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说课稿2

合集下载

《游山西村》说课稿精选6篇

《游山西村》说课稿精选6篇

《游山西村》说课稿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

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目标(1)把古诗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画出诗的节奏,并读一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心境。

(3)能抓住重点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包含的意义。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我会读、写生字词。

莫、腊、浑2、我会组词并说一句话。

如:腊、浑等3、我会流利地朗读古诗。

4、我会完成课后思考题及每课一练。

(二)学文悟情展示1、我会读。

生:我会按节奏读古诗。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的疑和又字要重读。

2、我会悟(1)悟文本生1:我知道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的客人。

生2:我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意思是: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

(2)悟写法我知道是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是抑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扬的写法。

(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三)创作性展示1、展示个性感受生:我知道前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生:我知道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生:学了这首诗,从中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有希望的。

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说课稿一、说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

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作者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是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会背许多首古诗。

但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却又为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

另外,让学生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体现学习的快乐与自主。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尝试加以运用。

四、说思路一、回忆旧诗,总结学法。

二、依照学法,理解内容。

三、拓展资料,读写迁移。

教学过程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

(师边描述边板画).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书:山西村)是谁发现的?(陆游)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2.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游山西村教案(通用8篇)

游山西村教案(通用8篇)

游山西村教案游山西村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山西村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山西村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

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

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

“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3、《游山西村》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浑,酒水混浊,指酒的质量不好。

古人饮米酒,需要滤去酒酿(酒糟),方为清酒。

未经过滤的则为浊酒。

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

游山西村-教案二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教案二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陆游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自主品读诗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美丽的语言文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天地,欣赏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读诗明义1.读诗题,找信息。

2.学生初读诗歌,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三、品诗悟情1.你能说说陆游游玩山西村后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此环节旨在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深入理解,细读字词句加深感悟。

补充中国传统佳节的古诗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小结:从以上研读中,我们发现,陆游游玩的快乐,来源于山水的明丽、乡民的盛情以及民风的古朴。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源自于他对这一片土地、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

2.结合理解再读诗歌。

(配乐诵读)四、知人论诗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陆游或者他的诗歌。

出示陆游的爱国诗及生平。

2.再读诗歌,思考“从今若许闲乘月”中的“闲”,是不是诗人真正想要的?3.诗人虽被罢官却志犹存,你能从诗中找出这样的信念吗?(研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你从中还读出了怎样的哲理和感悟呢?结合生活实际写写你的感悟。

五、传经诵典学生学唱古诗。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用另一种形式诵读诗歌,传唱诗歌并最终能默写诗歌。

)结束语:经典诗歌需要传唱,中华文化值得传承。

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六、作业布置1.搜索陆游不同风格的诗词,进一步了解陆游。

2.另选一首陆游诗,尝试配乐演唱。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反复朗读了解诗意。

2、通过拓展学习有关陆游的爱国诗篇,进一步感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悲”的含义,体会陆游希望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借陆游的《游山西村》我们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的思想。

初中游山西村说课稿

初中游山西村说课稿

初中游山西村说课稿一、说教材《初中游山西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位于第七册第四单元。

本课主要以游山西村为线索,通过描绘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是一篇游记,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本文通过描绘山村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描述了作者游山西村的缘起,对山村的初步印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详细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第三部分(7-9自然段):记录了作者在山村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山村民风的淳朴。

第四部分(10-12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游记的写作特点,了解本文的篇章结构。

(2)学习并运用描绘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2)学会用美的眼光观察大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总结和提炼文章的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实用参考]《游山西村》说课稿

[实用参考]《游山西村》说课稿

《游山西村》说课稿红山区第十一小学王延红一、说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现在,我再来说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借助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陆游的资料,预习课文。

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

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因材施教。

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说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优越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懂得多的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发言少的同学也能感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三、说教法、学法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

再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自己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苏轼一起领略了雄伟的庐山,大家一起背一背《游山西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说课稿3.理解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诗歌2,读懂作者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有陆游写本诗歌的目的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兴趣。

二,介绍作者白板展示陆游的生平。

(重点展示陆游颠沛流离的一生)。

三,读准诗歌指导学生学会划分节奏。

四,赏析诗歌在孩子们读准确朗读并读懂诗歌之后,我让孩子们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谈一下文章中体现的人生哲理,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哲理故事运用。

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是想让学生们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古诗的深层含义,借此教会同学们碰到困难时,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

五.拓展外延拓展部分,我用陆游的另外两首《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想让学生明白一个诗人的诗作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不是拘泥固定的,五,小结小结部分是为了让学生结合本文自行总结应该如何做到读、译、赏一首古诗。

六,作业,1,学生会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诗歌,2,把本诗歌改写成一个故事,,要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对环境的描写,还有主题清晰。

第二个作业,是为了训练学生们的谋篇布局能力。

,说板书板书,我想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力争让学生通过板书就能明白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板书设计如下:风景- ----- 山水秀美----景美村民------- 热情好客----人美喜欢热爱风俗 ------ 淳厚简朴----风俗美。

游山西村 说课

游山西村 说课

巩固延伸
◆激趣导入
以评书的方式系统的介绍陆游这 一伟大爱国诗人的生平,既消除了学 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更以故事的形 式为下面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吟读感知 1.运用方法,把握情感
读一读(学生朗诵诗歌) 听一听 (教师范读诗歌) 比一比(师生朗诵异同)
自由吟读(点拨注意事项)
游山西村
——陆游
说 课 流 程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材分析
《游山西村》的学习有助于全面的了解 陆游这位诗人。 本诗不仅具有人情美,还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 《游山西村》一诗的学习可以调节学生 心理,增强学生信心。
◆说读升华—合理想象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对诗歌的理 解对本诗进行说读,在说读的时 候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完成对 诗歌意境美的探索。
◆小结交流
再次强调本诗的学习方 法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概括全诗,重申哲理。请 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互相评价。
◆巩固延伸 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学会欣赏 运用所学方法,阅读《过故 人庄》并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短 文,延伸巩固。
板 书 设 计
游山西村
陆游
读—吟读:吟出感情 译读:译出诗意 品 说读:品味意境 拨— 助读:悟出哲理 延— 延读:运用活学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 重点
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感受诗之美, 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 学习鉴赏的方法,体会诗歌的美。

教学 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山西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陆游的《游山西村》。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诗歌的颔联“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以形容面对困难和挫折,不畏惧,不退缩,发奋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的新世界。

三、说学情
大声地诵读、流利地背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

但深入地细读文本,知人论世体悟情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本堂课的设计便是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加以引导。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2、初步了解诗句意思,能够大体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能力目标:1、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2、流利、有感情背诵这首古诗。

情感目标:感受乡亲们的淳朴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能想象诗中体现的画面,并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补充,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学不是一件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自动性构建的过程”,为此,我采纳了以下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选择了朗读法(教学千法读为本)、谈论法、迁移法(学是为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这些教法的使用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我相对应地采取以下的学法:质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在你的每一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为了教法和学法得到充分的运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导入新课
由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导入。

因为这句名句在我们学校的文化墙有,学生会比较熟悉,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展示学习目标(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把学习目标读一遍,让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三)作者简介(除了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还为了在最后由田园风光诗歌引出《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

他一生处于金兵入侵,国家动乱的时期,但他才华横溢,平生创作诗歌近万首。

他的诗大多数抒发爱国热情,也有描写田园风光的。

(四)背景链接(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首《游山西村》是描写田园风光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

诗人回到家乡,他非常沮丧,心情郁闷,途径山西村时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邀请去山西村做客,这首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就产生了。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一方面为了复习律诗节奏的划分,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掌握字音节奏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意。

作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谈论”。

所以,我先让他们读,然后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再共同解决。

(六)疏通文意
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我采取的方法是抽查检验,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把他们认为的重点字词解释出来,并把不懂的字词指出来
2、诗意理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的诗意说出来)
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是为了巩固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说”的能力)
(七)深层探究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这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有点难,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的预设想法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里如何招待客人的情形得出“热情好客”交流点拨:“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这个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我的预设想法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结果有些同学说小学时候学过,后面我就随机抽查,学过的基本能说出来,没学过的让他们做好笔记,同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把这句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送给遭遇困难挫折想要放弃的同学朋友,同时引导他们把这句名句送给自己。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这个问题是教学难点的一部分,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同学们动手把画面写下来。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听说读写”,在一堂课里一个都不能少。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预设想法: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把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八)探究文章主旨
填空:本诗以一个“”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优美的()和淳厚的,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之情。

预设想法:让学生顺着尾联的感情,对全诗进行回顾,加强对全诗的理解和把握。

(九)请结合刚才的分析,反复朗读诗歌,并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预设想法:这首古诗前两联小学学过,后两联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能背诵下来,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也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所教诗歌。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我想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力争让学生通过板书就能明白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首联:游农家→丰衣足食、热情好客
颔联:村外之景→清幽、秀美
颈联:村内之事→古朴民俗
尾联:月夜游→留恋、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