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京湾区分析报告

2019年东京湾区分析报告
2019年东京湾区分析报告

2019年东京湾区分析

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东京湾区概况 (5)

(一)发展水平高,创造了日本1/3的GDP (6)

(二)东京一极化明显,区域功能明确 (8)

(三)第三产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发达 (9)

(四)交通网络发达,促进城市间联动 (12)

二、东京湾区产业升级之路 (15)

(一)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临港工业经济高度发达 (15)

1、二战后国际形势利好,东京湾区以地理优势崛起 (15)

2、吸引劳动力集聚,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 (17)

3、制造业向高端升级,服务业逐渐壮大 (18)

(二)上世纪80年代之后: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并举 (20)

三、政府重视规划工作,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24)

(一)基本规划统筹城市产业布局 (25)

(二)事务规划落实具体部署 (28)

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31)

(一)政策指导“产学研”结合,加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31)

1、高等院校集聚,培养高素质人才 (31)

2、研发支出强度高,企业研究经费占主体 (32)

3、“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5)

(二)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 (37)

1、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37)

2、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增信 (38)

(三)拓宽股权融资渠道 (39)

1、鼓励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 (39)

2、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41)

五、东京湾区面临的问题 (42)

(一)环境污染 (42)

(二)人口老龄化 (43)

(三)交通拥堵 (46)

(四)国际竞争力削弱 (48)

六、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48)

东京湾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而缔造的湾区,和自然形成的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相比,有更为明显的规划设计和精密实施的痕迹,成为人工规划湾区建设的典范。它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东京湾区的崛起和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科学的基本规划和事务规划、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指导“产学研”结合、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等。

这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重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在制定规划时,一是要科学性,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二是适用性,无论是区域政策,还是产业政策等等,都要因地制宜;三是长远规划注重连续性,在官方机构主导规划的同时,也可以发挥第三方独立规划机构的作用。

第二,加强区域协同发展。需要中央政府统一协调布局,建议设置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间的常态化协调机构。与此同时,还应该发挥民间社团、行业组织在促进区域融合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加强科研体系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参考东京湾区的经验,一是重视和鼓励政府、企业和大学的研发投入,尤其是企业研发,因为企业比其它主体更懂市场趋势,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行业补贴等方式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研发。二是加强产业集群和大学集群的互动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应用,东京湾区的TLO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三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日本相似,都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在鼓励创新方面,可

以探索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一、东京湾区概况

日本全国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包括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行政级别相当于中国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依托东京湾建设而成的东京湾区,包括“一都三县”,分别是东京都、琦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城市化率超过80%。

以下是2016年东京湾区的部分社会与经济发展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