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舒颜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死后的割据局面 地方性农业经济造成的市场分割 帝国主义的分化控制政策 扩充军费带来的问题
军阀割据
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在其占领某地时期重 复收税,并预收未来的税,操纵实物与货币的 换算率,增加苛捐杂税,战时捐税,并进行强 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负。 军阀陈光藻说:“军费一般是靠征收田赋,正 税不足,便行预征,有一年预征五六年粮赋的。 到1935年(民国24年)时,有些地方预征田 赋已到民国一百多年的。”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动机:改造国民性,发动新的启蒙运动 开端:陈独秀《新青年》 两大旗帜: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斗争对象:孔子 分化:五四运动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人。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 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1921年7月被选为中共领 导人。 1927年7月下台。 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 逝世。
何谓民主?何谓科学?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 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 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 度。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 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敌友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 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 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 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 界,是我们的敌人。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 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 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 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识记)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五四运动。
(识记)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领会)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领会)①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③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简单运用)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生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 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蔡 元 培 (
) 浙 江 绍 兴 人
1868—194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其次,启蒙的形式不一样。西方启蒙运动是源自世 俗生活基础的自下而上的个体自我确证之渴望,是一种 大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有着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意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世俗化 运动,因而是一种正向的自身觉悟式的启蒙和现代性的 诞生路径。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殊异,社会基础的缺乏 使得启蒙运动不可能生发自强烈的个体意识,也不可能 自下而上地进行启蒙,而是自上而下地由知识精英们对 大众进行灌输式的逆向式启发的文化启蒙,结果启蒙成 为‚化大众,而不是大众化‛。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文小说,也是他开始鲁迅笔名射向封 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
视频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 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 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念的分梳:文化运动还是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 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对西 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怀疑的原因: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向外国学习的过程经 历了三个阶段:
(3)辛亥革命既成功有失败,中国先进分子 从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观念形态的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所以从路径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步为科技进步, 第二部由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第三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军阀势力的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 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 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的和地盘 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制,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更带有动 乱性和黑暗性。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 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因为‚我们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 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 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07

•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
• 新文化 运动时 期的陈 独秀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青年》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 文,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后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 为主要撰稿人。提倡“破除迷信”的口号。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后果: •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 的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对资本主 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的进一步暴露。 •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 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 更大的怀疑。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3、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 否定正规的全部传统文化。 • 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也没有否定孔 学的历史作用,更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 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重点 •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 思主义? • (2)怎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 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展 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概要
• 教学难点 •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 出席会议的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讨论题: 讨论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京汉铁路罢工 领导者施洋
毛主席去安源
农协会使用过的梭镖 和清算地主的算盘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大革命的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 所共有” 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 两大原则。 本”两大原则。
第四章 开天辟地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望; 5.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俄国人的路”成为新选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和必然
(1)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 者迫切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2)工人阶级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 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领导。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各地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 干部条件。
(2)开始采用群众路线的新方法---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 线! (3)开始采用革命的最高级形式——革命战争! (4)革命有了新发展,出现了革命的新高潮:掀起了中国工人 运动第一次高潮和国民大革命高潮.马克思来自义学院 吕德琪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二.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1.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现实需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 通,使得中国人民不得不寻求新的革命理论作为思想武 器;
2.是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代表无产阶 级利益和理想的革命理论的科学指导;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殊魅力:理论上的完备性、 思想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坚强有力的 领导核心; (2)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和 新的革命纲领; (3)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套新的斗争策略和 革命方法; (4)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革命前途; (5)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正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的一部分; (6)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1917.11.7俄国十月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新文化运动背景:①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头脑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囂尘上③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开始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
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第一篇白话小说。
2、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智的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创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的进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在新时代和新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①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3次论战:①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0,11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主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连结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革命的基本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二大的意义:①中央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纲领②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武装起义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③“打到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工人运动方面(1921,8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1922.1香港海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192.2.4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2.7北京军警镇压罢工,制造震惊中外“二七惨案”委员长林祥谦法律顾问施洋牺牲。
)2、农民运动方面(1921,9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1923,6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3、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大会成功召开,标注这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1、1925.5黄埔军校成立;2、1924.11孙中山北上3、1925,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
4、1925.5.14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起始于五卅运动。
5、1925,6,19香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925.3.12孙中山去死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1925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河南3省,直系分立出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5省,奉系张作霖控制东北3省.1927年春,北伐军仅有半年多时间胜利进军,摧毁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1、工人运动方面(1927,1英国水手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人,刘少奇、李立三领导武汉人民占领汉口英租界。
国民政府同英方签约,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2、农民运动方面(1926.11中共中央成立农民运动委员会)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成为了国民党内新右派的代表。
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上海发动政变。
1927,4,28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15他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分裂,并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