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绪论
第01章 绪论

■ 过程系统仿真 奥伦定义:仿真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活动。通过对模型的试验以达到 研究系统的目的,或用模型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过程。
“系统、模型、仿真”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系统是研究的对 象,模型是系统的抽象,是仿真的桥梁,试验是仿真的手段。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Process System Principle
A
B
B
(d)反馈连接 图1-2 单元的连接方式(2)
A
B
C
D
E
图1-3 复杂系统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Process System Principle
7
过程系统概念
过程系统
根据输出的时间行为分类: 基于系统输出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分为: ① 连续系统; ② 间歇系统; ③ 拟连续系统。
2020年3月30日星期一
Process System Principle
返 回18
Process System Principle
16
实际系统 数学建模与形式化
图1-7 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
修改数学模型
仿真建模
修改仿真模型
程序设计
程序修改
模型运行
Y
合理
N
N
程序问题
Y N
仿真模型
Y 数学模型
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处理
课程研究内容及方法
结论
《化工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课程,通过各有关过程的研究回答工业 应用中提出的问题:
12
课程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
基础理论: 1、动量传递过程(单相或多相流动)---- 动量传递理论(速度) 2、热量传递过程 ---- 热量传递理论(温度) 3、物质传递过程 ---- 质量传递理论(浓度) 单元操作: 1、动量传递过程: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等; 2、热量传递过程:加热、冷却和蒸发等; 3、物质传递过程:吸收、精馏、萃取、干燥等。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01第一章 绪论 《流体力学(第4版)》罗惕乾(电子课件)

E dp dv v
其中E为体积弹性模量,v为流体体积,负号是因为当受压时dp>0体 积减小dv<0,考虑到一定质量的流体 m=ρv = 常数, 其密度与体积成 反比:
dv vd 0, 即 dv d v
体积弹性模量可写为: E ddp(N /mddp2)
dt
d
dt
其中比例系数μ是反映粘性大小的物性参数,称为流体的粘性系数或粘度。
考虑如上图的流体元变形,因为Δ=(u+du)dt-udt=dudt,
又Δ= dytgdθ=dydθ,所以单位时间内的角变形 d等于速度梯度
dt
dd。uy
从而得到著名的牛顿粘性公式:
du
dy
其中τ的单位是帕:N/m2,流体粘性系数μ的单位是:N.s/m2
(3)表面张力σ(N/m) 液体表面由于分子引力大于斥力而在表层沿表面方向
产生的拉力, 单位长度上的这种拉力称为表面拉力。
2、毛细现象
(1)内聚力,附着力
液体分子间相互制约,形成一体的吸引力。
(2)毛细压强
由表面张力引起的附加压强称为毛细压强
3.毛细管中液体的上升或下降高度
d cos( ) 1 d 2hg
慢的趋势,而快层对慢层有向前的牵扯使其有变快的趋势
Δ
u+du τ
dy
d
u
t
t+dt
流体相邻层间存在着抵抗层间相互错动的趋势,这一特性称为流
体的粘性,层间的这一抵抗力即摩擦力或剪切力,单位面积上的剪
切力称为剪切应力τ
牛顿提出,流体内部的剪切力τ与流体的角变形率 成d正比(注
意对于固体而言,τ 与θ 成正比)
流体力学2020_01_绪论-雨课堂

第一章绪论人类生活在一个被大气包围的星球上,而这颗星球表面的3/4又被广阔的海洋覆盖,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流体。
流体力学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飞行器、舰船、港口、石油平台、桥梁、水库、城市给排水管网、化工机械、动力设备、医疗设备等的设计需要流体力学;气象、海况和洪水的预报需要流体力学;大气、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环境污染的防治也需要流体力学。
因此,掌握一定的流体力学知识和方法实在是有必要的。
本章内容提要:1)什么是流体?什么是流体力学?2)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3)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4)流体质点的概念和连续介质模型(或连续介质假定)。
连续介质假定是整个流体力学的基石之一,务必深入理解。
1.1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流体力学属于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流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平衡(静止)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Fluid mechanics is the study of fluids either in motion (fluid dynamics) or at rest (fluid statics) 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f the fluid upon the boundaries, which may be either solid surfaces or interfaces with other fluid (Frank M. White).传统上,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液体(liquid)和气体(gas),二者统称为流体。
近年来,等离子体也被纳入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等离子体在某些情况下也被视为流体。
本书将要讨论的流体限于液体和气体。
此外,在流体力学研究中,通常从形态上将物体分为固体(solid)和流体(fluid)两类。
流体力学研究的是流体中大量分子的宏观运动规律,而不是具体的分子运动,属于宏观力学的范畴。
这一点在本章第3节中将具体讨论。
第1章 绪论(水文)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01最优控制第一章_绪论

J (u) m(t f )
(1-10)
为最大。
例1-3 生产计划问题。设 x(t ) 表示商品存货量, r (t ) 0 表示对商品的需求率,是已知函数,u(t ) 表示生产 x(t ) 率,它将由计划人员来选取,故是控制变量。 满足下面的微分方程
(t ) r (t ) u(t ) x
动机推力为 u(t )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
设不带燃料的飞船质量为 M ,初始燃料的质量
为 F ,则飞船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参见图1-1)
(t ) (t ) h
(t ) g u (t ) m(t )
(1-6)
(t ) ku(t ) m
式中 k 为比例系数,表 示了推力与燃料消耗率 的关系。
五、本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主要 内容如下:
1、变分法
泛函的介绍,变分的推演,Euler方程,向量 情况,有约束的情况,端点可变的情况等。
2、连续系统最优控制 时间端点固定的情况,有终端函数约 束的情况,终时不指定的情况,考虑 其他几种约束。
3、线性连续系统的二次型调节器 有限时间状态调节器问题,有限时间输出 调节器问题,无限时间状态调节器问题, 无限时间输出调节器问题,使用LQR系统 的稳定裕量,伺服、跟踪与模型跟随。
六、小 结 1、什么叫最优控制
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 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 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 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某种性 能指标值为最优。
2、从经典的反馈控制到最优控制
经典反馈控制: 上世纪40-50年代起的炮火控制;SISO,输入输 出描写;低阶传递函数;应无未建模动态;手算, 作图,凭经验;不计控制能耗;模拟器件实现; 军工及民用工业。 最优控制: 上世纪60年代起延伸至今的航空航天;MIMO, 内部描写;低阶状态方程;应无未建模动态;数 字计算机,优化算法;考虑控制能耗;数字器件 实现;航空航天工业。
社会医学 01第一章 绪论(卢祖洵)

深入到公共卫生及临床医学等领域。各国社会
医学的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三、 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及精 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现存最早的医书《黄 帝内经》中就有气候改变、饮食起居及精神 因素等与疾病有关的论点。西周初期我国就 建立了社会医事组织。汉朝设立了为贫民看 病的机构。南宋元嘉20年(公元443年)设 “医学”,臵太医博士及助教,是我国最早 设臵的医学学校。
• 81年同济在全国率先开课 • 84、85、86年连续三期全国社会医学高师班 • 85年《医学百科全书》设“社会医学与卫生 管理学”分 册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 业管理”学科(学位) • 95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第一个博士点 • 近10年来,社会医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及中等 卫生学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及卫生管理干 部培训的选修课或必修课
第二节 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社会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形成 了自己特定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 法。然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是学科发展 的重要特点,社会医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 必然与许多学科之间互相关联,诸如与基础 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社会学、 卫生管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医 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均有密切关系。
近代西洋医学从19世纪传入中国。 1910年东北鼠疫流行,伍连德医师在山 海关设立检疫所实行卫生检疫,这是我国自 己举办的卫生防疫机构。1905年清政府在警 政部警保司下设卫生科,次年改属内政部, 第三年改称卫生司,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央 卫生行政机构。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上 海公共租界工商部卫生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 地方卫生行政机构。
运作、实施 解决问题 卫生管理学 两者是姊妹学科或一个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 系(学位点) 国外:health policy an学(community medic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第01章绪论软件学院教研室陈鄞本章内容•1.1 什么是信息检索•1.2 信息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1.5 新的IR主题•1.6 信息检索的应用/ - 20k - Cached - Similar page sMieleW elco me to Miele, the ho me of the very b est a ppliances a nd kitchens in the w orld./ - 3k - Cached - S im ilar pagesMiele - Deutscher Hersteller von Einbaugeräten, Hausgeräten ... - [ Translate this pag e ]Das Po rtal zum Them a E ssen & Geniessen online u nter www.zu-tisch.de. Miele weltweit ...ein Leben lang. ... Wählen S ie die Miele V ertretung Ihres La ndes.www.miele.de/ - 10k - Cached - S im ilar pagesHerzlich willkommen bei MieleÖsterreich - [ Translate this page ]Herzlich willko mme n be i MieleÖste rreich W enn S ie nicht automatischweitergele itet we rd en, klicken S ie bitte hie r! HA US HA LTS GE RÄTE...www.miele.at/ - 3k - Ca ched - Sim ilar page s•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需求从信息集合中找出相关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狭义的信息检索就是信息检索过程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查询•你对搜索引擎知多少?–不使用搜索引擎–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搜索引擎的内部机制–设计实现搜索引擎–。
信息检索技术vs. 数据库技术•处理的对象不同–数据库处理的是结构化的数据–信息检索处理的是非结构化的信息–结构化数据•各种类型的信息被精确地分割并严格地存放在合适的字段和记录中–非结构化的信息•现实世界中自然存在的模糊而带有歧义且没有经过规格化处理的信息–文本信息:网页、邮件、博客、论坛上的帖子、聊天记录、短信、……–多媒体信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非结构化信息并非真的没有结构,只是其结构不是显式存在的,而是隐含的。
要找出其中的结构需要用到各类由浅到深的文本处理技术。
•查询结果的准确性不同–数据库查询的结果一定是准确的;–信息检索的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数据库中存放的是结构化的数据,是经过人工处理的信息;–IR处理的是非结构化的信息,需要由计算机来模拟人工处理过程,找出其中隐含的结构,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目前尚不能达到100%的准确提纲•1.1 什么是信息检索•1.2 信息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1.5 新的IR主题•1.6 信息检索的应用提纲•1.1 什么是信息检索•1.2 信息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1.5 新的IR主题•1.6 信息检索的应用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信息检索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图书情报领域,检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或对科学研究有帮助的资料。
•20世纪中期以前,手工式阶段–检索工具:书本或卡片式的索引和目录–检索方式: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缺点:检索者负担沉重、效率低、容易漏检•20世纪中期,机械式阶段–检索工具:边缘穿孔卡片–优点:不需人工判断、卡片不需排序–缺点:难以适应巨大规模信息库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脱机批处理阶段–1954年,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信息检索系统,用于情报服务。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联机检索时代–ORBIT(On-Line Retrieval of BibliographicInfomation-Time shared)–MEDLINE(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ESA-IRS(欧洲空间组织情报检索中心))信息检索的现状(2)信息检索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扩大,检索内涵的丰富,“情报检索”一词已不能涵盖我们今天所论及的检索。
“信息”这个词在使用上比“情报”更加自然和普及。
因此,“信息检索”逐步流行起来,并正在取代“情报检索”•近期的IR–Web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分布式信息检索①Web信息检索•Web信息检索–互联网用户在网络终端,通过特定的网络搜索工具或是通过浏览的方式,查找并获取信息的行为。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信息检索技术是搜索引擎的核心支撑技术•Web信息检索目前研究的问题–网络数据获取–数据抽取(Web DB的挖掘)–网页排序(动态排序、静态排序)–查询分析–个性化–反欺骗网页–检索结果评估–……②多媒体信息检索•基于内容的图像查询•基于文本的图像查询③跨语言信息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Cross-Language Information Retrieval,CLIR)–用户以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构建和提交检索提问式,系统检索出另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描述的相关信息。
–提问式所使用的语言通常称为源语言,源语言一般是用户的母语–被检索文档所使用的语言称为目标语言•单语言信息检索–提问式语言和文档语言相同的信息检索•跨语言信息检索涉及的主要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机器翻译技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计算机程序•其核心是保持两种文本(源语言文本和目标语言文本)的语义对等•跨语言信息检索实现方法–提问式翻译方法–文献翻译方法–提问式-文献翻译方法•提问式翻译方•文献翻译方法于歧义消解–缺点•翻译技术目前难以达到实用水平•工作量巨大④分布式信息检索•IR系统面临的效率方面的巨大挑战–网络信息的快速增长•2000年时,互联网上已有二、三十亿个网页–大量的并发检索请求•2005年4月份,Google每天接收到的查询请求达2亿次,平均每秒2000多次。
•事实上,请求的到达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峰值要远高于2000多次这个平均数–用户在检索时间上苛刻的要求•分布式信息检索–在分布式的环境中,利用分布式计算和移动代理(broker)等技术从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异构的信息资源中检索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的过程•分布式环境–是指信息资源在物理上分布于各地,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分布式计算–利用多台计算机或多个处理器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3)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①智能化•第一代–基于关键字匹配技术•第二代–基于超链分析技术•分析网页的重要程度•分析Internet中潜在的社区之间的关联•以上两代的局限性–可能找不到同义词•“PRC”vs. “China”•“电脑”vs. “计算机”–可能检索到一些不相关的多义词•“Apple”(company vs. fruit)•“病毒”(医学vs.计算机科学)智能化信息检索•从自然语言处理入手,提高信息检索质量•考虑词汇的意义(meaning)•考虑词汇的顺序(order)•根据直接或间接的反馈适应用户的需求•考虑信息来源的权威性(authority)•智能搜索引擎–以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搜索引擎–研究自然语言文本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使检索能够在意义层面而不是仅仅在关键词层面进行–从文本中回答特殊的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②个性化•个性化趋势是搜索引擎的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之一•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特定的、长期起作用的信息需求。
对不同的用户应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通过搜索引擎的社区化产品(即对注册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来组织个人信息•分析特定用户的搜索需求限定的范围,然后按照用户需求范围扩展到互联网上其他的同类网站给出最相关的结果•在信息服务领域,实现“信息找人”提纲•1.1 什么是信息检索•1.2 信息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1.5 新的IR主题•1.6 信息检索的应用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自动标引•自动文摘•文本分类•文本聚类①自动标引•信息标引–根据原文信息内容产生出简明的信息标识•自动标引–利用计算机自动给出文本的主题词•抽词标引–直接从标引信息中取出关键词来标引•赋词标引–人工确定一个词表,标引时用文献中的词与词表进行比较,将匹配成功的词赋予该文献②自动文摘•自动文摘–根据不同比例以及用户的不同需求自动编写文摘•自动文摘的主要方法–抽取主题句•高频关键词出现多的句子•摘录各级标题•利用各级标题中的关键词抽取句子•提示短语–基于理解的自动摘要•借助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成果,采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于用分析等手段,利用有关知识库进行判断、推理,得到摘要的意义表示,最后根据意义表示生成摘要③文本分类•检索结果的呈现–Web 检索结果是很长的列表,用户很难在概念层浏览结果。
用正文分类技术将结果分类,使用可视化技术显示分类结构,用户可以只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类别–信息进一步优化–间接消歧④文本聚类•进行站点聚类或内容聚类,减少信息的总量•导航信息提纲•1.1 什么是信息检索•1.2 信息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1.3 信息检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1.4 信息的处理与组织•1.5 新的IR主题•1.6 信息检索的应用1.5 新的IR主题•话题检测与跟踪•信息过滤•信息抽取•问答系统①话题检测与跟踪•监控各种语言信息源,在新话题出现时发出警告•它在信息安全、金融证券、行业调研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研究背景②信息过滤•问题的提出–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被其包含的海量信息所淹没–如何滤除与自己的需求无关的信息或有害的信息已成为基于网络信息查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选择地传播和利用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过滤–是指计算机根据用户提供的一个过滤需求(userProfile),从动态变化的信息流(比如Web)中自动检索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信息过滤的重要意义•克服重复查询–网络信息是动态变化的, 用户时常关心这种变化–而在搜索引擎中, 用户只能不断地在网络上查询同样的内容, 以获得变化的信息, 这花费了用户大量的时间•信息过滤是改善Internet信息查询技术的需要–在信息服务领域,实现“信息找人”–信息过滤是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尽量减少无效数据的传输对于节省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信息过滤技术是国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求–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内容的安全–反动言论,保护国家安全–色情内容,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信息过滤vs. 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与信息检索有许多共同的特征,Belkin和Croft认为信息过滤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检索,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搜索相关的信息•但是,二者有以下4点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