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诊断学简析
合集下载
临床医生胸部CT读片分析

2021/2/8
肺底层面(第10 胸椎水平) CT 像
1 右肺穹隆部 2 第10 胸椎 3 奇静脉 4 肝上部 5 下腔静脉 6 心包 7 右心室 8 室间隔 9 左心室 10 食管 11 降主动脉 12 左肺下叶
2021/2/8
此层面为肺下叶各基底段及心脏底部
CT 像,心脏可见右心室及左心室,中间 低密度条状影为室中间隔,方向恰指向 1 点钟。右侧膈顶呈椭圆形,为肝的上 部,左侧膈肌亦开始显示。双侧肺基底 段呈半月形。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 是指对物体结构大小(几何尺 寸)的鉴别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内的线对数 (LP/cm)或用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经(mm) 来表示,它与构成图像的像数有关,像数小而多,
则空间分辨率就大,图像细致清楚。
2021/2/8
膨胀所致。
半圆性基底贴附 于胸壁,纵隔窗 可见胸膜肥厚粘 连。
2021/2/8
CT检查技术
注入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60%~76%泛影葡 胺)和非离子型( Ultravist优维显、Omnipaque
碘海醇等);前者价廉,有一些副反应;后者无 明显副反应,但价格较贵。
剂量约50~100毫升(1.5-2.0ml/kg). 3 、造影扫描 是在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 造影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脊髓造影CT、脑池造影CT、 胆囊造影CT、膝关节造影CT等。
2021/2/8
2021/2/8
平扫
增强
CT检查技术
二 高分辨力CT扫描
高分辨力CT(HR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 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图象的扫描技术。
对CT机有如下要求: 1、 固有空间分辨力小于0.5mm; 2、图象重建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 3、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 4、 矩阵用512×512。 HRCT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结构及密度差大的 组织如肺间质、听骨链等,明显优于普通CT。
肺底层面(第10 胸椎水平) CT 像
1 右肺穹隆部 2 第10 胸椎 3 奇静脉 4 肝上部 5 下腔静脉 6 心包 7 右心室 8 室间隔 9 左心室 10 食管 11 降主动脉 12 左肺下叶
2021/2/8
此层面为肺下叶各基底段及心脏底部
CT 像,心脏可见右心室及左心室,中间 低密度条状影为室中间隔,方向恰指向 1 点钟。右侧膈顶呈椭圆形,为肝的上 部,左侧膈肌亦开始显示。双侧肺基底 段呈半月形。
CT的分辨率分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是判断CT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
空间分辨率 是指对物体结构大小(几何尺 寸)的鉴别能力,通常用每厘米内的线对数 (LP/cm)或用可辨别最小物体的直经(mm) 来表示,它与构成图像的像数有关,像数小而多,
则空间分辨率就大,图像细致清楚。
2021/2/8
膨胀所致。
半圆性基底贴附 于胸壁,纵隔窗 可见胸膜肥厚粘 连。
2021/2/8
CT检查技术
注入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60%~76%泛影葡 胺)和非离子型( Ultravist优维显、Omnipaque
碘海醇等);前者价廉,有一些副反应;后者无 明显副反应,但价格较贵。
剂量约50~100毫升(1.5-2.0ml/kg). 3 、造影扫描 是在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 造影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脊髓造影CT、脑池造影CT、 胆囊造影CT、膝关节造影CT等。
2021/2/8
2021/2/8
平扫
增强
CT检查技术
二 高分辨力CT扫描
高分辨力CT(HR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 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图象的扫描技术。
对CT机有如下要求: 1、 固有空间分辨力小于0.5mm; 2、图象重建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 3、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 4、 矩阵用512×512。 HRCT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结构及密度差大的 组织如肺间质、听骨链等,明显优于普通CT。
胸部CT诊断(解剖)

螺旋CT胸部检查的优越性
胸部由于充气的肺产生良好的天 然对比,在日常临床运用上常规X线 检查仍然是胸部疾病诊断的重要的基 本的手段,但是常规X线检查的密度 分辨率较低,和前后组织结构的互相 重叠,使肺门区、纵隔旁、心后、近 横膈区等部位的病变难于显示。而这 二点又恰好是CT的优越性之所在。
螺旋CT胸部检查的优越性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胸部CT检查?
1.胸片发现阴影而无法定性者。 2.了解肺、纵膈肿块的部位,范围,邻近关系,确认其是囊 性、实性,内是否有脂肪及钙化者。 3.了解肺门及纵膈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4.支气管扩张、慢性炎症、结核及广泛间质性病变者。 5.了解肺内是否有胸片阴性之隐性转移瘤。 6.痰检癌细胞阳性,胸片、支纤镜阴性,了解肺内原发。 7.重症肌无力患者了解有无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8.胸膜,胸壁肿瘤病变。 9.胸部外伤了解有无肺挫伤。 10.食道肿瘤与纵膈周围脏器及组织的关系。 11.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胸部CT检查的适应症
1、常规X线检查发现病变需进一步定性或 定位者,如纵隔病变、肺癌的分期等。 2、常规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胸部 病变者,如痰细胞学阳性,肺功能异常 等。 3、最后CT有助于选择活检部位,导向穿 刺活检及某些介入治疗。
胸部CT扫描时放射科医师应注意:
1、扫描前复习全部X线胸片及其它有关临 床资料,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必要时亲 自询问病人补充必要病史; 2、按一定的扫描常规扫描; 3、扫描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扫描层,根据 CT所见对扫描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4、一定要看过全部CT图像认为满意才让病 人离开。
胸部CT解剖
胸锁关节层面(平扫)
胸部CT解剖
胸锁关节层面(增强)
胸部CT解剖
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
胸部CT的解读医学课件

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
CT检查优势
明确出血部位、病因,评估出血量及活动性出血 情况。
3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等技术,全面评估咯血原因及病情严 重程度。
05
胸部CT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前景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进展
技术原理
采用低剂量X射线进行螺旋扫描,降低辐射损伤, 提高图像质量。
学习纵隔病变的CT诊断
学习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
掌握纵隔病变的CT诊断要点,如纵隔肿瘤 、淋巴结肿大等。
熟悉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要点,如胸膜增 厚、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学习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
了解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表现,如肺纤维 化、肺结节病等。
参与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实际诊断 能力。
较传统CT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胸部CT中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
01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
做出诊断。
应用前景
02
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
挑战与问题
03
数据质量、算法泛化能力、伦理法律等问题待解决。
06
呼吸困难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呼吸困难常见病因
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病等。
CT检查优势
明确病变范围、性质,评估肺功能受损程度。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观察肺 组织、胸膜、纵隔等结构病变,综合分析呼吸困难原因。
咯血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1 2
CT检查优势
明确出血部位、病因,评估出血量及活动性出血 情况。
3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等技术,全面评估咯血原因及病情严 重程度。
05
胸部CT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前景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进展
技术原理
采用低剂量X射线进行螺旋扫描,降低辐射损伤, 提高图像质量。
学习纵隔病变的CT诊断
学习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
掌握纵隔病变的CT诊断要点,如纵隔肿瘤 、淋巴结肿大等。
熟悉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要点,如胸膜增 厚、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学习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
了解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表现,如肺纤维 化、肺结节病等。
参与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实际诊断 能力。
较传统CT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胸部CT中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
01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
做出诊断。
应用前景
02
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
挑战与问题
03
数据质量、算法泛化能力、伦理法律等问题待解决。
06
呼吸困难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呼吸困难常见病因
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病等。
CT检查优势
明确病变范围、性质,评估肺功能受损程度。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观察肺 组织、胸膜、纵隔等结构病变,综合分析呼吸困难原因。
咯血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1 2
胸部影像诊断学

3
病例3
患者C,女,28岁,左侧胸痛、呼吸困难2天, 胸部CT显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诊断为结核性胸 膜炎。
纵隔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1
01
患者D,男,50岁,胸闷、气短1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占位
性病变,考虑诊断为胸腺瘤。
病例2
02
患者E,女,30岁,颈部肿胀、呼吸困难2周,胸部CT显示后纵
隔神经源性肿瘤压迫气管,诊断为神经鞘瘤。
X线检查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 低,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常规体
检。
X线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对软组织 分辨率较低,对早期肺癌和纵隔
小病灶的检出率不高。
CT检查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层面成像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纵隔、胸膜等部位 的病变细节。
CT检查在肺癌筛查、肺部感染、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症。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胸部软组 织和血管结构,主要用于胸腔积液、 胸膜病变、肺实变等疾病的诊断。
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对气体和骨骼 显示效果不佳,对深部病灶的分辨率 有限。
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实时动态,无辐 射,适用于床边检查和重症患者的诊 断。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 剂在胸部聚集的原理,对肺癌、胸腺瘤、
肋骨肿瘤
与胸壁肿瘤、肋骨转移瘤等疾病的鉴别,需结合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
05
胸部影像学病例分析
肺部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1
患者X,男,58岁,长期吸烟史,胸部X线片显示右下肺纹理增粗、 紊乱,考虑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2
患者Y,女,35岁,发热、咳嗽、咳痰1周,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 结节影,诊断为肺结核。
胸部影像学应用范围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39
4、坏死
液化坏死:不强化低密度(纵隔窗),排出后可见气液平 非液化坏死:干酪样坏死,不强化低密度,液化坏死排
出后虫蚀样空洞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40
肿瘤坏死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41
脓肿的液化坏死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7
正常的胸部解剖和胸部CT表现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 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 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双眼能看前和背”: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 支气管距离近,“两眼”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 远,此时断面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嵴角指右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的夹角,内有右 上肺静脉的断面,此层面能看到右肺中叶,左上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两下叶支气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察中叶,舌叶 及两肺下叶各基底段,所以觉得此句应改为“基底干出现就看中舌余下肺”
胸部CT的解读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1
胸部CT基础知识 肺实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 支气管病变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2
胸部CT基础知识 肺实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 支气管病变
2020/12/15
胸部CT的解读PPT课件
小叶内间质的细胞浸润、纤维化所致的肺间质病 变。表现为细网格状线样高密度。
胸部影像诊断正常影像介绍

结合临床病史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如症状、体 征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MRI图 像。
05
正常胸部影像表现
正常X线胸部影像表现
胸廓对称
正常X线胸部影像中,胸廓左右 两侧对称,无畸形或异常凸起 。
肺部纹理清晰
正常的肺部纹理清晰,无增粗 或模糊的现象。
肺野透亮度正常
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增高或降 低的现象。
肋骨
肋骨呈环形,左右对称, 主要作用是支撑胸廓,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脊柱
位于背部正中,主要作用 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 神经根。胸部软组织结构 Nhomakorabea皮肤
覆盖在胸部表面的组织, 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 觉等功能。
肌肉
包括胸大肌、胸小肌等, 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和运 动。
脂肪
分布在胸部皮下组织中, 具有缓冲和保温的作用。
X线的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但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当X线穿过人体后 ,会留下不同的影像。
X线胸部影像构成要素
胸廓
纵膈
胸廓是胸部X线影像的主要构成部分,呈椭 圆形或圆形,由肋骨、胸骨、脊柱等组成 ,正常时两侧对称。
纵膈位于胸廓中央,由心、肺、大血管等 组成,在X线影像中呈较暗的区域。
胸部血管结构
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为胸腔 内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
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主 要作用是回流血液。
毛细血管
是血管系统中的最小血管,主要 作用是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胸部X线影像基础
X线产生及成像原理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撞击靶物质时产生的,当电子被高能 量加速至高速后,撞击特定的靶物质,如金属钨,会产生高 能量的电磁波,其波长位于0.01-10nm之间,落在可见光的 范围内。
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如症状、体 征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MRI图 像。
05
正常胸部影像表现
正常X线胸部影像表现
胸廓对称
正常X线胸部影像中,胸廓左右 两侧对称,无畸形或异常凸起 。
肺部纹理清晰
正常的肺部纹理清晰,无增粗 或模糊的现象。
肺野透亮度正常
肺野透亮度正常,无增高或降 低的现象。
肋骨
肋骨呈环形,左右对称, 主要作用是支撑胸廓,保 护胸腔内的脏器。
脊柱
位于背部正中,主要作用 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 神经根。胸部软组织结构 Nhomakorabea皮肤
覆盖在胸部表面的组织, 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 觉等功能。
肌肉
包括胸大肌、胸小肌等, 主要作用是控制呼吸和运 动。
脂肪
分布在胸部皮下组织中, 具有缓冲和保温的作用。
X线的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 ,但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当X线穿过人体后 ,会留下不同的影像。
X线胸部影像构成要素
胸廓
纵膈
胸廓是胸部X线影像的主要构成部分,呈椭 圆形或圆形,由肋骨、胸骨、脊柱等组成 ,正常时两侧对称。
纵膈位于胸廓中央,由心、肺、大血管等 组成,在X线影像中呈较暗的区域。
胸部血管结构
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为胸腔 内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
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主 要作用是回流血液。
毛细血管
是血管系统中的最小血管,主要 作用是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胸部X线影像基础
X线产生及成像原理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撞击靶物质时产生的,当电子被高能 量加速至高速后,撞击特定的靶物质,如金属钨,会产生高 能量的电磁波,其波长位于0.01-10nm之间,落在可见光的 范围内。
胸部CT的解读医学

CT扫描的安全管理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01
医院应建立CT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
施。
定期维护和检查
02
CT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且符合安全
标准。
培训和教育
03
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和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06
胸部CT的未来发展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
治疗
CT可用于评估肺癌的治疗效果,如手术切除后的复查,放化 疗后的疗效观察等。
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CT图像可以显示肺炎的病变范围、部位、程度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 断。
治疗
CT图像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如炎症吸收情况,病灶缩小程度等,指导临床用药和调整治疗方案。
肺气肿的诊断与治疗
胸部CT的CT扫描技术 • CT图像解读 • 胸部疾病的CT表现 • 胸部CT的临床应用 • CT扫描的辐射与防护 • 胸部CT的未来发展
01
CT扫描技术
CT扫描的基本原理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主要利用X射线的穿透 作用,对胸部进行逐层扫描,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后的射线,经过计算机处 理后得到胸部的二维图像。
病毒性肺炎
磨玻璃样改变、肺纹理增多增粗。
肺结核的CT表现
渗出性病变
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边缘不清。
增殖性病变
结节状病灶、大小不一、密度较淡 。
干酪性病变
空洞壁较厚、内壁凹凸不平、周围 炎性病变。
纤维钙化性病变
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锐利、钙化 灶。
04
胸部CT的临床应用
胸部CT解读

肺间质异常 -间质结节
肺内大小范围不定的轻度密度增高。外观磨玻璃状。其内肺纹理隐约可见
肺间质异常 -磨玻璃样改变
索条状
星芒状
不规则斑块状
纤维化:炎症肉芽肿及损伤性病变的转归
斑点状
斑片状
结节状
斑块状
钙化-为变性.坏死及代谢异常导致的钙盐沉积。边缘锐利,CT值>120.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侧含气腔隙过度充气膨胀,伴有肺泡壁不可逆性破坏。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胸部CT肺段大体定位小口诀
指气管中上段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气管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胸部CT
一、正常胸部CT肺窗
胸部CT肺窗主要根据斜裂、水平裂及段支气管分布来分析及定位。
斜裂
右上叶
右中叶
右下叶
左上叶
左下叶
左肺
左上叶
左下叶
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下舌段
背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
右上叶
右下叶
尖段后段前段
背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中叶
内段外段
肺的分叶、分段
气管与支气管树
浸润性:脂肪间隙增宽
纵隔肿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纵隔内气体积聚,气体密度区。
纵隔气肿
核状钙化:常见于矽肺
斑点状钙化:常见于结核
边缘浸润:常见于肿瘤
纵隔淋巴结肿大>1cm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SQ.CA)-病灶边缘毛糙,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肺内大小范围不定的轻度密度增高。外观磨玻璃状。其内肺纹理隐约可见
肺间质异常 -磨玻璃样改变
索条状
星芒状
不规则斑块状
纤维化:炎症肉芽肿及损伤性病变的转归
斑点状
斑片状
结节状
斑块状
钙化-为变性.坏死及代谢异常导致的钙盐沉积。边缘锐利,CT值>120.
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侧含气腔隙过度充气膨胀,伴有肺泡壁不可逆性破坏。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胸部CT肺段大体定位小口诀
指气管中上段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气管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胸部CT
一、正常胸部CT肺窗
胸部CT肺窗主要根据斜裂、水平裂及段支气管分布来分析及定位。
斜裂
右上叶
右中叶
右下叶
左上叶
左下叶
左肺
左上叶
左下叶
尖后段前段上舌段下舌段
背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
右上叶
右下叶
尖段后段前段
背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中叶
内段外段
肺的分叶、分段
气管与支气管树
浸润性:脂肪间隙增宽
纵隔肿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纵隔内气体积聚,气体密度区。
纵隔气肿
核状钙化:常见于矽肺
斑点状钙化:常见于结核
边缘浸润:常见于肿瘤
纵隔淋巴结肿大>1cm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SQ.CA)-病灶边缘毛糙,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
1
>>
2
>>
3
>>
4
>>
1、 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 宽。 “双轨“征 (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扫描平面平行
时);
“印戒”征 (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扫描平面垂直)。 2、 囊状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 成簇表现葡萄串珠状;内可有液平面。 3、 曲张形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径粗细不均 4、 支气管充液征
>>
0
>>
1
>>
2
>>
3
>>
4
>>
• 7.胸膜病变 CT检查对胸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 意义:可显示被胸膜病变掩盖的肺内病变,确定病变的来 源,可根据病变的CT值确定病变是液性、实性或脂肪性。 (1)胸腔积液及液气胸 CT检查可以发现100ml以下的液 体,表现为胸腔下后部沿胸廓内缘走行的新月形水样低密 度区。液气胸在CT图像可见胸腔内出现液-气平。 (2)胸膜肿块 CT表现局限胸腔周边孤立实性肿块呈扁 平状与胸壁呈钝角相交。弥漫性胸膜肿块多伴有胸膜增厚, 以脏层为主,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强化扫描胸膜肿 块多有明显强化。 (3)气胸 CT图像可见肺外围宽窄不等的含气带,其中 无肺纹理,内侧可见压缩的肺边缘。
>>
0
>>
1
>>
2
>>
3
>>
4
>>
观察肺门和肺野结构需采用肺窗。两肺野内可以看到由中心向外围走行的肺血管 分之,由粗渐细,上下 走行或斜形的血管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断面影。肺 门显示于5个层面中:
• • • •
•
(1)主动脉窗层面:右侧见右上叶支气管起始部的断面,内侧为 伴行的尖段肺动脉。左侧见尖后段支气管断面。 (2)右上叶支气管层面:可见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分出的前、后段 支气管,前方为右上肺动脉。左肺门可见尖后段支气管断面,前方 为肺段动脉分支。 (3)中间支气管层面:右侧中间支气管,前方右肺动脉,肺动脉 之前外方为肺静脉。左肺门可见做主支气管,前方为肺静脉,后方 为左肺静脉。 (4)中叶支气管口层面:右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在同一层面, 两支气管相邻处外侧壁呈三角形尖突称中叶嵴。与中叶支气管口相 对见自下叶支气管后壁分出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左肺门见向前走行 的舌叶支气管及左下叶支气管起始部的断面,并见左肺下叶背段支 气管。 (5)心室平面:为肺门下部,在两侧可见形态相似的下肺静脉, 在下肺静脉外侧可见数个基底段支气管的断面及伴随的肺动脉。
>> 0 >> 1 >> 2 >> 3 >> 4 >>
显示双侧斜裂层面
>>
0
>>
1
>>
2
>>
3
>>
4
>>
显示各肺叶层面
>>
0
>>
1
>>
2
>>
3
>>
4
>>
下肺层面
>>
0
>>
1
>>
2
>>
3
>>
4
>>
胸部病变的基本CT表现
是不同大体病理改变 在轴位CT影象的直接 反映。CT较X线片能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
0
>>
1
>>
2
>>
3
>>
4
>>
二.肺炎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以病变解剖分布分为大叶性、节段性、小叶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
主要病理变化为 ——肺实质和肺间质的渗出、增生、变性 急性炎症以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慢性炎症以增殖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
0
>>
1
>>
2
>>
3
>>
4
>>
• 右肺中叶 肺炎呈片 状不 均匀 高密度
3
>> 0 >> 1 >> 2 >> 3 >> 4 >>
2
>> 0 >> 1 >> 2 >> 3 >> 4 >>
1
>> 0 >> 1 >> 2 >> 3 >> 4 >>
胸部CT
诊断简析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 主父瑶
>>
0
>>
1
>>
2
>>
3
>>
4
>>
CT的检查技术
• 平扫:通常作全肺扫描,包括肺尖及肺底。 • 增强扫描: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鉴别血管病变,区别肺 门增大的原因,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以及鉴 别良恶性病变等。 • 高分辨力CT扫描: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 诊断具有突出效果。 • 螺旋CT扫描 仿真内镜软件的应用,可获得与支气管内镜 类似的图像。
>>
0
>>
1
>>
2
>>
3
>>
4
>>
气管分叉层面(平扫)
>>
0
>>
1
>>
2
>>
3
>>
4
>>
气管分叉层面(增强)
>>
0
>>
1
>>
2
>>
3
>>
4
>>
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平扫)
>>
0
>>
1
>>
2
>>
3
>>
4
>>
• 左心房层面:在这一层面可见脊椎左前方 为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前方偏右为左心房, 左心房前方正中为升主动脉根部,其右侧 为右心房,左前方为右心室流出道。
• 胸廓入口层面:相当于胸骨切迹水平,包 括两肺尖及上纵隔。这一层面通常可见8条 呈类圆形的血管断面,气管两旁偏前可见 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外前方为两侧头 臂静脉,颈总动脉之外后方为两侧锁骨下 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的后方可见肋间最 上静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的前方可见椎动 脉。
>>
0
>>
1
>>
2
>>
>>
0
>>
1
>>
2
>>
3
>>
4
>>
胸部正常CT解剖
胸部CT图像是不同层面的横断面图像,一般采用 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 一种是肺窗,窗位为-700- -400HU,窗宽为10001500HU,适于观察肺实质。 另一种是纵隔窗。其窗位为30-60HU,窗宽为 300-500HU,适于观察纵隔。
>>
0
>> 0 >> 1 >> 2 >> 3 >> 4 >>
正常肺窗CT图像
• 主要观察内容
•
•
•
• • •
1、CT肺门(肺野内带):第一、二肺门之间的血管、支气管等 内侧 --- 与纵膈内支气管、血管相续(结合纵膈窗) 外侧 --- 段支气管开口处,与外周支气管血管束相续 2、支气管血管束(肺野中带) • 由肺门发出的、相伴行的支气管和肺A分支; • 向肺门/左房回流的、无支气管伴行的肺静脉 3、外周肺(胸膜下区):段以下的血管、支气管断面影,呈小条、 星、叉、点状 4、阅片要点:抓住重点层面, 观察每一层时,注意上下相邻层面, 完整观察某一结构
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被破坏而导致的 支气管不可逆性的扩张。 少数为先天性,多数为后天性引起。 HRCT是其最佳检查方法。 • 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多呈囊状,是由支气管壁先天 发育缺陷所致。 • 后天性支气管扩张主要由支气管感染和阻塞引起, 且互相影响。
>>
>>
0
>>
1
>>
2
>>
3
>>
4
>>
常见疾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