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张广胜;张雪【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个指标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用人均GDP、综合指标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度的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在2000年呈现扩大趋势,其后均呈现减小趋势,这反映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入新世纪后开始缩小,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有趋同的态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的强度仍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U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il index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disparit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uil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Liaoning county-level dat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ap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in the coun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measured on per capita GDP,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 Theil index of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reached the peak in 2000, and the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t indicated that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began to converge. But the result still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coun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s, and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tensity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期刊名称】《农业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8页(P46-53)【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综合评价【作者】张广胜;张雪【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有利于外贸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而内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的限制,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2.政策扶持措施的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的政策扶持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3.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有利于商业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问题影响1.经济增长率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平衡。

2.人口流动和资源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3.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

特别是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3.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知识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相对偏远地区通常面临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而具备便捷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本。

2.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巨大,导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

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而资源匮乏地区往往面临发展瓶颈。

3.人力资源:区域之间的人口结构、教育水平以及技能结构等因素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为经济提供更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具备了特定的产业优势。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高附加值产业,而落后地区则可能主要依赖低技术含量的产业。

5.政策因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公正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1.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的交通成本差异,提高区域间的连接度。

2.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

3.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和援助,推动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

5.改革和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测度及分析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测度及分析

三次产业的基尼贡献率 ( % )
9 ( 瑚 5 3 . 5 5 3 7 . 3 6
第一 产业 第 二产 业 第 三产 业 第一 产业 第 二产 业 第三 产业
0 . 1 6 7 8 0 . 3 2 2 5 0 . 3 0 5 0 8 . 5 9 5 3. 6 1 3 7 . 7 9
5 L 3 0 5 2 . 4 5
4 2 . 7 7 4 1 . 6 7
比较三次产业的集中率与人均 GD P的基尼 系数 , 可 以看 出不同年份第二 、 第三产业的集中率都高 出G DP 的基尼系数 , 而 第一产业 的集 中程度远远低 于 GD P的基 尼系数, 这表明第 二产业、第三产业对 GD P的基尼系数一直起着促进 的作用 , 而第一产业则起 着降低 总体不平衡 的作用 。 如果我们从变化趋势上来看 , 则会发现 G DP 和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的基尼 系数变化趋势 比较相似 , 呈现阶段性 , 即都本 着 先上升后下降的这一趋 势, 且 GD P和第三产业的基尼系数
4 3 . 5 3 4 3 . 髓
2 ∞5 2 0 0 6
O . 3 01 3 O . 2 g 7 8
0 . 1 6 2 6 0 1 65 2
0 . 3 l 2 9 0 . 3 0 5 7
0 . 3 2 5 4 0 . 3 2 4 0
5 . 舛 5 . 8 8
O . 3 3 l 2 0 . 3 2 2 7
0 . 3 0 8 6 0 . 3 1 5 7 0 . 3 1 7 2 0 . 3 2 2 l 0 . 3 2 6 o 0 . 3 3 2 3
0 . 3 3 0 7 0 . 3 2 8 l
&2 4 7 . 3 2 6 . 6 l 6 . 5 4 6 . 1 9 5 . 8 9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评价及趋势预测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评价及趋势预测
后地 区经济 发展 , 而 推 动这个 地 区经济 的发展 。但是 进 地 区间经济 发展 差距过大 或者不断拉大的势 头得 不到及 时而有效 的遏制 , 则会 带来负面影响 , 如过大 的区域 间经
济差异会导致 区域 问因利 益 原因 而发生 冲突 , 碍 经济 阻
向, 绝对差异仍在不 断扩 大 , 相对 差异 在逐 年缩 小 , 但 说
2 1 第 8期 0 0年 总 第 14期 9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I o eg c n mi e ai n 3 F r in E o o c R l t s& T a e o rd
No 8。 01 . 2 0 S r lN . 9 ei o 1 4 a
[ 区域 经济 ]


作为东部较 发达 地 区 , 宁省 经济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辽
迅速发展 , 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高 , 人 然而其 内部各 区域之
间以及 区域 内依 然存在着显 著差异 。适 度 的区域 经济发
展差距 可以通过激励机制 和传导机制使发展较好 的地 区 对欠发达地 区施 加压 力 , 引导 和竞争 的基 础上促 进落 在
明这个时期辽 宁省各地 区相对差 异缩小幅度 大于绝对差
异扩 大 的幅 度 , 明各地 区经 济差 异 程度 在逐 步缩 小。 表 这种现象 是由于辽 宁省 较发达 地 区经济 发展基 数 大 , 在
此基础上 的各 地区发展 绝对 差异变化相 比较 不发达地 区 有很大 的进展 。而在相对 区域 上 , 由于各 地政策 的实施 , 部分贫 困地 区的经 济也在不断发展 , 且其 增长速 度较快 , 是导致辽 宁省各 地 区 区域 经 济相 对 差 异缩 小 的直 接原

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成因研究

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成因研究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 出以下基本结论 : 整体 上看 , 从 产业结构和城 市化 因子是地 区经济发展差异 的最 大影响 因素 , 次分别 为内需拉 动 因子、 其 资本和技 术促进 因子 、 经济外向度 因子 。但是 , 由于对各个地 区经济发展影响 程度最 大的 因子不尽相 同, 因而其政 策含 义也不尽相 同。 关键词 : 区经济发展 ; 地 差异 ; 成因 中图分类号 :1 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9 (0 10 — 14 0 10 — 2 1 2 1 )3 0 0— 7
第3 9卷
第 3期
辽 宁大 学学 报(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Jun lo i nn n esy P i s h n oilSi cs ora fLa ig U i ri ( h oo y ad Sca c n e ) o v t l p e
V0 . 9 No 3 13 .
财政科技投入 预算支 出( 1 ) X 2 反映科学技术 因素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 2 9采用人均政府支 出( 3 ) 。 xz)
反映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本文选用辽宁省 1 个地级市 2 0 年上述 1 个 4 08 3 指标的截面数据, 数据来源于( ( 辽宁统计年 (09。 鉴》20 )
径, 本文选取下列 1 个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差 关性 , 3 为此本文采用 因子分析法 , 研究众多变量之 异 的影 响因素 :1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 1 () X ) 间的内部关系。因子分析法是通过构造因子模型 , 来综合测度地区物质资本投入的规模 、 速度 、 比例 将原始观察变量分解 为因子变量 的线性组合 , 这 和使用方向。 2 采用农村人均消费支出( 2 和城 () X) 些重新组构成 的因子变量在保证反映原始变量绝 市人均居民消费支出( 3来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 大部分信息 的同时 ,实现数据维度的降低 [ [ , X) 45 ]] 增长的拉动作用 。 3 采用人均进 口额( 4 和人均 X =xF+ 2 …+ + 其 中 , l 2 … , P为 () X) ic + 仅 i № i , , P, = 出口额( 5来衡量区域开放程度。 4采用千人拥 观测变量数 , x) () m为主成分数 , 为观测变量和主成 有高校学生数( 6 和千人拥有高校教职工数( 7 分 之 间的相 关 系数 , X) X) 也称 为 因子载荷 , 为 残差 。 来反映地区人力资本 的初始存量和教育水平的发

非均衡发展模式下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非均衡发展模式下辽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连 和沈 阳 的 GDP分别 占全省 的 2 4 . 9 5 %
和2 4 . 2 9 %,总量 占全 省的一 半。鞍 山 占 1 0 . 6 6 %,其它城市都低于 5 %,最小的阜 新市仅 占1 . 7 2 %。 人均 GDP 最高 的大连市 为8 4 0 1 3元 ,最低 的阜新市 为 1 8 5 7 1元 , 静态不平衡差达 0 . 8 0 ;沿海城市人均 GDP
的提 升 值 得 关 注 。
部分 ,可 以观察和揭示组 问差异 和组 内差
异各 自的变动方向和幅度 ,分析 两者 在总
差异 中的 比重 。计算公式 为:
平均高 出非沿海城市 2 0 个百分 点; 辽西北 三 市人 均 G D P仅 为 其他 城市 平 均值 的 4 0 %。这说 明非均衡 的经济发展模 式确 实
之后 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2 0 0 9年 7月 ,
到 世 界 银 行 定 义 的 中等 发 达 地 区标 准
( 4 0 0 0美元 J , 在省内经济 发达地 区奔向小 康 的过程 中 ,落后地 区经济水 平的提升也 应受到关注 。 目前 区域经济不平衡 的程 度有 多大? 非均衡发展模式发展空间如何?区域经济
值越小 ,差异越 小 ,反之 越大。一般 认为
赵冰茹
副教 授 王
辉 博 士生 栾维新
1 1 6 0 2 6)
教授 ( 大连 海事大学交通
运输 管理 学院

辽 宁大连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编号 :4 1 0 7 1 0 7 9 和4 1 1 0 1 1 1 3) ; 辽 宁经济社会 发展研 究基 地项 目 ( 编号 :2 0 1 2 1 s l j d w t 一 0 7) ;中央 高校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分异浅议

辽宁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分异浅议

1 辽 宁 区域 差 异 分 析
结合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资 料 收 集
状 况 ,根据 以 上 对 发 展 内涵 和 外 延 的要 求 ,现
选定 1 3个具 有 代 表性 的指 标 ,从 要 素 差 异 、对
外 贸 易差 异 和 产 业 结 构 差 异 等 方 面 来 衡 量 地 区
海 洋 开 发 与 管理
2 0 1 3 年 第 2期
辽 宁 区域 经 济差 异 与 空 间分 异 浅 议
吴 继 华 ,马 慧 强 ,杜 鹏
( 1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城 市 与 环境 学 院 大连 1 1 6 0 2 9 ;2 .辽 宁 师 范 大 学海 洋 与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中心 大连 1 1 6 0 2 9 )
的空 间分 布 差 异 ,主 要 以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理 论 为
非 均衡 发展 使 沿 海 地 区和 全 国都 抓 住 了世 界 经
济 发展 提 供 的 有 利 时机 ,沿 海 地 区经 济 实 现 了
起 飞 ,整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也 实 现 了 高 速 增 长 ,创
造 了近 3 O年 来 为 世 界 瞩 目的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奇 迹 ,总 体 上 是 成 功 的。但 是 ,非 均 衡 发 展 也 造
经济 发展 带 来 了 辽 宁 省 内 部 不 同地 区 区域 经 济
发展 较大 的差 异 。
区域 经济 差 异 问 题 是 制 约 辽 宁 区域 内部 经 济 发展 的 重 大 问 题 ,要 实 现 区 域 内部 协 调 发 展 必 须制 定 正 确 的 对 策 ,这 就 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对 区域 基 本 情 况 有一 个 较 充 分 的 了解 ,从 区 域 内部 区位 优 势 和 资 源 基 础 等 条 件 出 发 ,采 取 切 实 有 效 的 措 施I 6 ] 。县 是 我 国行 政 级 别 系 列 中 的 基 础 政 治 单 元 ,是 一个 相 对 独 立 的社 会 经 济 系 统 ,县 级 分 析 可 以更 好 地 暴 露 出 地 区 差 异 的 真 实 程 度[ 7 ] 。 为 了更 细 致 地 研 究 辽 宁省 区 域 差 异 状 况 , 以下 以县 市为 单 元 探 讨 当前 辽 宁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 辽 宁省 ; 区域 经 济 ; 差 异 分析
中图分类 号 : F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0 7 — 0 0 0 5 — 0 3
0 引 言
区域 经 济 差 异 是 指 在 某 一 时 划 和 地 I 爱范 罔 内 , 一些 区
析 与定性 分析相 结合的 方法 , 通过计算 1 4个 地 级 市人 均 GD t 标 准 差 以及 标 准 差 系 数 、 偏 态 系数 以及 区位 熵 等 指 标 测 度 分
析 1 9 9 3年 到 2 O 1 2年 间 辽 宁省 内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总 体 水 平 及 其 变化 特 征 。
域 比另一 些区域 有 更 快 的经 济增 长速度 、 更 高 的 经 济 发 展 水平 和更 强的经 济 实 力 , 致 使 空 间 上 呈 现 发 达 区 域 与 不 发 达 区 域 并 存 的 格 局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经 济 与社会 现象 , 界 上 的 发 达 圜 家 也 都 经 历 过 这 一 不 平 衡 业 空问 升级转 移 和促 进经 济 发 展 , 但 过 大 的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摘 要 : 辽 宁省 作 为 我 国 东 北 老 5 - 业基地 . 近 些年经 济得到较 快发展 , 伴 随 而 来 的是 区域 内部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 各 地
级 市 经 济 发 展 绝 对 差 异 呈 不 断扩 大 趋 势 。 以 辽 宁 省 内 1 4个 地 级 市 为研 究 单 元 , 以人均 G DP 为 总 体 测 度 指 标 , 使 用 定 量 分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c I n d u s t r y 2 0展 差 异 分 析
于 伽
( 大连职 工大 学, 辽 宁 大连 1 1 6 0 3 3 )
问不平 衡程度将趋 于稳定 , 当 达 到 发展 成 熟 阶 段 , 区 域 问 成 长差异将 渐 趋 缩 小 . 最 后倾 向均 衡增 长 。2 O世纪 6 O年 代 初, 弗里 德曼 提出 中心区发展 条 件优越 , 而 外 围 区 发 展 条 件 较差, 此在经 济发展 过程 中, 必 然 会 发 生 各 种 生 产 要 素 从 外 嗣 向 巾 心 区 转 移 。弗 农 认 为 每 个 国 家 或 者 地 区都 处 在 一 定的经 济发展梯 度 上 ,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 新行业、 新 产 品 和
地 理 位 置 素 、 资 源 禀 赋 素 、 人 力 与 科 技 素 等 原 。 圈
内 外 众 多 学 者 对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展 了 广 泛 的 研 究 , 法 经
争力水 平 , 更 影 响 着 不 同 区 域 内 的 居 民 享 受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的 好 处 。 而 对 十辽宁省 内部经济 发 展差 异 的卡 H 关 研 究 还 比 济学家佩 鲁于 1 9 5 5年 首 先 提 出 增 长 极 概 念 , 认 为 增 长 足 以 较 少 见 . 本 文 住 先 行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通 过 定 量 分 析 和 定 性 分 不 同的强 度出现 在一 些 增长 点 或 增 长极 上 . 然 后 再 向 外 扩
对辽宁 省 1 l 1 个地 级市近 2 O年 经 济 发展 差 异 变 化 散, 并 对 整 个 区 域 经 济 产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影 响 。 冈 纳 ・缪 尔 析 柑 结 合 , 进 行 研 究 分 析 , 为 促 进 辽 宁 省 经 济 协 调 均 衡 发 展 和 综 合 竞 达 尔 认 为 市场 力 量 的 作 用 通 常 倾 向 于 增 』 J l j 而 不 足 减 少 区 际 捺。 差异 , 经 济 发 展 是 从 一 些 条 件 较 好 的 区域 行 始 的 , 条 件 较 好 争 力 提 升 提 供 借 l 地 区 的 快 速 发 展 拉 大 了 区域 问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 1 9 6 5年 威廉 姆森提 出倒“ u” 型学说 , 认 为 在 圜 家 经 济 发 展 的 早 剃 阶 段, 区域 问成 长 的差 异将 会 扩大 , 之后 随 着 经 济增 长 , 区 域 源 在 全 范 围 内 优 化 配 置 。
O世纪 9 O年 代 以来 , 发 展 阶段 , 适 度 的差 异 有 利 于 推 动 社 会 资 源 的 合 理 配 置 、 产 新 技 术 部 会 由 高梯 度 向地 梯 度 传 递 。2 国 内专 家 学 者 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研 究 大 多 是 从 区 域 差
不 同 级 刖 区域 差 异 和 差 异 原 因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的 , 其 则 会 给 区 域 经 济 健 康 发 展 和 社 会 稳 定 带 来 负 面 影 响 。 区 域 异 理 论 、 中 很 大 一 部 分 的 研 究 是 基 于 省 级 行 政 单 元 的 经 济 差 异 研 究 可 以 为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政 策 的 制 定 提 供 理 沦参 进入 2 1世 纪 . 随 着 振兴 东 北老 工 业 基地 战 略 的 提 出 , 考 。 影 响 区域 经 济 差 距 的 素 有 很 多 , 大 休 分为 政策 因 素 、 辽 宁 省 内 部 市 发 展 不 平 衡 问 题 日益 凸 显 ,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也 住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着 辽 宁 省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和 综 合 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