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饰艺术

唐朝服饰艺术
唐朝服饰艺术

唐朝服饰艺术

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服饰更是绚丽多彩,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关键词:继承、华丽、精巧、雍容华贵。

正文:

一提起唐朝,我想大家都会想到那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鼎盛朝代。不可否认,当时唐朝在世界上远近闻名。而在此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的服装艺术。

在古代的社会上,相对于任何一个时代,唐朝的女性服饰的开放程度令人惊奇。且不说现代古装剧里面唐朝的服装,因为在设计上多少会带一点现代的风格,看到最原始的壁画上的仕女图,里面的女性的穿衣风格可谓是真实的反映了唐朝时期女性大胆的穿衣风格。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

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至唐代,

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

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

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

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

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

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

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

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

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

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朝服饰可分为五大类:襦裙服、女着男装、胡服、官服制度、大袖衫。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

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

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

雨表。

唐代汉族服饰丰富而华丽, 特别是对外来衣冠服饰的广为吸收, 使得唐代汉族服饰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特色。唐代经济的发达, 激发了多样的社会思潮,加之唐人积极对外交流以及统治者并蓄古今、博采中外的宽大胸怀, 共同塑造了其多民族性的服饰文化特点。唐代汉族本土服饰以文化为核心的多民族性, 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旧唐书》至第二十五——舆服

2、古代服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华梅著

3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399302.html,/view/530326.htm?fr=ala0_1_1唐朝服饰百科。

4、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399302.html,/yishu/090912/15385561.html论唐代服饰妆靥管窥。

5、中国纺织服饰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399302.html,/data/2010/0406/12705206511123489. html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 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女子服饰文化 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

唐代服饰文化及其对当代服饰的影响(精)

唐代服饰文化及其对当代服饰的影响 杨彩蓉 (052批专升本历史学学员) 论文摘要:唐代服饰文化内蕴丰厚,兼容并包,彰显大国风范,对当今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的传统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全新历史的今天,在文化领域,全球化和民族化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当代服饰要保持民族文化传统,以大唐帝国的民族创造精神为鉴,立足于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沃土,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外合璧特色、浓郁民族风格和开放的当今服饰文化。继承和发展唐代服饰文化,发掘唐装的美仑美焕,创造出庄重典雅、大气磅礴的当代服饰文化,引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服饰、文化、融合、传承、创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从服饰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嬗变。二十一世纪,唐装风靡中华大地。我观察着那些纤细束腰、立领盘扣的女装,觉得这些款式很难和飘逸自由的大唐服相联。本文拟从唐代服饰的起源、发展、类型特征入手,探讨唐代服饰文化对当代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一、唐代的服饰文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这时期的服饰既保持汉民族文化本色,又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服饰特色,兼收西域、吐蕃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展开了一次由南北向东西的服饰大交流,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唐代的服装有官服、民服、男衣和女衣之分。官服是政治地位的标志,等级森严。(见电视剧《大唐帝国》中人物服饰)色彩与图案也有严格区分。平常男装多以圆领袍衫配乌皮靴为主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 唐代女装富有时代性,往往由争奇斗艳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的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给人以飘然若仙之感。其中贵族女性除律令格

日本向唐朝学习的内容

唐朝与东邻朝鲜、日本的交往尤为密切.新罗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后,常与唐朝互遣使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除医师、画师、乐师及各类工匠外,还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 经归国留学生的积极传播,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乃至风俗习惯等,皆为朝鲜、日本广泛吸收。 在东亚文化圈内,居于优势地位的唐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因此,广泛摄取唐文化是其他东亚国家的主流倾向。日本、朝鲜等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目的是:一是学习和引进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长处,弥补自己之短处;二是学习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与长处融汇到自身的文化中去,从而既保持传统文化,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以及能够持续进展的先进文化。 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818年.峰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11111111111111111111112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乎.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因为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222222222222222222222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朝与朝鲜、日本以及和333333333333333东南亚、南亚各国都有深广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其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衣服、茶道)、钱币铸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唐王朝和中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以及对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历史贡献。

唐朝服饰论文

浅 析 唐 朝 文 化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历史班 姓名:郭良艳 学号:4101110011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 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发展, 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服制度, 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兼容并蓄, 广采博收, 大放异彩。同时, 唐朝服装与亚洲诸国服饰的交流融合为人类服装交流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 男装和女装, 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 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关键词】唐朝服饰社会状况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 表现出古今中外服饰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 显示出兼收并蓄、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女装款式上由遮蔽而趋暴露, 服装款式开放, 追求时尚, 服饰图案上由简单趋于复杂, 服饰色彩上由简朴趋于奢华, 色彩丰富而艳丽。这绝不是汉族妇女固有的服制,必然是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唐朝时国家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推动唐代服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唐代的服饰的特点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 表现出空前的中外文化大交流与大融合盛况, 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服饰的繁荣, 突出体现在女子服装上, 其主要特征是中美华丽、雍容大度的服装款式,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 配套齐全、种类繁杂的装饰妆扮。 ( 一) 服装款式开放, 追求时尚 在唐朝以前, 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束缚, 笑不露齿、站不依门。到了唐代, 妇女的穿着打扮有了革新性的变化。唐朝服饰是对美的释放, 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华丽, 重装饰, 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唐代女裙裙腰提高后上身多不穿内衣, 体现其雍容、富态、丰腴之美, 披纱罗讲究“罗薄透凝脂”的幽柔清沏。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面上, 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 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时髦成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 女性更是时髦成风。政治、法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

浅谈唐朝服饰纹样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下)

浅谈唐朝服饰纹样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下) 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会有其自己的特色,包括服装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特色。就像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苏格兰的方格裙、英国皇家卫队的猩红色紧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这些都体现着服装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传统纹样对文化的象征的影响,而且这样的文化奠基和古典的自然美也时刻准备着让人们进一步去探索。 说到传统纹样就不得不说一下日本的和服文化,因为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占大多数的图案和花纹是组成服饰的主要部分,而且传统服饰也体现出了民族的精气神,也是一种政治的体现、文化的传承以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审美特点的发展。纹样这一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了,到了秦朝统六国后开始逐渐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纹样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升华,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它涉猎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没有可以与之并论的更不可能被其他的形式所代替。早期的日本尤其是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辟邪是纹样的特色之一。但随着人文主义意识的发展,其艺术形式有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如自然的山川河流、地方的风土人情、鬼神以及吉祥的祈求等。

通过早期的绳纹、弥生、古纹等图案纹样发展之后,因为中国佛教的东渡,使得日本走出了条神话、自然与现实相结合、创新思维不断发展的特点,开始了形式到内容的艺术新征程。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转移到与现实世界相符的艺术特色,以及简单美到美轮美奂的新图案。在这期间,中国唐代的风格正在一点点的改变,日本在六世纪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时其,“孔孟、浮屠之教,文字诗赋,法令衣冠,琴棋书画,吃茶插花,拳法百技,不待于中国者盖希也。”此类表述都能够形象准确的表现了在日本文化的发展中大量借鉴并保存了传统的中国文化。这一点在艺术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是日本的图案纹样也同样形成了“店风”,在这一阶段中很多艺术作品是以唐朝作品为师,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选用题材都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来。后来的“和风”“洋风”渐渐引入,日本开始尝试新的风格创作。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把“图案”一词引入中国,从这点上来说日本的进步发展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的艺术历史,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图案、造型以及构图的变化和色彩的搭配,原创性是非常强烈的,其风格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点,这是日本的图案纹样在借鉴了唐朝时期传统的文化以后,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纹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的装饰性以及美感。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节点如下:①传统纹样的演变

比较唐代服饰和宋代服饰

比较唐代服饰和宋代服饰 工管091 钟蔡泽200908450220 唐代服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代的中日音乐交流对日本的影响

摘要古代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互相交流,都是亲善的、友好的、共同繁荣的互相交流。它绝不同于经济上的交流,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更不同于政治上的交往,往往隐藏着利用、控制,乃至侵犯、掠夺的企图。 中日两国的音乐交流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就已开始。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在日本,遣唐使着重学习唐朝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歌舞艺术并进行相关交流活动;在日本宫廷内部,也仿照唐朝的礼乐制度内教坊等掌管音乐的机构,同时大量引进唐代的乐器、乐谱、乐书等。可以说,中日的音乐文化交流,使日本音乐极大地丰富和繁荣起来。最终成为日本民族历史文化中一道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风景线。 关键词中国,日本,古典,音乐,唐代 唐代的中日音乐交流对日本的影响古代国家之间音乐文化的互相交流,都是亲善的、友好的、共同繁荣的互相交流。它绝不同于经济上的交流,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更不同于政治上的交往,往往隐藏着利用、控制,乃至侵犯、掠夺的企图。基于这个视角,来追溯和探索中日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的历史渊源,是很有意义。本文将论述中日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中日音乐在唐代的交流与互通等。 1中日音乐的特点 1.1中国音乐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历史也源远流长。中国音乐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的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同样,中国音乐的特点也特别鲜明,具有自成体系的审美观念。它突出的表现为讲究作品的意境、气韵,强调创作的神妙、风骨,注重表述中的道情、理趣,推崇表现的含蓄、婉曲,喜好艺术形式的中和、适度。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音乐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的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二、中国音乐的调式多种多样,有宫、商、角、徵、羽五种。每种调式的的音阶又可分为五声,六声,七声三类。其中,宫、徵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角调式的色彩比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 三、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旋律的表现突出,几乎包括了音乐的所有内容。 1.2日本音乐的特点 日本同其他各个民族的音乐一样,拥有与其民族历史一样悠长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以惊人的包容度陆续吸纳了中国、印度等国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日本人喜好较为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的重视,非常讲究。日本音乐的特点如下: 一、日本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喜好较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们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重视,例如在吹奏尺八的时候,开始的气音,代表着风吹树叶摇曳的声音,非常的讲究。 二、日本的旋律种类放多,十分难以归纳,一般而言,常常会对短小的动机反复,乐曲结束的乐段,常常是重复开始的乐段,某些特定的动机,在其戏剧音乐中,会代表特定的角色、意义或气氛。在大多数的声乐当中,有十分浓厚的装饰音。 三、日本音乐旋律喜欢使用4度,也是常见的特色,不同乐器合奏合唱是以异音齐奏的方式。最常见的日本音乐形式有类似于中国的序-破-急3个步骤,序指的是乐曲开始的乐段,接下来的破,速度逐渐增加,急乐曲的速度达到最高点,只有在终了前才将速度放慢。 2 唐代音乐对日本的影响 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展开音乐文化的交流,而在我国的唐代时期,尤其是日本的圣德太子(574——622)摄政时期开始,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日本曾先后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到我国来,其中每个使团都设有音乐长、音乐生,他们在我国学习我国的音乐,并且又把我国的音乐带回到日本,从而使我国音乐在日本国土上得以广泛的流传,并对日本的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中日音乐在隋唐时代的交流进行一些介绍。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在日本,遣唐

唐朝服饰

盛世华服 关于唐朝服饰的研究 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国历史进入到空前辉煌的时期--唐朝。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唐代文明不仅兼收并蓄,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不吝传播,使中华声教被于四方,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如今天的日本、韩国的传统服装大致都受唐服的影响。亦汉亦胡的半臂衫盛行于初唐,低胸翻领的胡服,风格独特。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处处洋溢着人世的富足快乐。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的常服。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一.唐帝王至平民男子 隋唐帝国的疆域得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开拓,为了管理这块广阔的领土,在总结、继承秦汉以来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隋唐时代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官吏管理制度。与此相配合,隋唐的官员服饰制度也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等级森严的体系,它包括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个部分,各个等级之间是以不同的文饰以及色彩严格分开的。 唐皇帝便服(常服)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左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唐皇帝冕服(祭服)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 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 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 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 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 佩绶、赤舄等。(右图为帝王的冕服)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艺术与风貌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 摘要:唐代时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盛世,而其在服饰工艺方面的发展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以及头上和面部的装扮(特别是妇女的)变化之大,花样之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亦难以穷尽。通过对唐代服饰艺术风貌的解析来诠释唐代服饰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服饰民族文化现代设计影响 1 唐代服饰的文化背景 隋代统一中国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国力最为雄强、文化艺术最为开放的时期,唐代的服饰艺术也空前繁荣,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这个时期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进行中外政务、商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波斯派遣使者来华,波斯人入仕唐朝,拜占庭曾7次派使者到长安,中国与欧洲官方频繁往来,阿拉伯帝国也有37次向长安派遣使者,这些国际间的交流,自然也就丰富了唐朝文化。唐初,波斯的胡乐、胡服、胡帽、胡食以及染织、服饰品风行中国。服饰中出现宝相花、乘狮仙童和灵鸟,均非我国商周、秦汉以来固有的民族花纹,而是在唐代受到天竺、波斯、罗马艺术的影响,所出现的新纹饰。[1] 2唐代服饰的特点 2.1 面料的选择及特点 面料是服装表现的载体,唐代女子所穿着的各种服装款式都需要相应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唐代是个极重视衣饰的时代,不但宫女、命妇常饰以盛装,就连一般妇女也千方百计锦衣绣孺。其所用的衣料有:丝绸、纱、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和纱料最为常用。唐代丝绸纺织手工业异常发达,全国各地都有其特别名产地,以四川、江南及河南、河北三大产区的丝绸最负盛名。蜀中锦、吴越纹绫纱罗、河南北纱绫等都是服饰面料中的珍品,并通过广州、信州、扬州等

唐朝服装历史浅析

浅析唐代仕女服饰的特点 ——09时装设计(4)班段秋华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至今,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唐朝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而身处其中的宫妇、贵妇及声色技艺行业的女性更是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掀起了一场服饰美学的革命。 一、唐代仕女服饰的特色 1。开放的唐代女装 中国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不禁约束了女子的行动,而且桎梏着她们的思想,要求妇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稍有裸露便被视为放荡。唐代时期国风开放,女子的地位相对提高,在服装上出现了“袒胸装”,形成了独特的开放风格。唐代女子上着短襦,下穿长裙。“袒胸装”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身体的裸露,更反映了妇女精神的解放。这表明盛唐时期的妇女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自由的思想,可以更大胆地表露自己身体妩媚的曲线,表达女人的自信。 2。唐代仕女的流行时尚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追求时尚不仅是当今女子的专利,在唐代已得到体现。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之为“时世妆”。唐代流行的女装款式为襦、袍、衫、裙、半壁等种类。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服饰雍容大度、典雅、华贵、飘逸、百美竞呈。 唐代女裙的颜色是非常丰富的,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有单色和间色之分。但当时最流行的是一种红色的裙子——“石榴裙”。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诗句咏叹石榴裙,白居易的诗中就描绘过:“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还有一种流行的间色裙,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料拼接起来,色彩上常以红绿、红黄、红蓝为搭配,色彩亮丽、对比强烈。 3。唐代仕女的特色服饰 盛唐时期外来文化的渗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女装从外形到装饰都大胆地吸收外来服饰的特点,创造出一些奇异多姿的特色服饰。唐朝的诸多新颖服饰中,胡服是影响最巨大的一种。胡服传入到唐代为止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流行于唐代妇女中,则是在唐代贞观到开元年间。胡服的特点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衣身宽大,下摆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和袖口都加有纹饰,纹样多为凤衔折枝的花纹。 二、唐代仕女服饰发展与女权主义的觉醒 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相比,唐代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她们的言行较少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就产生在这个时代。在服饰上,开始流行女着男装,服饰也变得更大胆,更艳丽,袒胸露背在这个时代成了时尚。 三、唐代仕女服饰对世界其他国家服饰的影响 唐代仕女服饰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在唐代透过与各国交流,传到世界各地,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直到今日日本、韩国、越南,

中国唐代服装赏析

中国唐代服装赏析 机电工程学院B11机械1班向国明1101082111 摘要: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它代表个人的地位。因此,服装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服装服饰传统文化图案 唐代的服装史 古代朝代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是天子、诸侯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他们几乎是全穿着制服,因为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艳羡的对象,所以制服服色强烈地影响一般的流行服色。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产生了这段看似变化不大.事实上又有

翻天覆地改变的服装史。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越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越多,可以用的颜色越多。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服饰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内涵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内涵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表现出古今中外服饰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显示出开放性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女装款式上由遮蔽而趋暴露,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服饰图案上由简单趋于复杂,服饰色彩上由简朴趋于奢华,色彩丰富而艳丽。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推动唐代服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标签:唐代;服饰风格;服饰图案;文化 一、前言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服制度,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同时,唐朝服装与亚洲诸国服饰的交流融合为人类服装交流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和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二、唐代的服饰文化特点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表现出空前的中外文化大交流与大融合盛况,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服饰的繁荣,突出体现在女子服装上,其主要特征是中美华丽、雍容大度的服装款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配套齐全、种类繁杂的装饰妆扮。 (一)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 在唐朝以前,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笑不露齿、站不依门。到了唐代,妇女的穿着打扮有了革新性的变化。唐朝服饰是对美的释放,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华丽,重装饰,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惯束罗裙半露胸”即是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装束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初唐时宫中渐渐流行低领露胸的服饰,在盛唐时风行,民间也纷纷效仿。《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长裙提至胸前袒露胸背、裸臂、仅披纱罗的着装形象,就是最典型的“大袖纱罗衫”的形式。唐代女裙裙腰提高后上身多不穿内衣,体现其雍容、富态、丰腴之美,披纱罗讲究“罗薄透凝脂”的幽柔清沏。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面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时髦成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时髦成风。政治、法

唐代青龙寺之教学与日本文化

唐代青龙寺之教学与日本文化 戴蕃豫 一青龙寺之沿革 青龙寺者唐代密教之根本道场,而又日本真言宗之发源地也。本文旨趣,在究明斯二者之关系。 寺名变迁爰自建寺,至于毁废,前后五易名称。初曰灵感寺,隋文帝开皇三年(582),移都之际,多掘城中陵园冢墓,徙葬郊野,为资亡灵冥福,建立寺院,曰灵感寺,[附注1]此其朔也。唐武德四年(621),一度废毁,至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有疾沉笃,因姑苏僧法朗诵覌音经,公主疾愈;改寺额曰覌音寺,延法朗驻锡。至景云二年(711),改为青龙寺。青龙寺起源如斯。此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富登眺之美”,[附注2]唐人诗文多载之。“迤逦峰岫列,参差开井分”,此王缙之诗也;“高原陆地,下映芙蓉之地,竹林果园,中秀菩提之树”,此王维诗序语也;“青山当佛阁,红叶满佛廊”,此马戴诗也;吾人低回吟诵古人之句,亦足以仿佛当时青龙寺之梗槪也。至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法,寺遭废灭。当时长安右街,仅留西明、庄严二寺,左街仅留慈恩、荐福二寺;将其余各寺材木以葺公驿舍,铜像钟磬铸钱。[附注3]据当时留学长安之日本僧侣所目击者云:章敬、青龙、安国三寺,通为内园。[附注4]此时青龙寺虽经摧毁,恐尚有遗构保存;故会昌六年(846)改名为护国寺;[附注5]宣宗大中九年(852)七月,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之际,犹得复青龙寺本名。寺中有石佛数尊,故亦名石佛寺。[附注6]北宋以还,虽密教式微,国都转移,青龙寺教学尚持续其一息之余喘。日僧成寻来华时,欲于青龙寺经藏勘正真言经轨讹谬;[附注7]奝然来华时,日廷犹牒青龙寺请其将护;[附注8]覌此二事亦可征知也。日本佛教文化之发展与唐代青龙寺关系至巨,日人饮水思源,宜其于易代之后,犹忆念弗置。青龙寺至明万历以前,寺宇始全毁,[附注9]而吾国真言密教之遗绪亦告中绝。遗址在今西安城外祭台村。 寺内规模唐代名刹,往往拟式五天:长安西明寺拟祇洹精舍:五台山金阁寺拟那烂陀寺;是其例。青龙寺者,旧传拟龙猛南天铁塔规制,缩华藏世界而作也。[附注10]寺内结构:有上中下三经藏;[附注11]有灌顶道场,具云毗卢遮那灌顶道场,在东塔院内,令七僧持念。[附注12]有东塔院,惠果阿阇黎存时居此,义真、义舟诸老宿,并曾居焉。会昌灭法后,法全因玄法寺折毁,隶名青龙寺,起传法院;院在寺西南角。寺内各部,络以复道。寺壁严饰画迹,中三门外东西壁,王韶应画;殿上东西壁相向,吴生画。据传,吴生之画,冠绝中古;王韶应画鬼神深有气韵,又喜山水人物,均为当时之大画师。 寺制唐时寺各有制。青龙寺制今可考者五端:(一)宗徒修省:宗徒大阿阇黎并诸名德之童子,以时集会食堂,僧达一人,童达一人,共令习学五悔,借自修省。(二)亲密团结:寺内僧徒数千,务期和合,厥中若有一人不和,诸众共和调情操,令毋兴诤。(三)奖拔异能:此寺为代表国家之密教道场,从数千僧众中,拔取学德兼优之士百名,为众矜式。(四)应供内廷:自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时至今日,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唐代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完备的制度,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模仿的楷模。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延邀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植唐朝文化,在哲学思想、文物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涌现出了大批像吉备真备和空海那样以学习唐朝文化为己任日本留学生或留学僧,也出现了像鉴真和尚那样终身以传播唐朝文化为使命的唐朝专业人士的杰出代表,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 留学生 从唐朝初年开始,日本就在遣隋使的基础上,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从唐朝先进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探求出路。总共派出的遣唐使共有19次。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留学生大多被安排在国子监,系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及唐代典章制度,在唐学习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年,由于他们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归国后往往对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日本吸取唐朝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遣唐使后期,出现了以“请益生”或“请益僧”为名的留学生,所谓的请益生,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留学生,他们在唐朝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只是专门就某些疑难问题索解问难,具有短期进修的性质,这种变化表明,在遣唐使后期,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学习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入唐学问僧除了学习佛教经典外,还通过朝拜礼圣、寻求名师、参加各类法事活动、搜集佛典及各种圣物等途径,从事移植唐朝佛教的活动。 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有吉备真备和空海。他们从唐学到先进的文化,回国后对日本的文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空海 空海,日本佛教高僧。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密宗。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空海,俗名真鱼,22岁受具足戒,法名空海。桓武天皇延历廿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作为学问僧,随第17次遣唐使来到唐朝,几经屈折,于次年到达长安。 在长安期间,空海居住在西明寺,历访名僧大德,切磋请益,同时主要师从不空弟子青龙寺惠果和尚修习密教。由于空海在入唐之前就已具备了相当的儒学和佛学根基,所以学习进境迅速。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5年)二月,空海始入居西明寺,六月,从惠果修习,被授予胎藏界学法灌顶;七月,受金刚界学法灌顶;八月,受传法阿阇梨灌顶礼,并得到“遍照金刚”名号,获得了密教正宗嫡传的名位和向后代传法的身份。 回国之后,空海开始了传播密教的工作,经过他的长期艰苦努力,日本上自皇室,下至百姓,接受灌顶礼者达数万人之众,建立了区别于中国密教的日本密教真言宗,并使真言宗与最澄创立的天台宗并列,成为平安佛教的两个主要派别,从而对日本佛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空海来唐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研究佛学,但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并不限于佛教。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是研究汉魏到隋唐这一历史断限中文学作品的修辞指南。”空海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汉字书法家。此外,空海在制笔、制墨、佛教艺术,甚至日本上流社会饮茶风尚等社会生活方面,都有过重大的影响。显然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成为中日

唐朝服饰文化内涵复习课程

唐朝服饰文化内涵

唐朝服饰文化内涵 到今天为止,一谈及唐朝的服装,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出现的大概就是袒胸露乳 这一次。这在当今电影、电视剧里体现得十分明显。 唐代汉族服饰丰富而华丽, 特别是对外来衣冠服饰的广为吸收, 使得唐代汉族服饰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特色。唐代经济的发达, 激发了多样的社会思潮, 加之唐人积极对外交流以及统治者并蓄古今、博采中外的宽大胸怀, 共同塑造了其多民族性的服饰文化特点。唐代汉族服饰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多民族性, 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传统与民间并用的手法, 值得现代中国时装设计师借鉴。 众所周知,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 唐代是其中最鼎盛的一个时代。唐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和隋的分裂混乱状态, 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唐代经济的繁荣, 文化的丰富和艺术的灿烂, 写就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最辉煌夺目的篇章。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古今中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 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 唐代汉族服饰也呈现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这种多 民族性是汉族人民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 借鉴的结果, 同时也呈现出其发展演变的多方面成因及特点。 一、经济富庶和强大国力的背景依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 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少数几个文明昌盛的大帝国。唐代有丝绸之路的繁荣商贸做后盾, 其封建经济也达到了前朝无法企及的发达程度。一方面, 在国内传

统经济的发展方面, 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 唐代上至皇亲国戚, 下至贩夫走卒, 对于新兴的城市经济表现出相当的接纳和认同。商贸业、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对外贸易发达, 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尤其是手工业中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高度发达, 印染技术的发展, 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繁荣在客观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带来了服饰的奢华、开放与多民族性, 这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的高峰。难怪现代经济学家爱将女人衣裙的长短与开放程度同经济的繁荣或低迷联系在一起, 从丰富的唐代出土史料中可以看出唐代妇女服饰华丽, 仪态丰美, 妆饰奇异纷繁, 形制开放且融合了异域民族特色。在唐代妇女三种典型服饰之一的襦裙服中, 裙幅之丰, 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东邻起样裙腰阔, 剩蹙黄金线几条”等诗句为证。 妇女衣裙的颜色也绚丽多彩, “金缕鸳鸯满绛裙”、“眉黛夺得萱草色, 红裙妒杀石榴花”, “藕丝衫子柳花裙”、“折腰多舞郁金裙” 等诗句表现出紫、红、绿、黄妇女衣裙的争奇斗艳。 不仅如此, 其服饰开放程度也令今人瞠目, 出现了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袒胸露臂形象。例如, 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中, 梳高髻、半露酥胸、肩披红帛, 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即是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 的“以露为美的开放的社会审美风尚”的生动塑造。另外, 流行于南北朝及唐代中原地区的短襦式样, 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窄袖紧身的短孺不仅有利于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知识讲解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中国唐代服饰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服饰文化的背景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得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 唐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雍客华贵、精彩纷呈、兼收并蓄、融合统一是其总体特征。唐代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代女子服饰文化

隋至初唐时期,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衣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短襦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大多窄小细瘦,紧身,袖子也细窄紧口。到了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越益趋向宽肥。唐代女性所穿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袄,衫,裙)、男装、披帛、回鹘四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以穿在外面,但是和穿在外面的短衫不同,后者称为褙子或半臂。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帔帛是美丽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条带,走路随风摆动,显得潇洒自然,这就是帔帛。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現出婉转、舒展,給人以飘然若仙之感。唐的袍服,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最能汉民族柔静平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我们现在虽然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