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 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出示几组图片。
提问:这几种动物同学们认识么,他们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吗?生:学生观察,分类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授1线形动物师:展示蛔虫照片,提出问题。
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1)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生:呈圆柱形,前有口,后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师:蛔虫寄生的部位?为什么没有被人体内的消化液分解掉?生:人的小肠里;体表有角质层师:蛔虫是怎样运动的?生: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师:蛔虫的生活史生:食欲异常腹部疼痛肠穿孔腹粘膜。
儿童卫生习惯差,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手指等蛔虫会进入儿童体内,从而感染蛔虫病。
师:蛔虫病的预防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冼手。
生:管理好粪便,粪便经杀死虫卵后再用作肥料。
师:除了蛔虫外还有其他的线形动物吗?生:蛲虫、钩虫、丝虫、线虫师:同学们分析一下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师: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线形动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生:大多数寄生生活,如蛲(náo)虫、钩虫、丝虫、蛔虫和线虫等,它们寄生在人类、动物或农作物的体内,给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解析版)

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适用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第一部分: 教材导读观察5-10蛔虫结构示意图完成图形填空,并阅读P8-P9文字,回答下列问题:①口 ②肠 ③生殖器官 ④肛门1.2.3.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与其他体节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厚,如同在蚯蚓4.5.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蛔虫的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答:①蛔虫为了避免寄生动物消化液,所以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②蛔虫有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数量多的受精卵,目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③蛔虫的消化道简单,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
2.大雨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答: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蚯蚓在土壤中钻洞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因为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土壤善结构)第三部分:☑中考先知道1.(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蛔虫的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A.有口无肛门B.有小肠大肠C.有口有肛门D.有肛门无口【答案】C【解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扁平,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因此蛔虫的消化器官不同于涡虫的特点是有口有肛门,故选C。
2.(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叶、生活垃圾等,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
3.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兴趣。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环节动物:掌握环节动物的身体特征、运动方式、代表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分析生物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5.课堂小结与课后反思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改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挂图,上面展示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表格式)

义:
。
4、举例说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成果展示 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学生展示·教师 激励】提出疑问,教师
解难。
【学生探究·教师 引领】
四、拓展延伸
五、达标检测
【学生达标·教师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
活的(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
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侵蚀,对自身有保护作用。蛔虫的消化器官十分
,但 虫纵剖面图,并阅读
它体内的发达的
。这些特点都是与其寄生活相适 P9 页文字,回答下列
应的。
问题:
1、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
构成。靠近前端几节,颜色较浅、表面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结
构,叫
。蚯蚓除前端和最后端几个体节外。其它各节
都生有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
组成,身
体靠近前段有一个
,前段较后
端
。
(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
的感觉,触摸其腹部
则有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形式是
爬行。
(三)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学生合作·教师参 与】小组讨论
1、蚯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身体
结构特点
功能
体壁
2、常见的环节动物举
例:
。
3、概括环节动物的定
12.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13.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
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分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2. 教学材料:学生工作单。
参考资料和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探究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记录它们的主要特征。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强调它们的适应性,并联系实际生态环境进行说明。
5.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工作单上的相关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尝试判断它们属于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并记录其特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工作单:检查学生完成的工作单,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校园或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观察和研究中。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实地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加深学生对这些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案课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优秀教案课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环节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难点:环节动物特征的理解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讲解:介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讲解它们的分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模型,分析它们的特征。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理解。
5.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实验,验证他们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认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及其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模型和实物标本。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3.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介绍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2.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1.线形动物因体形 如 而得名。
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2.它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 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形,前段有 ,后端有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 层细胞组成;3.蛔虫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叫 ;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 和 慢慢地蠕动。
4.除蛔虫外, 虫、 虫、 虫和 虫也属于线形动物。
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呈 形;体表有 ;有 有 。
6.蚯蚓的身体呈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______构成,以土壤中的_______为食。
有环带的是它的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 灵活。
7.用手触摸蚯蚓会有湿润和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是靠的 收缩和 的配合完成的。
8.蚯蚓的呼吸是靠______ __完成的,___ __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______可以分泌 ,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 中,然后再进入 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9.除蚯蚓外,沙蚕和 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 足。
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 辅助运动。
行课案【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高等(从结构上分析)?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规律)?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进行蚯蚓观察的实验。
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2.怎样预防蛔虫病?3.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6.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检测案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B 干燥、疏松的土壤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
教案课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优秀教案课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2. 难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
2. 采用分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讲解线形动物:介绍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细长、不分节、有原体腔等,并举例说明代表物种,如钩虫、蛔虫等。
3. 讲解环节动物:介绍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由多个相似的环节组成、有真体腔等,并举例说明代表物种,如蚯蚓、水蛭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物种及其生活习性。
8. 板书设计: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有原体腔代表物种:钩虫、蛔虫等环节动物:身体由多个相似的环节组成有真体腔代表物种:蚯蚓、水蛭等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其他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练习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
的意识。
一预习纲要(线形动物1-4 环节动物5-10)
1蛔虫的身体呈。
前端有、后端有。
体表具有,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2蛔虫的的结
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
食糜生活。
3蛔虫的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器官。
4你还知道哪些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形;体表有;有有。
5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能见到蚯蚓?
6蚯蚓是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7蚯蚓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
8像蚯蚓这样,身体由许多相似的构成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
9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环节动物?
10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蚯蚓能疏松,处理,提高土壤,还是优质的和食品;沙蚕是鱼、虾、蟹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线形动物1-2 环节动物3-4)
1为什么便前便后要洗手?
2为什么切菜的时候熟食和生食要分开?
3吃蔬菜水果也要流水清洗?
4如何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
5在农田菜地劳动时,有时会把一条蚯蚓弄成两段,被切断的这条蚯蚓,哪一段能再生成
一条完整的蚯蚓?
6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三、课堂练习(线形动物1-4 环节动物5-9)
1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合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2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B.具有消化腔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3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
A.呼吸道B.口腔 C.蚊虫叮咬D.皮肤
4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
A.唇片叮咬B.虫体活动C.分泌毒素D.吸食人体营养
5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6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7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8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9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四、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