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人教)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 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出示几组图片。
提问:这几种动物同学们认识么,他们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吗?生:学生观察,分类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授1线形动物师:展示蛔虫照片,提出问题。
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1)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生:呈圆柱形,前有口,后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师:蛔虫寄生的部位?为什么没有被人体内的消化液分解掉?生:人的小肠里;体表有角质层师:蛔虫是怎样运动的?生: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师:蛔虫的生活史生:食欲异常腹部疼痛肠穿孔腹粘膜。
儿童卫生习惯差,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手指等蛔虫会进入儿童体内,从而感染蛔虫病。
师:蛔虫病的预防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冼手。
生:管理好粪便,粪便经杀死虫卵后再用作肥料。
师:除了蛔虫外还有其他的线形动物吗?生:蛲虫、钩虫、丝虫、线虫师:同学们分析一下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师: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线形动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生:大多数寄生生活,如蛲(náo)虫、钩虫、丝虫、蛔虫和线虫等,它们寄生在人类、动物或农作物的体内,给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八年级生物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求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两个类群,这两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然而它们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为本节课程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和前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
◆教学过程【教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什么特征?【学生】指定学生回忆回答,别的学生修正或补充。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要学习的知识做好准确。
【教师】同学们,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孩子常患蛔虫病,体内寄生有大量蛔虫,雨后的你们还见过蚯蚓,这两种动物都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复杂,它们分别是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今天我们将具体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相比腔肠动物或扁形动物的复杂之处。
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和体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图片:呈现线形动物(如蛔虫、钩虫)和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活动:设计观察蚯蚓运动、呼吸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巩固: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特别是线形动物的寄生现象和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特点。
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环节二:蛔虫是如何感染人
【展示图文】继续运用小梅的例子,提问:蛔虫是如何感染人的呢?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呢?
【播放视频】展示蛔虫感染人的视频“蛔虫是如何进入人的体内?”
【讲解】讲解感染蛔虫病的途径,以及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由于儿童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更加容易接触到蛔虫卵。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来预防蛔虫病?派学生代表回答。
环节三:其他线形动物
【展示图片】通过图文实例介绍蛲虫、钩虫、丝虫、秀丽隐杆线虫,并讲解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总结】通过表格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口诀:“丝线蛲钩蛔”帮助学生记忆线形动物的代表物种。
自主归纳本节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课堂
1.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5)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做好准备。
5.持续跟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持续进步。教师应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通过持续跟踪和记录,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瓶颈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持续取得进步。
6.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合适,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学习体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探究学习两种寄生虫在形态构造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解读人体感染蛔虫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通过观察找出蛔虫和蚯蚓的区别。
4.认同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5.认同个人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观察蚯蚓的实验。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构造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从形态构造层面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蛔虫和蚯蚓都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可在教学中从生活体验人手,课前有方案地安排学生捕捉并饲养蚯蚓,在亲身实践中发现蚯蚓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蚯蚓;课上通过实例分析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线形劫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编写学案;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附:参考学案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根据要求填写下表:二、讨论1.蛔虫的形态构造特征是如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2.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如何与在土壤中生活相适应的?3.蚯蚓的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4.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会出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的现象?5.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6.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教学反思】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观察动物的形态构造,总结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掌握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病的感染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举例说明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通过对蛔虫病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教学课时:1课时师生共同归纳: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一般虫卵可随粪便排出,然后通过被污染的、蔬菜、瓜果等经口进入人体。
预防蛔虫病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
4.出示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图片,介绍其他线形动物。
5.引导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环节动物1.课件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
提出问题:蚯蚓的身体也是细长的,但蚯蚓为什么被称为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2.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在学生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归纳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的,所以称为环节动物。
结合教材图512蚯蚓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并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部和腹部,左侧和右侧?(2)与蛔虫的运动相比较,蚯蚓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用手触摸蚯蚓(尤其注意腹面),你有什么感觉?(3)蚯蚓体表的黏液有什么意义?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4)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师生共同总结: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填满了土壤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蛔虫的形态结构2.蛔虫的危害和感染途径3.蛔虫病的预防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5.常见的线形动物二、环节动物1.蚯蚓的形态结构2.蚯蚓的运动和呼吸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4.常见的环节动物教学反思: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最终能辩证地举例说出他们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作业小结,注重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表格,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或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4.引导学生关注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和调查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模型,培养学生运用视觉、触觉等多感官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深入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答题规范和书写要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伊始,我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如蛔虫和蚯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七年级生物学中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是对七年级所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对完整的生物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按照动物的进化层次进行排版,内容由易到难,结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学生通过比较与上一节中两种动物特点的异同,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播放课件第2页),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
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
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课件第3页)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
师:提出问题: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板书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师:出示图片(课件第4页),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
蛔虫的生活方式。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2、线形动物的特征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
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
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对线形动物。
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课件第6页)。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钩虫和蛲虫
思考: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
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了解蚯蚓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课件第7页),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蚯蚓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许多益处。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探究新知-----实验
教师: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
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提问(课件第8页):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师:提出问题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纸上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考分泌的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壁呼吸。
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滑、润湿的粘液。
注意事项:
1、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是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自然环境中。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总结出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课件第12页)。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1) 作为饵料(2) 医学药物(3)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