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_雷佳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摘要】湾区经济发展在新时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合作与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
本文从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了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湾区应该加强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应该加大投入和推动建设进程。
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有助于促进湾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协同发展和均衡发展上,从而实现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关键词】湾区经济发展、新时期、机遇、挑战、合作、协作机制、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交流、重要性、发展方向、战略意义1. 引言1.1 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凸显。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湾区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也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湾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湾区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认识到湾区经济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湾区的优势,积极推动湾区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繁荣,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新时期湾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期,湾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湾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在推动湾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各种产业如科技、金融、文化等也在湾区蓬勃发展,为湾区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
对湾区财经概论的看法

对湾区财经概论的看法
湾区财经概论是指以旧金山湾区为代表的地区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概要描述。
个人对湾区财经概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发展迅速:湾区以科技创新和创业公司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
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和高薪岗位。
2.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湾区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普遍较高,这对于本地居民和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高额的住房成本也导致很多人长时间通勤。
3. 高科技产业主导: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和科技公司的中心之一。
这一地区孕育了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并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
4. 差距扩大:湾区的发展不平衡,财富差距日益扩大。
一些科技公司和高收入群体获得了巨额财富,而一些低收入群体则陷入了贫困。
5. 创新和多元性:湾区以其创新精神和多元文化享有盛名。
这里有许多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
总之,湾区财经概论具有复杂性,既有令人兴奋的创新和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房价和贫富差距。
个人的看法可能会受自身经验和优先考虑因素的
影响,因此对湾区财经概论的评估可能有所不同。
三亚市5A景区门票经济转型研究——以大小洞天旅游区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4期作者简介:黄芝英(1984-),女,湖南芷江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MTA 教育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谢镕键(1975-),男,重庆人,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通讯作者)㊂三亚市5A 景区门票经济转型研究以大小洞天旅游区为例黄芝英㊀谢镕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MTA 教育中心,海南三亚572022)摘㊀要:旅游景区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多元化的经济模式转型,不仅能够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更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提升景区的竞争力㊂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三亚市5A 景区大小洞天旅游区于2018年降低门票价格,一系列举措对产业提优增质后,于2022年宣布永久性免门票㊂本文重点分析该景点从 门票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型期间,为促进旅游产业链多元化延伸发展采取的举措,并对景区免门票经济后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㊂关键词:门票经济;大小洞天;产业转型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08㊀㊀自杭州西湖景区2002年免门票经营成功后,国内关于景区 门票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型的研究受到广泛而长期关注㊂郭立珍(2006)由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 免费游 引发了 门票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换思路的思考㊂耿松涛(2012)深入分析了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的成因与转型之困,提出了应对门票经济的政策建议㊂阮修星(2013)认为摆脱门票经济关键在产业转型,并指出攻坚方向㊂夏金梅(2014)以凤凰古城票制改革为例分析了门票价格改革的困境与对策㊂张凌云(2019)认为与国外同类景区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自然景观类景区往往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解决㊂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2021)在价格杠杆助推国有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中进行了以降成本倒逼景区门票价格合理调整的探索㊂以上研究无一例外均在门票经济转型对策中提到了旅游产业链的多元化延伸发展,可见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举足轻重㊂1㊀三亚市景区门票经济转型的研究与实践1.1㊀实践借鉴和理论研究三亚市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借鉴的主要案例是国内首例转型成功典范:西湖景区㊂2002年10月,浙江杭州的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 级景区㊂景区免费初期每年损失收入数千万元,且管理费用持续攀升,在减收和增支叠加作用下,经济负担近亿元左右;随后相关行业迅速协调,景区井喷式增长的客流量带动了周边酒店㊁餐饮㊁购物㊁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最终年收入从免费开放前的549亿元提升到开放十年后的1191亿元,被誉为 西湖效应 ㊂在对三亚景区借鉴西湖景区的研究中,孙小媄㊁乔淑英(2020)通过分析,阐述了三亚各景区借鉴复制西湖免费模式的可行性,其中鹿回头景区(4A 级)和大小洞天旅游区(5A 级)属于可借鉴型㊂她们指出大小洞天旅游区虽然距离客源地交通成本高,但其旅游设施完善,在国内外已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及庞大粉丝群,运营模式成熟,建议通过增设园区内及外围周边的宗教性商业设施㊁特色餐饮㊁住宿配套,及利用沿海优势发展海上旅游项目㊂通过分析大小洞天旅游区从2018年10月1日的门票减价到2022年10月1日的免费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和营收结果,探究存在的问题,可以对其免门票后的发展提出对策和改进建议㊂1.2㊀三亚市景区门票现状三亚是海南岛上一个以热带自然风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其大部分旅游产品主要依托于自然资源,其产业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依赖门票经济㊂2022年9月22日,三亚市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17家正规景区景点名单,其中大部分景区仍然收取门票:蜈支洲岛旅游区(5A 级)㊁南山文化旅游区(5A 级)㊁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4A 级)㊁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4A 级)㊁水稻国家公园(4A 级),以及部分3A 级景区 凤凰岭海誓山盟旅游区㊁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景区㊁亚龙湾海底世界㊁三亚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三亚丝路欢乐世界)㊁天行森林公园(原南天热带植物园)㊁千古情景区㊁三亚梦幻水上乐园㊂不收门票的景区只有两个3A 级景区:大东海旅游区和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㊂鹿回头风景区(4A 级)㊁大小洞天旅游区(5A 级)先后于2022年7月1日㊁10月1日面向游客和市民免门票㊂2023年6月1日,天涯海角游览区(4A 级)也开始免费开放㊂在三亚市可复制西湖免费模式的5A 级景区中,大小洞天旅游区首个实施永久性免门票政策,表明三亚旅游景区正尝试着摆脱门票经济,迈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其转型举措可为其他景区的转型提供参考㊂2㊀大小洞天旅游区应对门票经济转型的举措和营收2018年10月1日,大小洞天旅游区下调门票价格,降幅达30%,是海南全省5A 级景区中降幅最大的景区:门票基准价格由108元/人下调至75元/人,特殊人群优㊃42㊃2024年第4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惠票45元/人,实行基准价门票价格;2022年10月1日景区正式对国内外游客免费开放㊂为了应对此次门票经济转型,促进旅游产业链多元化延伸发展,大小洞天旅游区从项目建设和引流创收方面着手进行了相关尝试㊂2.1㊀门票降价后大小洞天旅游区的项目建设在调价后的第一年,景区加强了重点项目建设㊂一是引进了无动力滑索项目,填补景区大型体验性项目空白,延长景区二消产业链;二是以 婚纱摄影 为载体, 婚庆产业链 为目标,整合自然资源,优化景点结构,精化产业链,打造了 文化㊁爱情㊁生态 高度融合的爱情婚嫁主题景区,开展婚拍基地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了一系列绿色体育户外运动项目,完善了商业服务区㊁救护区㊁露营基地功能,将基地建设成面向全国的青少年的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四是对景区景观分阶段进行改造提升,以花卉节举办为契机,结合景区自然生态景观,充分挖掘整合资源,打造了全新的 花卉+旅游 复合型旅游科普基地㊂2.2㊀门票降价后大小洞天旅游区的创收举措从2019年起,景区从品牌推广建设㊁市场开拓营销㊁促进二次消费这3个方面进行了挖掘与推进㊂(1)品牌推广建设㊂2019年,景区的形象推广渠道主要是新闻与网络媒体㊂景区除了报纸㊁电视㊁网络等媒体和洞天福地微信平台之外,还与凤凰网㊁人民网㊁新浪网㊁南海网等重点网络媒体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并加入网红模式助力宣传㊂通过短视频㊁直播㊁图文游记的形式在各大社交媒体以及OTA平台对景区进行宣传推广,开拓电视电影拍摄服务宣传模式,积极对接各拍摄组等驻扎景区取景拍摄,传播景区美好新形象㊂2020年,景区组织创建视频团队,以自拍自导方式在新媒体渠道上开展宣传㊂2021年,景区继续通过直播,提升自身的网络热度,实现引流㊂建设小红书景区IP账号,通过小红书账号运营与线上商城搭建和引导,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景区品牌线上曝光度及品牌价值㊂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年都开展各类活动㊂(2)市场开拓营销㊂2019年,景区的营销工作主要围绕着研学旅行市场的开拓和海南本岛市场的开发展开㊂结合景区资源研发研学旅行产品,针对三亚市区及周边学校㊁教育机构㊁酒店等商务单位进行团建拓展㊁亲子露营产品推广,并加强会员板块业务合作,不断开展渠道PK活动,刺激会员合作单位吸引客源的积极性㊂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景区对团队和散客实施了不同的战略㊂在团队方面,紧抓本地游客市场,积极响应海南省政府 海南人游海南 惠民活动;旅游市场开放后,对接各大集团,加强合作,增加景区在旅行社产品展示上的曝光量㊂在散客方面,制定网络推广计划,丰富线上产品种类,注重与本岛生活类平台合作,定期推出 酒店+景区门票+娱乐项目 联合产品,充分利用网红项目引流㊂继续跟进旅游年卡板块客流,年卡覆盖岛内各个市县特别是岛内本地出行散客㊂2021年在团队方面,景区紧抓会议团队市场热度,加大各大集团会议团接洽力度,积极拜访各大旅行社,了解旅行社产品需求并推出有针对性的景区产品,提升产品吸引力㊂合理利用兄弟景区联票优势,开展联合营销㊂在散客方面,继续在会员板块采取优惠政策,增加渠道客源㊂丰富OTA线上产品种类,针对新上线体验项目,利用五一㊁端午㊁六一等节日契机,推出主题活动特惠套票;针对本岛居民推出半价优惠政策;与多家线上平台进行资源置换,与三亚市商务局旗下的抖音小程序 商小鹿 开展合作,在抖音平台上架景区旅拍㊁门票等产品,借助一元门票会员日的模式,打造景区品牌会员日的概念㊂景区还在婚拍市场和研学旅行方面大力推进,开发了4个主题婚拍系列和9个研学旅行课程㊂(3)促进二次消费㊂2019年,景区利用大数据开拓酒店住客市场,保持原有合作网络平台优势,增加线上代理商的推广力度,婚纱摄影高端VIP产品㊁团建帐篷㊁钟点房等新产品;增加酒店早餐和晚间烧烤品种,为酒店客人推出夜间抓螃蟹㊁篝火晚会等活动丰富客人的体验感;餐厅推出两人旅行婚礼㊁亲子游㊁经济特色㊁婚纱旅拍㊁海边沙滩浪漫情侣等套餐;引进租赁合作单位,年度租金增收;结合景区节假日活动开展商品促销,引进新售卖商品304种;发系列文创产品,以南海古神话故事为依据,打造出鳌小九形象,开发纪念摆件㊁主题文化衫㊁风筝㊁头饰㊁雨伞㊁帽子等系列产品,同时在景区多处设置形象小品打卡处㊂2021年,景区升级椰林吧和景区新出口区域,从11月10日开始通过提价电瓶车票增加创收;根据电瓶车候车点客流情况,在紧邻游步道位置增设移动售卖车;景区合作及引进商家22家,将丛林飞车㊁悬崖秋千㊁彩虹滑道项目交由合作商统一管理运营,先后引进文创雪糕等新品98种㊂2.3㊀大小洞天旅游区转型期间经营状况分析大小洞天旅游区从2019年到2021年的营业情况如下(见图1㊁图2):2018年,景区共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2019年,景区共接待游客人数与2018年相近,营业收入稍有降低;受疫情影响,2020年景区接待游客减少至6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相比前两年降低了35%;2021年景区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营业收入有所回升㊂景区门票降价后的年支出成本和年均接待游客量波动不大,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历经多元化创新性的提质升级举措后,景区较好地缓解了低价门票带来的经济冲击㊂图1㊀客流量(2019 2021年)㊃5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4期图2㊀营业收入(2019 2021年)3㊀大小洞天旅游区转型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小洞天旅游区通过系列举措缓解了低价门票带来的冲击㊂由于疫情影响,景区在门票降价期间并未出现预期的客流量激增,周边产业经济也比较低迷㊂景区在2022年10月1日实行免门票政策,使得景区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亟须加强旅游资源的深挖精耕和旅游服务的提质增效㊂根据大小洞天旅游区的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3.1㊀挖掘核心资源大小洞天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在海陆空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景区资源开发不均衡,其在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滞后于山林㊂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气候又使得天空也成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㊂在游玩体验方面可以集齐海陆空全方位游览体验,将 游 与 玩 完美地结合:海上玩潜水㊁摩托艇㊁香蕉船等热门娱乐项目,陆地上游彩虹滑道㊁丛林飞车,空中可以乘无人驾驶载人飞机进行观光体验㊂除了自然资源之外, 大小洞天 的名称与 洞天福地 的道家文化自然契合,在中国最南端将中国本土道家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核心内涵加以展示,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㊂3.2㊀打造特色产品立足三亚 山海联动 的全域旅游规划,大小洞天旅游区在去同质化的路上依然任重道远㊂同质化产品会导致游客审美疲劳,严重影响旅游体验㊂因此,景区在迎合当下市场需求同时,要注重产品内涵,开发出有别于三亚其他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产品㊂引流更引留㊂道家文化是大小洞天旅游区的名片,可以设计一些体现道家文化特色的旅游购品,弘扬传统文化㊂另外,为激发景区夜游经济,可继续开发景区夜游产品㊂开展夜间演艺活动,在周边建设集餐饮㊁住宿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将白天在景区游玩的游客留住,形成新的利润来源㊂3.3㊀开发创新玩法在康养旅游㊁亲子旅游㊁研学旅行等越来越盛行的时代,人们出行旅游中, 娱 的需求尤为突出,并附加上了 康 与 学 ㊂如何把健康和学习融合到旅游中来,是当下创新的重要方向㊂尤其大小洞天体现的是道家文化,自古以来常有 十道九医 说法,所以非常适合在大小洞天展示药膳㊁太极拳等道家养生文化㊂海南省正在遴选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大小洞天若能打造出体验性较强的创新性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有助于树立 道家文化,养生胜地 的旅游目的地形象㊂同时,在Z时代背景和智慧旅游技术支撑下,元宇宙与景区旅游活动的融合也是值得深度研究的㊂3.4㊀提供优质服务自媒体时代,信息传递速度极快㊂很多游客习惯于自拍发抖音或微信朋友圈,分享好的旅游体验让更多朋友同乐,或者展示不好的体验以防朋友 踩坑 ㊂景区的服务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度㊂从网络上对景区的评论来看,目前景区在厕所保洁服务质量和部分服务员普通话规范等方面有待加强㊂提供优质服务,关键在于服务者的素养与心态,景区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员工管理,定期培训或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员工素质,培养良好团队精神和主人待客心态㊂4㊀结语大小洞天旅游区在门票降价期间通过加强项目建设㊁品牌推广建设㊁市场开拓营销㊁促进二次消费等方面举措,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链多元化延伸发展,缓解了低价门票冲击㊂为应对免门票后的经济压力,还需以核心资源㊁特色产品㊁创新玩法㊁优质服务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以期达到收支平衡㊂三亚市主动拆除 门票经济 之墙,总体思路是还景于民,转型升级㊂作为国内首批5A景区的大小洞天旅游区,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研究对象,可为三亚市其他景区从门票经济转型提供参考㊂参考文献[1]郭立珍. 门票经济 向 产业经济 转换 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 免费游 引发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05):21-22.[2]耿松涛.我国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的转型之困与应对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7):25-26.[3]阮修星.摆脱门票经济关键在产业转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3,(36):23.[4]夏金梅.门票价格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以凤凰古城票制改革为例[J].价格月刊,2014,(02):16-19.[5]张凌云.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9,34(07):17-24.[6]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价格杠杆助推国有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 以降成本倒逼景区门票价格合理调整的探索[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4):46-49+115.[7]孙小媄,乔淑英.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开放经济效应研究及对三亚的启示[J].价值工程,2020,39(13):76-77.㊃62㊃。
中国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差异测度分析

式中:
和 分别 为 地带 省工业 增 加值 和人
口数 ,y 和 分别 为 i 地带工业 增加值 和人 口数 。
2 )地带问工业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 为 :
=
Y 1 in _
() 2
间 ,我国沿海省份工业发展总体差距水平整体呈
缩 小 趋 势 ( 尔 指 数 由 19 泰 9 8年 0176降 低 至 . 6 21 00年 0046 。 图 1 沿海 地 区工 业经 济 差异 . ) 6 是 变化 趋势 图 ,从 图 中可 以直 观看 出地 带 内差 异 和 地带 间差异 的变 化情 况 。
度对我 国沿海 省份 的工业 发展 差异进 行分析 。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 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泰尔指数 . 1 泰尔指数 ( 泰尔熵标准)最早是由荷兰著名
经 济学 家 H T e 于 16 提 出 ,从信 息量 与熵 . hi l 97年 的概念 出发 考察 不平 等性 和差 异性 ,是 衡 量 区域 差 异 的重要 指标 。该数 值越 大 ,说 明区域 间不 均
海洋 经济
2 l年 4 02 月
O9 08 07 O 6 0 5 0 4 0 3 O 2 O1 0
年份
年份
图 l 沿海地 区三大区域工业经济差异变化趋势
F g 1 1 ei d sr l c n mi i e e c h n e i. 1 u t a o o cdf r n ec a g h n i e
要来 源 ,因此 可 以说 ,正 是 由于 地带 内差 异 水平
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 19 年的 0 4 降至 由 98 .4 0 5 21 00年的 0 1 . 6 ,年均降幅 7 %) 但地带间差 0 9 . , 9 异相对于地带内差异明显偏小 ( 其贡献率在 1%一 5
空间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演变

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的投资和扩张 。这些企业在大湾区的城市中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带动了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企业的投资和扩张也促 进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
交通网络与物流变化
总结词
交通网络和物流的变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空间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大湾区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物流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交通网络的 发展促进了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加速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进程。同时,物流效率的提高也 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物流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02
空间群发展概述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深圳、珠 海、东莞等城市组成,具有丰富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城市间交通 便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群
体系。
核心城市
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 市,具有较强的经济、科技、文 化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周边 城市产生强烈的吸引和辐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已成为全球湾区中的重要
一员。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缺乏 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交通网络 发展不完善,制约了区域一体 化发展。
对策建议
01 02 03 04
加大对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 整体竞争力。
政策法规调整与完善
政策协同
粤港澳三地政府加强政策协同,推动了 大湾区的协调发展。通过协商制定发展 规划、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合 作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
VS
法规对接
为了促进大湾区的法治化建设,粤港澳三 地进行了法规对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保障了大湾区的公平竞争环境 ,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的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的思考刘小宝(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523960)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脉相承,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使命,本文就如何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将三地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粤港澳旅游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大湾区内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湾区经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最终完成湾区一体化的功能定位。
总体思路为:从大湾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发现大湾区旅游市场中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先进经验,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宣传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大湾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并以旅游带动交流,交流促进融合,以融合实现湾区产业协同,为湾区乃至全国经济带来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协同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简称为二区九市),从地理环境上看是围绕三江(东江、西江、珠江)两岸及珠江入海口所形成的现代城市群,区域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发达,海岸线长,人口近7000万人,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湾区。
对于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融合,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政府引导方式促进大湾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中,2018年广东省印发《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对大湾区旅游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将大湾区建设成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加强粤港澳旅游合作,挖掘三地多元文化、主题公园、美食之都、购物天堂等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2019年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将大湾区打造为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在上述大湾区政策背景下,如何对大湾区旅游产业进行创新整合,减少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实现大湾区不同城市间,尤其是与港澳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大湾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文/潘慧 廖晓东要素市场化配置 赋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广东科技》:2019年,广州市政府将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建设事项。
时至今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如何?请重点介绍由你们整体运营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建设运营情况 。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是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省创投协会、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斯特投资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中心”)是广州市政府支持,首个以“大湾区”字号注册、企业化运作的“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大湾区中心依托强大数字化能力,促进数字赋能与技术驱动有效结合;以场景开放为牵引,实现智能匹配和标准输出;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以战略领航为目标,全面赋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大湾区中心已形成覆盖面广、有核心优势、具备完整服务链条的科技创新十五大赋能式服务体系。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大楼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力华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投资组建的,首个以“大湾区”字号注册的企业化运作“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2019年4月18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注册成立,4月29日,省市领导共同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立揭牌。
2022年1月18日,大湾区中心进行IPO上市辅导签约,此举标志着国企混改创新实践样本的大湾区中心,步入上市进程的实质阶段。
大湾区中心成立以来,受托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以下简称“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上报科技部。
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赛事,入选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举办广州创投周,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超322亿元;受托管理2亿元资金池,共为广州市15504家科技企业提供授信金额累计1381.31亿元;参与发起钟南山健康产业创新创业联合体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1-10-28T05:51:49.58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6期(上)作者:罗鹏[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罗鹏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大湾区简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
湾区经济规模大,人口接近1亿,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内地推行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在人才、资本、产业等方面要素的密度高于其他大多数地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努力发展成为除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外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从经济结构来看,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较快,其内部城市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香港与内地东南沿海地区的贸易关系主要表现为“前店后厂”,20世纪90年代末时期,珠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区的制造工厂,与此同时,香港的制造业也逐渐向内地转移,目前,香港服务业占当地GDP的88%左右,澳门的经济结构中博彩业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相比于2000年,2018年博彩业占澳门GDP的比重增加了17%。
随着价值链的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湾区内的数量与日俱增。
同时,香港在内地的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区内以高铁、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发展迅速,港珠澳大桥也已经投入使用。
运输工具的升级使得湾区内部交流更为高效。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湾区建设对我国内地与港澳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湾区的内部差异与内部竞争以及湾区内东西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湾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 集中度 (即占全国 GDP 比重)也达到 12.52%, 超过纽约和旧金山; “超级企业” 数量 (10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和 18 家全球市值 500 强企业)与其他三 大湾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且不存在明显的短 板 (如旧金山没有证券市场), 同时在航运物流领域 更是将其他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港口年吞吐量达 6, 100 万标准集装箱,高于其他三大湾区总和的一倍 以上), 体现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依托核心城市的 引领发展 湾区经济虽然作为区域经济形态,十分倚重周 边广阔腹地的承载扩充功能,但其核心城市在引领 整个湾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资源 向优势地区和领域集中, 是充分竞争形成的结果。 比 如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呈现出明显的 “单核” 区域 特征, 其中纽约市 (New York City)占据了纽约湾区 85%的人口和 89%的 GDP, 东京都 (Tokyo-To)占据 了东京湾区 37%的人口和 57%的 GDP; 而旧金山湾 区则是 “双核” 驱动的代表,其中旧金山市 (San Francisco)作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占据了旧金山湾区 55%的人口和 59%的 GDP, 圣何塞市(San Jose)作 为科技和创新中心,占据了 23%的人口和 29%的 GDP。 相比之下, 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环珠江口地区 则显现出 “多极” 的均衡化态势, 广州、 深圳、 香港各 自占据了重要分量, 但又不过分突出: 比如广州占据 了粤港澳大湾区 20%的人口和 20%的 GDP, 深圳占
业地带, 地区经济总量占日本 GDP 的 30%。东京湾 区是日本的能源基地、 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其发展 主要经验包括: 1.依托港口建设, 发展规模化的重化 工业和海运物流业, 建立了世界规模的产业中心。 2. 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实现了产业在大 都市经济圈内的联动、 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3.产业 高度集中, 不仅是日本工业最集中的地区, 同时也是 世界生产力最发达、 最集中的地区。存在的问题有: 填海面积达到 240 平方公里, 导致水质恶化, 海洋生 物资源退化, 90%以上湿地丧失, 95%的海岸线变成 人工岸线。 (三)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 亦称湾区(Bay Area), 地处加州 北部、 太平洋东岸, 包含加州的 12 个郡, 主要有旧金 山、 圣何塞、 奥克兰、 圣克拉拉等城市。 该地区总面积 26294 平方公里 (海湾面积约 900 平方公里), 总人 口数在 840 万以上, 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6066 亿美元。旧金山湾区并非美国传统的经济、政治中 心, 更多是以科技为主, 依托新兴产业带动金融 、 旅 游以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举世闻名的 “硅谷” 也在区内。 其发展主要经验包括: 1.遵循可持续发展 的 “3E” 原则, 在产业发展 、 环境治理保护 、 解决住 房和交通问题、 促进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一系列措施, 使湾区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活和工作区。2.建 立了公有公营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区域城市间实 现公交化运营,中心城市积聚功能和核心作用更为
文章编号: (2015)02-0101-04 1673-5706
特 区 实 践 与 理 论 二 一 五 年 第 二 期
湾区经济是指依托世界级港口 (群), 发挥地理 和生态环境优势, 背靠广阔腹地, 沿海湾开放创新 、 集聚发展, 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经济。 总结世界著名 湾区经济特征,对比梳理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基础 条件, 对深圳聚焦湾区经济, 抢抓机遇实现更高质量 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湾区经济的代表 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 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 络,是世界一流城市的显著特征。在世界经济版图 上, 纽约湾区、 东。 (一)纽约湾区 纽约湾区,亦称纽约大都会区,地处美国东北 部、 大西洋西岸, 以纽约市为中心, 包括纽约州、 新泽 西州、康乃狄克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 35 个郡, 主 收稿日期: 2015-03-02
101
P R A C TIC E A N D TH EO R Y O F S EZS
作者简介: 雷佳, 深圳市投资推广署办公室政策研究专员。
● 特 区 研 究
方式提升运行效率。 4.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纽约的 教育体系十分健全,制定了适应市场要求的教育培 训政策, 同时还修改了移民法, 对学有专长的移民减 少限制, 增加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有: 在城市化发 展的高级阶段, 地方政府机构重叠和权力分割严重, 市民贫富差距过大。 (二)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 亦称东京都市圈或京滨叶大都市圈, 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 太平洋西岸, 包括东 京都、 神奈川县、 千叶县、 琦玉县等 “一都三县” , 主 要有东京、 横滨、 川崎、 船桥、 千叶等城市。该地区总 面积约 13585 平方公里 (海湾面积约 1100 平方公 里),总人口数在 3560 万以上, 2012 年地区生产总 值约为 17678 亿美元。 该区形成了京滨、 京叶两大工
特 区 实 践 与 理 论 二 一 五 年 第 二 期
显著, 城市布局和城市分工趋于合理。 3.建立区域内 城市间的协调机制, 政府组成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 负责湾区的经济发展、 环境、 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 的问题有: 低密度、 盲目蔓延的对外扩展, 造成城市 土地低效利用。 二、 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情况 湾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其对应 的经济体是同一湾区中相互关联的多个城市,而非 仅仅是某个中心城市。正如纽约市只是纽约湾区的 一部分, 东京都只是东京湾区的核心功能区一样, 我 们看待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视角也应当延伸扩展至 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环境中,并从中寻求深圳的目标 及定位。 从这个意义来说, 聚焦湾区经济不仅仅是深 圳的命题,更应当是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区的共同 命题。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 区发展局 (规划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运输工务司共 同提出的 《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研 究》 , “粤港澳湾区” 有两层概念。第一层是大湾区 概念, 指的是临近珠江口各行政管辖区范围的总和, 包括广东省的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东莞、 中山、 江 门、 惠州、 肇庆九个市及香港、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与大珠三角地域范围比较接近,陆地面积约 55888 平方公里, 2012 年底的常住人口共约 6455 万人; 第 二层是小湾区概念,指的是临近珠江口岸线滨海地 带, 包括了珠江出海口水域及周边的广州 、 深圳、 珠 海、 东莞 、 中山等珠三角五市所管辖的 19 个区 (如 广州南沙、 番禺和海珠, 深圳南山、 宝安和福田, 珠海 城区、 唐家湾、 横琴和万山群岛, 东莞虎门和长安, 中 山横门和南 蓢)以及香港 、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 境, 陆地面积约 6890 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 8680 平 方公里, 2012 年底的常住人口共约 2718 万人。 考虑 到完整的湾区经济形态除了需要高端服务业及高新 技术产业集聚在滨海地带以外,还要依托广阔的腹 地作为产业有效延伸的承载地,因此当前一般讨论 的重点是大湾区范围。 三、 对比分析及研究启示 为更好对比分析世界著名湾区经济地区发展情 况, 总结其主要特征, 探究湾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形态 演变过程, 我们尝试将纽约 、 东京、 旧金山等著名湾
要有纽约 、 泽西 、 纽瓦克等城市 。 该地区总面积 34952 平方公里 (海湾面积约 3100 平方公里), 总 人口数在 2340 万以上, 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15273 亿美元。 纽约是世界经济的核心中枢, 主要产 业包含金融、 国际贸易、 传媒、 旅游、 生物和制造业, 是国际湾区之首。 其发展主要经验包括: 1.制定并实 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纽约结合自身交通、 教育、 文 化、金融等方面优势选择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 策及战略规划, 并从整体上实施城市创新运动, 尤其 以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最为活跃。2.发挥政府与市 场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转型。纽约曾面临制造业衰 落的危机, 但最终通过加大产业研发投入、 抵减新兴 产业应税收入、给予政府采购及信贷方面资助等方 式实现了城市复兴。3.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的 联结。 纽约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并颁布 了 《多式联运法》 等诸多法案, 同时通过先进的管理
P R A C TIC E A N D TH EO R Y O F S EZS 特 区 实 践 与 理 论 二 一 五 年 第 二 期
湾区经济的分析与研究
雷 佳
摘 要: 聚焦发展湾区经济, 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 超前谋划, 主动落实国家建 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大举措。分析世界著名湾区的经济发展特点, 准确把握 湾区经济的本质特征, 对照深圳自身以及粤港澳地区发展湾区经济的优劣势, 提出深圳发 展湾区经济的路径选择, 对于我们在新起点上抢抓新机遇、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 作、 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湾区经济; 对比分析;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F127 A 文献标识码:
102
P R A C TIC E A N D TH EO R Y O F S EZS
● 特 区 研 究
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与深圳及粤港澳 大湾区城市进行细致对比,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提炼 各自经济形态特征,寻求深圳更高层级的城市发展 之路。 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带来以下三方面的认知和 启示: (一)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具备超级体量 按照中位数计算 (除非另外标注, 均为 2012 年 统计数据), 纽约湾区、 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面 积大约在 20,000 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在 2,000 万 人左右 (其中高校学生在 100 万人左右), 人口密度 在 1000 人 / 平方公里左右,港口年吞吐量在 1000 万标准集装箱左右, GDP 产出在 10,000 亿美元左 右, 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可归为高密度、 高产出的超级 发达地区。 而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 总人口 (高校人 口)、 人口密度、 港口年吞吐量上均超出或大幅超出 上述中位数指标, GDP 也达到 10,682 亿美元,应当 说具备了湾区经济的基本体量。 (二)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 超级影响力和超级集中度 纽约是世界经济 、 金融、 文化和传媒中心, 尤其 在金融领域,其证券市场总市值高达 25.46 万亿美 元, 约占全球证券市场 40%, 股票交易量(2014 年 1 ̄9 月)达到 20.04 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 45%。东京 则是亚洲经济中心以及日本的政治 、 金融、 制造、 物 流和文化中心, 其人口密度达到了全球最高的 2600 人 / 平方公里, GDP 产出约占日本全国的 30%, 更是 拥有全球最多的 49 家世界 500 强企业。 旧金山湾区 则是全球科技中心、 创新中心和风险投资高地, 拥有 全美最高的人均 GDP 产出 (71,624 美元 / 人)、 本 科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例 (41%); 而以旧金山湾区为 总部的 “超级企业” (入选 《财富》 世界 500 强的企 业, 或入选 《 金融时报 》 全球市值 500 强的企业), 如苹果、 谷歌、 英特尔、 思科等, 则拥有了最佳的盈利 能力 (10 家入选世界 500 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达 12.11%)和市值表现 (24 家入选全球市值 500 强企 业的平均市值达 1163 亿美元), 两项指标高出其他 湾区 “超级企业” 一半以上。 而粤港澳大湾区在上述 几乎被别人垄断的 “专项” 中也具备了不俗的表现, 如香港和深圳证券市场总市值之和达 5.06 万亿美 元、 股票交易量达 4.77 万亿美元, 超过了东京;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