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1)

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1)【摘要】目的探索中医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病的有效治疗。
方法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110例,采取回顾和跟踪的方式对患者用药治疗后进行调查、分析及病情转归进行整理研究。
结果从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眩晕患者110例,有效率达93%,治愈率达9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论通过临床上的观察,本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并且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眩晕症补阳还五汤治验“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用治中风后遗症效果极佳,至今临床可用。
然而临床绝不局限于中风后遗症,用于治疗气虚眩晕,收效甚佳。
“补阳还五汤”是在阳气衰微,失其大半的基础上立法的,方中重用黄芪补正气,意在扶助已亏的元气,轻用当归、赤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取其养血活血,通经行滞,意在补气兼行血,如此气得以充,血得以行,气血并活,阳生阴长,所谓克敌者存乎将;祛邪者赖乎正是也。
该方之妙,以补气先而活血次,正得复而邪自去。
治血者,首先治气,治气者,亦顾血。
所谓眩晕,即因气血衰少,脑失所养,至头目眩晕之证,头为精灵之舍,脑为元神之府,受诸阳之聚会,赖营气以充养,“若阳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气虚眩晕已生,有因脾气不健,营气衰少,清窍不荣者;有因久病后,阳气亏损,经气不布,元神失养者;总之,皆因气虚所致,所谓经日: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补阳还五汤”正是为阳衰气微之证而设,其力专补阳,擅长益气,且兼以活血,皆在还五。
用之得当,收效甚佳。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中医病证。
眩晕又称眩冒、眩运。
眩即目眩,指视物昏华、模糊不清。
晕,即头晕,是自身和周围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突然仆倒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性,58岁,无业。
头晕6年,加重1日,伴头痛,恶心。
近日出现频作,出现眩晕、呕吐、血压150/100mmHg,查血脂肪,心电图,脑血管照影及头颅CT均无异常发现。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52例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52例标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补阳还五汤加味;中医药疗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i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所谓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动摇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1]。
中医认为,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2]。
本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尽管眩晕证有偏风、偏火、偏痰、偏虚之不同表现,但临床实践发现,眩晕患者偏虚者为多,正如张景岳所述:“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耳。
”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
笔者依据上述理论,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眩晕5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年。
诊断依据:①发作性眩晕。
②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③有明确的病因,例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等。
④排除其他原因(如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及耳源性)的眩晕。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年龄45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病史等;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的眩晕,可伴有恶心、耳鸣、听力下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病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猝倒、视觉症状(黑、闪光、视野缺失、复视)、肢体麻木或无力、眩晕与头部转动有密切关系。
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60例临床观察

靠 , 用方 便 , 仅 有 利 于稳 定 患 者 的情 绪 , 善进 服 不 改
食, 提高 肿瘤 患者 的生存 质量 , 并对 顺 利完 成放 疗疗
程发 挥重 要作 用 。
参 考 文 献
[】殷 蔚 伯 , 铣 之 . 瘤 放 射 治 疗 学 【 】 京 : 国 协 和 医科 1 谷 肿 M. 北 中
疗 血 管神 经 病变 的一个 名 方 , 临床 多 用 于脑 血 管意 外、 冠心 病 以及 其它 症状 较为严 重 的气虚血 瘀病 证 。 补 阳还 五 汤方 中重用 黄 苠 取其 大 补脾 胃之元 气 , 使
气旺以促血行 , 去瘀而不伤正 ; 地龙性走窜 , 取其通 络 以行血之力 ; 当归活血通 络 , 补血养血 ; 川芎 、 赤 芍、 桃仁 、 花 活血 祛瘀 ; 药 合 用 , 红 诸 使气 旺 血行 , 瘀 祛络 通 , 诸症 自可渐 愈 , 得 显著 疗 效 。 取 现代 医学 临 床观察 和药 理实验 研究 表 明补 阳还 五汤具 有 改善血
现 代 医学 认 为 , 虚 血瘀 已成 为 人体 衰 老 的 主 气
要 原 因之一 , 中也 包括 了血 管神经 功能 的衰退 。 其 颈 椎 退 变是椎 动 脉 型 颈椎 病 的发 病基 础 , 血 黏度 增 全 高 是引起 该病 的重要 原 因1 同时根据 该病 的病理 为 2 ] 。
食 管 黏膜 保 护剂 及 麻 醉 、 血 、 感 染 等 药 的 载 体 , 止 抗 其 性 质 黏 , 较 好 地 附着 于 黏膜 表 面 , 有 携 带 药 可 具 物 、 慢 释 放 , 部 长 时 间 的发 挥 止 痛 、 血 、 感 缓 局 止 抗 染 、 护 和修 复 黏膜作 用 。 保 康 复新 液是 根据 云南 大 理 白族 人 民应 用 蜚蠊 治 疗恶 疮 的有效 经 验 , 为蜚 蠊 科 美 洲 大蠊 干燥 虫 体 提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临床所见的颈椎病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治疗上当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
补阳还五汤能有效的消除神经根及脊髓的水肿、椎动脉的痉挛及脑部的缺血缺氧,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方中赤芍酸甘化阴,舒缓挛急、柔肝止痛,主治筋脉失养诸症,含有芍药总苷,具有抗炎、镇痛和消除神经根周围组织水肿的作用,能够明显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及颈部不适诸症;黄芪益气补中固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川穹祛风、通经络、止痛,含有生物碱(川穹嗪),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当归益气养血、痛痹止痛,含有挥发油,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地龙通血脉、利关节、消淤滞,含有地龙素,具有溶栓作用;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含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
诸药配合,共奏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之效。
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20g,芍药20g,地龙12g,川芎15g,红花15g,桃仁15g,甘草6g。
手指麻木者加姜活10g;疼痛甚者加葛根30g、桂枝15g;肝肾亏损者加杜仲15g、川牛膝20g;风寒痹阻者加独活20g,防风15g。
每日1剂,早晚分服。
10天为1个疗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共48例,按照数字表诀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疾病时,可根据患者不同致病因子,对症配比补阳还五汤加减给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5.3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40-02近年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成为神经科常见病。
临床认为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多样化,主要是患者椎-基底动脉管腔闭塞或狭窄,影响正常的血流速度,导致脑干、间脑等局部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1]。
剧烈发作时,则会引起眩晕,患者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跳过慢等情况,还可引发焦虑、不安等,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中医归纳眩晕机制,主要是由于外风、痰、虚等引起,患者均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肝阳上亢等[2]。
给予对症祛痰、清热、等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病症。
现为了探讨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8例进行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确诊。
按照数字表诀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
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并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检查。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Buyang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 Methods 84 cases of PCIV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asic treatment+Betahistine Mesilate Table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yanghuanwu decoction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and blood rheology were also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9%,the control group was 76.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and blood rheolog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P<0.05),bu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Buyang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PCIV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Buyanghuanwu decoction;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Betahistine mesilate tablets;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后循环主要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供血,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参 考文献 [ 1国家 中 医理 局 .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 1 ] 中 S 南京 : 】 南京大 学 出版
社 . 9 .8 . 1 4 1 6 9
『1 幼娟 .益 气活 血 汤 治 疗 颈性 眩 晕 4 2谢 8例 .山 东 中 医杂 志 , 眩晕是 目眩 和头 晕 的 总称 , 以眼 花 、 物 不清 和 昏暗发 黑 为 20 ,81:0 3. 视 09 2( 3- 1 ) 【 周 杰 , 瀚 , 云 声 . 补 阳还 五 汤 配合 手 法治 疗颈 性 眩 晕 3 】 罗仁 黄 加味 广东燕 岭医院 (157 5oo )
21 0 0年 3 4日收稿 月
6 例 . 肃 中医学 院学报 ,0 9 2 ( ) 1 一 7 5 甘 2 O 。6 1 :6 l .
显示无 改变 。 3 . 果 :两组 患 者 均 得 到 随访 ,无 中 途失 访 。统 计 分 析采 用 .结 2 SS 1.进行数 据录入 与 分析 , P S1 5 见表 1 数据 经卡 方检 验 ,< . , 。 PO 5 0 两组差 别有统 计学 意义 。 4 讨 论
见 , 称眩 晕 。 故 引起 眩晕 的疾 病种 类很 多 , 中颈性 眩晕是 常见 的 其 种 。多见 于长 期伏 案工 作 者 、 长期 对 电脑者 , 中老年女性 多见 , 发病 前多 有慢性 颈 劳累及 疼 痛史 。 眩晕 可为慢 性持 续性 , 也可表 现为 剧烈 发作 性。患 者 常感 到精 神萎 靡 , 乏力 嗜睡 、 恶心 呕吐 、 耳 鸣耳 聋 , 力减退 、 椎活 动度 减少 等症 。 视 颈 临床上 发病与头 颈转动 有密 切关 系。现 在 医学则 分 为椎 动脉 障 碍型 、 交感 亢进 型和颈 本 体感 觉紊 乱型 , 治疗上 则 多使 用盐 酸 氟桂 利 嗪解除 脑血管 痉挛 收 缩 , 加血 流量 , 增 改善 脑血 氧供 应 。 祖 国 医学 历 代对 眩 晕 有较 多 论 述 , 认为 眩 晕可 由风 、 、 、 痰 虚 瘀 等引起 , “ 风不 作 眩” “ 痰不 作眩 ”“ 虚不作 眩” 故有 无 、无 、无 的说 法 。如《 问 ・ 素 至真 要大 论 篇》 为 “ 风掉 眩 , 认 诸 皆属于肝 ”《 ;灵枢 ・ 口问》 “ 篇 上气 不足 ”金 元 四大 医家 之朱 丹溪 《 ; 丹溪 心法 ・ 》 头眩 则 认为“ 无痰 不作 眩” 明代 温 补大 家 张介 宾 《 岳全 书 ・ ; 景 眩运 》 认 则 为“ 眩运 一证 , 虚者 居其 八 九 , 兼 火 、 痰 者不过 十 中一二耳 ” 而 兼 强 调 了 “ 虚不 作眩 ” 以治虚 为先 。清代 王清 任 “ 瘀致病 ” 无 , 血 的学 说 则 认为 很多疾 病 皆 由瘀 血 所致 。临 床 上 , 虚血瘀 型颈 型眩晕 较 气 为多见 , 后天 之本 , 血生 化之 源 。思 虑劳倦 或饮 食不节 , 脾为 气 可 损 伤 脾 胃 , 因脾 胃素 虚 , 或 皆能 导 致 脾气 不足 , 虚清 阳不 升 , 气 气 虚 血行 不 畅 , 气血瘀 滞 , 失濡 养 , 为眩晕 。王 氏补 阳还 五汤为 脑 发 治疗气 虚血瘀 病症 的代表 方 , 中君药 生黄 芪重 用 大补脾 胃之元 方 气 , 气旺 血行 , 去 络通 ; 使 瘀 臣药 当归尾 长 于活 血 , 能养血 , 而 兼 因 有化 瘀 而不 伤血 之 妙 ; 药赤 芍 、 芎 、 仁 、 花则 助 当归 尾活 佐 川 桃 红 血祛瘀 ; 龙则通 经活 络 。 中大量补 气药 与少 量活血药 相配 , 地 方 气 旺则 血行 , 活血而 又不 伤 正 , 奏 补气 活 血通络 之功 , 共 用于 治疗气 虚血瘀 型 颈性 眩晕 , 达 到益 气养 血 、 本 同治的效果 。 可 标 现代 医学 研究 发现 , 该方 能增 加 血小 板 内环磷 酸腺 甙 的 含量 , 制血 小 板 抑 聚集 和 释放 反应 , 制 和溶 解 血 栓 , 抑 以改 善微 循 环日 促 进侧 枝循 , 环 。还 可提 高单 核 巨噬 细胞吞 噬 功能 , 增 强机 体免疫 功能 的 具有 药理 学基 础 由此 说 明 , 阳还 五汤 结合 颈 围制 动颈部 在治疗 颈 。 补 性 眩晕疾病 上 , 有 良好 的治 疗效果 。 确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型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型临床研究
杨宇华;李俊滔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2(38)12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疗效。
方法: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较好。
【总页数】3页(P2072-2074)
【作者】杨宇华;李俊滔
【作者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内科教研室;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14
【相关文献】
1.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阴阳平衡针法治疗47例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分析
3.芪参还五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4.针刺供血穴联合晕乃停和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5.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眼源性 、 耳 源 性 眩晕 以及 其他
血液 、 颅脑 占位 及感染 性 疾病 所致 的眩 晕者 ; ( 2 ) 合 并 有心 血 管 、 肝、 肾 和 造 血 系 统 等 严 重 原 发 性 疾 病 及 精神 病 、 瘾 病 患者 ; ( 3 ) 妊 娠或 哺乳期 妇女 ; ( 4 ) 年 龄 <3 0岁 , >6 0岁 者 ; ( 5 ) 未 按 规定 用 药 , 无 法判 断 疗效 或 资料 不全 等影 响疗效 和安 全性 判 断者 。
补 阳还 五 汤 加 味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4 0例 临 床 观 察
李 波 , 丁建辉
( 1 .湖南 中 医药大 学 , 湖南
长沙 , 4 1 0 2 0 8 ;
2 .湖南 中医药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院 , 湖南
长沙 , 4 1 0 0 0 7)
[ 摘要 ] 目的: 探 讨补 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性眩 晕的 临床 效果。方 法 : 将8 0例 颈性 眩晕患者 随机 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 各4 0例 , 治疗组 予补 阳还五 汤加味 治疗, 对照组予西 医常规治疗。 两组均 以 7 d为 1个疗程 , 2个疗程后观 察眩 晕症 状与功 能 评分 的变化 。结果 :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 5 . O %, 优 于对照组 的 8 2 . 5 %( P< 0 . 0 5 ) ; 两组 眩晕症状 与功 能评 分 治疗前后 组 内比 较及 治疗后组 间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补 阳还五 汤加味 治疗颈性 眩晕临床 效果确切 。 [ 关键词 ] 颈性眩晕 ; 中医药疗法 ; 补阳还五汤加味 [ 中图分 类号] R 2 5 5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5 ) 0 5—0 0 4 1 — 0 2
般 资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 准
1 . 2 . 1 西 医诊 断 标 准 符 合 《 第 二 届 颈 椎 病 专 题
若 面色 白 , 唇 舌 色淡 者 , 可 加 阿胶 、 紫 河 车粉 ( 冲
服) 。每 天 l 剂, 水煎 3 5 O a r L, 分 两 次温服 。 2 . 2 对 照组 予 西 医常 规 治疗 。盐 酸 地芬 尼 多 片
4 8岁 ; 病程 0 . 6~ 5 . 7年 , 平 均 3年 。对 照 组 中 , 男 2 4例 , 女 l 6例 ; 年龄 4 0~6 0岁 , 平均 5 0岁 ; 病 程
0 . 8~ 5 . 5年 , 平 均 2年 。两组 性别 、 年龄、 病 程 等 一
成: 生 黄芪 6 0 g , 当归尾 6 g , 赤芍 4 . 5 g , 地龙 3 g , 川 芎 3 g , 红花 3 g , 桃仁 3 g , 丹参 2 0 g , 甘草 3 g 。随 症加 减 : 若 自汗 时 出 , 易 于 感 冒者 , 当重 用 黄 苠 , 加 防风、 浮 小麦 ; 若兼 见形 寒肢 冷 , 脉沉者 , 可酌 加 桂 枝 、 干姜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将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4年 7月 湖
标准者 ; ( 2 ) 年龄 3 0—6 0岁 者 ; ( 3 ) 检 查 确 定 为
椎 一基 底 动 脉 供 血 不 足 者 ; ( 4) 同 意 参 加 本 研
究者 。
1 . 4 排 除标 准
1 . 2 . 2 中医诊 断 标 准
辨证标 准 。
符 合 《中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准 》 中“ 眩晕 ” 的诊 断标 准及 气虚 血瘀 型 眩晕 的
1 . 3 纳入标 准 ( 1 ) 符 合 上述 中 西 医 诊 断 及 辨 证
的广 泛 应用 , 颈性 眩 晕 的发 病 率越 来 越 高 , 及 时、 有 效 的治 疗对 于提 高 颈性 眩 晕 患 者 的生 活 质量 、 工作 效率 等 有 重 要 的意 义 。笔 者采 用 补 阳还 五 汤 加 味 治疗 颈性 眩晕 4 0例 , 疗效确切 , 并 与 采 用 西 医 常规 治疗 的 4 O例作 对 照观察 , 现报 告 如下 。
见 。 随着社 会 的进 步发 展 、 生活节奏 的加快 、 电脑
椎 生理 曲线 改变 、 椎 体失 稳 、 骨质增生 、 韧 带 钙化 等 改变; ( 4 ) 多伴 有交 感 神 经 症 状 ; ( 5 ) 经 颅 彩 色多 普
勒超 声 ( T C D ) 检查 确定 为椎 一基底 动 脉供血 不 足 。
颈 性 眩晕 是 因颈 部 的退 变 、 外伤 、 骨 质 增 生 等 压迫椎 动 脉颅外 段 或 颈椎 动 脉 周 围交 感 神 经 、 刺 激 引起椎 一基 底 动 脉 痉 挛 而 出现 的 因椎 动脉 供 血 不 足所致 的 以 眩晕 为 主 症 的 病 症 。颈 源 性 眩晕 的 发 病率 仅次于 炎性疾病 和脑血管疾 病 , 临 床 较 为 常
2 治疗 方 法 2 . 1 治 疗 组 予 补 阳还 五 汤 加 味 冶 疔 。方 药 组
南 中医药 大 学 第 一附属 医 院符 合 纳 入 标 准 的 本 病 患者 8 0例 随机 分为治 疗组 和对 照组 各 4 0例 。治疗
组 中, 男 2 1例 , 女 1 9例 ; 年龄 4 2 ~5 8岁 , 平 均
第3 1 卷第 5 期
2 0 1 5Biblioteka 5月瀚 南 中区振 志
v o 1 . 3 1 N o . 5
・ 4 1・
H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Ma y 2 0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