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两优1128在东至县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晶两优1125在安陆市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

优质稻晶两优1125在安陆市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1. 引言1.1 优质稻晶两优1125品种介绍优质稻晶两优1125是一种优质水稻品种,具有优良的品质和高产性。
该品种在安陆市的种植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好评。
优质稻晶两优1125具有较高的抗倒伏能力,适应性强,适合在安陆市这样的地区进行种植。
其籽粒饱满、米质优良、口感香糯,深受消费者喜爱。
优质稻晶两优1125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安陆市已成为主要的水稻种植品种之一。
其耐病性较强,抗逆性好,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长。
种植优质稻晶两优1125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增加稻谷的品质,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优质稻晶两优1125是一种值得推广和种植的水稻品种,具有良好的种植适应性和高产性,对于安陆市的水稻种植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安陆市水稻种植概况安陆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水稻种植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
安陆市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户多以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供应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市场。
水稻种植在安陆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安陆市的水稻种植多以杂交水稻为主,包括了一些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如优质稻晶两优1125。
这些优质水稻品种在安陆市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并取得了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们在种植水稻时,通常会采取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安陆市的水稻种植业发展较为健康,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引言】中的【安陆市水稻种植概况】就是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画卷。
2. 正文2.1 优质稻晶两优1125在安陆市的生长特点优质稻晶两优1125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适合在安陆市等地种植。
其生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长势强:优质稻晶两优1125生长势旺盛,苗势健壮,生长迅速,不易倒伏。
两系杂交中籼组合广两优55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广两优558系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禾盛生物育种研究院以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振玉研究员选育的广占63-4S 作母本,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中籼型恢复系R55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
2011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1003)。
广两优558从2009年开始在湖北省多点试种示范,表现出生长势旺、分蘖能力强、多穗、茎秆粗壮、后期熟相好、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大田实收产量为9.75t/hm 2左右。
1产量表现该组合在湖北省2年中稻区试中的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中稻E 组试验,平均产量8.64t/hm 2,比对照扬两优6号减产2.28%,减产不显著;2009年参加中稻B 组试验,平均产量9.64t/hm 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3.04%,增产极显著;综合2年试验结果:2年区试平均产量9.14t/hm 2,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0.45%。
18个试点中,9点增产,增产点占50%。
该组合在2005年组合优势鉴定时株行测产,平均产量9.57t/hm 2,比对照II 优725增产11.2%;2006年组合小面积观察试验,平均产量9.19t/hm 2,比对照两优培九(8.40t/hm 2)增产9.40%;2007年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品比试验中,该品种平均产量9.36t/hm 2,比对照扬两优6号平均产量(9.04t/hm 2)增产3.54%。
2主要特征特性2.1农艺性状好该组合田间生长势较强,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层较整齐,穗颈节短,穗大粒多,着粒均匀,有两段灌浆现象;叶色绿,剑叶较长、斜挺;谷粒长型,稃尖无色,无芒,成熟时转色好。
综合2年区试性状统计,该品种株高127.6cm ,有效穗258万穗/hm 2,每穗总粒数173.2粒,实粒数138.8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8.97g 。
全生育期139.2d ,比扬两优6号短0.1d 。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

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是皖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是安徽省第三水稻大县,定远水稻良种选择与高产技术的推广,对安徽粮食增产有重大意义。
C两优华占系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作母本、华占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组合,是一个集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为一体的新组合,2013年率先通过湖北省及长江中上游区国家审定。
1 产量表现C两优华占2011-2012年在安徽多地试验示范均表现出适应性广、抗性好、产量高等优势。
其中,2011-2012年在安徽五河县多点麦茬示范种植,每667m2平均产量达655kg,高产达到741.8kg;在安徽明光市多点麦茬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643kg;2012年在凤阳府城镇麦茬种植0.29hm2,平均产量786.5kg。
2012年在安徽定远三河、青洛、严桥、永康、池河等乡镇作麦茬栽培示范,每667m2产量均达到650kg以上;定远县农委示范区在其秧龄高达60d的情况下,依旧获得了670kg 的高产。
201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江淮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此时水稻正处于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许多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造成减产;而C两优华占仅受到轻微的热害,虽结实率略有下降,但凭借较多的有效穗数依然获得了很高的产量。
据调查,定远县分布的16个示范点中,除兴隆点未超过600kg(为578kg)外,其他15个点产量均超过了600kg,其中东兴点、永康点、张桥点及定城点每667m2产量高达700kg以上。
由此可见,C两优华占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 特征特性2.1 农艺性状好 C两优华占在定远县作中籼稻种植全生育期为136d,熟期适中,株高108cm,植株较矮,穗长26cm,千粒重24.5g,穗粒数201粒,一般年份结实率86%以上。
C两优华占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剑叶短且挺直清秀,穗型中大,着粒较密,叶缘紫色,稃尖紫色,有少量顶芒,生长后期植株健壮,成熟时秆青、子黄,无早衰现象,熟相好,深受种植户的喜爱和好评。
超级稻Y两优1928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1 示范安排 宜秀区罗岭镇位于安庆市北郊,是全区 水稻生产大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 1 333.3hm2,其中 80% 为一季杂交中稻。2013 年,罗岭镇农技站承担了宜秀区 种植业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 目,并在黄梅村种植大户张国清承包田建立了核心示范 区 ,引 进 示 范 种 植“Y 两 优 1928”超 级 稻 新 组 合 ,面 积 6.8hm2。示范田前茬为小麦,丘岗二板田,肥力中等,种植 大户种植水平较高。 1.2 生产情况 示范片于 5 月 6 日药剂浸种,5 月 8 日播 种,人工湿润育秧。6 月 6 日人工栽插,秧龄 29d。带绳单 双本混栽,株行距为 16.7cm×26.7cm,667m2 栽 1.45 万穴。 8 月 18 日始穗,8 月 24 日齐穗,9 月 28 日机械收割,全生育 期 143d。施肥:每 667m2施基肥 42%水稻控失肥 35kg,分 蘖肥于栽插后 6d 追施 31%含硫锌复合尿素 15kg,立秋前 后追施穗肥,用尿素、氯化钾各 5kg。水分管理:插后 20~ 22d 烤田 1 次,由于 2013 年长期高温干旱,孕抽穗期灌水 多次,灌浆成熟期灌水 2 次,但仍然受到了干旱缺水影 响。栽插后 6d 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 1 次。病虫防治: 秧田期带药下田,7 月中旬分蘖期、8 月中旬破口前 5d,8 月下旬齐穗后各防治 1 次,分别重点防治二代二化螟、五 (三)代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穗颈瘟、五(三)代稻飞虱。 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了芸薹素、氨基酸、磷酸二氢钾 等微肥 2~3 次,对预防高温干旱、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防止早衰起到了较好作用。
2 示范表现
2.1 产量表现 该组合示范产量较高,产量潜力较大。
高产创建示范片于 9 月 22 日经安庆市专家组田间实际测 产,理论测产 828.9kg/667m2,实际产量为 713.1kg/667m2。 “Y 两优 1928”核心示范区平均穗粒数在 240 粒左右,结实 率 达 85% 以 上 ,理 论 测 产 868kg/667m2,实 际 产 量 为 766kg/667m2。由于 2013 年 7 中旬到 8 月中旬连续超过 30d 高温、干旱,无有效降雨,对处于孕穗、扬花、灌浆期 超 级 稻 结 实 率 有 一 定 影 响 ,也 直 接 影 响 该 组 合 产 量 表 现。示范表明,该组合具有 900kg/667m2产量潜力。 2.2 品种特性 从种植表现看,该组合属于中迟熟超级 稻,大田生育期在 143d 左右,株型紧凑,剑叶长、直、挺举, 叶缘内卷,禾下穗,具有高冠层、矮穗层理想株型。茎秆 粗壮,耐肥抗倒。秆青籽黄,株高中等(1.22m 左右),适合 机 械 收 割 。 二 次 灌 浆 明 显 ,具 有 典 型 的 超 级 稻 长 势 长 相。该组合抗高温能力强,在长时间 35℃以上高温下,平 均结实率在 85%以上;穗大、着粒密,主茎穗可达 400 粒, 着粒紧密,千粒重 28g 左右,属大穗、重穗型品种。分蘖率 中等,成穗率高,基部清爽,通风透光,田间稻瘟病、稻曲 病、纹枯病均未发生。稻米粒型好看,经食用米饭口感 好,米质较优。
安徽东至县2018年优质稻新品种展示总结

1、桃湘优莉晶分蘖能力强, 株高95-100 cm 左右,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叶姿平展,后期落色好。
主要性状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株高113.4 cm,穗长24.3 cm,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90.7%,千粒重24.3 g。
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抗性较强。
纹枯病及叶黑粉病发生较重,倒伏严重。
栽培上注意氮肥水平不宜太高,重施磷钾肥,防止倒伏。
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
米饭适口性佳,有浓郁香味。
2、玖两优黄莉占主要性状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株高102.2 cm,穗长 22.2 cm,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93%,千粒重23.7 g。
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后期生长正常,米饭适口性佳。
3、两优二三丝苗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株高117.3 cm,穗长24.9 cm,每亩有效穗数19.0万穗,每穗总粒数189.5粒,结实率93%,千粒重23.1 g。
抗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抽穗扬花期耐高温能力较弱。
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
其他性状良好。
米饭适口性好。
4、隆两优绿丝苗杂交水稻,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耐肥抗倒。
每亩有效穗21.1万,穗长24.6 cm,每穗总粒数191.1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4.7 g;抗性表现:稻瘟病综合抗性一般;叶黑粉病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
其他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稻蓟马、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5、隆两优1318属迟熟籼型中稻品种。
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茎秆较粗,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
剑叶中长、直立,基部叶片较多。
穗层较整齐,中等偏大穗,着粒均匀。
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
两系杂交稻两优816在高海拔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 时 播 种 。 育 适 龄 带 蘖 壮 秧 . 培
作单季 晚 稻栽培 , 适宜 在 4月中下 旬播 种 , 5月底 插 秧 , 以保 证移 栽 后有 良好 的温 光 条件 , 进 早生 快发 , 高成 穗 促 提 率 , 成 大 穗 ; 双 晚 、 后 作 栽 培 宜 根 据 种 植 地 海 拔 高 促 作 烟
k /m , gh 秧龄在 3 5d, 0 3 做到 稀播 匀播 。 种前施 足基 肥 , 播 施
8 6增 产 5 %。00年 推 广 10h . 21 6 2 m 获得 大 面 积 增 产 丰 收 ,
一
用 2%水 稻 专 用 肥 40k/m 和 适 量 有机 肥 。 二 叶期 施 5 5 g 2 h 在
作 中稻 栽培 , 型适中 , 体整齐 , 期转色 好 , 质 优 。 株 群 熟 品 21 0 0年 在 汤 川 乡推 广 10h , 2 m 表现 出优 质 高产 , 有较 好 的 适 应性 和 稳定 的丰产性 。 取得 较好 的推 广成 效 。
1 产量 表现
两优 86具有 较强 的 后代 杂交 优 势 , 1 耐肥 抗 倒 , 型较 株
尿素 7 gh 2 断 奶肥 , 5k/m 作 四叶 期施 2 %专用 肥 30k/m 。 5 0 gh 秧 苗 出后 5 6d 用 1%多效唑 6 0倍 液 喷雾 苗床 , ~ . 5 0 3d后灌
பைடு நூலகம்
般 产量 达 76 0 93 0k/m o 中汤 川 乡光 明村 某农 户 , 5 ~ 0 gh Z其
2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21 生 育 期 .
薄水 , 以培 养 矮壮 多蘖 秧 苗 , 短移 栽 后 返 青 期 , 缩 促进 低 节
水稻优质品种介绍--Ⅱ优128

1997年参加国家华南晚籼组区试,平均亩产360.25kg,比对照粳籼89和博优桂99分别增产11.9%和15.3%;1998年续试平均亩产488.13kg,分别比对照粳籼89和博优桂99增产15.3%和1062%。1998年国家华南晚籼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37kg,分别比对照粳籼89和博优桂99增产19.9%和9.2%,居第一位,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广。
水稻优质品种介绍--Ⅱ优128
品种登记号:国审稻99000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母本:Ⅱ-32A;父本:广恢128
省级审定情况: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组合作早造全生育期137天左右;作晚造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00-150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强。每亩有效穗16.3万,每穗140-15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26g。糙米率80.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7.8%,垩白率40%,垩白度5%,透明度2级,胶稠度32mm,直链淀偻含量24.0%。中感稻瘟病,不抗稻飞虱。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量:每亩10-12.5kg;2.秧龄:作早稻30天左右,作晚稻18-20天;3.基本苗:一般每亩2万穴,基本苗4万左右,抛秧栽培每亩不少于
1.8万棵,基本苗4-5万;4.施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5.管水: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晒田;6.病虫防治:苗期防治稻蓟马,分蘖成穗期防治螟虫、纵卷叶虫和飞虱。
制种技术要点:
1.播插期安排:在广东省晚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为12±2天;叶龄差4.1叶;在海南省三亚市秋冬制种父母本播插期安排为14±2天。2.父母本行比:1:12或1:3;3.“九二0
水稻隆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隆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凤凰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东与泸溪县接界,北与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南靠怀化市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西接贵州省铜仁市的松桃苗族自治县。
全县处于湘西低热区,年平均气温为15.9度,大于等于35度日数全年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
历年平均降雨量仅1308.1毫米,年降水量为州内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区之一。
但由于山区阴地形对暖温气流的阻滞和抬升作用,所以非常适合进行水稻的种植。
近些年我国的中稻种植区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中稻适宜种植面积超过了300万hm²,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现阶段来看,中稻的产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想要提升中稻的产量,一定要按照所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来进行针对性的种植,采取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来提升产量。
本文简要阐述水稻隆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村民种植该品种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隆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引言近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民众在满足基本物质要求的同时,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要有了较大提升,高品质水稻就是其中之一。
近些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有了快速发展,为我国水稻的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隆两优华占(隆科638S×华占)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
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5026)。
1 隆两优华占水稻的相关概述1.1 基本介绍隆两优华占是近些年我国研制的先进的杂交水稻组合,其主要是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与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优质品种,在2015年经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证,同时也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认定。
对于湖南地区来说,隆两优华占的整个生育期达到144.7d,可以作为中稻进行栽培。
通过在湖南地区对此组合进行试种,可知其平均的产量能够达到607.37kg/亩,换算成为日产量能够达到4.21kg/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两优1128在东至县
的产量表现及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广两优1128是最新通过国审的优势杂交中稻新组合,通过在东至县连续两年示范栽培,总结出了在东至县采用抛秧栽培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广两优1128;东至县;产量表现;抛秧;高产栽培
广两优1128是袁隆平农业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广占63S”作母本,“HR112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
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15019。
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4d。
2014、2015年在东至县示范栽培表现出高产、优质、易于栽培管理等优点,与对照Y 两优1号比较增产显著,适合在东至县稻瘟轻发区推广栽培。
笔者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栽培研究,了解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基本掌握了该品种在东至县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现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广两优1128在东至县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6d,熟期适中。
1.2 农艺性状
广两优1128分蘖力中等、株高118cm、株型适中,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属穗粒兼顾型。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后期灌浆较快、落色好,易脱粒。
有效穗221.4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08.5粒,千粒重29.2克、结实率80.7%。
1.3 稻米品质
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56.8%,垩白粒率48%,垩白度5.5%,直链淀粉含量13.8%,胶稠度86mm。
1.4 抗性表现
平均叶瘟4.3级,穗瘟7.7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2,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高温能力强,耐低温能力中等。
1.5 产量水平
2014、2015两年在东至县示范种植均表现稳产、高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2014年平均单产9.87t/hm2,2015年平均单产10.13 t/hm2,产量表现非常突出。
2. 抛秧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冬闲田茬口播期:4月上旬,小拱棚育秧;油菜、麦茬田茬口播期:4月下旬,露天育苗。
本田用种量15~18kg∕hm2,大田播种量120~150kg/ hm2⑴。
育1 hm2秧需要434孔塑料秧盘675~825片。
2.1.1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d,采用25%咪鲜胺1500~2000倍液浸种24h左右,日浸夜露,以谷壳透明、米粒易折且无响声为标准。
浸好后要漂洗干净,然后放在透气的编织袋中催芽,催到露白破胸为宜(大约1d左右)。
2.1.2 精细播种
秧田使用水稻配方肥(22-10-18)180 kg∕hm2全层深施,按湿润育秧要求做好秧田,摆盘后直接用秧沟里的泥浆灌满穴孔,间隔几小时待泥浆下落后播种。
播种做到秤量精确播种,每盘大约26g左右。
播后用竹扫把轻压,使种子落泥。
齐苗前秧床日浸夜露,齐苗后,落干田水,保持
湿润。
2.1.3 苗期管理
秧龄控制在25~30天,叶龄5.0~6.5叶。
1叶1心期用300ppm多效唑化控一次,25d以上秧龄抛栽的要进行二次化控,2叶1心期再用300mg/kg多效唑化控一次,防止秧苗过高不利于抛栽。
2叶1心时施断奶肥,追施尿素5~10g/㎡,抛前4~5天再施5~10g/㎡尿素作送嫁肥,抛前3天防一次病虫害,做到带药下田。
2.2 合理密植、抛足基本苗
该组合分蘖力中等,抛足基本苗是关键,抛栽达22~24万丛∕h㎡以上。
大田整做要“浅、平、糊、净”,抛栽时要选择无风的天气,抛时田面无水层或薄水层。
力求做到抛洒均匀,抛后较大的田块要捡拾操作行,便于大田管理。
抛后5~7d使用30%丁·苄可湿性粉剂0.75 kg∕hm2结合蘖肥撒施进行化除。
2.3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平衡施肥
根据广两优1128的生育特性,水分管理应做到:浅水活棵、湿润分蘖、适时烤田(抛栽后22天左右烤田、看苗多次轻搁)、足水抽穗灌浆、干干湿湿到收获,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施肥采用前促、中稳、后补的原则,实施氮肥适当后移(比例为:基肥﹕穗肥=6.5︰3.5),实现早熟不早衰。
氮﹕磷﹕钾比例为1﹕0.45﹕1.2,氮肥65%做基肥,磷肥全部做基肥,基肥采用全层深施;蘖肥抛后5~7天结合化除撒施;促花、保花肥搁田复水时撒施。
鉴于该品种有二次灌浆的特性,齐穗后还需施用一次粒肥,每hm2用芸苔素内酯150g、磷酸二氢钾750g、尿素3kg兑水450kg于齐穗后5~7天叶面喷雾一次(结合稻曲病防治进行)。
以中等肥力稻田为例,肥料运筹:基肥45%(16-9-20)水稻配方肥600 kg∕hm2;蘖肥尿素60 kg∕hm2;促花、保花肥尿素150~180 kg∕hm2、氯化钾210~240 kg∕hm2,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1~2次叶面施肥。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开展健身栽培,尽量减少大田化学防治次数。
重点做好带药下田、分蘖旺盛期防治和破口前防治这三次的化学防治工作。
苗期注意蓟马、叶蝉、苗瘟及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大田期重点开展“稻纵卷叶螟、水稻二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
具体防治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做到有的放矢、精准用药。
药剂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产品。
药剂选择:蓟马、叶蝉、稻飞虱可选用50%吡蚜酮、10%烯啶虫胺、20%噻虫嗪、48%毒死蜱等;螟虫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5%甲维盐、25%茚虫威、20%三唑磷等;病害可选用40%稻瘟灵、25%丙环唑、30%戊唑醇、40%氟硅唑、90%三乙膦酸铝等。
配制药液时要注意:选择干净的河水、沟塘水,忌用井水、泥水,配药时要进行二次稀释,遇阴雨天气较多时要添加有机硅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