。

对现代人来说,道德本身是惩罚性、矫正性的,骂、责备、坏事、赞扬、好事等一系列反应性态度,在现代道德哲学体系内,产生重要作用,使人矫正行动,强制人回到道德规导,古代伦理学并不持有这样的观点,不认为道德是要求性的,从外在强加的东西,道德本质上是联系着人性的完善,一个理性的人必然会对道德观点产生要求,道德观点是被整合进一个人的生活。

古代伦理学关注人应当怎样生活,必然要求对人的生活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一个终极的目标,古代伦理学强调人的生活具有统一性,人所强调的生活目标也具有统一性。

现代社会被认为是价值分裂的社会,有些价值不可通约,总有些价值有潜在冲突,不能统一,古代伦理学要求人具有一个长远的理性的计划,要有一个价值统一它,关注人一生的幸福,而非单个人的行为,实际上对人、对道德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必须按照其价值来批评、接受、修改社会上要他接受的道德信念。

所以反思必须贯穿人的一生,直到一个人生命的终结,这与现代美德伦理学创造者的初衷不同。

《追求美德》中,麦金太尔想从美德中引出对政治哲学的思考,一个人对自己幸福的思想是不能离开他所生活的实践与传统的,离开此,则不能评价一个人行动的合理性、价值,实际上引进了一个激进的相对论观点,更可以看做是对启蒙运动理性概念的批评。

这样就没有可以可普遍化的道德理由,因其总与一定的传统相随,则把伦理学引入一个激进的道德相对主义中。

而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中,找到一个可以规定人性、人权的跨国家的运用。

古代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不同,如斯多噶派,强调对现有道德观念的批判、反思,一点都不保守,除亚里士多德对待妇女与奴隶的一些观点外,而当代道德、伦理学,是保守的。

古代伦理学强调人必须有面对实际、真实的道德状况进行判断的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智慧,强调人的知性、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也要求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基础。

古代伦理学将生活看成整体,道德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古代伦理学不认为道德理由与非道德理由有一个截然分明的特点,不否认道德理由的重要性,有特殊分量,认为道德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自立的领域。

古今伦理学为自己规定的任务不同,现代道德哲学把道德看成最小的要求,因为规则在语言表达上非常简单,要为解决伦理问题提供一个步骤,如康德的可普遍化原则,功利主义、后果主义,给出了一个最大化原则,考虑几个可能性时,要比较得到一个最好的效果,按照给我的判定程序,则可以解决面临的道德问题。

古代伦理学主要不被看做解决伦理问题的决策程序,对于伦理理论的需要,本质是来自于反思的需要,并贯穿一生——产生对伦理理论的需要。

伦理学是提出一个方法,使人反思生活,过一种积极反思的生活。

美德伦理学最中心的特点是关心人本身而非人的行为,要以道德心理学为基础,这一点亦为当代各道德伦理学分享。

美德伦理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不同之处:
1.现代的美德伦理学显示出相互关联的趋势,拒绝给予理论与理论化一个重要地位,反理论,不可能通过一些理论化的规则话语将之总括为一个理论体系。

效法自然科学做法的初衷导致现代某些具演绎结构的道德体系,从霍布斯到康德,如霍布斯、休谟,分别将这种方法引入政治与人性,康德也是如此,自然科学对现代道德哲学方法论的影响非常深。

现代道德理论,总是有一些具有等级演绎作用的道德概念,具有等级结构;有一个完备性要求,总是可以处理现代道德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

现代美德伦理学拒斥了这种理论化的趋势,认为它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想。

2.拒斥不偏不倚的道德观点。

美德伦理学不象功利主义伦理学或康德伦理学,把理性提到一个至高的地位,实际上后果主义是自我主义的一个普遍化,一个最优地促进自我利益的行为——导致合理的行为。

功利主义、后果主义实际是从一个普遍的旁观者的观点看待此行为的正确性。

美德伦理学不再强调合理性的地位,认为它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习惯化的方式
被确定的。

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习惯化的概念,一个人很少能超越所生活的传统,为自己发现一个美德或幸福概念。

传统与实践在你对幸福的定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具有强烈的道德保守主义特点(和道德相对主义的特点)。

古代伦理学认为只要通过论证和理论才能过一个幸福的理性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涉及实践美德和智慧美德,对理论的作用具有重要强调,理论是重要的、必要的,对习惯化的观点是它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理性通过反思人可以抛弃习惯的道德信念,则可以抛弃之。

古代的美德是一个理智化的概念,与人的智性美德相关,不是非理性的习惯。

不偏不倚的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没有的,在斯多噶学派中有,并视之为基本的道德要求。

总之,我们要在现代道德哲学与古代美德伦理学的双重背景下来理解现代美德伦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