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成本效益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成本效益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成本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农村谋生。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污水处理问题的严重困扰。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农村地区主要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化粪池和好氧池等。

其中,人工湿地是一个较为先进和有效的处理技术。

1.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技术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人工湿地有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两种形式。

横向流动人工湿地主要是把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用来过滤物理性杂质的过滤区,另一个是用来处理污水的湿地区。

整个处理过程中,植物和微生物滋生在湿地区并且有效地去除了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纵向流动人工湿地在上部设置了一层填充物,在接近底部的地方安装曝气装置,污水在上面一层填充物中滞留,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污物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沉积,同时通过溢流口排出,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化粪池化粪池是目前农村地区最常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化粪池材质可以用砖混或水泥浇筑,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等材料制作。

化粪池一般设置在室外,不受气候和气温的限制。

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2到5天左右,经过生物降解和自然沉淀,大部分有机物和杂质会被分解掉,但除、磷和氮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3.好氧池好氧池是一种通过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的污水处理方式。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好氧池一般通过自来水公司或政府部门来完成,而非家庭单独投资。

好氧池被设计成类似于人工湿地,污水被引入一个深而狭长的坑内,同时也有特别设计的隔墙来控制水位高度。

污水逐渐流入坑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和自然沉积,最后直接排放。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本效益分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不仅受到设备采购、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还手可能会因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失而导致一些额外的费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谋生,而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也随之愈发严重。

尤其在一些偏远和山区的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严重威胁着当地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一些专家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案和技术,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常见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技术是生态沟渠法,也称作植物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沟渠中的沉积、过滤和植物吸收等机制,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沉淀和转化为植物的生长营养。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药剂法处理,生态沟渠法具有投资少、管理简单等优点,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种技术是人工湿地法。

该方法通过将生活污水引入人工湿地,让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净化和降解,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气体和无害盐等,从而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

人工湿地法与生态沟渠法相比治理效果更好,但由于建设成本高和占地面积大等原因,目前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第三种技术是厌氧/好氧污水处理法。

该方法将适量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甲烷等有机气体,然后再在氧化环境中进行好氧处理,最终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此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将有机污染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减少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但由于此种处理技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仅限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等技术设施中。

以上所述的三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和难点之处,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技术选型和调整。

但综合来看,生态沟渠法和人工湿地法相对而言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值得重点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只有在政府主导下,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企业和居民联手打造共享和可持续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污染治理的目标,夺回我们的蓝天碧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地区也面临着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和农田灌溉等活动,如果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一、自然湿地法自然湿地法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

农村地区的自然湿地通常有着较大的面积,可以利用这些湿地来进行污水处理。

自然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分解能力,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从污水中去除。

同时,微生物也能在湿地中繁殖,进一步净化水体。

自然湿地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农村地区被广泛应用。

二、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小型农村污水处理厂,具有处理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然而,活性污泥法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调控。

三、人工湿地法人工湿地法是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的过程来处理污水。

农村地区常常有一些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用来建设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相比于自然湿地法,人工湿地法可灵活控制处理效果,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

因此,它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磁化污水处理技术除了上述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还有一种新兴的磁化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磁场作用,改变水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结构,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

磁化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

它特别适用于污水中富含有机物质的情况,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

然而,磁化污水处理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自然湿地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法和磁化污水处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前言】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也开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不仅能保护水资源的利用,还能保障人们健康生活,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节1】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指的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饮用水、洗浴水、洗涤水、厕所冲洗水等,是一种有机废水。

由于农村村庄的人口少,房屋分散,污水的集中程度较低,因此相对城市而言有以下特点:1.排放量小: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相对简单,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少。

2.水质波动大:由于农村居民多为农业生产人口,生产和生活有相关联系,因此在污水排放的时候经常掺杂有农用化肥、农药等残留物,水质波动大。

3.集中排放不便:由于农村的人口分散居住,再加上缺乏经济能力,无法安装集中式污水处理设备而采用单户处理方式。

【节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2.1生化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是将污水通过生物反应器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和净化过程。

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有人工湿地、厌氧池等。

人工湿地即将处理污水引流到埋深在土壤中的塑料膜袋中,让污水经过植物的吸附和化学反应达到净化的目的。

厌氧池则是污水在密闭的环境下进入容器,借助厌氧微生物进行处理。

2.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通常是在生化处理技术前或后的配合处理技术。

其主要理念是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等利用混凝剂、絮凝剂进行沉淀和过滤达到处理效果。

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有二沉池法、精细过滤法等。

2.3生物膜处理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则是在生化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微生物膜。

他可以更加高效地吸收、降解和转化污染物,控制了处理过程的氧化率,增加了生化反应的稳定性。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MBR技术。

【节3】选择适合自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方法当你在选择适合自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经济实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较难对付的污染物,处理成本也要比较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归乡村,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的需求,而新技术的出现却让这一问题得以得到解决。

一、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是利用人工池和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多等问题。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污水处理设备已经逐渐得到普及。

其中,厌氧生物处理设备、MBR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厌氧生物处理设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甲烷、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进行去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

该技术具有设备占地面积小、耗能低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

MBR膜生物反应器则是利用高效的膜过滤器和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

该技术对污水进行分离、过滤和生物处理三个步骤,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胶体、悬浮颗粒等完全分离出来,同时降低污水中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二、新型污水处理方法新型污水处理方法不仅包括设备的创新,还涵盖了更加深层次的技术和理论革新。

其中,化学深度氧化等方法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污水处理方式。

化学深度氧化技术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对污染物进行氧化反应,使污染物被还原成无害物质进行去除的一种处理方式。

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同时由于该处理方式不需要生物参与,因此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新型污水处理方法还包括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等自然生态处理方式。

这些方式由于采用了自然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方面都非常优秀。

三、新型污水处理在农村应用的难点虽然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已经普及,但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农村地区的环境和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的稳定性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而农村地区由于共生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原因,会对新型污水处理产生更大的挑战。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标准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要求、监测及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6920-1986 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7494-1987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GB/T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HJ/T 51-1999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HJ/T 347-2007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HJ 505-2009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

主要包括厕所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农村公用设施、旅游接待户、旅馆饭店、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浅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刘 瑶(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江苏 宿迁 223800)摘要:我国农村人口总数相对较大,分布分散,部分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不仅有碍环境美观,也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结合当前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对各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污水,组成成分相对单一且稳定,主要含有有机物质、氮磷营养物质、悬浮物以及病菌等,生活性能较好,村庄生活污水的B/C 比(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为0.45-0.55。

村庄生活污水排放量因地域差异不同,苏中、苏北地区农村居民污水排放量约为40-50L/(人·d),苏南地区人均排放量一般为50-70L/(人·d)。

农村受限于较落后的管网建设,还未能实现收集与处理的有效结合。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比较 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类型 在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时,相关单位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采用集中与分散方式,结合镇村布局规划,做到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

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的村庄就近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厂;距离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规划发展村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居住偏远分散、人口较少的规划保留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

分散式和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分别如图1、图2。

图1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图2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根据每人每天产生50L/(人·d)废水计算,一个100吨/天处理能力的农村污水设施可以服务2000人口,按5人/户计算,可覆盖400户家庭。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大、技术成熟、处理效果好,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 标准,部分要求执行一级A 标准,出水排入一些水量较大、自净能力较好的河流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也逐渐加速发展。

然而,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如何高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了现代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困境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往往面临着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一般采用简单的生化池处理,但由于操作不当或生化池面积不足,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甚至成为污染源。

此外,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维护和管理,也导致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

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一些创新的技术。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植物湿地处理技术。

通过构建湿地过滤系统,将生活污水经过不同层次的植物湿地滤过,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处理污水,还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另外一种常见的技术是利用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

这种技术基于微生物在生物膜上的附着和生长,通过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膜反应器具有体积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逐渐在农村地区得到应用。

三、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往往忽视了其中所含有的潜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可以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或肥料。

沼气是生活污水中产生的重要资源,通过生物发酵作用,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等可燃气体。

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沼气作为能源,用于烹饪、采暖和发电等方面,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农田中的重要肥料。

通过科学处理,可以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提取出来,用于农业生产。

这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荷,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前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正朝着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宁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摘要】根据宁夏农村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口规模等条件,确定了适合本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化粪池、稳定塘、人工湿地和土地渗滤等,并对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说明文中确定的污水处理技术,能有效的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关键词】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技术
1.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农村公用设施、旅游接待户、旅馆、饭店、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

由于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程度不及城市,生活污水产生强度低于城市,村镇财力单薄、农民收入低下。

在宁夏除了上述因素外,自然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采用经济、简易、有效、尽可能地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多样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实现宁夏农村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不二之选。

因而根据宁夏农村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口规模等条件,确定了适合本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化粪池、稳定塘、人工湿地和土地渗滤等,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说明文中确定的污水处理技术,能有效的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2.主要技术体系
2.1化粪池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污水初级处理设施。

污水通过化粪池的沉淀作用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可降解部分有机物,池底沉积的污泥通过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农用。

化粪池作用机理:
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第一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

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池内继续发酵。

流入第二池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渣厚度比第一池显著减少。

流人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

第三池功能主要起储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

2.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生态处理工艺,按水流特征,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

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作用机理:(1)对污染物的去除与影响物理沉淀可沉淀固体在湿地中重力沉降去除、过滤,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2)通过化学微生物代谢,利用悬浮的底泥和寄生于植物上的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悬浮物、胶体、可溶性固体分解成无机物。

通过
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氮,部分微量元素被微生物、植物利用氧化并经阻截或结合而被去除。

(3)自然死亡,细菌和病毒处于不适宜环境中会引起自然衰败及死亡,植物代谢利用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而去除,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肠杆菌和病原体有灭活作用植物吸收相当数量的氮和磷能被植物吸收而去除,多年生沼泽生植物,每年收割一次,可将氮、磷吸收、合成后分移出人工湿地系统。

2.3稳定塘
稳定塘又名氧化塘或生物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作用机理: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通过存活在污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塘内水生植物及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使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2.4土地渗滤
土地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及人工调控机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过程,去除、转化污染物,使污水水质得到改善;并通过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污水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生态系统工程。

土地渗滤根据污水的投配方式及处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和土壤地下渗滤系统四种类型。

我国常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主要是快速渗滤和土壤地下渗滤。

快速渗滤作用机理:在快速渗滤池内,由人工填充一定的颗粒级配的天然介质,并掺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行方式,保证有较高的水利负荷(1.0~2.0m·d-1)的同时,又能满足处理污水的目的。

在系统运行中,渗滤池中的滤料表面生长着生物膜,污水流经时,滤料中黏土性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的生物微絮凝作用,截留和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同时高比面积的滤料上有高浓度的生物膜,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水快速净化。

土壤地下渗滤作用机理:土壤地下渗滤是一种人工强化污水生态工程的浅层土壤处理工艺,是将污水投配到具有一定渗透和扩散性能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吸附、土壤微生物降解和植物根系吸收等作用,使污水向周围土壤扩散和渗透,使污染物经过土壤和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后达到降解和净化。

[科] 【参考文献】
[1]宁夏报业传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J].宁夏环境,2011:33-35.
[2]周家正.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宁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2011.
[4]赵璇,王琳,陆继来.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 (2):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