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共41页
汉代画像砖石农耕图像的造型特色(2)

汉代画像砖⽯农耕图像的造型特⾊(2)汉代画像砖⽯农耕图像的造型特⾊ 汉画中农耕图像的线条不仅在于塑造形象,⽽且起着营造画⾯氛围、组织画⾯形式作⽤。
如⼭东滕县宏道院⽜耕图,以线⽴⾻,画⾯上对线条粗细、转折、顿挫的把握相当纯熟,线条极具表现⼒。
在布局上以⾃由曲线的造型⽅式,虚实相⽣的⾃由曲线之间相互作⽤,构成⾃由、奔放的空间效果,使画像魅⼒四射。
江苏⼆⽜牵引双直辕犁图,运⽤较为细弱的曲线与⾯块交织将内容形象巧妙穿连⼀体,布局⾃然柔美,增强了⾃由曲线的魔⼒。
从汉阙和画像砖⽯中的蹴鞠图像解析汉代蹴鞠⽂化【2】 【摘要】在中国汉代的考古史和美术史中,⼀些出⼟的画像砖⽯中就出现了蹴鞠――现代的“⾜球”图像。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蹴鞠源流在哪⾥,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的,以及它的历史意义。
本⽂就以上问题进⾏了论述。
【关键词】汉阙画像砖⽯蹴鞠图像蹴鞠 阙是中国古代⽤于标志建筑群⼊⼝的建筑物。
启母阙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南麓,距离县城⼆公⾥的嵩⼭万岁峰下。
1961年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汉三阙是中国现存最古⽼和保存最好的阙,是封禅祭祀⽂化的实物见证。
它既有⽯构建筑的典型风貌,⼜在屋顶等细部上反映了⽊构建筑的若⼲特点。
其上的画像和铭⽂也⼗分精美。
启母阙西阙现存⾼3.17⽶,东阙现存⾼3.18⽶,两阙间距6.80⽶,阙顶已经部分遗失。
阙⾝⽤长⽅形⽯块垒砌⽽成,上⾯有长篇⼩篆铭⽂,记述了夏禹及其⽗亲鲧治⽔的故事,字体遒劲俊逸,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直为国内外⾦⽯学家所注重。
阙的下部是东汉嘉平四年(175年)中郎将堂溪典所书《请⾬铭》,字体为⾪书,只是⼤部分已经剥落。
阙⾝的四周雕刻有宴饮、车马出⾏、百戏、蹴鞠、驯象、⽃鸡、猎兔、虎逐⿅以及“⼤禹化熊”、“郭巨埋⼉”等历史故事画像六⼗余幅,启母阙和少室阙都有蹴鞠画像,其中的少室阙的蹴鞠图,刻画有⼀个头挽⾼髦的细腰⼥⼦,穿长袖舞⾐,双⾜跳起正在踢球,舞动的长袖轻盈飘扬,⼥⼦两旁各站⽴⼀⼈,⼀⼈穿长⾐⼿执⿎桴击⿎,⼀⼈跪坐着伴奏。
送送送!中国画像石纹样库完结!

送送送!中国画像石纹样库完结!罗兰·巴特:“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
”于是我们发明文字,用来记载历史。
语言的使用,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播。
绘画也是一种叙事表达,它给人以更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
汉代不仅是个有一个文字的历史, 而且在图像表现上也呈现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汉画像石艺术真实、具体、生动、直地描绘了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绝大多数刻画在丧葬礼制性建筑上,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铺首衔环左右伏羲。
女娲交尾于环上从绘画技艺上来看,汉画像石运用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刻画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综合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文化面貌,是一副博大精深的历史画卷。
汉画像石中的线条时而婉转流畅时而刚直豪放,刻画准确生动。
需要刻画着高超的技术地刻画物象的细部,才能展现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作。
西王母、牛羊车汉代,承载了汉代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像华夏民族的少年时代,积蓄着上古的原始野性,吸纳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智慧,呈现出人们无限的好奇心以及自信心。
繁荣发展的经济给汉代的文化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个包容的朝代,吸收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代的艺术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汉画像石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汉画像石的内容重要涵盖为:一、生产劳动,山东、江苏的画像中的纺织、耕作场景。
北东北的画像素材,反映了屯垦区旱地农耕和牧业生产情况;四川的画像内容更多地反映出南方水田农作的情况;而南方地区的画像,则是以反映官僚富甲的游猎场为主。
从牛耕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有四人,一人在田间除草,一人挑担送饭给劳作的人,一人在田间耕地,还有一个儿童在播种。
牛耕图牛耕图反映了汉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有利益我们了解汉代农耕技术。
试论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

两汉时期的装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写实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绘画方式呈现不规则纹样,在画像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画像砖与画像石上 多平衡的布局,铜镜和瓦当多对称处理,织物常见的是二方和菱形连缀的四 方连续。车骑狩猎、宴乐百戏、马虎鹿豹、飞禽鸿雁、神仙羽人、四神四灵 和吉祥文字等,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纹样。植物纹饰有所增多,这证明农业比 以前有了更加进步的发展。新创的风景图案,数量虽少,但前所未见;以文 字为主的装饰图案,在刻画精美之于还富有规律性,纂体的变化富于创造, 有的在纂隶之间具有时代的特点。陕北绥德王得元墓出土的一块石刻字体, 方头齐笔,笔画粗壮,以具有所谓“黑体"美术字的典范。十分珍贵的是, 在陕北的绥德和米脂,江苏的徐州和四川的成都等地区,出土了~批牛耕、 收获、弋射、采桐、捕鱼、纺织、冶铁和煮鱼等画像砖和画像石。真实生动 地纪录了当时的各种生产场景,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当时人民的伟大创造。 这时的动物纹样,既写实又夸张,非常重视气势的描写,而不求形似的象真。 其中,为了突出马的矫健,特意加强它的四肢;为了表现虎的威猛,特意夸 大了它的尾部和躯体;为了显示鸟的美丽,故意强调它的尾部和羽毛。而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剖 1
日
期:)卅产子、:;1 f f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the surface some constitution way,forms one brand—new and has the current relevance visual language,causes US while hand down a tradition,unceasing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图案与色彩13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彩陶的具象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的图案(经过高度的概括变 形,有拙朴的装饰趣味,大多数接近符号,也是由明显的点线面组合而 成) 中国彩陶的抽象图案中的几何纹图案食彩陶的代表,一部分是从开始 初即和具象形同时存在,另一部分是从彩陶的具象图案演变而成。
1.彩陶图案中具象图案语言的形成 a.彩陶具象图案是原始人生活的写照
图案与色彩
2015年4月
专题4:中国传统图案
目录
• • • • 1、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 2、中国传统图案的承载 3、中国传统图案的常见元素 4、中国传统图案的意义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
一、中国各时期图案的代表
1.原始时期的彩陶图案 2.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图案 3.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漆器图案 4.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 5.汉代的画像砖图案 6.历经多个时代的敦煌图案 7.宋代的瓷器图案 8.明代的明锦图案 9.清代清绣图案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二、图案的发展历程
图案的起源
• •
1、图案起源于人类装饰的本能 装饰是人的本能,也是自然界动 物和植物的本能。装饰起初是出 于求偶、繁殖的需要。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阶级社会和皇权的统治中,对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
汉代瓦当
•
东汉 四凤镜
黄河流域
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礼 器-蟠龙纹 公元前2000年-半山文化、马 厂文化-彩陶-神化人形图案
原始社会时期
长江流域
公元前3000年-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 舞蹈纹 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玉器-人兽面纹
东方史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 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 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 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
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在综合
阐述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题材内容、表现技法及研究简 史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又按分布区域对其进行了全面而 有重点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学术 思想、研究手段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支持。
汉代画像砖
鲁韵怡 2015420064 叶宇婕 2015420084
什么是画像砖?
•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
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 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事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民间 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
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 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南朝仪仗画像砖 凤凰画像砖
收获渔猎画像砖
画像砖的种类
• 画像砖大量的出土在1949年以后,以河南、四川两省最多,此外山东、陕西、江 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新野出土汉画像砖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这批汉 代画像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田猎、车骑出行、舞乐百戏、远古神话、历史故事、 升仙、辟邪、祥瑞等艺术和神话传说图案。这些汉画砖为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民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意义。而不同的题材约 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感谢观赏画像砖的历史•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
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
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
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
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又比较接近于绘画艺术的效果。
从绘画角度看,它具备了中国画的特点,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装饰画与浮雕、线雕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石刻画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绘画那样作历历具足的描绘,也不能像圆雕那样作面面俱到的塑造,因而石刻画难以对形象的细部及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性格作出细腻的刻划,所以它都是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来反映所要表现的内容。
重动势、重气势、重大体、大貌就成了这种艺术的共同特点。
虽然各个地区的画像砖、石具有不同的风格,但在形象刻划上都是取其大貌,不拘小节,依从大动势来表现,造成强烈的气势,形成紧张的力度,从而构成了秦汉画像砖、石所特有的奔放飞动之美。
画像石在汉代以前尚未发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最早的画像石。
画像石大约废止于汉末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就不多见了。
画像砖在秦代就已经兴起,当时一些大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上都出现了“画像”,其鼎盛期在东汉,东汉是我国画像艺术进入到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阶段。
因此,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汉代最富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的兴盛与汉代人厚葬的风气密切相关。
汉人重孝信鬼;迷信成仙升天,提倡厚葬。
上至皇族贵戚、下至平民百姓竞相攀比,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朝代像汉代人那样将如此巨额的钱财花费在坟墓和陪葬品上。
随着砖圹墓、石椁墓逐步代替木椁墓,砖石材料逐渐用于墓室建筑,汉代贵族地主们开始在石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
墓室石壁的坚固性,画面保持的耐久性颇能满足汉人厚葬的欲望,因此画像砖、石墓得以产生和发展,画像砖、石艺术也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手法之精妙、意匠之丰富,大有空前绝后之势。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