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服饰文化艺术与风貌

合集下载

浅析唐代仕女服饰的特色

浅析唐代仕女服饰的特色

浅析唐代仕女服饰的特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唐代的文艺复兴和繁荣,为其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发展,也造就了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时期服饰文化。

唐代的仕女服饰由于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

本文将从唐代仕女服饰的整体特征、绸缎面料、色彩和花纹等方面浅析其特色。

唐代仕女服饰的整体特征唐代仕女服饰的特点是高贵、华美、多彩、富丽堂皇,以及色彩鲜艳、丰富多彩、细节精致、繁复讲究、线条优美等。

服饰款式包括长衫、束腰、氅袍、袍袄、罗裙等多种形式。

长衫系在腰部以下两侧,胸前开裆,衣袖宽大,领子也很大,长衫顺着身体裸露的部位收缩袖子。

束腰则是紧紧束在腰部,穿着束腰显得身材更为苗条。

氅袍很长,与现在的外套有点像,袍袄则是指上衣类的衣服。

绸缎面料唐代仕女服饰的面料多数使用各种绸缎,绸缎以素色、亮色、暗色等为主,且多以红色居多,因此现代人们也称其为“唐红”。

唐代的绸缎面料中,自然素材是以绢为主要原料。

绢质地轻薄,透气性好,使用寿命长,质地坚韧有弹性,落地有飘逸的美感,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唐代仕女服饰。

色彩与花纹唐代仕女服饰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总体属于鲜明、艳丽、灿烂的色系。

唐代的绸缎面料色彩中,以红、黄、蓝、黑、白、紫、绿色等为主。

其中,红色被看作是唐代仕女服饰的代表性颜色,因其富贵瑰丽的气质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花纹是唐代仕女服饰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它们也成为了唐代时期的主要装饰元素之一。

唐代的花纹种类多样,有云龙、紫微垣、绣球、引首、使君子等纹饰,且多以金银线镶嵌在服装表面。

这些花纹的丰富多样、精雕细琢,表现了唐代文化描绘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色。

总结综上所述,唐代的仕女服饰因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世人鉴赏和探究的对象。

唐代仕女服饰具有高贵华美的整体特点,绸缎面料以及色彩和花纹等方面也表现出极为独特的审美特色。

其美妙的设计和制作工艺都取得了热烈的赞扬和认可,成为了历史上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之一。

浅析唐朝服饰

浅析唐朝服饰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摘要:服饰除了能遮羞,保暖等功能外,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审美,宗教等意识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阶段。

社会的繁荣与政治的稳定,使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当时中国的外贸,以及纺织技术进步迅速。

这些发展的同时,也让唐朝的服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也使唐朝的服饰文化成为中国封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唐朝服饰服饰文化●一、唐朝时代背景唐朝当时的服装业发展与经济富庶和强大国力的背景密不可分。

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唐代是其中最鼎盛的一个时代。

唐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分裂混乱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

经济背景:从唐朝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唐朝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少数文明昌盛的强大的国家。

唐代的丝绸之路繁荣昌盛不仅成为了商贸的后盾,也与当时唐朝封建经济达到前后几个朝代无法企及的程度息息相关。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唐朝的开放与大度是引人注目的,经过对外的交流,使多元化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久而久之唐人表现出无拘无束,在服装上体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美感意识。

而这时期的服饰,既保持汉族文化本色。

又因国家的发展,吸取了少数民族,外国等文化元素,展开了一次服饰大交流,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上的第三次大变。

唐代服饰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那种打破礼教束缚,崇尚新奇的审美标准,又吸取了异域服饰的精华,形成了唐代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

●二、唐朝服饰唐代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

到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趋向宽肥。

唐代女子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祆,衫,裙)、批驳、回鹘等。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袄。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为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祍大襟两种。

裙子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

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出人体结构的曲线,又能表现出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气度帔帛是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丝带,走路的时候随风飘摆,显得潇洒自然,就像仙女一样。

浅谈唐朝女子服饰的风貌及其特征

浅谈唐朝女子服饰的风貌及其特征

浅谈唐朝女子服饰的风貌及其特征摘要:唐朝时期,中国重新呈现统一的局面。

社会安定和谐,边疆领土广阔,促使对外交流密切,社会文化经济呈现鼎盛时期,致使中国的服饰发展处于盛期。

这时的服饰不仅保留继承前代的优点,而且交融异国服饰的特点,在服饰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服饰样式多样。

本篇论文首先介绍唐代的服饰,其次介绍唐代服饰的特点以及文化特征,最后谈谈影响唐代服饰文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字:唐代;服饰;胡服;女着男装一、介绍唐朝服饰的风貌(一)襦裙初唐女子穿小袖襦裙和拖地长裙。

小袖襦裙的袖口是窄的,袖口的长度到手腕,下身穿长裙,绸带系在腰上,裙腰在腋下收紧。

唐朝襦裙领口的款式有很多,有斜领、圆领、方领、鸡心领等等。

盛唐出现新的领口款式——袒领,也就是袒胸装。

但是穿这种款式襦裙的女子一般不穿内衣,袒露前胸,胸间的性感也展现出来。

这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以来服饰的革新与突破。

打破女子服饰传统保守的风格。

上身穿襦,下身穿裙。

下身长裙的种类也很多,色彩艳丽奢华以及精美的图纹都展现了唐朝时期女性追求华服丽衣。

襦裙的长裙按颜色分为单色长裙和间色长裙或裥裙。

单色长裙中红色最为流行,其次青色、黄色、绿色、紫色和白色。

裥裙的颜色鲜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拼接而成的长裙,最常见的是朱黄相间色和朱绿相间色。

(二)百鸟裙盛唐时期还流行过百鸟裙,也叫花笼裙,价值连城,也极为奢华。

百鸟裙是安乐公主命人特制的。

《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一色,影中为一色。

而百鸟之状皆见”。

百鸟裙是将百种飞鸟的羽毛杂糅在一起,捻成丝线,与蚕丝织成面料,做成裙子。

百鸟裙的颜色多样,反看、正看、测看、在阳光下看到的颜色都不一样。

而且裙子是白鸟的形态。

从百鸟裙精湛的制作技术来看,准确来说百鸟裙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安乐公主穿百鸟裙后,名门望族的女子也纷纷效仿,由此可见,当时服饰文化的影响力很大。

(三)宽袖大袍中唐之后,渐渐胡化,唐朝的襦裙也受到了影响。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其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个时期,服饰也达到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程度。

唐代服饰不仅在颜色、花纹、款式、细节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且背后还寄托着社会文化、政治意义等深层次的内涵。

下面将从颜色、款式和细节等方面介绍唐代服饰的风格与特点。

一、颜色唐代服饰以丰富多彩的色彩为特点,主要包括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

其中,红色在唐代被视为吉祥、喜庆、热烈等象征。

皇室和贵族常常穿着红色衣裳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黄色则是唐代皇帝专属的颜色,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绿色则被视为清新、自然的颜色,尤其适合春夏季的服饰。

蓝色则比较少使用,主要是因为当时染蓝色的技术不够成熟。

黑色在唐代的意义比较复杂,一方面象征着庄重、严谨,另一方面也与外来文化和异国风情联系在一起。

白色则是端庄、素雅、清净的象征。

二、款式唐代的服饰款式比较多样,但总体上还是从前代继承而来,不是很有创新。

唐代男子的服装主要有袍、衫、褡裢、裤等。

唐代幼童的服装大多为披襦裙,少数家族可以穿适宜气候的短衫、马褂。

唐代女子的服装则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女子的服装主要是裙子、袄、襦裙、对襟罗衫、小衫、宽衫等。

其中,袄和襦裙是女子的主要内衣,宽衫则是女子穿上外衣后的一种束腰服装。

唐代女子的服装以宽袍、宽袖、宽襟为特点,大多注重服装的轻飘感和舒适度。

三、细节唐代服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致,其中有些马上就能看得出来,而有些则需要仔细观察。

比如,唐代的服饰细节注重穿着的顺应性。

搭配方式非常讲究,不同颜色、不同材质、不同宽窄的服装都要搭配得恰到好处。

唐代服饰的设计还十分考究细节与和谐度的统一。

包括服饰花边、衣袖、穗带等细节装饰都要与服饰整体设计相得益彰,从而达到动静相呼应,充分展现出唐代服饰的美感。

结语唐代服饰以颜色丰富、款式多样、细节精致闻名世界。

不同的服饰在颜色、款式、细节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非常独特、丰富多彩的服饰风格。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艺术与风貌解读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艺术与风貌解读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摘要:唐代时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盛世,而其在服饰工艺方面的发展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盛唐时期。

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以及头上和面部的装扮(特别是妇女的)变化之大,花样之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亦难以穷尽。

通过对唐代服饰艺术风貌的解析来诠释唐代服饰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服饰民族文化现代设计影响1 唐代服饰的文化背景隋代统一中国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国力最为雄强、文化艺术最为开放的时期,唐代的服饰艺术也空前繁荣,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这个时期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进行中外政务、商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波斯派遣使者来华,波斯人入仕唐朝,拜占庭曾7次派使者到长安,中国与欧洲官方频繁往来,阿拉伯帝国也有37次向长安派遣使者,这些国际间的交流,自然也就丰富了唐朝文化。

唐初,波斯的胡乐、胡服、胡帽、胡食以及染织、服饰品风行中国。

服饰中出现宝相花、乘狮仙童和灵鸟,均非我国商周、秦汉以来固有的民族花纹,而是在唐代受到天竺、波斯、罗马艺术的影响,所出现的新纹饰。

[1]2唐代服饰的特点2.1 面料的选择及特点面料是服装表现的载体,唐代女子所穿着的各种服装款式都需要相应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

唐代是个极重视衣饰的时代,不但宫女、命妇常饰以盛装,就连一般妇女也千方百计锦衣绣孺。

其所用的衣料有:丝绸、纱、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和纱料最为常用。

唐代丝绸纺织手工业异常发达,全国各地都有其特别名产地,以四川、江南及河南、河北三大产区的丝绸最负盛名。

蜀中锦、吴越纹绫纱罗、河南北纱绫等都是服饰面料中的珍品,并通过广州、信州、扬州等地远销国外。

根据出土的唐代文物看,锦在唐代服饰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女子服饰,常集中应用在女装部分装饰小块的面巾、带饰等小件物品上,彩锦石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从北朝至唐初出现了一种团花文锦,常做半臂或衣领边缘服饰。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设计的风格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设计的风格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1 —20 12学年第 1 学期)课号:072D01A08 课程名称:中国设计史改卷教师:杨鸿砚学号:106120079 姓名:欧阳婷得分:浅析唐代服饰艺术设计的风格10艺术3班欧阳婷106120079内容摘要:美是在事物自然属性,关学的理论是人类实践对现实的能动作用中来探讨关的本质,使自然人化,自然才美,并具有客观社会性。

服饰既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必需品又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

唐代服饰的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唐朝时期的服饰图案主要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的团花为主。

龙风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戏牡丹等图案。

都包含了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美唐代服饰装饰纹样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最灿烂夺目的篇章。

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

唐朝的服饰丰富多彩,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以及头上和面部的装扮(特别是妇女的)变化之大,花样之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亦难以穷尽。

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1.服饰文化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

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

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

简述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唐代女子的服饰注重展现身份和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唐代女子的服饰分为宫廷服和民间服,其中宫廷服着重体现了贵族的尊贵地位。

宫廷女子的服饰多采用华丽的丝绸面料,色彩鲜艳夺目,配以各种贵重的饰品如金银珠宝。

而民间女子则以柔和自然的色彩为主,注重舒适和实用。

其次,唐代女子服饰注重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风格。

唐代女子的服饰设计以强调女性身形曲线为主,通过腰线的高低、裙摆的宽窄等细节来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同时,流行的发型和发饰也注重展现女性的妩媚风情,如双丫髻、花饰等。

第三,唐代女子服饰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和文化特色。

唐代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频繁,这也影响了唐代女子服饰的发展。

唐代的服饰中融入了不少外来元素,如胡服、突厥服等,给人以异域风情之感。

此外,唐代女子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致。

唐代女子的服饰细节处理精细,注重褶皱、扣饰、刺绣等装饰手法。

服饰上常常出现的装饰元素包括云纹、花纹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给人以华丽、精美之感。

最后,唐代女子服饰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演变。

在唐代初期,服饰比较庄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唐朝盛唐时期,服饰逐渐呈现出豪放、大胆的风格,如裙子的裙摆越来越宽大,袖子越来越宽松,展示了女性的自由、豪迈的一面。

总结起来,唐代女子服饰的特点是注重展现身份和地位、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约风格、具有浓烈的东方风格和文化特色、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致,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演变。

这些特点使得唐代女子服饰成为了中国服饰史上的重要篇章,影响了后世的服饰设计。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服饰与时尚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本文将对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进行探索和介绍。

一、服饰品类在唐朝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服饰品类被广泛使用,包括衣服、帽子、饰物等。

这些服饰品类可以分为宫廷服饰和民间服饰两大类。

1. 宫廷服饰:唐朝的宫廷服饰非常华丽,各色丝绸、织锦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

男性的官服主要包括袍、衫、袍裙等,女性的官服则主要包括裙、袄、褙子等。

宫廷服饰注重色彩的炫丽和造型的华贵,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2. 民间服饰:唐朝的民间服饰则更加朴素实用,以棉布、麻布等常见材料为主。

男性的民间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褡裢等,女性的民间服饰则主要包括袄、裙等。

民间服饰注重舒适与实用,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二、时尚元素在唐朝的时尚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元素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审美趣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时尚元素:1. 花纹与图案:唐朝的服饰在花纹与图案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云、鸟、花、龙等常见元素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寄托。

2. 装饰品与配饰:唐朝的服饰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装饰品与配饰包括各种帽子、饰物、珠串等。

这些装饰品与配饰不仅能够提升服饰的美感,还能够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

3. 颜色与质感:唐朝时尚文化中,颜色的选择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明亮活泼的色彩,也有厚重典雅的色彩。

同时,唐朝的服饰还注重质感的表达,丝绸、绢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使服饰更加具有触感和质感上的享受。

三、时尚影响力唐朝的时尚文化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也对周边国家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的时尚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影响较为显著。

唐朝的服饰样式和元素被这些国家吸纳并发展成为各自特色的服饰文化。

2. 对后世的影响:唐朝时尚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服饰艺术与风貌摘要:唐代时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盛世,而其在服饰工艺方面的发展也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盛唐时期。

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以及头上和面部的装扮(特别是妇女的)变化之大,花样之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亦难以穷尽。

通过对唐代服饰艺术风貌的解析来诠释唐代服饰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服饰民族文化现代设计影响1 唐代服饰的文化背景隋代统一中国前后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国力最为雄强、文化艺术最为开放的时期,唐代的服饰艺术也空前繁荣,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这个时期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进行中外政务、商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波斯派遣使者来华,波斯人入仕唐朝,拜占庭曾7次派使者到长安,中国与欧洲官方频繁往来,阿拉伯帝国也有37次向长安派遣使者,这些国际间的交流,自然也就丰富了唐朝文化。

唐初,波斯的胡乐、胡服、胡帽、胡食以及染织、服饰品风行中国。

服饰中出现宝相花、乘狮仙童和灵鸟,均非我国商周、秦汉以来固有的民族花纹,而是在唐代受到天竺、波斯、罗马艺术的影响,所出现的新纹饰。

[1]2唐代服饰的特点2.1 面料的选择及特点面料是服装表现的载体,唐代女子所穿着的各种服装款式都需要相应的面料才能得以体现。

唐代是个极重视衣饰的时代,不但宫女、命妇常饰以盛装,就连一般妇女也千方百计锦衣绣孺。

其所用的衣料有:丝绸、纱、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和纱料最为常用。

唐代丝绸纺织手工业异常发达,全国各地都有其特别名产地,以四川、江南及河南、河北三大产区的丝绸最负盛名。

蜀中锦、吴越纹绫纱罗、河南北纱绫等都是服饰面料中的珍品,并通过广州、信州、扬州等地远销国外。

根据出土的唐代文物看,锦在唐代服饰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女子服饰,常集中应用在女装部分装饰小块的面巾、带饰等小件物品上,彩锦石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从北朝至唐初出现了一种团花文锦,常做半臂或衣领边缘服饰。

宫中还有特制的锦缎。

彩绫是成本色花或两色花,用于官服,有莺衔长绶、雁衔威仪、俊鹘衔花等名目。

此外还有孔雀罗、镜花绞和织造精美的缭绫。

其中,吴越异样纹绫中的“缭绫”达到了面料设计工艺的顶峰。

此外,从《唐六典》进贡的面料记录中来看,还有川蜀的单丝罗、重莲绫、薄绫等,江南的方棋绫、水波绫、白编绫、蛇皮绫绣叶绫等;广州、扬州的特贡“半臂锦;西南出的细布,如斑布、竹子布、腾布等更是被唐代人所喜爱。

[2]2.2造型特点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从服装配套、服装质地、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男子服装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唐时期,第二阶段为中晚唐时期,各个阶段按照登记制度,在装饰内容、服色特点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

唐代中期是鼎盛时期,袖子较前期窄,衣领也不再有翻折现象,多数穿着圆领、窄袖的袍衫。

晚唐由于一直纷乱,胡服传入,逐渐被世俗制的宽袍大袖、长裙丝缕所替代。

而短衣、窄袖只留给贫苦的劳动者和劳役奴脾所穿着。

一些隐逸野士们则多穿一种和领对襟宽沿边的大袖衣,下穿肥扩的裤子或者长裙,头戴高巾,足着丝履。

唐代女服有三种组合变化:胡服,女着男装和中原糯裙装。

胡服直接选用异族服饰;女着男装虽然以穿着传统款式为主,但是也与异族的传统有关系,是加以改良的服装;中原糯裙装是穿着最为广泛的服装组合,保留了本民族的服装传统,但受外族服饰的影响,特别是在衣袖的肥瘦方面变化较大。

中晚唐、五代期间,妇女服装发生了很多变化。

形式上,窄袖和长裙与前代截然不同,胡服的影响已经减弱,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又开始盛行。

[3]2.3 图案的设计及艺术表现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啊而决定的。

唐初,服饰图案普遍使用花卉纹样,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的缠图案,异常身形。

唐朝晚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更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

唐代流行的装饰纹样造型饱满,色彩艳丽,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对称构图较多,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并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

其中比较著名的纹样有唐卷草纹、宝相花纹、联珠纹、陵阳公样、瑞锦纹等为典型的唐风式样。

在唐锦中还出现了风鸟云花相结合的图案形式。

[4]2.4 色彩的运用及搭配色彩是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志,唐代的服饰色彩,仍遵循以服色论尊卑的“礼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官名服色制,所规定的紫、绯、绿、青四色作为朝堂服色,黄色为皇帝御用颜色,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团花的绞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团花绞罗制作;六品用柠檬黄色几何纹绞制作;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绩制作;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绞制作。

从唐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穿衫,长裙亭亭玉立和秀美形象。

裙的色彩从绊、紫、黄、青等为最流行。

唐代汉族妇女服饰的色彩是丰富的,显示了唐代女子开朗、热情的精神风貌。

唐代女子不但喜于打扮,更是色彩搭配运用的高手。

她们将颜色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价值通过色彩和色彩之间相互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常常将所穿着的服饰颜色如:青与橙、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彩放置在一起,使其产生最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且使得放置在一起的互补色,均显得更加明亮艳丽,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在人类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艺术价值。

[5]3 唐代服饰对我们的影响唐代服饰艺术,尤其是女服艺术在坚持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对外域文化大胆地引进、吸收,用一种全新的心理情结、审美意识去看待服装的融合与创新。

唐代的服饰艺术不仅影响了东亚邻国,诸如日本、朝鲜等的服饰发展,同时对世界服装的发展与演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 继承传统与勇于创新在唐代服饰艺术中,我们随处可见传统服饰与外域服饰的交融,而作为主流的中原传统服饰也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尽管唐代服饰有着不同以往的风貌,但它并非完全脱离汉民族的传统意识,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借鉴、创新。

推崇服装艺术的传统化,并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继承,用现代材料和科技去复原过去,让人们都去穿旗袍,穿团花织锦缎的唐装,戴瓜皮帽,而是要从更深层次去考虑如何选择其中的服饰元素去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如何在缤纷的服饰潮流中不迷失自己,不被别人所同化。

然而,所谓的继承传统,也绝非按部就班、墨守陈规,而是要大胆的去拿,能懂的吸收,通过借鉴,去创造自己的特色和新意。

在借鉴与创新方面,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无论是款式、服饰风貌、面料织造、图案设计、色彩表现,方方面面都是继承、借鉴与创新的结果。

可以说,没有创新的传统,它的生命力必然是有限的,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而脱离传统的借鉴与创新也一定逃脱不了被同化的命运。

3.2 科学技术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唐代丝织、印染与刺绣技术的成熟,为女服艺术的辉煌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切实体会到技术与艺术的依存关系。

服饰中的面料不仅是服装的依托,更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好的材料,就无法完成好的设计,体现好的创意,面料与设计的关系,究其实质,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我们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中,我国服装业虽然有进步,但同国际品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除了品牌的运作、流行的感悟、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技术的支持和面料的后盾,无法提升品牌含金量。

中国的服装品牌要走出国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面料设计生产与服装设计生产的脱节,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造、新原料、新产品的开发,向设计师提供“高科技、深加工、功能性、环保型”的时尚面料。

通过服装的广泛流行性,带动新面料的开发,从而促进面料页与服装业的协调发展。

3.3 唐宋服装设计元素对设计灵感的影响唐代服饰色彩以及它的设计方法中潜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和接受,并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服饰文化。

在今天的时装设计中,这种色彩和理念常常被中外服装设计师反复使用。

一身唐装出现,让唐装这一古老的中式服装款式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逢年过节,身着唐装的人们比比皆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唐装风景”。

虽然现代版的唐装不等同于历史上唐代的服装,但那娇艳欲滴的织锦缎,精致隽秀的各式盘扣,巧夺天工的五彩手工绣花,使我们领略了大唐盛世的遗风。

可见,唐宋富丽典雅、绚丽多彩的设计元素给当今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6]结论随着现代服装文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服饰文化在深入挖掘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意相互之间不断地吸取彼此的精华,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

令我们振奋的是,在当代的国际服装界正在掀起东方文化热潮,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再一次受到应有的重视,如服装造型、构成形式、表现手法、装饰手段等均成为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其中唐代服饰文化又是非常有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代表,这是中国设计师的优势资源,如果很好地进行挖掘,整理,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这个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要想创世界级服装服饰品牌,就必须抓住自己文化的精髓,坚持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鲜明的带有中国文化内涵而又具有国际时尚的设计风格。

这对于东西方服装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加速发展我国的服装文化,建立21世纪国际服装文化的新体系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这里所介绍的唐代服饰只是小小冰山的一角,更多有关唐代服饰文化的内容还有待我们发掘并加以继承利用。

参考文献[1] 吴玉贵著.中国风俗通史——唐隋五代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6.[3] 李德超.唐代服饰风格特征[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6.[4] 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5] 崔丕鑫.唐代服饰色彩与色彩观念浅析[J].辽宁丝绸,2006-2.[6] 许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现代时尚的影响[J].丝绸,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