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
地缘优势、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依据世界三大典型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文章通过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分析了地缘优势、技术水平和制度质量对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将地理条件、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地缘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起始支撑点,技术进步和制度优化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为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协调机制的构建和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湾区经济;社会环境;驱动要素;发展模式; 统筹协调机制【中图分类号】F121;F124 一、导言世界一流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以来,源于地缘经济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港澳为国际窗口、广深为区域中心的多城市联动经济圈。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区位优势背景,承担着国家“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长为新的站点,倡导全球化治理新模式。
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化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国内学界逐渐将“湾区经济”转化为一个一般化的区域经济学概念(黄枝连,2009;李红,2009),并围绕湾区经济的形成,结合国际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揭示了湾区经济的属性特征和时空演变特征(吴思康,2015;鲁志国等,2015;周春山等,2017)。
伍凤兰等(2015)通过构建“三力模型”分析了湾区经济的动力演进机制;马忠新、武凤兰(2016)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文化包容度、经济增长速度及基础设施便利性等因素决定了湾区经济的梯度开放格局;申勇、马忠新(2017)和张昱、陈俊坤(2017)通过构建开放度测算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湾区经济引领构筑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汇报PPT模板(完整版)

粤
港
澳
经济实力雄厚
大
湾
区
创新要素集聚
面
积
及
国际化水平领先
人
口
基
合作基础良好
础
二、战略定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三、发展目标
2022年
√ • 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
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2035年
集群
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 作发展水平
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 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 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 业链齐全的优势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
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海洋生物
marine organism
海洋 科技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打造生态防护屏障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5、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 圈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拓展就业创业空间
共建人文湾区
塑造健康湾区
构筑休闲湾区
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
6、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 设
深化粤港澳合作, 进一步优化珠三 角九市投资和营 商环境
提升大湾区市场 一体化水平,全 面对接国际高标 准市场规则体系
加快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形 成全方位开放格 局
共创国际经济贸 易合作新优势, 为“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有力支 撑
全球四大湾区

60
^ 嫂 農 嘴 " 2018年 第 9 期
4.中国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 庆 、 江 门 、惠州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 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与美国纽约 湾 区 、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 区 之 一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面 积 达 5.6万 平 方 千 米 ,覆盖 人 口 达 6 600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人十九大 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 进 建 设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有 利 于 深 化 内 地 和 港 澳 交 流 合 作 ,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 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 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 系 ,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 区 、宜 居 宜 业 宜 游 的 优 质 生 活 圈 、内 地 与 港 澳 深 度 合 作 的 示 范 区 ,打 造 国 际 一 流 湾 区 和 世 界 级 城 市 群 。 ▲
转 稿 。 电 子 邮 箱 dljy@ .c n 为本刊唯一■投
稿 方 式 ,0 2 3 - 6 5 3 6 2 7 7 4 为 本 刊 唯 一 办 公 电 话 。敬 请 广 大 作 者 、读 者 注 意 鉴 别 ,谨 防 受 骗 。对 任 何 损 害 本 杂 志 社 名 誉 的 侵 权 行 为 ,杂 志 社 将 依法保留追究 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多彩地理
全球四大湾区
• 张 恒 会 / 山 东 省 滕 州 市 羊 庄 中 学 (2 7 7 5 2 6 )
1. 曰本东京湾区 东京湾是一个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海湾,因与东 京接壤而得名。东京湾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靠人 工规划而缔造的湾区,这 里 聚 集 了 日 本 1/3的人口、 2/3的经济总量、3/4的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 业 城 市 群 和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交 通 中 心 、商 贸 中 心 、消费 中心。拥有横滨港、东 京 港 、千 叶 港 、川 崎 港 、木更津 港 、横须贺港六个港口和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 界 五 百 强 企 业 ,也 因 此 被 称 为 “产 业 湾 区 ”。东 京湾注 重 生 态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营 造 了 国 际 一 流 的 海 湾 生 态 圈 。这 里 交 通 等 硬 件 配 套 十 分 优 秀 ,建 筑 设 计 、建筑风 格 、建设品质和居住文化等方面都引导世界的潮流。 2. 美国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 都 会 区 ,总人口超过760万 ,其中包括多个大小城市, 最主要的城市有旧金山半岛上的旧金山、东部的奥克 兰 ,以及南部的圣荷西等。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 要 的 高 科 技 研 发 中 心 之 一 ,世 界 著 名 高 科 技 研 发 基 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1-10-28T05:51:49.58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6期(上)作者:罗鹏[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罗鹏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大湾区简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湾区经济规模大,人口接近1亿,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在人才、资本、产业等方面要素的密度高于其他大多数地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努力发展成为除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外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从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较快,其内部城市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香港与内地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关系主要表现为“前店后厂”,20世纪90年代末时期,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区的制造工厂,与此同时,香港的制造业也逐渐向内地转移,目前,香港服务业占当地GDP的88%左右,澳门的经济结构中博彩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相比于2000年,2018年博彩业占澳门GDP的比重增加了17%。
随着价值链的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湾区内的数量与日俱增。
同时,香港在内地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区内以高铁、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发展迅速,港珠澳大桥也已经投入使用。
运输工具的升级使得湾区内部交流更为高效。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湾区建设对我国内地与港澳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湾区的内部差异与内部竞争以及湾区内东西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湾区的发展。
2023年广东省公需科目《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考试题

《高质量发展》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开始实施的区域重大战略参考答案:D、长江经济带发展2、[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属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地区民生底线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A、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是非题]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参考答案:B、十四4、[是非题]首次要高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参考答案:B、十九5、[单选题]2017年以来,按照“一室一策”的主导思想,采用“核心+网络”“两点布局”等新模式,广东先后建设3批共多少家省实验室?参考答案:C、10家6、[单选题]广东在哪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参考答案:C、2022年7、[单选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参考答案:D、《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8、[单选题]中国将力争于()年前实现碳达峰,在()年前实现碳中和。
参考答案:B、2030,20609、[单选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是参考答案:C、坚持城乡融合发展10、[单选题]广东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是参考答案:D、加快三大产业融合发展11、[单选题]()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参考答案:B、配制度12、[单选题]到2035年,我国民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
参考答案:C、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3、[多选题]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参考答案:ABCD14、[多选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意义参考答案:ABCD15、[多选题]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以下哪些属于“四个面向”? 参考答案:ABCD16、[多选题]在新疆阿克苏,50多次植树大会战中近390万人次以“钢铁般的意志”,让风沙之源变成绿色果园;在海南三沙,几代人数十年持之以恒“漂洋过海来种树”,让岛礁的沙石荒地生机勃勃……绿色奇迹的出现说明参考答案:ABC17、[多选题]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备哪些资源配置效应?A、配置效应B、集聚效应C、规模效应D、乘数效应E、协同效应参考答案:ABDE18、[多选题]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A、鼓励勤劳创新致富B、坚持基本经济制度C、尽力而为量力而行D、坚持循序渐进E、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参考答案:ABCD19、[是非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深入推进以地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划分与空间集中度测算

管理纵横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划分与空间集中度测算李 强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前经济转型创新的桥头堡与风向标,目前面临着各城市功能的精准定位尚不清晰、城市群的孤岛效应和内耗效应凸显等问题。
明确城市群的细分定位是指导城市间科学发展和合理分工的重要前提。
通过构建大湾区城市群的总体特点,本文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市运营、金融发展4类功能,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4类功能的空间聚集程度都比较低。
总体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内部还需要进一步合作和精细化分工,实现各城市共同进步与发展,避免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出现。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功能等级空间集中度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粤、港、澳三地携手共建大湾区,合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并肩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等世界大湾区,承载着国家多重战略功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
当前形势下,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既是粤港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引擎。
从整体经济实力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可以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数据显示,由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座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澳门组成的9+2大湾区多中心城市群,无论是从占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从港口运输等指标上,都毫不逊色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京湾区,有些数字甚至还远远超过它们,显示出其不俗的经济体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城市功能的精准定位尚不清晰,城市群的孤岛效应和内耗效应容易凸显。
明确城市群的细分定位,是指导城市间科学发展和域和制约条件四个方面,阐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实现港澳与广东省关税区的优势互补。
实证研究方面,陈章喜与毛玥通过研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和贯通前后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房地产业变动的影响,两两对比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珠海—澳门双方房地产业影响力都不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前 言Introduction图片图片01 02 03 04粤港澳大湾区概况全球四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目录CONTENTS05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06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01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概况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Array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时间线国家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粤港澳三地围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展开积极探索。
2008年粤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联系密切。
自回归以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共同互补发展。
粤港澳三地编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粤港澳应合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粤澳两地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携手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9年 2011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3年广东公需《中国式现代化》答案

2023年广东公需《中国式现代化》答案单选题1、下列哪些不是珠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演进的主要阶段:正确答案D、节点枢纽化2、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正确答案A、坚实支撑3、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正确答案A、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个位于亚洲?正确答案:C、13,55下列哪些不是都市圈规划的目的正确答案:D、城市各自封闭发展6、关于治理与统治说法错误的是正确答案:B、现代治理与统治是同义语。
7、2017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是?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8、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哪位美国总统在任时期提出来的?C、克林顿9、当代中国税法体系的基本架构形成于正确答案:A、“利改税”阶段10、下列不属于古典经济学家代表人物的是A、.凯恩斯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坚持哪些原则?正确答案:A、总体设计、统筹兼顾B、全面推进、突出重点C、科学规范、公开透明D、权责对等、约束有力2、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B、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城市群。
3、全球公认的世界四大湾区是:正确答案:A、旧金山湾区B、纽约湾区C、东京湾区D、粤港澳大湾区4、充分认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
正确答案:A、社会化B、智能化C、法治化D、专业化5、新时代十年中国式现代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包括正确答案:A、建立了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B、建立了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是中美两国最为知名的新经济领先发展区域。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知名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南方主战场;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海岸以高新技术中心闻名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两地独特的湾区经济发展区位,相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类似的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两者在新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本文分析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湾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产品、电子加工等产业类型。
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制造等产业类型。
港澳地区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
其中,澳门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香港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类型,担任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角色。
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制造中心、投资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和新经济策源地,区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互补性、协同性较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从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来看(见表1),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各具体城市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但城市间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
比如:香港有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广州传统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珠海在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
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生态相对成熟,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正从过去三十年“前店后厂”单一加工贸易和港口经济的经贸格局,向科技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转型。
全球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材料、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导产业。
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旧金山湾区内新经济相关产业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电子产品、通信、多媒体、生物科技、环境技术,以及银行金融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类型(见表1)。
旧金山湾区分成北湾、旧金山市区、东湾、半岛和南湾共5个区域。
具体来看,旧金山市是重要海军基地和著名贸易港,产业类型以旅游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工商业尤其发达,是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
东湾是湾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区域,港口经济是旧金山湾区经济的起点,二战期间军事造船业涌入东湾的奥克兰,奥克兰造船业由此兴起。
目前东湾的产业类型以重工业、金属加工和船运为主,主要包括电动设备、玻璃、化学、数控机械、儿童食品、汽车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
北湾是美国著名的酒乡和美食之都,北湾的产业类型以葡萄酒产业、休闲养老产业为主,据称全美90%的葡萄酒都产于此。
北湾的马林县被认为是美国最富有的行政区,这里有眺望旧金山市的最好豪宅。
南湾是硅谷的所在地,许多高科技企业诸如英特尔、升阳、Applied Materials、NVIDIA、AMD、雅虎等公司的总部位于此地,连接旧金山市和南湾的半岛,则房地产业发达。
总体来看,旧金山湾区包括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信息技术的摇篮和中心,主要新经济产业有信息技术业、生物医药业、金融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等类型。
目前,湾区内部产业联系紧密,产业集群相对成熟,产业结构趋向于生态化,湾区内产业分工缺乏政府主导,主导产业的类型相对简单。
作为曾经的军事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半导体、微处理器和基因技术的出现,科技创新导致的硅谷崛起成为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的最大助推力。
3.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比较新经济产业在两大湾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相同点。
一是科技创新产业都是两大湾区的主导产业。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世界级高新技术的创新之都,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则是中国创新城市的后起之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十分类似。
以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硅谷的支柱产业,谷歌、脸书、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特斯拉、甲骨文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均坐落于此;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也蓬勃发展,拥有华为、腾讯等全球著名科技公司。
二是相对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经济发展生态。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新经济产业、产品和业态的创新高地,两地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新经济发展生态。
新经济产业在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要有三个不同点。
一是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度不同。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相对较为集中,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程度较高;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且企业集聚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
二是产业结构复杂度不同。
旧金山湾区产业结构简单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相对更复杂多元。
由于区域面积、国家制度、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条件不同,旧金山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信息通信、电子制造、航天航空装备、生物装备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涉及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新能源、互联网等更多领域。
三是政府在新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程度不同。
旧金山湾区新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较少,粤港澳大湾区中新经济产业发展在大陆几乎都纳入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比较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湾区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高等教育越发达,研究型大学越多,该区域提供的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就越多,质量就越高,同时涌现出的高科技型企业数量就越多,本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创新生态就越好,科技创新活力就越强。
因此,本节重点分析比较两大湾区知名研究型大学和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1.两大湾区知名大学比较大学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本文首先分析两大湾区的知名大学在各类排行榜上的差异,以及其在湾区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作用(见表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简称“THE”)、《QS 世界大学排行榜》(简称“Q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简称“US News”)、《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较为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上述榜单通常选择全球学术声誉、师生比、师均论文发表数、国际教职工比例、国际学位生比例、教师质量、学生素质等指标作为大学的评价依据。
本文以两大湾区知名度相对较高的几所大学为对象,分析比较其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上的位次,以此作为两大湾区知名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依据。
从两大湾区知名大学排名对比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已成为世界名校聚集的区域,但旧金山湾区知名大学的整体排名要远靠前于粤港澳大湾区。
从表中不难发现,旧金山湾区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五个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且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四大榜单中均处于世界大学排名前十(前50),且排名相对比较稳定;其他诸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匹兹堡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也属于世界百强的顶尖研究型大学。
而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大学虽然也属于世界知名的500强大学,但在各榜单中排名相对靠后,且排名在各榜单中差异较大。
从高等学校的数量来看,由于两大湾区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等差异,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大学数量比旧金山湾区相对多一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分布着近150所高校、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旧金山湾区仅有30多所大学(不包括数量最为广泛的以本科教学和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大学)、5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
综合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中知名大学的整体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与旧金山湾区中知名大学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
旧金山湾区有世界顶尖的大学,但总量相对较少;粤港澳缺乏顶尖大学,但梯队完备,潜力大。
从知名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引领上的作用来看,旧金山湾区内的知名大学相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大学对新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
旧金山湾区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都有世界一流大学为引领的高水平大学集群。
其中:旧金山市有世界排名第15的世界一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为引领的旧金山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金门大学、多明尼克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集群;南湾有世界排名第二的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三的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47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以及享有较高世界学术声誉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组成的集群;北湾有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第四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半岛上也有美西部享有极高学术声誉的大学等。
这种多中心互补组团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形成了跨区域的高等教育知识网络,孕育出有利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的独特科技支撑模式,为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全球著名的科技型产业集群营造了知识资源共享的氛围,拓展了新经济相关知识交流的频度、广度和深度。
而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全球领先的知名研究型大学较少,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少量高校在科技创新引领上能够发挥支撑作用,因此难以形成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强大科技创新动力。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体制机制、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湾区内大学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就业创业等各方面发展仍然相对独立,湾区内大学呈典型的散点式独立发展状态,研究型大学集聚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并没有形成,这使香港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上更加先天不足。
2.两大湾区知名企业比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载体。
作为科技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两大湾区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通过分析两大湾区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详细分析两大湾区上榜企业的数量、排名、行业分布等重要指标,可以有效识别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在创新实力上的区别,以及由此对两大湾区的新经济产业分布进行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