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应用

合集下载

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地下连续墙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的常见支护结构,它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倾能力,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为确保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

一、施工前准备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确定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宽度、间距等参数。

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

在施工前还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条件良好。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地下连续墙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材料等。

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配制。

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破碎锤、钢筋焊接机等,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并经过检测和维护。

三、施工工艺1. 开挖:地下连续墙的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开挖深度和坡度。

挖掘机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管线造成损害。

2. 支撑: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支撑方式。

常用的支撑方式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等。

支撑结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撑能力和稳定性。

3. 浇筑:地下连续墙的浇筑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块浇筑或现浇混凝土浇筑。

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 钢筋焊接:地下连续墙中的钢筋焊接需要进行焊接前的清理和涂防锈漆处理。

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接强度和可靠性。

四、施工质量控制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工艺控制、材料质量控制和施工现场管理控制等。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程要求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

五、施工安全措施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警示标识设置、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等。

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六、施工验收和监督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监督。

验收内容包括地下连续墙的尺寸、平整度、混凝土质量等。

地下连续墙在国内外的设计与施工概述

地下连续墙在国内外的设计与施工概述

地下连续墙在国内外的设计与施工概述1950年,地下连续墙最早在意大利用于大坝或贮水池的防渗墙,之后传入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

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得到被用和推广。

地下连续墙应用范围也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推广到建筑、市政、交通、矿山、铁道和环保等部门负责人。

我国于1958年开始采用排桩式地下连续墙作为水坝防渗墙。

近几十年来,地下连续墙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

早期的地下连续墙一般是在地下先凿出一条沟槽,然后浇灌混凝土以形成一透水性逐步形成很低的隔段,由于其目的主要是隔水,所以对墙面的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并不严格,主要是控制其水密性。

1961年法国巴黎费利浦大楼深基础工程了成功地采用首先较高精度的地下连续墙技术,这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用例在高层建筑中的首个应用实例。

我国也是较早应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国家之一,首次公开应用是水电部门于1958年在月青岛月子口水库建造的深20m的桩排式防渗墙,以及在北京密云水库建造的深44m的槽孔式防渗墙。

1971年,台北市吉林路中国国际银行大楼建设中也采用了地下连续墙。

1977年,在上海研制成功了导板抓斗和多头钻成槽机。

并首次用这种机械施工了某部厂升船机港的岸壁,为我国加速开发这一技术起到了积极推动推动作用。

最初的地下连续墙厚度一般不不将近0.6m,深度不超过20m。

20世纪60~80年代,随着成槽施工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墙厚达1.0~1.2m、深度达100m的地下连续墙逐渐显露出来。

1965~1987年间,日本利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工程多达365例。

东京都涩谷区NHK 新广播电台大楼,地下2层,地上3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T字形大出水口地下连续墙,墙厚为0.6m和1.0m,深度达18~22m,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兼作双层车道的基础;营团地铁有乐町线基坑工程采用80cm厚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日本国室兰港的白鸟大桥主塔墩半径为直径37m、深70m的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堰,从筑岛顶面算起,地下连续墙打入地层以下100m,成功修建了主塔墩的直接基础。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扩大,地下连续墙因其地基适用性强,施工影响范围小,墙体刚性大、防渗漏性能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围护结构施工。

目前,常见地下连续墙防渗漏措施,按照施工工艺主要为高压注浆加固类,包括袖阀管注浆、高压旋喷桩、水平垂直水泥或化学注浆等技术措施。

但传统地连墙渗漏水防治技术,措施单一,实施针对性、适用性不强,止水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地下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一、地下连续墙接头地下连续墙接头是指单元墙段间的接头,可分为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

地下连续墙承受来自垂直和水平向的自重,水土压力及地震动荷载,都要求槽段之间钢筋尽可能贯通,在接头处不使成为刚度和强度薄弱部位。

传统的刚性接头有接头箱接头、隔板式接头等,因其施工工艺复杂,操作不便利,且需专用起拔设备,已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性永久接头。

柔性接头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费用低,但抗剪能力差。

它主要用在临时支护挡土、防渗止水的结构中,如防渗墙、隔水墙及基坑工程中的围护结构墙中;刚性接头有较好的防渗止水效果,又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一般用于特别重要及特殊功用的地下连续墙,如集挡土止水、地下结构外墙于一体的地下连续墙。

二、柔性及刚性接头防水处理措施由于地下建筑物多种使用功能,对作为地下室外墙的地下连续墙要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地下连续墙槽段接头处是最容易渗漏水的部位。

下面分别针对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分别进行讨论。

刚性接头主要的防水方法是在两幅墙间摆放钢板lh 水带或橡胶止水带,但无论是钢板止水带还是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一幅墙时,其伸入到相邻幅墙的另外半边不可避免地会因泥浆的污染固化沉积、钢筋密集等因素导致与混凝土结合不好,从而影响墙的防水性。

针对这种情况,施工时在挖好相邻幅时要进行必要的清孔换浆,并用高压水冲刷背侧墙板和半边止水带,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一种小直径无塞潜水泥浆泵放在接头附近不断抽汲,以清除滞留在接头处附近混凝土面上的固化物以保证接头处的质量。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地下连续墙是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常见工程结构,具有抗倾覆能力强、刚度大、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在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和细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流程:1. 基坑开挖: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基坑开挖。

开挖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土层情况合理确定,并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土质分析,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 基坑支护:在基坑开挖后,需要进行基坑支护,以防止土体坍塌和基坑变形。

常用的基坑支护方式有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3. 连续墙桩施工:在基坑支护完成后,开始进行连续墙桩的施工。

连续墙桩是地下连续墙的主要承载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下连续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施工时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身的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筑,确保桩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连续墙槽挖掘:连续墙桩施工完毕后,进行连续墙槽的挖掘。

连续墙槽的挖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情况进行,保证连续墙槽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5. 连续墙钢筋制作和安装:连续墙槽挖掘完成后,开始进行连续墙钢筋的制作和安装。

连续墙钢筋的制作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强度。

安装时应注意保持钢筋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连续墙的稳定性。

6. 连续墙混凝土浇筑:连续墙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连续墙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浇筑速度和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7. 连续墙养护:连续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连续墙的养护工作。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养护期间应保持墙体湿润,防止龟裂和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不利影响。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工艺流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 基坑开挖前需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层情况和地下水位,以便合理确定基坑支护方式和施工工艺。

3. 连续墙桩的施工应保持桩身的垂直度和水平度,避免出现偏斜或倾斜现象。

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研究

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研究

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研究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地下空间的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地下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地连墙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研究,介绍了地连墙的概念、类型、设计原则,探讨了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连墙;地下空间;重要性;应用现状0 引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国家、对社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整体上创造的价值非常突出。

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地下空间的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地连墙能够提高地下空间的承载能力,增强其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

因此,对地连墙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地连墙的概念和类型1.1地连墙的定义地下连续墙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地连墙是指将地下空间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单元并加以支撑的墙体结构,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地连墙的设置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划分和合理利用,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连墙是在地下空间中对土体进行局部支护和限制土体位移的一种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土体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土体进行约束,从而使地下空间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连墙的设计应根据地下空间的使用要求和土体工程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1.2地连墙的分类地连墙通过地连墙的设置,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有效划分和合理利用,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连墙的类型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所示。

表1 地连墙类型不同类型的地连墙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如表格所示,不同类型的地连墙具有不同的支护能力、施工难度、耐久性等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施工方式。

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应用介绍

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应用介绍

近 10 多年来,随着城市建筑物向高层化和地下室多层化方向发展,地下连续墙在深基础施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地下连续墙技术无论在工程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就,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船坞等地下结构的围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和施工中。

在开挖深度10~20m 的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成熟。

“两墙合一”,即在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起到挡土和止水的目的;在结构永久使用阶段作为主体地下室结构外墙,通过设置与主体地下结构内部水平梁板构件的有效连接,不再另外设置地下结构外墙。

两墙合一作为一种集挡土、止水、防渗和地下室结构外墙于一体的围护结构型式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在国内外大量的深基础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随着工程实践的积累,两墙合一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以及防渗漏措施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两墙合一的特点(1)可以直接节省地下室外墙的工作量,并可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量,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量及节约资源。

(2)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水土侧压力,因而结构和地基变形都较小,既可用于超深围护结构,也可直接承受上部主体结构的竖向荷载。

(3)在城市密集建筑群中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影响小,能贴近已建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施工,对其沉降及变位影响小。

墙体可以组合成为任意多边形和圆弧形。

(4)施工时振动小、噪音低,对地基扰动小,适应市区环境。

(5)抗渗隔水性能好,结构耐久性较好。

(6)可用于逆作法施工,使逆作法成为更合理、有效和可靠的方法,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造价。

2、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介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主要工艺有挖导墙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浇混凝土拔出接管成墙,照片如下图。

杭州黄龙饭店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杭州黄龙饭店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中风化岩层, 开挖深 近 20m 的基 坑, 地下连续墙的 插入 深度仅 2m, 这对整个基坑稳定和安全极为不利。
综合考虑, 在 中风化 岩层 较浅部 位采 用带 支腿 的 地下连续墙方案, 即在地下连续 墙墙底下设 2 个 支腿, 保证支腿进入 中风 化基岩 层一 定深度, 这样整 幅地 下 连续墙可不进 入中 风化基 岩层, 从而减 少围护 结构 的 施工难度。经设计验算需带 支腿地下连 续墙共 18 幅, 根据插入深度不 同分两 种形式: ¹ 连续墙 深 2014m, 支 腿 3m( 带型钢, 12 幅) ; º 连续 墙深 221 7m, 支 腿 2m( 不 带型钢, 6 幅) 。
浅, 尤其是基坑西南 侧位置, 中风化 基岩距离基坑 底仅 约 2m。同时中风化基 岩面起 伏较大, 给地 下连续 墙施 工带来一定难度。在基岩埋藏较浅部位, 设计原要求地 下连续墙须进入 中风化 基岩层不 小于 118m, 但由于 地 下连续墙铣槽机械设备、经济等原因, 经综合比较分析, 整幅地下连续墙 进入中风化 岩层比较困 难。若不 进入
31 6 混凝土灌注 采用罐车灌注混凝 土时 要同 时、同 速、连 续浇 注,
宜使用商品混凝土, 保证水下混凝土 同时溢出槽 底, 之 后连续往地下连续墙灌注水下混凝土。 4 结语
姜天鹤1 , 陈怀伟1 , 俞 缙2 , 丁士龙1 , 于航波1
( 1. 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2. 华侨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21)
[ 摘要] 杭州黄龙饭店改扩建工程基坑支护中, 部分围护结 构由于插入深 度不能满足 设计要求, 采用 支腿式地下 连
2 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 21 1 导墙工程
根据施工勘察情 况、槽壁 稳定性, 槽 段划分 为 4 ~ 6m。导墙内净宽度比设计墙厚大 40mm, 导墙顶面比 施 工道路高 100~ 200mm, 深度控 制在 2m( 考虑冲 击钻 施 工过程中槽 壁的稳 定) , 采 用现浇 钢筋 混凝土 结构, 倒 / L0 形。导墙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 y 开挖沟槽 y 浇 注混凝土垫层 y 绑扎钢筋 y 立模 y 质量检验 y 混凝 土 浇注 y 拆模养护。 21 2 泥浆工程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地下连续墙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结构,用于控制土体的稳定性和水流。

它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地下室、地铁隧道等工程中。

然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并不简单,需要注意一些要点,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墙体设计和施工方案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必须进行墙体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墙体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体类型、地下水压力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墙体结构形式和材料。

施工方案应详细规定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并确保与设计方案相符合。

2. 土壤勘察和地下水处理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勘察,了解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情况等。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进行地下水处理,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或控制地下水压力的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墙体施工材料和设备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材料等。

这些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经过质量检测。

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钢筋剪切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必须具备相应的性能和安全保障措施。

4. 墙体施工工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一般分为挖掘、支护、浇筑等工序。

在挖掘工序中,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控制开挖的尺寸和形状。

在支护工序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以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在浇筑工序中,必须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等,以确保墙体的强度和密实度。

5. 墙体监测和质量控制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墙体监测和质量控制。

墙体监测可以采用测斜仪、测孔仪等设备,监测墙体的变形和应力。

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焊接质量检测等,以确保墙体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地下连续墙施工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网、安全帽等。

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控制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总结起来,地下连续墙施工要点包括墙体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土壤勘察和地下水处理、墙体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墙体施工工序的控制、墙体监测和质量控制、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 增刊1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2 Supp.1 2010年7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uly 2010 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应用袁 静,刘兴旺,曹国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通过杭州黄龙饭店新建工程基坑围护中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地段,开挖深度深,坑底基岩面埋藏浅,地下墙不入基岩且坑底插入深度仅2~4 m时,在地下连续墙墙幅底端设置支腿,用支腿承担部分水平荷载,同时满足围护结构插入深度要求的应用技术。

该技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基坑围护;带支腿地下连续墙;支撑中图分类号:T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0)S1–0245–04作者简介:袁 静(1972– ),女,江苏扬州人,博士,主要从事基坑围护设计、软土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ojin9999@。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leg-supported diaphragm wallsYUAN Jing, LIU Xing-wang, CAO Guo-qiang(Zhejiang Provinc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Hangzhou 310006, China)Abstract: The diaphragm wall of Huanglong project with 20 m-deep excavation does not enter into the rock stratum because of prohibitive cost.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diaphragm wall with an insertion depth of 2 m, two concrete legs are set up at the bottom. This proposed technique is helpful to other projects.Key words: support of foundation pit; leg-supported diaphragm wall; bracing0 引 言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室规模越来越大,基坑越来越深。

作为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度加厚,深度加深,不仅工程造价攀升,施工难度也日益加大。

通过在地下连续墙底端设置支腿,用支腿承担部分水平荷载,减少其插入深度,可降低造价和施工难度,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国外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研究较少,国内仅广东省开展过类似研究[1],支腿仅用来增加围护结构在深厚软土地基中的插入深度,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或者上部结构的竖向承载,无需承担较大的水平荷载。

浙江省土质条件复杂,既有流塑、软塑的饱和淤泥质软土,也有渗透性强的粉砂和坚硬基岩。

以杭州黄龙饭店新建工程为例,描述开挖深度深,基岩面埋深浅且坑底以上有较厚淤泥质软土时,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有一定插入深度,并减少工程造价而采取的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应用技术。

1 工程概况杭州黄龙饭店新建工程位于杭州市杭大路东侧,由2幢塔楼和会议裙房组成,下设3层整体地下室,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地下室抗浮采用土(岩)层锚杆。

基坑呈长条形,尺寸约190 m×65 m(见图1)。

±0.00及自然地坪标高为黄海高程6.16,5.86 m。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地下三层及底板的板面标高分别为-6.550,-10.350,-14.150和-17.900。

综合考虑基础及底板垫层厚度后,基坑开挖深度为16.90,19.40 m。

基坑东、北和西侧用地红线距离围护结构分别为14.9~17.5 m,4.1和7.4 m。

用地红线处为毛石砼围墙,东北侧围墙外为二层砖房;北侧围墙外为区间道路,区间道路以北为杭州市土地管理局的6~7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桩基础)和二层简易砖房;东侧以外为小区道路,小区道路以东为80年代的4幢浅基础住宅,住宅和简易用房对变形敏感;西侧为杭大路。

三侧道路上分布有大量的市政、电力管线。

基坑南侧紧贴黄龙饭店已建的一层地下室(层高6 m、桩基础),净距约2.6 m[2]。

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勘察报告[3],场地地貌属冲海积平原。

───────收稿日期:2010–04–08246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10年图1 总平面图Fig. 1 Arrangement of the project勘探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为9层,表1为浅部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其中3-1~3-2层为流塑的软土,6层为硬可塑黏土,7层为强风化、中风化凝灰岩(分布于场地东部),8-1层为强风化、中风化凝灰质砂岩,9-1层为强风化熔结凝灰岩,9-2层为中风化熔结凝灰岩。

基坑开挖面分别位于3-1层淤泥质黏土、4-1层和4-2层粉质黏土中。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oils土类 层 号厚度 /m重度/(kN·m -3)黏聚力 /kPa 内摩擦角/(°)压缩模 量/MPa杂填土 1-1 1.6~2.6 (19) (5) (15) 素填土 1-2 0.0~2.5 18.3 24 10.0 粉质黏土 2-1 0.0~3.4 18.7 20 5.3 4.5 黏质粉土 2-2 0.0~3.0 19.0 10 21.0 6.5 淤泥质土 3-1 6.7~14.3 17.2 6 5.0 2.3 淤泥质 粉质黏土 3-2 0.0~4.2 18.0 11 3.5 2.8 粉质黏土 4-1 0.0~5.4 18.9 29 10.0 6.5 粉质黏土 4-2 1.1~7.1 19.1 32 12.0 6.0 含粉质黏土砾砂 4-3 0.0~1.68.0黏土6 1.0~6.3 9.4 7.5注:括号内数值为经验值。

3 基坑围护方案3.1 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开挖深度深,影响范围大,场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管线众多,离已建地下室近。

基坑东侧及东北角淤泥质土层深厚,该侧有对变形极为敏感的浅基础多层住宅和居民简易砖房,需重点保护;基坑西南角,中风化基岩埋藏深度浅,部分中风化基岩面距离坑底仅约2 m 。

3.2 围护方案地下连续墙抗弯刚度大,整体性和防渗性能好,成墙施工对环境影响小,能适应各种土质。

兼作地下室外墙后,可充分利用红线范围内面积,减少围护体宽度,改善场地条件[4-5]。

经比较,采用如下方案:(1)采用厚900 mm 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沿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见图2。

图2 三道支撑剖面 Fig. 2 Section of 3 bracings(2)东侧为保护浅基础住宅,进一步减小围护体变形,沿竖向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见图3。

(3)连续墙采用柔性接头,接头处在基坑外侧补打高压旋喷桩,确保接头处的防渗止水效果。

(4)坑内局部深坑采用土钉墙围护结构。

(5)支撑系统采用角撑结合对撑的形式,杆件受力明确,见图1。

平面布置时尽量避开结构柱及混凝土墙,基坑内留有2个较大空间,方便挖土。

考虑支撑与底板留有一定净空后,尽量降低支撑标高,使各工况内力变形更加合理。

(6)因场地狭小,只能在杭大路设置出土口,出土难度大,效率低。

将第一道支撑北侧沿基坑周边作增刊1 袁静,等. 带支腿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应用247为施工栈桥,用于挖土通道和临时堆场,见图1。

(7)为减少成墙施工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北侧和东侧增设三轴水泥搅拌桩槽壁加固。

图3 四道支撑剖面Fig. 3 Section of 4 bracings3.3 基坑监测为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委托专业单位对重要管线、周边建筑物、围护体系进行全程监测,及时获取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

主要监测项目为:围护体深层水平位移、压顶梁及土体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向力等。

围护体水平位移控制值为3.0 cm,第一、二、三、四道支撑轴力控制值分别为8500,10000,10000,9000 kN。

现场应配备抢险应急设备及材料,基坑挖土应分层、分段,严禁纵向坡道产生沿长边的整体滑动。

4 带支腿地下连续墙方案的提出由于西南角中风化基岩埋藏深度浅,起伏面大,地下连续墙施工具有较大难度。

为准确定位基岩面标高,沿地下墙位置进行专项施工勘察。

根据勘察结果,设计要求在基岩埋藏较浅部位地下墙须进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1.8 m,此时地下墙插入深度仅为3 m。

因普通成槽设备无法进行墙幅入岩施工,只能采用铣槽机械,工程造价增加。

若不进入中风化岩层,墙体插入深度最小值仅为2 m,对基坑稳定和安全极为不利。

为此,施工单位提出在中风化岩层较浅部位采用带支腿地下连续墙方案,连续墙墙底设置支腿,墙幅不入基岩,而支腿进入中风化基岩层一定深度,以减少连续墙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

5 围护结构设计的调整对带支腿连续墙施工进行可行性论证基础上,设计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对围护结构作了调整。

5.1 中风化岩层埋藏深度概况根据施工勘察报告,中风化岩层面距坑底距离分为4类:(a)≥6 m,(b)<6 m且≥4 m,(c)<4 m,(d)<2 m。

5.2 不同插入深度对围护结构的影响分析针对上述4类情况,当地下连续墙墙幅不进入基岩层时,进行不同插入深度的试算,得出结论如下:(1)a类情况下增加插入深度,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形态和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2)b类情况下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随插入深度呈渐变状态,最大位移和弯矩位置仍在坑底以上部位。

(3)c类为临界状态,墙趾端位移增加幅度大,表明趾端有滑动产生,对受力状态影响大,不利于地下墙的稳定,有可能发生踢脚失稳。

(4)d类情况下最大变形在墙趾端。

因趾端变形释放了部分内力,内力值降幅大,但其变形状态对基坑不利,可导致基坑的失稳。

5.3 围护设计调整措施(1)a类情况连续墙不进入基岩层,配筋不予调整。

(2)b类情况墙幅不进入基岩层,但配筋予以加强,确保连续墙的受力性能在安全范围内。

(3)c类为变形和受力性能临界点,墙幅不进入基岩层时,底部增设2个支腿(图4(a)),以保证墙趾稳定,支腿配筋考虑墙幅底部的刚度突变。

图4 支腿布置平面图Fig. 4 Arrangement of legs(4)d类情况墙幅插入深度小,变形形态对基坑稳定极为不利。

墙幅不进入基岩层时,要求墙底增设一道支撑,顶标高为-16.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