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进补也要辨证辨病
膏方进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应季提醒今天是冬至日。
冬至来临,预示冬令进补也到了冲刺阶段。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贮存于体内,帮助体内阳气生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不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主任陈瑞芳教授指出,不光三九天要重视进补,从冬至到来年立春,亦即每年广州最寒冷的这段时间,都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用膏方进补更方便说到冬季进补,当下最火的就是食疗。
既能一饱口福,又能防病养生,但对于长期身体失调及患病人群来说,光靠食疗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整体调理还须借助药物。
“冬令进补的首选是膏方。
它具有良好的滋补功效,既可治病又可养身,而且服用方便,在冬季更易保存,比食疗、汤方和丸药都更加适用。
”陈瑞芳教授说。
膏方是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药物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如蜂蜜、阿胶)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比汤药更适宜坚持服用;而且,它不像汤药那般药效快,是缓慢地调补身体,符合虚弱身体康复‘欲速则不达’的原则。
因为加入了蜂蜜,口感更佳之余,对润燥也有很好功效;再者,与丸药相比,膏方的原料可以任意变化,更符合个人体质和病情的需要。
补膏方前先服“开路方”亚健康者: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长期的睡眠不足,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逐渐下降,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女性:女性防衰老的调养应从35岁开始。
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形体容易发胖,加上工作、家务、子女教育等压力,容易造成精血亏损、阴阳失调和衰老。
而平时工作、家务繁忙,无暇顾及身体,所以服用膏方更为适宜。
儿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慢性病人:在冬令季节结合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膏方调补有讲究.doc

膏方调补有讲究作者:倪丹来源:《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2012年第11期未病“调补”,已病“调治”,愈后“调养”近年来,膏方以其确切的疗效和个性化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群众的青睐,充分彰显了中医中药“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魅力。
膏方是中医剂型的一种,多为复方、大方;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出膏滋处方,经煎煮、过滤、浓缩制作而成的一种膏状物质。
记者就时下热点的膏方服用相关细则在线咨询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知名专家程丑夫。
陈丑夫谈到,人体在进行膏方进补之前有必要辨识体质,膏方的使用有着自身的适宜人群。
比如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应酬多,且长期睡眠不足,均可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中药膏方的调用,应根据病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居地气候、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分析,在先分清体质类型,表里、寒热、经络气血等情况的基础上,辩证开出个性化膏方,加以调理和选用,达到未雨绸缪、防病强体、调和阴阳、祛病延年的功效。
膏方疗效虽好,也非人人适宜有些人群不适合服用膏方,肠胃功能不佳者,需要先服用“开路药”,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方能进补;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则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自身免疫病球蛋白和抗体升高者暂时都不宜进补。
膏方进补无需唯价是从不少人误认为膏方就是保健品,膏方“越贵越补”,故开方时多有野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有些市民自购人参、阿胶等贵重中药材自行熬制;有人常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多适得其反。
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令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
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疾病、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
哪些人不适合使用膏方

1、首先,准备进补前和进补期间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需安定情志,平和心态,尽量避免生气;预防感冒;饮食得当,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熬夜,生活饮食需规律。
2、膏方要针对个体的体质类型或疾病性质,经详细分析辨证后配方制膏,量体用药,一人一方。
故最好提前1-2周到我院治未病中心先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体质,开方更有针对性。
3、脾胃功能欠佳,平素易腹胀、便秘、舌苔厚腻的市民,应先提前1-3周到医院调理脾胃,健脾化湿,以利于膏方的消化吸收。
4、慢性病患者在急性发作阶段,如哮喘发作期、慢支感染期等,外感急性疾病时如感冒、发热、腹泻等,均需暂停服用膏方。
病情缓解后可继续服用。
5、传染病患者如慢性肝炎、结核在急性期和活动期均不宜服用膏方。
6、处于经期的女性,以及妊娠者(尤其是前3个月之内)不宜服用膏方。
7、肿瘤患者必须病情稳定(无复发转移)3年以上才可以服用膏方。
不适合吃膏方的人群

不适合吃膏方的人群因为每料膏方是中医专家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和自身特点拟定,专家说,打算冬令进补之前,先要看一看自己身体是否适合进补。
是否需要服用膏方需要先确定如下问题:自身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处于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身体是否处于“虚”的状态,而“虚”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等。
想要有针对性地进补,需要经过医生的综合辨证论治,仅凭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补,并不科学。
一般情况下,不适宜进补的对象有:体质健壮的青少年、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
膏方虽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
除了正常的健康人群外,有几类人也不适宜进行膏方进补。
专家指出,以下三类人不适宜服用膏方:1、新近患病者,如近期患有感冒、发热、咳嗽或伤食期间不能服膏方,应先等病愈后再进补。
2、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胃痛、腹泻、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慢性肝炎、转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很高者也不太适合膏方进补。
3、急于求成者,原本身体很虚弱,想通过吃膏方一下子强壮起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专家特地指出,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
湿重者、脾胃虚弱者盲目进食膏方,会引起发烧、失眠、燥热等副作用,甚至加重原有症状。
膏方进补时,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饮浓茶,服用含有人参等补气中药的膏方忌食萝卜。
膏方的适用人群比较广泛,主要有三类:1、亚健康状态者。
容易感冒、疲乏困倦、失眠、腰酸背痛、体力不支、精力不够者,尤其是40岁以后。
40岁是个分水岭,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纪,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工作生活压力增大,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亚健康症状。
小于40岁,且平时饮食、睡眠、消化、心理都好的,也没有任何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的症状,不用吃膏方。
2、慢性疾病者。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关、夜尿多症、腰酸痛症、男子性功能障碍、女子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可以通过膏方调理身体,改善症状。
调慢病、巧用膏

调慢病、巧用膏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10期李刘坤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学术传承人。
擅长治疗内科病如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及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等杂证; 皮肤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皮肤瘙痒、白癜风及色素沉着等;肿瘤放化疗中的中药辅助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王国宝国家级中医药调剂高级技师,中医药养生膏方专家。
明清时代,医家大都注重以血肉有情之物调补身体,认为其能“延年益寿”,这时期膏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从药用延伸到膳食调养。
清代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用膏方补养之风盛行于世。
《清太医院配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寿世保元》《医宗金鉴》等书中对于膏方的记载都很多,晚清的《张聿青医案》中更是列有膏方专卷。
尤其是以清宫御医为主的宫廷流派,流传下了很多極具价值的膏方用药经验。
据记载,宫廷医学讲究遣方和缓,用药轻平,常服药饵,以期延寿,慈禧太后晚年多种慢病缠身,最喜欢用它进行调理。
慈禧太后不愿意喝苦药,若是生病,凡是能熬成膏方的都要求太医熬成膏方,很少服用汤药。
清宫医派的膏方配方源自宫廷,具有配方优(宫廷出品,精挑细选)、工艺优(选材严格、工艺繁复、制作精细)的特点。
膏方对于慢病、久虚或善后调理有其独特优势。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刘坤教授与国家级中药调剂高级技师王国宝,为大家带来了科学的膏方服用建议。
制作膏方,首先须用到相对特殊的器皿。
李教授告诉我们,铜分为三种,器皿、碗之类的往往用白铜,盆之类的用黄铜,紫铜的纯度更高,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加工成大的器皿,常常被用来制作膏方。
然后,依据专业医师的处方取药,处方往往较大,多有几十甚至上百味药材,为了保证膏方的品质,用药往往都选用道地药材。
选取的数十味的道地药材,经过12小时浸制,48小时慢火熬炖,严格遵循秘炼八法,即选、制、洗、泡、煎、提、滤、收八道工序,运用独一无二的紫铜锅升炼技术,历时27天,经过49道大工序,108道小工序,50多千克的药材最终将被制成3千克左右的膏方。
服用膏方知多少

服用膏方知多少作为中医8种传统剂型之一的膏方,又名膏剂、膏滋,是一种外观黏稠、入口甘腴的药物剂型,其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
”膏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
膏方选材需适当作为中医8种传统剂型之一的膏方,又名膏剂、膏滋,是一种外观黏稠、入口甘腴的药物剂型,其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
”膏方兴盛于明清,目前,膏方进补逐步从江南向全国蔓延,成为大江南北消费者食补保健、慢病调理的首选。
膏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用益元养身煎(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早期膝骨关节炎可用益元舒筋煎(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三妙丸加减;腰椎间盘突出症用益元舒筋煎合止痉散、乌头汤加减;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用益元通脉煎(圣愈汤合天麻钩藤饮)。
目前,老年病已成为临床多发病和难治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
膏方在调治老年病方面有独特优势,其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切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及老年病特点。
根据病症结合,高血压者可选用天麻、钩藤、川牛膝、地龙、杜仲、白蒺藜、青葙子等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慢性心力衰竭者可选用人参、黄芪、黄精、青皮、枳实、葶苈子、茯苓、泽泻、泽兰等。
另外,处于更年期的妇女也适宜膏方调治。
治疗重在调补肾阴肾阳,一般绝经前期以调肝为主,绝经后期以补肾为主。
用药选择上,据不同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滋补药物。
传统膏方多采用冰糖、红糖、蜂蜜等矫味剂,一些更年期妇女同时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高血糖,此时应做适当调整,可用木糖醇、菊糖代替冰糖等。
年轻人不要贸然服用感冒、发热时不宜食用膏方,慢性消化不良者,以及慢性病急性发作者,如胆囊炎急性发作等,也应慎用膏方。
膏方有什么特点

膏方有什么特点?
膏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调理的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实之变化,综合考虑个体体质特征,组成配伍严谨的方剂,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制成可存放较长时间的膏滋药,有祛除病邪、消除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整体,全面调理膏方是有经验的中医师通过对患者详细询问、诊察,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论治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用药特色。
二、辨病施治,针对性强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通过诊断辨证,确立用药思路,开出能够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个体特征的膏方,因此,更适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针对性强。
三、精制加工,便于吸收膏方的加工制作是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根据配伍组方中各种药料的特性,科学合理地加以提取和处理,具有药效浓度高、饮服后易于吸收的特点。
四、无须煎煮,易存易携膏方服用时只需取适量用温开水冲服,免去了一般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
五、药补兼顾,口味怡人膏方有中药配伍的复方优势,既能疗疾,又能补虚。
而且口味怡人,服用方便。
六、药力缓和,稳定持久膏方药性缓和,但药力更持久,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年老体衰之人。
膏方不适宜人群及常见误区一人开方全家吃

膏方不适宜人群及常见误区一人开方全家吃?
1、膏方不适宜人群:
①急症患者:包括一切急性病,因其变化多端,用药要紧跟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而膏方是相对固定的,没有以不变应万变通治百病的功能。
②非稳定期慢性病患者:虽为慢性病,但病情尚未处于相对稳定期,变化较多,需及时该方做,也不宜用膏方。
③诊断不明确者:疾病诊断不明确,治疗方向难确定,中医治则治法可能有变化的,也不宜用膏方。
2、常见误区:一人开方全家吃:
膏方因要服用较长时间,所以一定是药症相符、药病相符的膏方。
膏方是经辨证论治后确定的,一X膏方只能针对一个人。
其制作工艺是量体定做的,因此只能针对一个人有效,是个体化治疗,不是群体化治疗,不能千人一方,也不能“一人开放,全家共享”。
另外对开方医师要求具备开膏方的资质和一定的临床经验,对病情发展有预见性和把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秦洪义供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进补也要辨证辨病
我国江南地区,每到冬季,百姓常有的习惯,此习俗历史久远,至今不衰。
对证下药、“量身定做”膏方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
它是古老的方药丸、散、膏、丹剂型之一,又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外用膏剂,即今骨伤科、外科常用的软膏及硬膏药,常用于外科疮疡疾患或风寒痹痛等疾病,其效甚佳,可直达病所。
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等辅料收膏,可长期服用。
滋补药多采用膏剂,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祛病的作用。
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精心组方。
全部制作过程必须严格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工序。
因此,膏方可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人群服用。
其特点是因人处方、“量身定做”、对证下药。
与汤剂相比,对疾病和体征的涵盖面更大,能更好地保持药物性能,保存时间长,服用方便。
膏滋药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为滋养脏腑之本以补虚,也就是滋补类,二为调和脏腑气机以祛邪,也就是治病类。
因此对虚证人群来说,用膏滋药有治未病的作用。
通过辨证论治投以膏方可以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和极大的优势。
膏方不仅仅是滋补,更不是单纯补益药物的叠加,它实际是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是因人而异的方药配伍和特殊加工的过程。
发挥膏方扶正培本的抗癌作用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生长及发展过程是机体正邪斗争、彼此消长的过程。
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正气虚衰,机体失衡,客邪留滞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病变反应。
西医采用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虽能消除局部癌症病灶,或使瘤体缩小,但很多人并未从中获益,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并产生一系列毒副反应。
因此,扶持正气、培补本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肿瘤患者膏方调治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扶正培本方法有:
健脾益气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如肿瘤术后、化疗后脾胃功能损害及中晚期癌症患者,表现为食欲减
退、胃胀、乏力、便溏、恶心且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等。
临床上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加减。
养阴生津法:是治疗肿瘤患者阴虚内热、或放、化疗后以阴津耗伤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
临床表现有潮热、口干、烦热、头昏、耳鸣、便秘且舌红无苔等症。
常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生麦散等加减。
滋阴补血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
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失眠、手足发麻且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
临床上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
温补脾肾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脾肾阳气不足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
如中、晚期癌症,或放、化疗之后,或老年患者出现肢冷、乏力、腰痛、尿频且舌淡质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临床上常用右归饮、肾气丸、附桂理中汤等加减。
总之,膏方是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各人量身定制的兼顾补养与治疗、高效与简便的中药制剂。
膏方配伍因人制宜,注重整体,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