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能够正确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的摩尔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2. 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3.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摩尔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练习法: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

2. 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鉴别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3. 鉴别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学生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完成鉴别实验报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实质、例外情况。

2. 化学反应: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中考, 如何做好备考复习, 是每一位毕业班教师深思的问题。

作为语文学科, 它的知识点多而散, 没有数理化学科那样强的系统性, 这一特点给广大师生的备考复习带困难。

倘若方法不当, 则往往事倍功半。

怎样在短期内迅速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一、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中考动向。

首先, 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 要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要了解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 看准命题方向, 明确备考对策。

再次, 根据中考说明列出的知识点和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 “知己知彼”, 打有准备之战。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复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明确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知识缺陷等, 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能更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三、形成知识网络, 明确复习重点有的放矢, 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复习旨在构建起知识点的基本框架。

复习时, 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

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 要经常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使整个复习全面、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对知识网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复习, 逐一巩固。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出题趋势, 总体的特点是稳定中有变化。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说的结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2.教学难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段小说开头或者有趣的情节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课堂导入(10分钟)3.教学中心(25分钟)a.结构分析:教师通过示范分析一本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承接、高潮和结尾部分。

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寻找这些部分的内容,分析结构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b.人物分析:教师示范分析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描写和与故事发展的关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留意人物的形象描写和行为表现,从而深入了解人物。

c.情节分析:教师示范分析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

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分析故事发展的原因和结果。

4.练习与应用(2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本小说,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和情节,并写出相关的观察和分析;b.学生互相交换分析结果,进行研讨和分享;c.教师提供五到六个小说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回顾本次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并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四、教学资源:1.小说教材或选择性小说摘录2.小组分工讨论表格3.练习题集五、教学评价:1.学生小组讨论小说结构、人物和情节的质量;2.学生对练习题的答案正确率;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英语专项训练非谓语动词【教学目标】1.掌握非谓语动词在用法方面的区别2. 掌握动名词与不定式的用法与考点【教学重点】1.动词用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差别2.it句型【资源分析】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呈现形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讨论学习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非谓语动词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考查二.知识点归纳和总结1. 非谓语动词的概说1)在句子中充当除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的动词形式叫做非谓语动词。

它不受人称和数的限制。

非谓语动词分为三种形式:不定式,动名词(有称V-ing形式),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中考主要考查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

2)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否定形式:not to +动词原形动名词:具有动词和名词的特征动词原形+V-ing现在分词:具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表主动的意思动词原形+V-ing过去分词:具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表被动的意思动词原形+edeg:interesting有趣的,使人感兴趣的interested 对…感兴趣2.三种非谓语动词在用法方面的区别1)不定式和动名词作主语的区别A.动名词作主语常表示一般或抽象的行为;不定式作主语常表示具体的或一次性的动作。

Eg:Collecting stamps is fun (一般)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is game.( 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B.动名词作主语常表示一件已知的事或经验;不定式作主语常表示目的或一件未完成的事。

Eg:Skating is very interesting. ( 经验)He hopes to become a university student this year.C.动名词和不定式作主语时,常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动名词或不定式)后置,但翻译时不必把it译出来。

Eg:It is easy to ride a bike.It is no use waiting here.D.在It is no use (good), not any use (good),useless等后一般用动名词。

Eg:It is no good learning English without practice.2)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对动词的不同要求A.要求接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agree, want, hope, decide, learn, happen, planB.要求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miss,suggest,be busy,mind, keep, enjoy, can’t help, feellike, finish, practiseC.可接带to的不定式作宾语不足语,从而构成“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的结构的动词是:ask, tell, invite, order, want, beg, advise, encourageD.可接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语不足语的动词是:make, let, haveE.有些动词用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有差别1.forget to do sth.忘记要去做某事(未做)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已做)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 on. He forgot to turn it off.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他忘记关了。

(没有做关灯的动作)He forgot turning the light off.他忘记他已经关了灯了。

( 已做过关灯的动作)Don't forget to come tomorrow.别忘了明天来。

(to come动作未做)典型例题----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Oh,I forgot___.A. turning it offB. turn it offC. to turn it offD. having turned it off由the light is still on 可知灯亮着,即关灯的动作没有发生,因此用forget to do sth.而forget doing sth表示灯已经关上了,而自己忘记了这一事实。

此处不符合题意2.remember to do sth. 记住去做某事(未做)remember doing sth. 记得做过某事(已做)Remember to go to the post office after school.记着放学后去趟邮局。

Don't you remember seeing the man before?你不记得以前见过那个人吗?3.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stop doing sth. 停止正在做的事it句型it句型是初中英语中使用频率较多的重点句型之一,为了便于中考复习,现将常见有关it的主要句式归纳如下:1.“It is time for……”表示“是……时候了”。

句中介词for后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如:It’s time for school.是上学的时候了。

“It’s time to do sth.”表示“是做某事的时候了”。

此句常与上句替换使用。

如:It is time for us to have lunch.=It is time for our lunch.是我们吃午饭的时候了。

2.在“It seems……”句中,seem是不及物动词,常作系动词用,有“好像、似乎”的意思,后面可跟动词不定式、形容词作表语,也可跟从句。

如:It seemed that nobody knew anything about the matter.看来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3.“It’s one’s turn to do sth.”表示“轮到某人做某事了”。

如:It’s your turn to play ping-pong.该轮到你打乒乓球了。

4.“It is+形容词+to do sth.”表示“做某事怎么样”。

其中it作形式主语,代替后面的不定式to do sth.(真正主语)。

如:It is easy to speak English. 说英语很容易。

“It is+形容词+for sb.+to do sth.”意为“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怎么样”。

这种结构中的形容词常常是easy,difficult,hard,important,necessary,quick等,这些形容词常与事物的特征有关。

如:It is quite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out who broke the windows.对我们来说,查明是谁打破了窗户是相当难的。

“It is+形容词+of sb.+to do sth.”表示“某人做某事怎样”。

这种结构中的形容词常常是:good,kind,nice,wrong,clever等,这些形容词常与人的性格特点有关。

如:It is very nice of you to help me find my bike.你帮我找到了自行车真是太好了。

5.“sb. thinks it+形容词(for sb.)+to do sth.”中的it是形式宾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是真正宾语,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it)的补足语,运用于这种句式的谓语动词有:think,find,believe,feel等。

如:He found it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well.他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很重要。

6.“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表示“某人花费多少时间做某事”。

其中it是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后面的to do sth.。

>如:It takes me about half an hour to walk to school every day.我每天花费大约半小时步行去上学。

二、巩固练习(学生做20分钟)三、对改答案,小组讨论四、教师点拨五、学生纠错,过关错题。

【教学后记】中考复习英语专项训练动词的分类【教学目标】1、掌握不同动词的用法【教学重点】1、动词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资源分析】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呈现形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讨论学习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概念:表示动作中状态的词叫做动词。

动词的分类1.按照在句子中的功能,动词可分为四类: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说明:某些情况下,有些动词既可做实义动词,又可做助动词,例如:We are having a meeting.我们正在开会。

(having是实义动词。

)He has gone to New York.他已去纽约。

(has是助动词。

)2. 按照后面是否有宾语,分为两类:及物动词(vt)、不及物动词(vi)。

说明:同一动词有时可用作及物动词,有时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例如:She can dance and sing.她能唱歌又能跳舞。

(sing在此用作不及物动词。

)She can sing many English songs. 她能唱好多首英文歌曲。

(sing用作及物动词。

)3. 根据是否受主语的限制,分两类: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

例如:She sings very well. 她唱得很好。

(sing受主语she的限制,故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sings.)She wants to learn English well. 她想学好英语。

(to learn不受主语she的限制,没有词形变化,是非限定动词。

)说明:英语中共有三种非限定动词,分别是: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

在这里我们多说一下to+动词原型,和ing形式。

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汉语,不可以两个动词联用。

如,我们汉语说,我喜欢吃苹果。

其中“喜欢”和“吃”是两个动词,汉语这样说没有问题,如果翻译成英语,就变成了“I like eat apple.”这种说法按照英语的规定是不对的。

那怎么办呢,于是就在两个动词之间多了一个“to”,或者把第二个词加上ing.于是就变成了“I like to eat apple.或者I like eatting apple”这样说来,动词是不是很简单啦!4.根据动词的组成形式,可分为三类:单字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

例如: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many phrasal verbs and verbal phrases.英语里有许多短语动词和动词短语。

(contains是单字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