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协调发展 打造效益洛阳
李文慧:突出四个着力 抓住四个关键---南阳日报重磅评论 打印版

李文慧: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着力科学发展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系列评论之一最近,市委书记李文慧在有关会议上和深入基层调研时反复强调,发展树立形象,发展赢得尊重,发展提升地位。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着力科学发展,推动全市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种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和叠加,‚科学‛二字,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度凝练。
着力科学发展,就是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奋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着力科学发展,要立足南阳市情,紧密结合南阳实际谋发展。
当前,我市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人均水平低、大而不强的基本市情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纵向比,我们发展很快,进步很大;但横向比,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而与后进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
举目河南,十几个兄弟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小市做大,大市做强,发展势头咄咄逼人。
环顾周边,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樊、洛阳发展势头强劲,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市正在蓄势奋起,一场没有硝烟的区域竞争已悄然展开。
跳出盆地看南阳,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一产比重偏大,工业实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大个优势企业少,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农业大市的痕迹还很明显,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既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又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惟有加快发展步伐,惟有着力科学发展。
着力科学发展,要强化发展意识不波动,扭住发展重点求突破。
实现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是前提,转变发展方式是重点,转变干部作风是保障。
“作风硬,洛阳兴”心得体会

“作风硬,洛阳兴”心得体会第一篇:“作风硬,洛阳兴”心得体会学习《作风硬,洛阳兴》心得体会农机局陈瑞近期学习了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所作的《作风硬,洛阳兴》之后,感触颇深。
洛阳作为我国建国初期的重要老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不仅被一些“后起之秀”超过,甚至与中部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分析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调整思路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得力。
归根到底,就是除了在发展环境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实之外,在干部作风上有差距。
作风之于发展,犹如翅膀之于鲲鹏。
翅膀硬,鲲鹏即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作风硬,发展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前,福民强市征鼓阵阵,中原崛起号角连城。
然而,我市一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却与奋勇冲锋的客观要求相距甚远。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委书记毛万春所指出的庸、懒、散、软“四种顽症”。
庸、懒、散、软“四种顽症”,虽然在我市干部队伍中并非主流现象,虽然在某些干部身上的反映程度深浅不一,但后果却是严重的。
一方面,好的政策棚架了、好的思路扭曲了、好的措施弱化了、好的项目耽误了、好企业气跑了,洛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步子放缓了。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了,肚子里的怨气、怒气增加了,对政府的不满意、不信任程度提高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被割裂了。
“四种顽症”,其害大矣!如果说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是显性腐败,是干部作风的“致命伤”,那么庸、懒、散、软“四种顽症”则是隐性腐败、消极腐败,是干部作风的“慢性病”。
小痛不治,久成重疾;小病不除,大患难医。
“这四种顽症,是环境创优的大敌,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洛阳发展的大敌。
大敌当前,必须打倒!”坚决打倒“四种顽症”,具体的整治标准是“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
一是要以治庸提能力,务必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做到“可以有平静的心态、不能有平庸的表现”。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29•【字号】洛政〔2014〕86号•【施行日期】2014.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2014〕8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4年12月29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豫发〔2013〕14号)精神,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2009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洛阳新区。
2013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洛阳新区更名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辖洛龙区、伊滨区、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总面积515平方公里,包括三部分:核心区89平方公里,伊滨新区7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洛阳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52平方公里,城市预留地18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356平方公里。
区内有省级产业集聚区3个——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伊滨产业集聚区,其中,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人口67.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9.4%。
五年来,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09〕52号)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乡一体化推进。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区和小城镇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15•【字号】洛政办[2013]95号•【施行日期】2013.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洛政办〔2013〕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3年8月15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发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洛阳高新区)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以洛阳高新区“一区多园”模式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加速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加快洛阳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区多园”中“一区”指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园”指设立在周边县(市、区),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各有侧重的专业科技园区。
第二条基本原则(一)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处理好洛阳高新区与科技园区所在县(市、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于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前瞻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共建科技园区的地点、范围,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
(三)突出优势,协调发展。
依托当地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划,设立专业科技园区。
洛阳高新区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研发基地、企业总部为主,逐步将制造业向科技园区转移,更好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洛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

洛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10•【字号】洛政[2009]54号•【施行日期】2009.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洛政〔2009〕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载体和抓手,是一项需要通过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来抓紧抓好的全局性工作。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市发改委制定了《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十日关于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意见(试行)(市发改委2009年4月5日)重点项目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对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建设上有新进展、管理上有新提高、服务上有新成效、融资上有新突破,现就改进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项目遴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质量1.项目遴选的总体要求: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更加突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影响力、竞争力,能有效改善薄弱环节,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与支撑作用。
2.项目遴选的主要范围:重点项目按省、市两个层级进行遴选。
省级重点项目指按照国家、省布局安排在我市境内实施的重点项目和我市申报并获得省确认的省重点项目。
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助推经济腾飞

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助推经济腾飞作者:袁文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12期◎文/袁文忠洛阳市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当前正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
洛阳市质监局作为质量综合管理部门,当以服务洛阳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为重点,扎实履行质监职能,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努力助推洛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加快发展品牌经济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提高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对于提升洛阳的经济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引领中原崛起提供强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洛阳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安排在这里,为洛阳工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建设,洛阳工业已形成了以机电、冶金、建材、石化、轻纺、食品等为主,36个工业门类、53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89家)组成的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轻重工业全面发展的工业体系。
近年来,洛阳以提高全市工业整体质量水平为目标,大力开展名牌争创和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个个以名牌产品企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群迅速形成,有力提升了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和增长速度,有效提高了“洛阳制造”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抓质量,创品牌”。
打造品牌首先要找准定位,定位准确,事半功倍;定位不当,事倍功半。
在洛阳“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五个基本定位: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更加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这五个基本定位,清晰地勾勒出洛阳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也为我们抓质量、创品牌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依据和方向。
我们必须紧贴中心,融入大局,做出几件有影响、见成效的工作,使质量兴市战略不断引向深入。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重点知识点大全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2021年1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④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
①②:国家高度重视创新。
材料中,中国在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故①②正确;③④:材料未涉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故排除③④;故本题选A。
2、近零排放、防疫保护、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各项“科技冬奥”成果广泛应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
“科技冬奥”成果()①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②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③证明中国已经世界科技最发达国家④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中国担当、创新的重要性。
①②④:各项“科技冬奥”成果广泛应用,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繁荣、自信的中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科技冬奥”成果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②④正确;③:中国不是世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③错误;故本题选C。
3、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
这是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航天员生动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同时介绍了他们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先行先试 当好示范

先行先试当好示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之二洛平(一)历史进程常常因为重大事件而骤然提速,今天的洛阳正处于这样的关键节点。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有了指导性的纲领文件。
《指导意见》给中原经济区定了‚调子‛: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二)时代机遇往往与历史使命结伴而行。
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是‚中国厨房‛,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是国家赋予河南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给予河南的发展机遇。
‚支持豫西山前平原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产业带建设‛,‚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支持骨干企业实施煤电铝及加工一体化发展‛,‚建设洛阳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郑州、洛阳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加大‘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力度,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
…………《指导意见》中,国务院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支持政策俯拾即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令我们对河南率先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倍增信心,倍受鼓舞。
(三)‚先行先试‛,承载着中央的关怀和重托,承载着680万河洛儿女的梦想和期待。
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的核心,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全国同类地区发展的表率。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河南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原崛起的重要排头兵,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站位全局,高位思考,勇于当示范中的示范,敢于做表率中的表率。
市十次党代会谋划今后五年发展响亮提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
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这是全市上下的热切向往,这是洛阳人民的美好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协调发展打造效益洛阳
——市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之三
洛平
(一)当脚步迈入金秋,‚十二五‛开局之年已经悄悄送走了200多个日出。
在洛阳这片1.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承载着收获,又满怀希望激情出发。
新起点,新征程,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洛阳将以怎样的姿态,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引吭高歌?
新考验,新挑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舞台上,洛阳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这幅壮丽画卷的豪迈绘就?
新耕耘,新播种,在河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洛阳将以怎样的动作,完成福民强市这篇华美乐章的精彩演奏?
(二)决策者在布局,专家学者在思考,百姓在期盼。
在市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在题为《福民强市,贵在持续》的报告中响亮提出:着力打造‚效益洛阳‛、‚创新洛阳‛、‚宜居洛阳‛、‚人文洛阳‛、‚和谐洛阳‛。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福民,丰富了内涵;强市,勾勒了路径。
在‚五个洛阳‛中,‚效益洛阳‛率先‚亮相‛,首当其冲,足见分量之重。
‚效益洛阳‛,就是洛阳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
报告中特别强调:‚必须突出协调,不断做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蛋糕’,着力打造效益洛阳‛;‚走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这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言书,这是我们加快生产方式调整的军令状,这更是我们对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书!
(三)打造‚效益洛阳‛,是福民强市的基本要求。
没有‚效益洛阳‛,福民就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效益洛阳‛,强市就是一个‚海市蜃楼‛。
无论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抑或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乃至中部地区,都要求我们打造‚效益洛阳‛。
(四)在建设‚效益洛阳‛的道路上,我们挥洒过汗水,付出过艰辛,收获了精彩。
过去的五年,洛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盘子大了一倍,群众钱袋子鼓了一些;
过去的五年,洛阳国企重组实现战略性突破,改革改制稳妥推进,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各项社会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525亿元。
一桩桩,一件件,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五)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当前的洛阳需要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冷静。
我们发展盘子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够优、体制机制不够活、居民收入不够高,问题纵横交织、环环相扣、难上加难,导致效能低、效率低、效益低。
怎么办?
我们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环境与发展失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依旧突出,走不稳、走不快、没后劲。
怎么办?
(六)一个又一个‚怎么办‛,让我们着急上火。
如何化解一个又一个‚怎么办‛?需要我们牢牢抓住‚协调‛这个‚准绳‛。
(七)‚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协调,既是事物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又是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过程。
就好比乐队演出,节奏一致、配合默契,才能旋律动人、流畅优美,这就是协调。
就好比球队比赛,配合娴熟、攻守兼备,才能挥洒实力、
战之能胜,这就是协调。
就好比汽车行驶,动力充沛、方向准确,才能又快又稳、驰骋千里,这就是协调。
协调发展,就是注重发展的同步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互相补益。
协调发展,意味着资源在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配臵最优,继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1+1+1>3‛。
(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曾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致使湖泊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成了‚北美死湖‛……
看世界,从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到日本水俣湾的怪病事件,再到巴西库巴唐市的‚死亡谷‛事件;观国内,从淮河水污染,到太湖蓝藻,再到洞庭湖鼠害,警钟一次又一次敲响。
经济快速发展了,财富大大增加了,可与之相伴的是能源的浪费和生态的恶化。
这,就是经济、生态发展不协调的惨痛代价!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却跟不上,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依然严重,群众的幸福指数并没有相应提升。
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九)驷马不合,取道不长。
突出协调发展,打造‚效益洛阳‛,我们必须处理好一系列关系,方能少走弯路。
克服重经济、轻民生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既要‚强市‛,更要‚福民‛;
克服重速度、轻效益问题,处理好‚又好‛与‚又快‛的关系,既要‚有速度的效益‛,更要‚有效益的速度‛;
克服重开发、轻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
克服重眼前、轻长远问题,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让今天之‚舍‛变成明天更多的‚得‛。
(十)突出协调、打造‚效益洛阳‛,要强化支撑。
项目是基石、是载体、是支撑。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效益。
不管是抓三大产业优化提升还是抓‚三化‛协调发展,不管是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还是抓民生改善,都要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以战略的站位、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思维,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大手笔运作。
(十一)突出协调、打造‚效益洛阳‛,要激活内力。
‚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
民营经济就是民生经济,破解就业难题要靠民营经济,增加居民收入要靠民营经济,实现效益倍增要靠民营经济。
我们要优化结构、激活内力,坚持‚放心、放手、放胆‛原则,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阳光‛、‚土壤‛、‚空气‛、‚雨
露‛。
(十二)突出协调、打造‚效益洛阳‛,要借助外力。
在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城市建设等过程中,我们的最大制约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就要眼光放得更开一些、脑子转得更快一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感情投得更多一些、服务做得更细一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借助外力促进洛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十三)高扬以人为本的旗臶,踏着科学发展的鼓点,打造‚效益洛阳‛,我们步履铿锵,我们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