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摘要:一、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二、分析诗歌的步骤:1.点出主旨:理解诗歌的情感寄托2.修辞手法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正衬、反衬等三、鉴赏诗歌的形象:1.意象:识别诗歌中的具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2.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四、运用知人论世、抓词眼、看注释、以题解文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正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

要鉴赏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

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表现手法包括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风格流派则反映了诗人的独特个性。

如李白的诗歌豪放洒脱,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旷达豪放,柳永的诗歌柔美婉丽等。

接下来,分析诗歌的步骤主要有两步。

第一步是点出主旨,即理解诗歌的情感寄托。

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有的表达豪迈的爱国情,有的抒发幽婉的思乡情,有的反映郁结于胸的怀才不遇,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正确把握主旨是进一步分析诗歌的基础。

第二步是修辞手法分析,常见的诗歌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正衬、反衬等。

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要深入鉴赏诗歌,还需掌握一些具体方法。

首先是知人论世,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其次是抓词眼,词眼是诗歌的文眼,一般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抓住词眼就能明确诗歌的情感色彩,进而确定诗歌的主旨。

再次是看注释,注释中往往包含对诗歌的解读,利用注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以题解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题目的选项往往是对诗歌的解释,阅读辨析选项内容,有助于反过来理解诗歌。

最后,鉴赏诗歌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解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涵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能显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解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心得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述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必须要,经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必须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经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必须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风格和创作特点,这对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非常重要。

2.抓住意象,理解诗意: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具象事物,是诗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的结合。

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和效果。

4.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在鉴赏诗歌时,要体会其音乐美,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声调,通过朗读和吟咏,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5.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意义,思考其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启示。

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诗歌,发现其深层含义和启示。

总的来说,鉴赏诗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感受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1.了解诗歌形式:不同的诗歌形式对于诗歌的鉴赏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韵律、格律和节奏等,包括押韵方式、诗行的长度和强调等。

不同的形式会呈现出不同的节奏感和声音美感。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诗歌往往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鉴赏诗歌需要研究其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深度。

3.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很多诗歌都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寓意或隐喻的表达方式传达思想和情感。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出现的象征符号或意象,并努力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花朵可以象征美丽和脆弱,而河流可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起伏。

4.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艺术性的修辞手法而闻名。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性、形象化表达和修辞手法等。

例如,注意诗歌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它们可以增强诗歌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6.体验诗歌的感染力:鉴赏诗歌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和解读,更需要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感知诗歌中蕴含的美感、思想和情感,并体验其中的心灵共鸣,可以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7.与其他诗歌作品对比:通过与其他诗歌作品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单一诗歌作品。

对比可以帮助发现不同诗歌之间的共性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8.多角度解读:不同的人可能对一首诗歌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鉴赏诗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包括情感、思想、艺术性、历史背景等。

多角度的解读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历史上的 人事物
感事
借物喻人 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
借古讽今
因事缘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 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 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 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 妙。”
古典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诗 歌
表达技巧



习 专
之抒情方式Βιβλιοθήκη 题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 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 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 作者通过写满眼的山林,夕阳残照,和归
家的乌鸦这一组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孤 寂的氛围,抒发了自己思归之情。 3. 其中,归巢的乌鸦与自己的不能归家形成 强烈的对比。
字,体现了环境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 情轻松。 ❖ 有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因为自己心情 愉快,使得青山流水皆有情,令人赏心悦 目。
汝果要得分,先懂“诗家语”
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 ——陆游
谢谢 大家!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做一做,比一比,同不同?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 伤的情绪。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历史上的 人事物
感事
借物喻人 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
借古讽今
因事缘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以乐景写哀情
真题演练(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 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 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 较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教学目标
❖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 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
条理的答题
汝果要学诗, 工夫在诗外 ——陆游
汝果要得分, 先懂“诗家语”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描写了城、草、水、树、山、鸟,表现出 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慨,怀才不遇。(0分)
答: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春天的景物,作者 借景抒情。把情感通过草、水、花、鸟表现。 (1分)
答:这里抒发了一种伤感之情。通过作者春天 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烘托、反衬。(2分)
存在问题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 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
(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 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 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 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见《一轮复习》P166 第7题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答题要点: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作业 P177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 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 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参考答案
❖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有直接抒情,如“心共马蹄轻”中的“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