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讨课教案_26
罗布泊,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三峡初中胡蓉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结合语文新课标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
②、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2、情感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三个学习目标表述简洁,用红色字标出重点词语,便于学生牢记。
达成目标的步骤分为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来促高效。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及突破措施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
2、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难点:1、、品味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
突破措施:多媒体展示几张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今昔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入情入景,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教学方法,经过合作探究发现文本真实形象抒情的语言特点,找出文中运用的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完成学习目标二;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深入挖掘文本,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三。
二、说学情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开始成熟,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的合作去获得成功的满足。
但文章中各种表现手法,学生认识的还比较肤浅。
我认为通过朗读、讨论、揣摩,学生会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有较深的了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5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5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喽(shì)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2、解释下列词语: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1、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背景分析:“数字校园”的建设,让互联网走进农村课堂教学。
广大教师要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效促进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合作式、研究型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还可针对语文学科知识广博、内容精深的特点,通过电脑网络,给学生链接好网址,让学生自主上网搜集、浏览丰富的知识。
相信,学生会在这种“别致”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最具“实效”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课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课)三、教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马尚福四、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探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3、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用生动的实例为教材,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方法:1、媒体展示法。
通过展示课前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和指导学生自主搜索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以及当地生态的资料,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教学时间: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明确“消逝”现实1、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报告文学内容真实,文字优美,感情充沛、课文通过写罗布泊由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日的荒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浅显易明白,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依照教材,课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缘故。
(重点)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难点)我本次比赛课的教学环节是:预习导入——解题-—合作探究——读写训练——课外延伸-—课堂检测【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老师先检查下您们的预习情况。
前面1、2、3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您们的预习成果,后面4、5、6小组负责检查黑板展示;同时各小组长检查其她组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此环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功能)依照拼音写词语1、“当她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xiāo sè( )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2。
在hé xù(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3、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gān hé( )而大面积死亡。
4、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tūn 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廊。
5。
站在罗布泊边缘,您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cānɡhǎisānɡ tián( )的痕迹。
师:负责检查的小组上去评改。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特别棒!那让我们齐读一遍。
(展示后,学生评改,再齐读,加深印象)师:常讲眼睛是一个人的心灵之窗,想要看明白一个人能够从眼睛入手;同样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想要读明白课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那我们先来读题目两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此环节,采纳本色如题的方法,本课题目包罗丰富信息,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此提问,能够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之中、)生1:罗布泊是一个湖!生2:罗布泊往常特别美,是仙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 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 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马上”—变化速度快 “全部枯死”、“成片死亡”---受破 坏程度大
6、在这巨大的吸水鬼面前罗布泊承受了一种怎样的折
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看着这时的罗布泊心情如何?
1、70°C高温煎熬的痛苦 2、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又像是向谁伸出求助之手 -----拟人、赋予胡杨以人的情感 “挣扎与痛苦”表明作者为 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心不已的感情。 3、 站在罗布泊的边沿……你会感到着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反复强调站在罗布泊的边沿,突出了目睹的惨状令人沉痛 “ 裸露的胸膛”、“脱尽外衣 ”, 指大地的植被被彻底破 坏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赋予罗布泊以人的生命与情感,我们仿 佛能听到罗布泊痛苦的呻呤,会感到它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 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 实性又有生动性,请到文中找 出相应的语句。
(提示: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 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 救之手!”
【分析】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 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 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 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 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 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 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分享课设

பைடு நூலகம்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今昔罗布泊
教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
看图片,谈感受
(思考点比如使用了什么信息技术环境、用到哪些课件或展示了什么素材、资源等)
环节二
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师提问:当我们眼见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成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1、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2、播放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幻灯片,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青海湖湖水下降
2、月牙泉水域面积的缩小
看幻灯片。读有关句子,谈感受
播放有关幻灯片
环节五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能做什么
教师提问:青海湖、月牙泉也许距离我们太遥远,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水库——松涛水库,关于松涛水库,你知道多少?
学生讨论,发言。
播放松涛水库有关幻灯片及有关资料
环节六
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歌词,学生齐唱。
2、(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3、(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点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授课人:全东授课时间:2011年8月21日教案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中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环境的忧虑和思考。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共同来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在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出力。
本文教学我想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借助多媒体服务教学,创设情景,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揣摩语言,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2、过程和方法: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自主发问,然后通过朗读、交流赏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并借助多媒体服务教学,直观再现罗布泊过去与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关注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通过朗读,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难点: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时结合实际查找资料,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时尽力去解决。
若还有疑问,全班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创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语文教学应植根于“文本”, 应“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本课教学设计以“走进文本,拥抱生活,珍惜当下,朝向未来”为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将主体教学流程分为“今昔罗布泊——悲剧谁之过——一错怎再错——我能做什么”四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旨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将今日罗布泊和昔日罗布泊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切的震撼。
第二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经过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帮助学生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一错怎再错”是对前面两个板块的拓展,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
最后引申到我们的家乡——洪山琵琶湖,让学生意识到不能让琵琶湖成为下一个罗布泊,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吁,使环保意识自然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突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庇护所近在咫尺”等词语。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筛选信息和理解、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和语言表达的方法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今昔罗布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罗布泊。
2、抓“仙湖”,读出美丽。
扣“消逝”,读出惋惜。
3、学生质疑问难。
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完成练习:
1、积累词语: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滩庇护所近在咫尺
2、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文中哪些语句能印证你的说法?
(2)罗布泊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文中又有哪些文段能够印证这一说法?
(教师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段,体验罗布泊的变化)
悲剧谁之过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一错怎再错
(四)研读探讨,品味语言
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我能做什么
(五)聚焦现实,拓展延伸
青海湖、月牙泉也许距离我们太遥远,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仙湖——琵琶湖,为了我们美丽的琵琶湖,我呼吁……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罗布泊现在
绿洲仙湖荒漠戈壁
呼吁:拯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