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服饰文化内涵
唐装的介绍

唐装的介绍唐装,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唐装源于唐朝时期,是唐代官吏、士人、文人雅士、女子的服装。
唐装既包含男性的礼服,也包含女性的华服。
唐装以其华贵、典雅、精美的特点,在历史长河中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唐装的种类唐装的种类繁多,包括男女装、儿童装、戏曲、舞蹈等各个领域。
其中,男式唐装包括袍、马褂、夹袄、长衫、吉服等,女式唐装则包括旗袍、长衫、褙子、百褶裙、齐胸襦裙、汉唐服饰等。
唐装的款式、面料和颜色都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服装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装的特点唐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裁剪与形制唐装的裁剪和形制与当代服装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裁剪的宽松和形制的直板。
唐装在设计上注重舒适性和自由度,因此常用宽松的剪裁,以满足人体的活动需求,同时也方便脱穿。
而唐装的形制则注重朴素的直板,强化了服装的结构和轮廓。
面料与色彩唐装的面料和色彩以华丽和艳丽为主,常用的面料包括丝绸、锦缎等。
在面料的选择上,唐装注重面料的光泽和细节,通过对面料处理的精致,来表现服装的贵族气质。
而唐装的色彩则以鲜艳、明快、寓意深刻的为主,代表了唐代文化的高度成就。
装饰与细节唐装的装饰和细节做工精细繁复,常用的装饰包括刺绣、喜帖绣、提花、织锦、织金等,通过花纹图案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来增强服装的华丽感和艺术性。
唐装的细节也十分注重,包括扣眼、钮扣、领扣、线条等,都体现了唐装人文细腻的一面。
唐装的影响唐装不仅仅是一种古代服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装的影响力十分广泛,不仅在服装、时尚界得到广泛应用,在医学、文化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医学上,唐装的材料和工艺有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康复,成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
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唐装的形式和风格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结语唐装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在形式、面料、颜色、工艺、民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在文化、艺术、医学、体育等各种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析唐朝服饰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摘要:服饰除了能遮羞,保暖等功能外,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审美,宗教等意识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阶段。
社会的繁荣与政治的稳定,使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当时中国的外贸,以及纺织技术进步迅速。
这些发展的同时,也让唐朝的服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也使唐朝的服饰文化成为中国封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唐朝服饰服饰文化●一、唐朝时代背景唐朝当时的服装业发展与经济富庶和强大国力的背景密不可分。
社会历史背景: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唐代是其中最鼎盛的一个时代。
唐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分裂混乱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
经济背景:从唐朝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上看,唐朝是相当富足而强大的,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少数文明昌盛的强大的国家。
唐代的丝绸之路繁荣昌盛不仅成为了商贸的后盾,也与当时唐朝封建经济达到前后几个朝代无法企及的程度息息相关。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唐朝的开放与大度是引人注目的,经过对外的交流,使多元化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久而久之唐人表现出无拘无束,在服装上体现出了蓬勃向上的美感意识。
而这时期的服饰,既保持汉族文化本色。
又因国家的发展,吸取了少数民族,外国等文化元素,展开了一次服饰大交流,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上的第三次大变。
唐代服饰继承了魏晋时期的那种打破礼教束缚,崇尚新奇的审美标准,又吸取了异域服饰的精华,形成了唐代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
●二、唐朝服饰唐代女子服饰特别是仕女装基本上沿袭南北朝形制,胡服和传统袍衣并存。
到盛唐时期,体型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女子服装趋向宽肥。
唐代女子服装主要分为襦服(或祆,衫,裙)、批驳、回鹘等。
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袄。
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为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
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祍大襟两种。
裙子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
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出人体结构的曲线,又能表现出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气度帔帛是女式唐装的点缀,就是我们看到的画里的妇女肩上或手臂上搭着一条长长的丝带,走路的时候随风飘摆,显得潇洒自然,就像仙女一样。
《2024年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范文

《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篇一一、引言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服饰,不仅充分展现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念与文化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是胡人文化的元素,形成了胡汉服饰文化交融的独特景象。
本文旨在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对唐代服饰进行专题研究。
二、唐代的胡汉服饰文化背景唐代国力强盛,对外开放,与西域各国的交流频繁,胡人文化逐渐传入中原。
胡人文化中的服饰元素,如胡服、胡帽等,开始在唐代社会中流行。
同时,汉人服饰也影响了胡人,两者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胡汉服饰文化。
三、胡汉服饰的交融表现1. 服装款式:唐代的服装款式丰富多样,既有汉人的宽袍大袖,也有胡人的紧身长袍。
例如,女性的襦裙装,既有汉族的婉约,又吸收了胡人的装饰风格。
男子的袍服,则显得宽大潇洒,与胡人的服装款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色彩运用:唐代的服饰色彩丰富,既有大红、明黄等鲜艳的色彩,也有绿色、蓝色等冷色调。
这些色彩的运用,既体现了汉人的审美观念,也受到了胡人文化的影响。
3. 装饰风格:唐代的服饰装饰丰富多样,如珠饰、金属饰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服饰的美感,也体现了胡汉文化的交融。
四、胡汉服饰文化交融的影响1. 促进了文化交流:唐代的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2. 丰富了服饰文化:胡汉服饰的交融,使唐代的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多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影响了审美观念:胡汉服饰的交融,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使服饰更加注重美感与实用性相结合。
五、结论唐代是胡汉服饰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汉族与西域各族的服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胡汉服饰文化。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促进了各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也丰富了中国的服饰文化,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观念。
因此,对唐代胡汉服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唐代服饰图案及其文化内涵

服饰文化与设计
唐 代 女 皇 武 则 天在 位 时,曾
时期,唐代 服 饰图案也 在 前代的
赐给百官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
基础上更加成熟,具有极高的艺
兽,并以禽兽 纹 样 来 区分官员等
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加之
级。延 至明清两代官服 上 的 补子
唐代织造工艺发达,唐代的织锦
为区分标志等级,也是禽为文,兽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 们的审美风尚从充满神秘色彩的 飞禽走兽转为充满生活气息的花 鸟纹样。唐代的花卉纹样品种除 了牡丹、茶花、荷花,还有梅、兰、 竹、菊等符合文人审美的花卉,以 及栀子、绣球、灵芝等寓意吉祥的 植物。这个时期,服饰图案的设计 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富丽的艺 术风格,在鞋、帽、玉佩、发型、化
动物或物象。
实风格奠定了基础。
唐代服饰图案的象征性特点,
唐 代 流 行 的服 饰 图 案 ,大部
是它有很大的图腾成分。在唐代,
分取自大自然,成为了唐以后的朝
龙凤图案只用于宫廷与皇室,它们
代承袭唐代元素的缘由。中华民
成了区分统治集团尊卑等级的标
族的服饰发展史是一个传承和变
志。龙凤图案的文化意识,渗透着
7、狩猎纹 狩猎纹是以放牧、狩猎等劳 动场景为题材,作自由散列式或联 珠团窠式。如图4的琥珀色地狩猎 纹印 花 绢,是在琥 珀色 地 上 显 微 黄 色 的 骑马狩 猎 纹 样。骑 者右手 持弓,左手搭箭拉弦,作欲射状。 马四蹄平伸,作飞奔状。马的肩部 有一火印,是官马的标记。狮子是 他 追 逐的猎 物,而 狩 猎 纹的空白 处填以兔、鸟、花草等纹样,塑造 出动静对比、错落有致、张弛结合 的画面。 8、陵阳公样 陵阳公样即采用对称形式构 成的 纹 样,创 作 者是 唐太 宗时 的 一个叫窦师纶的设计师,他在丝 织物的纹样设计上多采用这种花 纹,特点是丰满富丽、端庄大方、 稳定庄严。这种将动物置于花卉 环的做法,给人以特殊的艺术效果 (图5)。 纵 观 唐代的服 饰图案,可以 这 样 来 认识 :它继 承了周 代 的严 谨 、战 国 时 期 的 舒 展 、汉代 的 明 快、魏晋的飘逸,集上述多种风格 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由这 些 纹饰所构成 的唐 锦 或 丝绸,造型丰满、色彩鲜艳、华贵 典雅。
唐朝的汉服介绍

唐朝的汉服介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古时代的巅峰之一。
在唐朝,服饰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独特的服饰风格。
汉服作为传统的中华服饰,在唐朝时期更是达到了华美绚丽的巅峰。
本文将深入介绍唐朝时期的汉服,揭示其风采和文化内涵。
一、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1.1 政治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繁荣、文化最为昌盛的一个时期。
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1.2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1.3 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唐诗、唐画等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艺术的繁荣也为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二、唐朝时期的汉服特点2.1 布料与色彩唐朝时期的汉服以细腻的丝绸、亮丽的颜色为主。
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而细腻的丝绸则体现了时代的文化底蕴。
2.2 剪裁与款式唐朝汉服的剪裁注重曲线美,以突出女性身体曲线为主。
宽袖、长裙、大袖口的设计,展现了唐代服饰的宏伟和端庄。
2.3 配饰与发饰唐代的汉服注重配饰的搭配,头上常佩戴金银首饰,颈间系有彩带或珠串。
女子还会在发髻上插花、别簪,以突显妆容的华贵。
三、汉服在唐朝社会的地位3.1 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唐朝社会,汉服是地位的象征,穿着讲究是一种社会礼仪。
官员、贵族、文人都有其特有的着装规范,通过服饰展现自身身份和地位。
3.2 文化内涵的表达汉服在唐朝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服饰的细节、配饰的搭配,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吉祥寓意、节令风俗等。
3.3 艺术的体现唐朝汉服在设计和制作上注重艺术性,不仅仅是简单的穿戴,更是一种身体的艺术,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感。
四、唐朝汉服的演变与影响4.1 汉服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服饰也在不断演变。
唐朝时期的汉服逐渐演变为宋、明、清等后来的服饰风格,但唐代的华美和宏伟的特点仍在后来的时代有所延续。
唐朝服饰文化介绍

唐朝服饰介绍唐朝服饰主要指唐代汉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服饰的基本特点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代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那时的强盛。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襦裙半臂穿戴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2024年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范文

《唐代服饰专题研究——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篇一一、引言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
在这一时期,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服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本文以唐代服饰为研究对象,以胡汉服饰文化交融为中心,对唐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审美特点以及影响进行研究。
二、唐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唐代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既体现了汉族的传统审美,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
在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唐代服饰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丝绸、锦缎等优质材料的使用,使得唐代服饰质感上乘;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服饰设计,体现了唐代人们的审美追求。
此外,唐代服饰还融入了胡人的装饰风格,如翻领、胡服等,使得唐代服饰更具异域风情。
三、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在唐代,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成为一种趋势。
胡人指的是来自西域、中亚、西亚等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风格与汉族传统服饰有所不同。
在唐代,胡人服饰的元素逐渐被汉族人所接受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服饰风格。
例如,翻领、胡服等元素在汉族服饰中的运用,使得唐代服饰更具多元化和包容性。
同时,汉族服饰的元素也影响了胡人的服饰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双向交流。
四、唐代服饰的审美特点唐代服饰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宽衣博带、丰盈华贵等方面。
在款式上,唐代服饰注重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在色彩上,以鲜艳、明快为主;在装饰上,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搭配。
此外,唐代服饰还体现了“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使得整个服饰风格显得丰盈华贵。
这种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繁荣、人民的富足密切相关。
五、唐代服饰的影响唐代服饰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它对后世的中国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和设计元素。
其次,唐代服饰的多元文化和包容性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唐代服饰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结论综上所述,唐代服饰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特点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

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服饰与时尚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本文将对唐朝的服饰与时尚文化进行探索和介绍。
一、服饰品类在唐朝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服饰品类被广泛使用,包括衣服、帽子、饰物等。
这些服饰品类可以分为宫廷服饰和民间服饰两大类。
1. 宫廷服饰:唐朝的宫廷服饰非常华丽,各色丝绸、织锦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
男性的官服主要包括袍、衫、袍裙等,女性的官服则主要包括裙、袄、褙子等。
宫廷服饰注重色彩的炫丽和造型的华贵,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2. 民间服饰:唐朝的民间服饰则更加朴素实用,以棉布、麻布等常见材料为主。
男性的民间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褡裢等,女性的民间服饰则主要包括袄、裙等。
民间服饰注重舒适与实用,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二、时尚元素在唐朝的时尚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元素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审美趣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时尚元素:1. 花纹与图案:唐朝的服饰在花纹与图案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云、鸟、花、龙等常见元素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寄托。
2. 装饰品与配饰:唐朝的服饰注重细节的装饰,常见的装饰品与配饰包括各种帽子、饰物、珠串等。
这些装饰品与配饰不仅能够提升服饰的美感,还能够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
3. 颜色与质感:唐朝时尚文化中,颜色的选择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明亮活泼的色彩,也有厚重典雅的色彩。
同时,唐朝的服饰还注重质感的表达,丝绸、绢等高级材料被广泛使用,使服饰更加具有触感和质感上的享受。
三、时尚影响力唐朝的时尚文化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也对周边国家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朝的时尚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影响较为显著。
唐朝的服饰样式和元素被这些国家吸纳并发展成为各自特色的服饰文化。
2. 对后世的影响:唐朝时尚文化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内涵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表现出古今中外服饰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显示出开放性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
唐代女装款式上由遮蔽而趋暴露,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服饰图案上由简单趋于复杂,服饰色彩上由简朴趋于奢华,色彩丰富而艳丽。
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
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推动唐代服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标签:唐代;服饰风格;服饰图案;文化
一、前言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
近三百年的唐代,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发展,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
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服制度,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
同时,唐朝服装与亚洲诸国服饰的交流融合为人类服装交流发展作出了贡献。
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和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二、唐代的服饰文化特点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表现出空前的中外文化大交流与大融合盛况,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
唐代服饰的繁荣,突出体现在女子服装上,其主要特征是中美华丽、雍容大度的服装款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配套齐全、种类繁杂的装饰妆扮。
(一)服装款式开放,追求时尚
在唐朝以前,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笑不露齿、站不依门。
到了唐代,妇女的穿着打扮有了革新性的变化。
唐朝服饰是对美的释放,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华丽,重装饰,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
“惯束罗裙半露胸”即是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装束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
初唐时宫中渐渐流行低领露胸的服饰,在盛唐时风行,民间也纷纷效仿。
《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长裙提至胸前袒露胸背、裸臂、仅披纱罗的着装形象,就是最典型的“大袖纱罗衫”的形式。
唐代女裙裙腰提高后上身多不穿内衣,体现其雍容、富态、丰腴之美,披纱罗讲究“罗薄透凝脂”的幽柔清沏。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面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时髦成风。
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时髦成风。
政治、法
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
贵贱、男女、夷夏的界限都被冲毁了。
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似的是,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今天是王室)、贵妇(今天是富商太太和社交名媛、部分白领)、以声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性来引领风骚。
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可见《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
剩将儿女染红裙”。
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被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
而男装也同样可见上层的示范作用: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一次在高宗的内宴上,以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佩带弓剑等“纷砺七事”的装扮出场,不但男装,而且全副武装,弄得高宗和武后都觉得好笑,对她说:“女子不可以当武官的,你干吗打扮成这样?”公主带头这样“玩酷”,对女穿男装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服饰图案回归自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
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
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
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绣饰,丝鞋的纹样绣作虎头,履头形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
靴多以锦为之。
织造功致,纹饰美丽。
屐于夏季赤足着用,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发式的样式丰富多彩,图案的纹样有凤的纹样,有牡丹花纹样。
有的发式显现出云纹酌印迹。
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
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
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上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继承了周、战国、汉代、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三)服饰色彩丰富鲜艳
色彩是构成服装的主要因素之一,唐代服装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视。
唐代官方经营的织染署的组织之庞大、分工之细致得到更有力的证明。
织染署下设二十五个作。
其中专门负责染渍色彩的作就有六个:青、绛、黄、白、皂、紫。
每个染渍作中又有深深浅浅不同色阶的专业化生产。
唐妇女服装普遍重视衣裙色彩的美化功能。
唐代的襦、衫、裙上多有织文及绣文,如陈羽诗“十三学绣罗衣裳”,温庭筠诗“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服装色彩上,流行红、紫、黄、绿色,尤以红裙为时尚。
杜甫诗“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红裙”,万楚诗“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多以红色裙襦来赞扬女性美。
唐代丝织业的高度发展,为服装的美化提供了丰裕的面料。
见于当时诗人笔墨的,如“口脂易印吴绫薄”,“卿卿买得越人丝……鸳鸯正欲上花枝”,“越罗冷薄金泥重”,“越绯衫上有红霞”(李商隐《燕台四首》)。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以江南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