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高考数学复习优质教案:分类讨论在导数中的应用
数学高中导数研究教案

数学高中导数研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2. 熟练掌握导数的求法及其运用;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导数的概念及求法;2. 导函数的性质和运用;3. 实际问题中的导数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数的概念及求法1.1 导数的定义及图像解释;1.2 导数的计算方法:一阶导数和高阶导数;1.3 导数的性质和运用。
第二步:导函数的性质和运用2.1 导函数的定义和意义;2.2 导函数的计算方法;2.3 导函数在函数曲线上的应用。
第三步:实际问题中的导数应用3.1 基本函数导数的运用;3.2 实际问题中的导数应用:最值、变化率、相关性等;3.3 例题演练及习题训练。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概念,加深学生对导数的理解;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问题;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导数》;2. PPT课件;3. 实例分析案例。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作业及考试成绩;3. 学生对导数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延伸:1. 导数在微积分中的进一步应用;2. 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3. 导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教学反思:1.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及理解深度进行及时反馈;2. 分析学生在导数习题中的常见错误,并针对性指导。
教学总结:通过导数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提升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数及其应用教案

导数及其应用教案教案标题:导数及其应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导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示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导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常见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3. 理解导数在函数图像、极值和曲线运动等方面的应用;4. 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2. 常见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3. 导数在函数图像、极值和曲线运动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运用导数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例题、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导数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函数的变化率和斜率的概念;2. 提问:你认为如何计算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或斜率?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性质;2. 通过示例解释导数的计算方法,如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导数计算;3. 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如速度、加速度等的概念。
三、示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函数的导数;2. 分析函数图像的特征,如切线、极值点等,与导数的关系;3. 分析曲线运动的问题,如速度、加速度等与导数的关系。
四、实践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涵盖导数的计算、函数图像分析和实际问题应用等方面;2. 引导学生独立解题,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3. 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案例,如物体的运动问题、最优化问题等;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导数解决问题;3. 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导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导数的实际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优化问题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导数在速度和加速度中的应用3. 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4.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导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难点: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用具。
2. 练习题及答案。
3. 实际案例素材。
第一章:导数的基本概念1.1 导数的定义1.2 导数的计算方法1.3 导数的几何意义第二章:导数在速度和加速度中的应用2.1 速度与加速度的导数关系2.2 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位移2.3 非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第三章:导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3.1 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3.2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3.3 实际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第四章: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一)4.1 案例一: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4.2 案例二:曲线切割面积的最优化4.3 练习题与解答第五章: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二)5.1 案例一:商品折扣的最优化5.2 案例二:生产成本的最优化5.3 练习题与解答六、导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6.1 牛顿运动定律与导数6.2 动力学方程与导数6.3 能量守恒与导数七、导数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7.1 边际分析与导数7.2 成本分析与导数7.3 利润最大化与导数八、导数在生物问题中的应用8.1 种群增长与导数8.2 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8.3 生物酶活性与温度关系九、导数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9.1 图像处理中的导数应用9.2 信号处理中的导数应用9.3 气候变化与导数10.1 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0.2 导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10.3 实际应用案例的进一步探讨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导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6.1 牛顿运动定律与导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加速度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导数表示加速度。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2. 导数的性质3. 求导数的方法4.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导数的定义、性质和求导数的方法。
2. 难点:导数的直观理解和求复杂函数的导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速度、加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导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导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计算,巩固导数的求法。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导数解决问题,体会导数的应用价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数的重要性和求导数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导数解决。
3.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1. 评价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导数性质和求导数方法的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导数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导数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导数的方法。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导数部分。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实例分析。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十、教学拓展1. 导数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极限、积分等。
高三《导数的应用》说课稿

高三《导数的应用》说课稿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高三《导数的应用》说课稿(共含4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高三《导数的应用》说课稿高三《导数的应用专题》说课稿导数是新课程教材中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刻画、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为运用函数思想简捷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考察的力度逐年加大,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中学数学的新课程中,导数单元作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重要的衔接点,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丰富了对函数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数学的一大热点。
另外,导数又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以其为载体的问题情景很多,给师生在复习内容和方法上的选择带来困惑。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三师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复习,复习的重点落在何处?显得至关重要。
1、教材分析与考点分析在教材中,导数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一方面它是沟通初、高等数学知识的重要衔接点,渗透和加强了对学生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的教育,突破了许多初等数学在思想和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优化和丰富了许多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知识交汇功能,可以联系多个章节内容,如常与函数、数列、三角、向量、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内容交叉渗透,并成为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从高考关于导数单元的考查情况来看,以下两个特点非常明显:(1)循序渐进:从总体上看,高考考查导数的有关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导数的内容刚进入高考数学新课程卷时,其考试要求都是很基本的,以后逐渐加深,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导数考查的思路已基本成熟。
考查的基本原则是重点考查导数的概念与应用。
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求导公式、求导法则和与实际背景有关的问题(如瞬时速度,边际成本,加速度、切线的斜率)第二层次:主要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
导数的应用复习教案

1.3导数的应用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导数的概念;二是导数的运算;三是导数的应用.本章先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经历有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刻画现实问题的过程,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然后通过定义求几个简单函数的导数,从而得出导数公式及四则运算法则,最后利用导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共分三节,第三节是“导数的应用”,内容包括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导数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中介绍了利用求导的方法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中介绍了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极值和最值的方法;在“导数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介绍了利用导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教学目标:1、能熟练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2、掌握利用导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利用导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教学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函数模型.学法: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导数的概念、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导数的应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数学建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导数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不会很陌生,所以对本节的学习应让学生能够多参与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导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导数应用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应用问题教案
主题:导数的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数的定义及其应用;
2.掌握常见的导数应用问题求解方法;
3.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导数的定义及性质;
2.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导数问题求解;
2.如何运用导数解决各类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笔记和计算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导数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复习导数的定义及性质;
2.介绍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速下降问题、最大最小问题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例,分析导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带领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简单的案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学生进行导数应用问题的练习,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
2.学生分组讨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导数应用问题作业,希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加强对应用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导数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导数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下多加练习,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运用能力。
高考数学热点复习教学案:专题一3第3讲导数的简单应用

第3讲 导数的简单应用导数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综合型)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f (x )在x 0处的导数是曲线f (x )在点P (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曲线f (x )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k =f ′(x 0),相应的切线方程为y -f (x 0)=f ′(x 0)·(x -x 0).4个易误导数公式 (1)(sin x )′=cos x . (2)(cos x )′=-sin x . (3)(a x)′=a xln a (a >0且a ≠1). (4)(log a x )′=1x ln a(a >0且a ≠1). [典型例题](1)若曲线f (x )=x sin x +1在点⎝⎛⎭⎪⎫π2,π2+1处的切线与直线ax -2y +1=0互相垂直,则实数a =( )A .-2B .2C .1D .-1(2)直线l 与曲线y =e x及y =-14x 2都相切,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因为f (x )=x sin x +1, 所以f ′(x )=sin x +x cos x , 所以f ′⎝ ⎛⎭⎪⎫π2=sin π2+π2cos π2=1. 因为直线ax -2y +1=0的斜率为a2,所以f ′⎝ ⎛⎭⎪⎫π2×a2=-1,解得a =-2,故选A.(2)设直线l 与曲线y =e x的切点为(x 0,e x0),直线l 与曲线y =-14x 2的切点为⎝⎛⎭⎪⎫x 1,-x 214, 因为y =e x在点(x 0,e x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y ′|x =x 0=e x0,y =-x 24在点⎝⎛⎭⎪⎫x 1,-x 214处的切线的斜率为y ′|x =x 1=⎪⎪⎪⎝ ⎛⎭⎪⎫-x 2x =x 1=-x 12, 则直线l 的方程可表示为y =e x 0x -x 0e x 0+e x0或y =-12x 1x +14x 21,所以⎩⎪⎨⎪⎧e x 0=-x12,-x 0e x+e x=x214,所以e x 0=1-x 0,解得x 0=0.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x +1. 【答案】 (1)A (2)y =x +1(1)求曲线y =f (x )的切线方程的3种类型及方法 ①已知切点P (x 0,y 0),求切线方程求出切线的斜率f ′(x 0),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②已知切线的斜率k ,求切线方程设切点P (x 0,y 0),通过方程k =f ′(x 0)解得x 0,再由点斜式写出方程. ③已知切线上一点(非切点),求切线方程设切点P (x 0,y 0),利用导数求得切线斜率f ′(x 0),再由斜率公式求得切线斜率,列方程(组)解得x 0,再由点斜式或两点式写出方程.(2)两曲线f (x ),g (x )的公切线l 的方程的求解关键①设点求切线,即分别设出两曲线的切点的坐标(x 0,f (x 0)),(x 1,g (x 1)),并分别求出两曲线的切线方程.②建立方程组,即利用两曲线的切线重合,则两切线的斜率及在y 轴上的截距都分别相等,得到关于参数x 0,x 1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参数x 0,x 1的值.③求切线方程,把所求参数的值代入曲线的切线方程中即可.[对点训练]1.(一题多解)(2018·高考全国卷Ⅰ)设函数f (x )=x 3+(a -1)x 2+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y =-2xB .y =-xC .y =2xD .y =x解析:选D.法一:因为函数f (x )=x 3+(a -1)x 2+ax 为奇函数,所以f (-x )=-f (x ), 所以(-x )3+(a -1)(-x )2+a (-x )=-[x 3+(a -1)·x 2+ax ],所以2(a -1)x 2=0,因为x ∈R ,所以a =1,所以f (x )=x 3+x ,所以f ′(x )=3x 2+1,所以f ′(0)=1,所以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 =x .故选D.法二:因为函数f (x )=x 3+(a -1)x 2+ax 为奇函数,所以f (-1)+f (1)=0,所以-1+a -1-a +(1+a -1+a )=0,解得a =1,所以f (x )=x 3+x ,所以f ′(x )=3x 2+1,所以f ′(0)=1,所以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 =x .故选D.2.(2018·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已知直线2x -y +1=0与曲线y =a e x+x 相切(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实数a 的值是( )A.12 B .1 C .2D .e解析:选B.由题意知y ′=a e x+1=2,则a >0,x =-ln a ,代入曲线方程得y =1-lna ,所以切线方程为y -(1-ln a )=2(x +ln a ),即y =2x +ln a +1=2x +1⇒a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综合型)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1)f ′(x )>0是f (x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函数f (x )=x 3在(-∞,+∞)上单调递增,但f ′(x )≥0.(2)f ′(x )≥0是f (x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f ′(x )=0时,则f (x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典型例题]命题角度一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已知函数f (x )=ln(x +1)-ax 2+x(x +1)2,且1<a <2,试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解】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f ′(x )=x (x -2a +3)(x +1)3,x >-1. ①当-1<2a -3<0,即1<a <32时,当-1<x <2a -3或x >0时,f ′(x )>0,f (x )单调递增, 当2a -3<x <0时,f ′(x )<0,f (x )单调递减.②当2a -3=0,即a =32时,f ′(x )≥0,则f (x )在(-1,+∞)上单调递增.③当2a -3>0,即32<a <2时,当-1<x <0或x >2a -3时,f ′(x )>0,则f (x )在(-1,0),(2a -3,+∞)上单调递增. 当0<x <2a -3时,f ′(x )<0,则f (x )在(0,2a -3)上单调递减.综上,当1<a <32时,f (x )在(-1,2a -3),(0,+∞)上单调递增,在(2a -3,0)上单调递减;当a =32时,f (x )在(-1,+∞)上单调递增;当32<a <2时,f (x )在(-1,0),(2a-3,+∞)上单调递增,在(0,2a -3)上单调递减.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的三种方法(1)当不等式f ′(x )>0或f ′(x )<0可解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不等式f ′(x )>0或f ′(x )<0求出单调区间.(2)当方程f ′(x )=0可解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方程f ′(x )=0,求出实数根,把函数f (x )的间断点(即f (x )的无定义点)的横坐标和实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把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区间,确定f ′(x )在各个区间内的符号,从而确定单调区间.(3)不等式f ′(x )>0或f ′(x )<0及方程f ′(x )=0均不可解时求导数并化简,根据f ′(x )的结构特征,选择相应的基本初等函数,利用其图象与性质确定f ′(x )的符号,得单调区间.命题角度二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 已知函数f (x )=12x 2-2a ln x +(a -2)x .(1)当a =-1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g (x )=f (x )-ax 在(0,+∞)上单调递增?若存在,求出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当a =-1时,f (x )=12x 2+2ln x -3x ,则f ′(x )=x +2x -3=x 2-3x +2x =(x -1)(x -2)x.当0<x <1或x >2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1<x <2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所以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0,1)与(2,+∞),单调减区间为(1,2). (2)假设存在实数a ,使g (x )=f (x )-ax 在(0,+∞)上是增函数, 所以g ′(x )=f ′(x )-a =x -2ax-2≥0恒成立.即x 2-2x -2a x≥0在x ∈(0,+∞)上恒成立.所以x 2-2x -2a ≥0当x >0时恒成立, 所以a ≤12(x 2-2x )=12(x -1)2-12恒成立.又φ(x )=12(x -1)2-12,x ∈(0,+∞)的最小值为-12.所以当a ≤-12时,g ′(x )≥0恒成立.又当a =-12,g ′(x )=(x -1)2x当且仅当x =1时,g ′(x )=0.故当a ∈⎝⎛⎦⎥⎤-∞,-12时,g (x )=f (x )-ax 在(0,+∞)上单调递增.(1)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用条件f ′(x )≥0(或f ′(x )≤0),x ∈(a ,b )恒成立,解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可用不等式恒成立的理论求解),应注意参数的取值是f ′(x )不恒等于0的参数的范围.(2)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不单调,则转化为f ′(x )=0在(a ,b )上有解.[对点训练]1.若函数f (x )=(x +a )e x在区间(0,+∞)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0) C .(-1,0)D .[-1,+∞)解析:选A.f ′(x )=e x(x +a +1),由题意,知方程e x(x +a +1)=0在(0,+∞)上至少有一个实数根,即x =-a -1>0,解得a <-1.2.若函数f (x )=x 2-4e x-ax 在R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因为f (x )=x 2-4e x -ax ,所以f ′(x )=2x -4e x -a .由题意,f ′(x )=2x -4ex-a >0,即a <2x -4e x有解,即a <(2x -4e x)max 即可.令g (x )=2x -4e x,则g ′(x )=2-4e x.令g ′(x )=0,解得x =-ln 2.当x ∈(-∞,-ln 2)时,函数g (x )=2x -4e x单调递增;当x ∈(-ln 2,+∞)时,函数g (x )=2x -4e x单调递减.所以当x =-ln 2时,g (x )=2x -4e x取得最大值-2-2ln 2,所以a <-2-2ln 2.答案:(-∞,-2-2ln 2)3.已知函数f (x )=e x (e x -a )-a 2x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解: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f ′(x )=2e 2x-a e x -a 2=(2e x +a )(e x-a ). ①若a =0,则f (x )=e 2x在(-∞,+∞)上单调递增. ②若a >0,则由f ′(x )=0,得x =ln a . 当x ∈(-∞,ln a )时,f ′(x )<0; 当x ∈(ln a ,+∞)时,f ′(x )>0.故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减,在(ln a ,+∞)上单调递增. ③若a <0,则由f ′(x )=0, 得x =ln ⎝ ⎛⎭⎪⎫-a 2.当x ∈⎝ ⎛⎭⎪⎫-∞,ln ⎝ ⎛⎭⎪⎫-a 2时,f ′(x )<0;当x ∈⎝ ⎛⎭⎪⎫ln ⎝ ⎛⎭⎪⎫-a 2,+∞时,f ′(x )>0;故f (x )在⎝ ⎛⎭⎪⎫-∞,ln ⎝ ⎛⎭⎪⎫-a 2上单调递减,在⎝ ⎛⎭⎪⎫ln ⎝ ⎛⎭⎪⎫-a 2,+∞上单调递增.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问题(综合型)函数f (x )在点x 0附近有定义,若在x 0附近左侧f ′(x )>0,右侧f ′(x )<0,则f (x 0)为函数f (x )的极大值;若在x 0附近左侧f ′(x )<0,右侧f ′(x )>0,则f (x 0)为函数f (x )的极小值.[典型例题]命题角度一 求函数的极值或最值已知函数f (x )=ax 2-(a +2)x +ln x ,其中a ∈R . (1)当a =1时,求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2)当a >0时,若f (x )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为-2,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时,f (x )=x 2-3x +ln x (x >0), 所以f ′(x )=2x -3+1x =2x 2-3x +1x,所以f (1)=-2,f ′(1)=0.所以切线方程为y =-2. (2)函数f (x )=ax 2-(a +2)x +ln x 的定义域为(0,+∞),当a >0时,f ′(x )=2ax -(a +2)+1x =2ax 2-(a +2)x +1x =(2x -1)(ax -1)x,令f ′(x )=0,解得x =12或x =1a.①当0<1a≤1,即a ≥1时,f (x )在[1,e]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1,e]上的最小值为f (1)=-2,符合题意;②当1<1a <e ,即1e <a <1时,f (x )在⎣⎢⎡⎦⎥⎤1,1a 上单调递减,在⎣⎢⎡⎦⎥⎤1a ,e 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1,e]上的最小值为f ⎝ ⎛⎭⎪⎫1a<f (1)=-2,不合题意.③当1a ≥e ,即0<a ≤1e时,f (x )在[1,e]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在[1,e]上的最小值为f (e)<f (1)=-2,不合题意.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极值、最值的方法(1)若求极值,则先求方程f ′(x )=0的根,再检查f ′(x )在方程根的左右函数值的符号.(2)若已知极值大小或存在情况,则转化为已知方程f ′(x )=0根的大小或存在情况来求解.(3)求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最值时,在求得极值的基础上,结合区间端点的函数值f (a ),f (b )与f (x )的各极值进行比较得到函数的最值.命题角度二 已知函数的极值或最值求参数已知函数g (x )=2x-a ln x (a ∈R ),f (x )=x 2g (x ).(1)当a =-2时,求函数g (x )的单调区间;(2)若f (x )在区间⎝ ⎛⎭⎪⎫1e ,e 上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试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函数g (x )的定义域为(0,+∞),当a =-2时,g (x )=2x+2ln x ,g ′(x )=-2x 2+2x =2x -2x2(x >0).当x ∈(0,1)时,g ′(x )<0,此时函数g (x )单调递减;当x ∈(1,+∞)时,g ′(x )>0,此时函数g (x )单调递增,故函数g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1);单调递增区间是(1,+∞).(2)f (x )=x 2g (x )=2x -ax 2ln x ,其定义域为(0,+∞).f ′(x )=2-a (x +2x ln x ).若a =0,则f ′(x )=2≠0,不存在极值点,所以a ≠0.令h (x )=f ′(x )=2-a (x +2x ln x ),则h ′(x )=-a (3+2ln x ).当x ∈⎝ ⎛⎭⎪⎫1e ,e 时,3+2ln x >0,所以h ′(x )>0恒成立或h ′(x )<0恒成立,所以f ′(x )在⎝ ⎛⎭⎪⎫1e ,e 上是单调函数. 因为f (x )在区间⎝ ⎛⎭⎪⎫1e ,e 上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所以f ′(x )=0在⎝ ⎛⎭⎪⎫1e ,e 上有唯一解.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得f ′⎝ ⎛⎭⎪⎫1e f ′(e)<0⇒⎝ ⎛⎭⎪⎫2+a e (2-3e a )<0⇒a <-2e 或a >23e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2e 或a >23e.已知函数极值点或极值求参数的2个要领(1)列式:根据极值点处导数为0和极值这两个条件列方程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2)验证:因为导数值等于零不是此点为极值点的充要条件,所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后必须验证根的合理性.[提醒] 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极值,那么y =f (x )在(a ,b )内绝不是单调函数,即在某区间上的单调函数没有极值.[对点训练](2018·高考全国卷Ⅲ)已知函数f (x )=(2+x +ax 2)·ln(1+x )-2x . (1)若a =0,证明:当-1<x <0时,f (x )<0;当x >0时,f (x )>0; (2)若x =0是f (x )的极大值点,求a .解:(1)证明:当a =0时,f (x )=(2+x )ln(1+x )-2x ,f ′(x )=ln(1+x )-x1+x. 设函数g (x )=f ′(x )=ln (1+x )-x1+x ,则g ′(x )=x(1+x )2.当-1<x <0时,g ′(x )<0;当x >0时,g ′(x )>0.故当x >-1时,g (x )≥g (0)=0, 且仅当x =0时,g (x )=0,从而f ′(x )≥0,且仅当x =0时,f ′(x )=0. 所以f (x )在(-1,+∞)单调递增.又f (0)=0,故当-1<x <0时,f (x )<0;当x >0时,f (x )>0.(2)(ⅰ)若a ≥0,由(1)知,当x >0时,f (x )≥(2+x )·ln (1+x )-2x >0=f (0),这与x =0是f (x )的极大值点矛盾.(ⅱ)若a <0,设函数h (x )=f (x )2+x +ax 2=ln(1+x )-2x2+x +ax2.由于当|x |<min{1,1|a |}时,2+x +ax 2>0,故h (x )与f (x )符号相同. 又h (0)=f (0)=0,故x =0是f (x )的极大值点当且仅当x =0是h (x )的极大值点. h ′(x )=11+x -2(2+x +ax 2)-2x (1+2ax )(2+x +ax 2)2=x 2(a 2x 2+4ax +6a +1)(x +1)(ax 2+x +2)2.如果6a +1>0,则当0<x <-6a +14a ,且|x |<min{1,1|a |}时,h ′(x )>0,故x =0不是h (x )的极大值点.如果6a +1<0,则a 2x 2+4ax +6a +1=0存在根x 1<0,故当x ∈(x 1,0),且|x |<min{1, 1|a |}时,h ′(x )<0,所以x =0不是h (x )的极大值点. 如果6a +1=0,则h ′(x )=x 3(x -24)(x +1)(x 2-6x -12)2.则当x ∈(-1,0)时,h ′(x )>0;当x ∈(0,1)时,h ′(x )<0.所以x =0是h (x )的极大值点,从而x =0是f (x )的极大值点.综上,a =-16.一、选择题1.函数f (x )=12x 2-ln x 的最小值为( )A.12 B .1 C .0D .不存在解析:选A.因为f ′(x )=x -1x =x 2-1x,且x >0.令f ′(x )>0,得x >1;令f ′(x )<0,得0<x <1.所以f (x )在x =1处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且f (1)=12-ln 1=12.2.若直线y =ax 是曲线y =2ln x +1的一条切线,则实数a 的值为( ) A .e -12B .2e -12C .e 12D .2e 12解析:选B.依题意,设直线y =ax 与曲线y =2ln x +1的切点的横坐标为x 0,则有y ′|x =x 0=2x 0,于是有⎩⎪⎨⎪⎧a =2x 0,ax 0=2ln x 0+1,解得⎩⎪⎨⎪⎧x 0=e ,a =2e -123.已知f (x )=x 2+ax +3ln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26] B.⎝ ⎛⎦⎥⎤-∞,62 C .[-26,+∞)D .[-5,+∞)解析:选C.由题意得f ′(x )=2x +a +3x =2x 2+ax +3x≥0在(1,+∞)上恒成立⇔g (x )=2x 2+ax +3≥0在(1,+∞)上恒成立⇔Δ=a 2-24≤0或⎩⎪⎨⎪⎧-a 4≤1,g (1)≥0⇔-26≤a ≤26或a ≥-4⇔a ≥-2 6.4.若函数f (x )=x +bx(b ∈R )的导函数在区间(1,2)上有零点,则f (x )在下列区间上单调递增的是( )A .(-2,0)B .(0,1)C .(1,+∞)D .(-∞,-2)解析:选D.由题意知,f ′(x )=1-b x2,因为函数f (x )=x +b x(b ∈R )的导函数在区间(1,2)上有零点, 令1-b x2=0,得b =x 2, 又x ∈(1,2),所以b ∈(1,4). 令f ′(x )>0, 解得x <-b 或x >b ,即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b ),(b ,+∞). 因为b ∈(1,4),所以(-∞,-2)符合题意.5.已知函数f (x )=e x-12x 2-mx 有极值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m >1C .0≤m ≤1D .0<m <1解析:选B.因为f (x )=e x -12x 2-mx ,所以f ′(x )=e x -x -m ,因为f (x )=e x-12x 2-mx有极值点,所以关于x 的方程e x-x -m =0有实根,且该实根使f ′(x )左右异号,设g (x )=e x-x ,y =m ,而g ′(x )=e x-1,所以当x <0时,g ′(x )<0;当x >0时,g ′(x )>0,所以函数g (x )=e x-x 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函数g (x )=ex-x 的极小值点为0,所以g (0)=1为g (x )=e x-x 的最小值,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1,故选B.6.已知f (x )=ln x -x 4+34x,g (x )=-x 2-2ax +4,若对任意的x 1∈(0,2],存在x 2∈[1,2],使得f (x 1)≥g (x 2)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54,+∞B.⎣⎢⎡⎭⎪⎫-18,+∞ C.⎣⎢⎡⎦⎥⎤-18,54 D.⎝⎛⎦⎥⎤-∞,-54解析:选A.因为f ′(x )=1x -14-34x 2=-x 2+4x -34x 2=-(x -1)(x -3)4x 2, 易知,当x ∈(0,1)时,f ′(x )<0,当x ∈(1,2]时,f ′(x )>0, 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 故f (x )min =f (1)=12.对于二次函数g (x )=-x 2-2ax +4,易知该函数开口向下, 所以g (x )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在端点处取得, 即g (x )min =min{g (1),g (2)}.要使对任意的x 1∈(0,2],存在x 2∈[1,2],使得f (x 1)≥g (x 2)成立,只需f (x 1)min ≥g (x 2)min ,即12≥g (1)且12≥g (2), 所以12≥-1-2a +4且12≥-4-4a +4,解得a ≥54.二、填空题7.⎠⎛1e ⎝⎛⎭⎪⎫x +1x d x =________. 解析:⎠⎛1e⎝ ⎛⎭⎪⎫x +1x d x =⎪⎪⎪⎝ ⎛⎭⎪⎫x 22+ln x e 1=e 22+1-12=e 2+12. 答案:e 2+128.(2018·高考全国卷Ⅲ)曲线y =(ax +1)e x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a =________.解析:y ′=(ax +1+a )e x,由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得y ′|x =0=(ax +1+a )e x|x =0=1+a =-2,所以a =-3.答案:-39.已知函数f (x )=-x 2+2ln x ,g (x )=x +ax,若函数f (x )与g (x )有相同的极值点,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f (x )=-x 2+2ln x ,所以f ′(x )=-2x +2x =-2(x +1)(x -1)x(x >0),令f ′(x )=0,得x =1或x =-1(舍去),又当0<x <1时,f ′(x )>0;当x >1时,f ′(x )<0,所以x =1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因为g (x )=x +ax ,所以g ′(x )=1-a x2.又函数f (x )与g (x )=x +a x有相同极值点,所以x =1也是函数g (x )的极值点,所以g ′(1)=1-a =0,解得a =1.经检验,当a =1时,函数g (x )取到极小值.答案:1 三、解答题10.已知函数f (x )=ax 3+x 2(a ∈R )在x =-43处取得极值.(1)确定a 的值;(2)若g (x )=f (x )e x,讨论g (x )的单调性. 解:(1)对f (x )求导得f ′(x )=3ax 2+2x , 因为f (x )在x =-43处取得极值,所以f ′⎝ ⎛⎭⎪⎫-43=0, 即3a ×169+2×⎝ ⎛⎭⎪⎫-43=16a 3-83=0,解得a =12.(2)由(1)得g (x )=⎝ ⎛⎭⎪⎫12x 3+x 2e x,故g ′(x )=⎝ ⎛⎭⎪⎫32x 2+2x e x +⎝ ⎛⎭⎪⎫12x 3+x 2e x=⎝ ⎛⎭⎪⎫12x 3+52x 2+2x e x =12x (x +1)(x +4)e x,令g ′(x )=0,解得x =0或x =-1或x =-4. 当x <-4时,g ′(x )<0, 故g (x )为减函数;当-4<x <-1时,g ′(x )>0,故g (x )为增函数; 当-1<x <0时,g ′(x )<0,故g (x )为减函数; 当x >0时,g ′(x )>0,故g (x )为增函数.综上知,g (x )在(-∞,-4)和(-1,0)上为减函数,在(-4,-1)和(0,+∞)上为增函数.11.已知函数f (x )=ln xx-1.(1)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设m >0,求函数f (x )在区间[m ,2m ]上的最大值.解:(1)因为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且f ′(x )=1-ln x x2, 由⎩⎪⎨⎪⎧f ′(x )>0,x >0得0<x <e ; 由⎩⎪⎨⎪⎧f ′(x )<0,x >0,得x >e.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e),单调递减区间为(e ,+∞).(2)①当⎩⎪⎨⎪⎧2m ≤e ,m >0,即0<m ≤e2时,(m ,2m )⊆(0,e),函数f (x )在区间[m ,2m ]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max =f (2m )=ln 2m2m-1;②当m <e<2m ,即e2<m <e 时,(m ,e)⊆(0,e),(e ,2m )⊆(e ,+∞),函数f (x )在区间(m ,e)上单调递增,在(e ,2m )上单调递减, 所以f (x )max =f (e)=ln e e -1=1e-1;③当m ≥e 时,(m ,2m )⊆(e ,+∞),函数f (x )在区间[m ,2m ]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max=f (m )=ln mm-1.综上所述,当0<m ≤e 2时,f (x )max =ln 2m 2m -1;当e 2<m <e 时,f (x )max =1e-1;当m ≥e 时,f (x )max =ln mm-1.12.已知常数a ≠0,f (x )=a ln x +2x . (1)当a =-4时,求f (x )的极值;(2)当f (x )的最小值不小于-a 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由已知得f (x )的定义域为(0,+∞),f ′(x )=a x +2=a +2xx.当a =-4时,f ′(x )=2x -4x.所以当0<x <2时,f ′(x )<0, 即f (x )单调递减;当x >2时,f ′(x )>0,即f (x )单调递增.所以f (x )只有极小值,且在x =2时,f (x )取得极小值f (2)=4-4ln 2. 所以当a =-4时,f (x )只有极小值4-4ln 2. (2)因为f ′(x )=a +2xx, 所以当a >0,x ∈(0,+∞)时,f ′(x )>0, 即f (x )在x ∈(0,+∞)上单调递增,没有最小值;当a <0时,由f ′(x )>0得,x >-a2,所以f (x )在⎝ ⎛⎭⎪⎫-a2,+∞上单调递增;由f ′(x )<0得,x <-a2,所以f (x )在⎝⎛⎭⎪⎫0,-a 2上单调递减.所以当a <0时,f (x )的最小值为极小值,即f ⎝ ⎛⎭⎪⎫-a 2=a ln ⎝ ⎛⎭⎪⎫-a 2-a .根据题意得f ⎝ ⎛⎭⎪⎫-a 2=a ln ⎝ ⎛⎭⎪⎫-a 2-a ≥-a ,即a [ln(-a )-ln 2]≥0.因为a <0,所以ln(-a )-ln 2≤0,解得a ≥-2,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讨论在导数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最值、单调区间等问题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类讨论思想
难点:如何分类,分类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第22(3)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看不懂题意,二是不会分类讨论。
而分类讨论在高考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分类讨论思想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它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是高考的难点。
每年在中高档题甚至在低档题中都设置分类讨论问题,通过分类讨论考查推理的严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归纳一下主要由以下五种: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2、由数学运算引起的分类讨论;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而对参数的分类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讨论是我们的难点。
二、例题
例:若函数x x
x x f ln 2
)(++
=,求函数)(x f 的极值点。
解:因为)0(ln 2)(>++=x x x x x f ,所以)0(2
121)(2
22>-+=
+-='x x x x x x x f 令0)(='x f 得2-=x (舍)或1=x 列表如下:
x
(0,1) 1 (1,+∞)
)(x f ' — 0 + )(x f
↘
极小值
↗
由上表知:1=x 是函数)(x f 的极小值点。
变式1:若函数x x
a
x x f ln )(++
=,试讨论函数)(x f 的极值存在情况。
解:)0(11)(2
22>-+=+-='x x
a
x x x x a x f 法一:令a x x x g -+=2)(,因为)(x g 对称轴02
1
<-
=x ,所以只需考虑)0(g 的正负, 当0)0(≥g 即0≤a 时,在(0,+∞)上0)(≥x g ,即)(x f 在(0,+∞)单调递增,无极值
当0)0(<g 即0>a 时,0)(=x g 在(0,+∞)是有解,所以函数)(x f 存在极值。
综上所述:当0>a 时,函数)(x f 存在极值;当0≤a 时,函数)(x f 不存在极值。
法二:令0)(='x f 即02
=-+a x x ,a 41+=∆
当0≤∆即4
1
-
≤a 时,0)(≥'x f ,)(x f 在(0,+∞)单调递增,无极值 当0>∆即41-
>a 时,解02=-+a x x 得:024111<+--=a x 或2
4112a x ++-= 若0>a 则02>x 列表如下:
x
(0,2x )
2x
(2x ,+∞)
)(x f ' — 0 + )(x f
↘
极小值
↗
由上表知:2x x =时函数)(x f 取到极小值,即0>a 函数)(x f 存在极小值。
若04
1
≤<-
a ,则021≤<x x ,所以)(x f 在(0,+∞)单调递减,函数不存在极值。
综上所述,当0>a 时,函数)(x f 存在极值,当0≤a 时。
函数)(x f 不存在极值 变式2:若函数x x
ax x f ln 2
)(++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0(2
12)(2
22>-+=+-='x x
x ax x x a x f 设a x ax x h 81,2)(2
+=∆-+= 1°当0<a 时,因为02)0(,021
<-=>-
=h a
x ,
若8
1
0-≤≤∆a 即时,在),0(+∞上0)(<x h 即0)(<'x f ,所以)(x f 在(0,+∞)单调递减。
若0810<<->∆a 即时,:x h 得令0)(=a
a x 28111++-=或a a x 28112+--= 列表如下:
x
(0,x 1) x 1 (x 1,x 2)
x 2 (x 2,+∞)
)(x f ' — 0 + 0 — )(x f
↘
极小值
↗
极大值
↘
由上表知: )(x f 的减区间为)2a 811,
0(++-,),2
a
811(+∞+--
增区间为:)2
a
811,2a 811(
+--++-。
2°当0=a 时,0)(),2,0(<∈x h x 即0)(<'x f ,所以)(x f 在(0,2)单调递减
0)(),,2(>+∞∈x h x 即0)(>'x f ,所以)(x f 在(2,+∞)单调递增
3°当0>a 时,因为02)0(,021
<-=<-
=h a
x ,4所以0)(=x h 有一正一负两根,解得: 02
8111<+--=
a x 或028112>++-=a
x
列表如下:
x
(0,2x )
2x
(2x ,+∞)
)(x f ' — 0 + )(x f
↘
极小值
↗
由上表知: )(x f 的减区间为)2811,
0(a ++-,增区间为:),2
811(+∞++-a。
综上所述:0<a 时,)(x f 的减区间为)2811,
0(a ++-,),2
811(+∞+--a
增区间为:)2
811,2811(
a
a +--++-。
0=a 时, )(x f 递减区间为(0,2),递增区间为(2,+∞)
0>a 时,)(x f 的递减区间为)2
811,
0(a
++-,增区间为:
),2
a
811(
+∞++-
变式3:若函数x a x
ax x f ln )1(1
)(+--
=,求)x (f 在区间[2,3]上的最小值。
解:)0(1
)1(11)(222>++-=+-+='x x
x a ax x a x a x f 设1)1()(2
++-=x a ax x p ,解0)(=x p 得:1=x 或)0(1
≠=
a a
x 1°当0≤a 时,0)(),1,0(>∈x p x 即0)(>'x f ,所以)(x f 在(0,1)单调递增
0)(),,1(<+∞∈x p x 即0)(<'x f ,所以)(x f 在(1,+∞)单调递减
所以)(x f 在[2,3]上单调递减,所以3ln )1(3
1
3)3()(min +--==a a f x f 。
2°当0>a 时,若210≤<
a 即2
1
≥a 时,]3,2[∈x , 0)(>x p 即0)(>'x f ,所以)(x f 递增,所以2ln )1(2
1
2)2()(min +--==a a f x f
若312<<a 即21
31<<a 时,)1,2(a
x ∈, 0)(<x p 即0)(<'x f ,所以)
(x f 递减;)3,1
(a
x ∈, 0)(>x p 即0)(>'x f ,所以)(x f 递增,
所以a a a a f x f ln )1(1)1
()(min ++-==
若31≥a 即3
1
0≤<a 时,]3,2[∈x , 0)(<x p 即0)(<'x f ,所以)(x f 递减,
所以3ln )1(3
1
3)3()(min +--==a a f x f
综上所述:⎪⎪⎪
⎩
⎪
⎪
⎪⎨⎧≥+--<<++-≤+--=)21(2ln )1(212)2131(ln )1(1)31(3ln )1(313)(min a a a a a a a a a a x f
三、小结:
在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最值及单调区间等问题时,若函数中含有参数,我们需对参数进行讨论。
1)若导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参数,需对二次项系数为正、负或零进行分类讨论;
2)若需考虑判别式Δ,需对Δ>0、Δ=0、Δ<0进行分类讨论;
3)在求最值或单调区间时,由f’(x)=0解出的根,需与给定区间的两个端点比较大小,进行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第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其实质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
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1、分类对象确定,标准统一;2、不重复,不遗漏;3、分层次,不越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