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程师专业考试之建筑防排风.pptx

合集下载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防排烟系统课件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防排烟系统课件

• (2)排烟系统的布置 排烟系统的布置除满足上述设计规定中有关 要求外,还应注意:
• ①排烟气流应与机械加压送风的气流合理组织,并尽量考虑与疏 散人流方向相反。
• ②为防止风机超负荷运转,排烟系统竖直方向可分成数个系统, 不过不能采用将上层烟气引向下层的风道布置方式。
• ③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减少漏风量对排 烟效果的影响。
• ①长度超过20。且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走道;虽有 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 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 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多可燃物的库房等)。 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考虑排烟设施,而对于使用人数较少、面积 较小的房间不考虑排烟设施,既可保障基本安全,又可节约投资。
• ⑧排烟口均应设有手动开启装置或与感烟器连锁 的自动开启装置或消防控制中心远距离控制的开 启装置等。除开启装置将其打开外,平时一直保 持闭锁状态。
• 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墙面上,距地板面0.8~1.5 m处;或从顶棚下建筑垂消防时设备工,程--距防排地烟系统板面宜为1.8m处。
• (4)排烟风机、排烟风道的布置
• a.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不大于6.00m的不划防烟分 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h计算(单台风机最 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 200㎥/h)。
• b.担负2个或2个以上防烟分刚>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 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 c.车库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几计算,
• 7.1.3 排烟系统
• 1)自然排烟
• (1)原理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
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与室外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其动力 是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密度减小、热压增大, 在室内外空气之间产生的热压差。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PPT课件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PPT课件

图7.3.1 防烟分区设计实例
2.烟气的扩散机理
所谓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 浮游状态。
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风压是指风吹到建筑物的外表面时,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 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时产生的压力。在迎风面,室外压力大于室内压 力,空气从室外向室内渗透。
2.烟气的扩散机理
由此可知,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 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 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此外,火灾时,空调系统风机提供的动力、以及由竖向风道产生的烟 囱效应会使烟气和火势沿着风道扩散,迅速蔓延到风道所能达到的地 方。
2.烟气的扩散机理
防火阀的阀门关闭驱动方式有重力式、弹簧 力驱动式(或称电磁式)、电机驱动式及气 动驱动式等四种。
常用的防火阀有重力式防火阀,弹簧式防火 阀,弹簧式防火调节阀,防火风口,气动式 防火阀,电动防火阀,电子自控防烟防火阀。
图7.3 重力式圆形单板防火阀ຫໍສະໝຸດ 图7.4 弹簧式圆形防火阀
图7.5 温度熔断器的构造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2.机械防烟 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
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在火灾发生时,风机气流所造成的压力差阻止 烟气进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内,从而保证 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需要。
没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 窗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 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
4.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防火

建筑设备工程通风.pptx

建筑设备工程通风.pptx

二、通风系统分类
(一)自然通风
▪ 自然通风是依靠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使室内 外空气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孔口进行交 换的。
(二)机械通风
▪ 机械通风是依靠通风机产生的作用力强制 室内外空气交换流动。机械通风包括机械 送风和机械排风。
(三)全面通风
▪ 全面通风是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使有 害物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值以下,同时把 污浊空气不断排至室外,所以全面通风也 称稀释通风。全面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 通风、自然和机械联合通风等多种方式。
: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其值与窗的构造有关。
将公式(9-8)可改写成:
v 2P 2P (9-9)
式中 :窗孔的流量系数, 1 , 值一般不
大于1。
则:通过窗孔的空气体积数量L为:
L v F F 2P
(9-10)
其质量流量G为:
G L F 2P
(9-11)
式中 F——窗孔的面积(m2)
Qh CLp ntn Q f CL js jst js CLzs wtw CLhx n (ts (tn9) -7)
式中 Qh: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热损失之和(kW);
Qf :生产设备、热物料、散热器等的放热量之和(kW); Lp:局部和全面排风量(m3/s); Ljs :机械送风量(m3/s); Lzs :自然送风量(m3/s); Lhx :再循环空气量(m3/s); n :室内空气密度(kg/m3) w :室外空气密度(kg/m3) tn :室内空气温度(℃) tw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tjs:机械送风温度(℃) ts:再循环送风温度(℃) C:空气质量比热,取1.01kJ/kg·℃。
第三节 自然通风
一、自然通风作用原理
▪ 在建筑物外墙上的窗孔两则存在压差时,室内外空气便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课件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课件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图5-22 重力式矩形单板防火阀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使用规范说明
图5-23 重力式矩形多叶防火阀 图5-24 重力式圆形单板防火阀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2.弹簧式防火阀
使用弹簧规式范防说火阀明有矩形和圆形两种,其构造如图5-25和图5-26所示。
图5-25 弹簧式矩形防火阀
图5-26 弹簧式圆形防火阀
中心信号来控制执行机构的运行,实现阀门在弹簧力或电动机转矩作用 下的开启。设有温感器装置的排烟阀,阀门开启后,在火灾温度达到动 作温度时,阀门在弹簧力作用下关闭,阻止火灾沿排风管道蔓延。
1.排烟阀的分类 排烟阀按控制方式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两种:按结构型式可分为装 饰型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按外形可分为矩形和圆形两种。
使混用(规斜范)流说式明风机是介于离心式和轴流式风机之间的一种风机,兼具
二者的特点。 (四)贯流式风机
图5-10 贯流式风机构造示意图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二、通风管道
使用规范说明
通风管道是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管道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 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效果和技术经济性能。
(一)风管材料 用作通风管道的材料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两类。 1.金属薄板 2.非金属材料
(二)室内送排风口
使1用.规室内范送说风明口
室内送风口是送风系统中的风道末端装置。 ① 室内送风口一般采用可调节的活动百叶式风格,可调节风量和风 向,如图5-14所示。
图5-14 活动百叶风格
第5章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② 在小区地下停车场或大型超市,送风口多设置在水平风道上。常采
用使如用图规5-1范5(说a)明、图5-15(b)所示的形式,这种送风口大都直接开在

建筑设备ppt9 通风

建筑设备ppt9 通风

室内计算参数:温度、相对湿度、空气 流动速度、洁净度。(P166表9-1、2)
一、建筑通风概述
通风系统分类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
一、建筑通风概述
自然通风:借助于风压或热压促使空 气流动进行通风。
一、建筑通风概述
自然通风
一、建筑通风概述
自然通风的形式: 1)有组织的自然通风:通过设计计算围 护结构的门、窗孔口进出的空气获得需 要的空气量。可以通过改变孔口大小开 启面积来调节通风量。 2)无组织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特点:经济、管理简单、作用 压力小,不能控制换气量。
四、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构件
2、轴流风机 组成:机壳,叶轮(轮毂加叶片),进口 工作原理:借助叶轮的推动作用促使气流流 动,气流的方向与机轴相平行。 性能参数:与离心风机相同。 与离心风机的区别:轴流风机产生全压小, 离心风机全压大,轴流风机只能用于无需设 置管道的场合以及管道阻力较小的系统,而 离心风机用在阻力较大的系统中。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如果建筑物外墙的窗孔两侧存在压力 差,则压力较高侧的空气势必通过窗孔 流到压力较低侧。当已知窗孔两侧压力 差,窗孔面积和窗构造时,即可求得通 过该窗孔的空气量。
三、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厂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窗,热空 气从上部窗口排出,冷空气从下部窗口 流进。此自然通风的作用压力为热压与 两窗口的高差及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有 关。 室内外温差愈大,两窗孔之间的高差 越大,产生的热压就愈大。


一、建筑通风概述
通风工程:是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排到 室外,同时把室外的新鲜空气 输送到室内的换气技术。
建筑空间空气的卫生条件 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
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卫生标准和排 放标准。

建筑防热建筑通风PPT课件

建筑防热建筑通风PPT课件
第41页/共81页
• 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 通风效率最佳。
第42页/共81页
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比
• 当进风口与出风口面积不等时,室内平均气流速度只取决 于较小的开口尺寸;至于较小的是进风口还是出风口,则 差别不大。但两者的相对大小对室内最大气流速度和流场 分布则有很大影响,多数情况下最大气流速度是随着出风 口与进风口的比值而增加的,室内最大气流速度通常出现 在接近进风口处。
• 4)门、窗相对位置以贯通为最好,减少气流的迂 回和阻力。纵向间隔墙在适当部位开设通风口或 可以调节的通风构造。
• 5)利用天井、小厅、楼梯间等增加建筑物内部的 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 通风。
第40页/共81页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
• 房间开口尺寸的大小,是如何影响风速及进风量的? • 开口大,则气流场较大;缩小开口面积,流速虽相对增加,但气流场缩小,如图1.4-23(a)、(b)所示。
第57页/共81页
• 而在图4.22中的状况与之恰恰相反 • 入气窗的位置相对外墙而言偏高,致 使下侧墙面的正压气流将进入室内的 气流向上方挤压,迫使气流向上流入 至天花板,并沿着天花板流到出气窗 而后流出到室外。
第58页/共81页
图4.23的情况则如图 4.21,这也再次说明气 流路径的偏向与出气口 无关,而是由迎风面墙 体进气洞口的位置决定。
第12页/共81页
第13页/共81页
以半穴居方式来防风的兰屿民居(中国台湾)
第14页/共81页
高 耸 屋 顶 的 To r a j a 族 民 居 只 能 出 现 于 无 台 同 地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

建筑设备-通风工程课件4

建筑设备-通风工程课件4

建筑物的污染物平衡(1)
污染物的种类
– – – – – –
人体、动物等散发的味道 建筑材料散发的污染物 灰尘与细菌 厨房味道及燃烧产物 厕所异味 火灾时烟气
建筑物的污染物平衡(2)
影响室内污染物的因素包括
室内产生源 – 渗透空气带入的污染物 – 有组织通风带入的污染物 – 排风带出的污染物 稳定情况下,排风带出的污染物数量等 于空气带入的数量加上室内产生的数量
商用建筑图
商用建筑全年负荷特点
一般分内外区:外区部分受室外气象条
件影响,冬季采暖,夏季空调;而内区 一般全年需要空调 建筑节能要点 – 窗户的密封性和低导热性 – 过渡季大量室外新风或冷却塔直接产 生的冷水供冷 – 冬季内区用自然冷源(如室外新风) 或用热泵将内区热量转移到外区
工业厂房图
住宅建筑图
住宅建筑特点
住宅建筑;需要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降温除湿; 北方地区冬季干燥,需要应加湿。 建筑节能的要点 – 北方地区外墙保温性好,窗户密封性好、透 光性好、导热系数小; – 冬季使太阳光能进入,但热量不会从门窗散 出; – 夏季采取遮阳措施,减少热空气进入,夜间 开门窗通风降温; – 过渡季多开门窗通风
工业厂房特点
当设备发热量大时,冬季可少用或不用
采暖;当劳动条件要求不高时,可采用 通风降温;当厂房较高时,一般采用分 层空调方式 建筑节能要点: – 冬季充分利用设备发热量 – 夏季可用置换式通风 – 分层空调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筑设备 暖通空调部分
通风工程
建筑物的热湿平衡
1、由于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及建筑内
部使用条件的变化,房屋建筑内部的空 气必然逐时变化。 2、为了保证建筑物内空气(温湿度等) 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就必须向建筑物加入 热量或冷量,去除湿负荷或加湿,以保证 建筑物的热平衡和湿平衡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与识图8-1建筑通风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与识图8-1建筑通风

(三) 风机
风机的主要参数:
(1)风量L:指风机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输送的空 气量,单位为m3/s或m3/h。
(2)全压P:在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的空气通过风机后 所获得的动压和静压之和,单位是Pa.
(三). 风机
轴流式风机
(三). 风机
轴流风机的叶轮安装在圆筒形外壳内,当叶轮在电动 机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时,空气从吸风口进入,轴向流过 叶轮和扩压管,静压升高后从排气口流出。
与离心风机相比,轴流风机产生的压头小,一般用于 不需要设置管道、或管路阻力较小的场合。对于管路阻力 较大的通风系统,应当采用离心风机提供动力。
集起来,并排放到室外,防止有害物质向四周扩散的排风 方式。
四.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构件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二).风道 (三).风机
百叶式、侧送风口 (一).室内送、回风口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散流器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孔口送风
(一).室内送、回风口形式 喷口送风
(二).风道
三.机械通风
三.机械通风
1)局部送风系统 面积很大,操作人员较少的生产车间,用全面通风改善
整个车间的空气环境,既困难又不经济,而且也是不必要 的。只需向个别的局部工作地点送风,使局部工作区保持 良好的空气环境,称为局部送风。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把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地点直接捕
第八章 建筑通风、防火排 烟及空气调节
§8-1 建筑通风 §8-2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8-3 空气调节
二.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定义: 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差所
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不消耗机械动力,是一种经 济的通风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温作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温度达到轰燃点后室内温 度可达500ºC以上,甚至高达800ºC。高温也是导致火灾迅速蔓 延扩大、火灾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烟气还会影响人的视觉、 降低视觉,给人造成恐怖感,延误人员的疏散和灭火行动。
由此可见,在建筑中必要的位置设置防排烟系统是对建筑的火 灾防控和扑救、对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起着重要的作用,防烟 设计对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和防止烟气的扩散十分重要。
单元17 建筑防排风
【知识点】 火灾的危害;防火防烟分区划分原则;控制烟气的 各种方法;机械排烟、加压送风的设置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火灾的危害;了解防火防烟分区划分原则; 了解控制烟气的各种方法;
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装修、家具、陈设等采用可燃物较多 ,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热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光、燃烧气体和可见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火灾烟气会造成严重危害,主要有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对人体的危害可以概括为生理危害和心理危害。烟气的毒害 性和减光性是生理危害,恐怖则是心理危害。
火灾烟气的毒害主要是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 和对人体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其他有毒烟气熏 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达65%以上; 而被人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再被火烧死。 美国消防局的统计,在火灾死亡人数的80%的人由于吸入毒气 而致死。 (1)窒息作用。建筑物内当火灾燃烧旺盛时,二氧化碳的浓 度可达15%~23%。一般人员接触10%左右浓度的二氧化碳, 会引起头晕;严重者,会发生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处于大脑 停顿状态,失去知觉。接触20%左右浓度的二氧化碳,人体的 神经中枢系统出现麻痹,导致死亡。 (2)刺激作用。火灾时可燃物热分解的产物中有一些气体对 人体会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如氯化氢、氨气、氟化氢、二氧 化碳、烟气和二氧化碳等。
17.2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防火分区按照限制火势向本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方向可 分为两类:一类为竖向防火分区,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 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 火分隔。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 竖向发生火灾蔓延;另一类为水平防火分区,用防火墙或防火 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 区域。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
目录
17.1 防排烟设计依据 17.2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17.3 建筑防烟、排烟 17.4 建筑自然排烟 17.5 建筑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17.6 建筑的机械排烟
17.1 防排烟设计依据
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 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等是进行防排烟设计的依据,在设 计、审核和检查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严格执行。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使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 1)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 建筑); 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的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0m的单层公共建筑; 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半地下室); 5)厂房; 6)仓库; 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17.1 防排烟设计依据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
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新建、扩 建、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设计,不适用于消 防站的车库防火设计。
当设计条件无法满足防火设计规范、或高层建筑高度超过 250m时,采用特殊的防火措施或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应提 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及论证。
17.2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2.防火分区划分原则 建筑设计划分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之间可用建筑构件
或防火分隔物隔断。防火分隔物可以是防火墙、耐火楼板、防 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等。防火分区 划分得越小,越有利于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但如果划分得 过小,则势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样显然是不可行的 。防火分区面积大小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性质、 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建筑物高度、消防扑救能力以及火灾蔓 延的速度等因素。
17.1 防排烟设计依据
9)可燃材料堆场; 10)城市交通隧道。
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人民防空工程、地 下铁道、炼油厂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 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 建的人防工程: 1)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 体育场所和其他使用的民用场所等; 2)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 房等。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 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1)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 的住宅);
17.2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17.2.1 防火分区
1.防火分区的概念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物人为
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 延的局部空间。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火 灾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向统一建筑物的其他空间蔓延;减少 火灾损失,同时能够为人员安全疏散、灭火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防火分区式控制耐火建筑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 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等均对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作了具 体规定,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严格执行。
建筑防排烟分为防烟和排烟。防烟的目的是将烟气封闭在一定 区域内,以确保疏散线路畅通,无烟气侵入。排烟的目的是将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以 确保疏散通路和疏散所需时间。为达到排烟的目的,必须在建 筑物中设置周密、可靠的防排烟系统和设施。建筑防排烟设计 必须严格遵照现行国家有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