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网络
应急救援保障系统与措施

应急通信网络保密、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急通信网络是多种通信网络和技术手段,使应急人员无论在何地、采用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优先运用残存的通信资源建立呼喊会话,在应急状况下保障通讯日勺畅通,企业作为与应急响应有关的重点企业,需要保证可以上传,可以接受上级日勺指令,而要保证应急救援行动可以在统一指挥下的有效启动,防止应急通信网络受网络运行的I不安全原因影响,特制定保密管理制度:1、为保护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日勺有效运行安全,矿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主管本矿应急通信系统日勺保密工作。
2、规划和建设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当同步规划贯彻对应的保密设施。
3、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日勺购进、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保密规定。
4、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应当采用有效日勺保密措施,配置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防泄密、防窃密;所采用的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规定相一致。
5、应急通信网络联网应当采用系统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6、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日勺访问应当按照权限控制、不得进行越权操作;未采用技术安全保密措施日勺数据库不得联网。
7、保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8、存储企业有关秘密日勺计算机媒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对应密级的文献进行管理;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日勺秘密信息应当采用保护措施。
9、存储过应急通信信息的计算机媒体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的秘密信息不被泄露。
10、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打印输出的保密文献,应当按对应密级的文献进行管理。
11、保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根据保密程度和有关规定设置控制区,未经管理机关同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12、保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保密技术检查。
13、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保密应实行领导负责制,由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的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详细承接。
14、应急通信网络系统的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通过严格审查,定期进行考核,并保持相对稳定。
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网络

地震灾害可能导致有线通信设施损坏 ,应急通信网络通过无线通信技术, 如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实现灾区 与外界的通信联络。
火灾事故
01
火灾事故发生时,应急通信网络 能够快速传递火灾现场信息,协 助救援人员制定救援方案,提高 救援效率。
微波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 优点。
在应急通信网络中,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快速建立大容量的通信链路,满足大量信息的快速传输需求。
微波通信技术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如山区、峡谷等地理环境复杂地区,能够克服地形障碍, 保障信息的顺畅传递。
卫星通信技术
1
卫星通信技术是应急通信网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 等优点。
2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建立大 范围的通信联系,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调 度的高效运作。
3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与地面通信网络相结合,形成 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提高信息传递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部署
根据应急场景需求,合理部署网络设备,优化网络覆 盖范围。
网络优化与维护
网络性能监控
实时监测网络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
流量控制与调度
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合理调度网络流 量。
定期维护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网络设备的 正常运行。
04
应急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 景
地震灾害
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网络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宽带与远程救援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救援和支援

宽带与远程救援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救援和支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远程救援和支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为灾区和偏远地区提供了及时、高效的物资和人员援助。
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为远程救援和支援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设施,使得远程救援和支援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
本文将介绍宽带与远程救援的相关知识,探讨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救援和支援。
一、网络宽带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宽带的发展是远程救援和支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的基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网络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拨号网络,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
宽带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救援和支援能够更方便地进行。
二、远程救援和支援的意义远程救援和支援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救援和支援可以在距离较远的地方进行。
这对于灾区和偏远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通过远程救援和支援,可以迅速向受灾地区发送物资和人员援助,提供急需的救援和支持。
三、远程救援和支援的实施步骤在进行远程救援和支援时,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救援和支援的需求:了解灾区或偏远地区所需的物资和人员援助,明确救援的目标和重点。
2. 确立远程救援和支援的网络平台:选择适合的远程救援和支援平台,确保能够快速、稳定地连接到受灾地区。
3. 部署远程救援和支援的设备和系统:搭建远程救援和支援所需的设备和系统,确保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和远程操作。
4. 远程救援和支援的实施:通过网络平台向受灾地区发送物资和人员援助,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实时监测救援过程。
5. 救援和支援的反馈和评估:及时获取受灾地区的反馈信息,评估救援和支援的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远程救援和支援的技术手段在远程救援和支援中,网络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远程救援和支援技术手段:1. 视频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实时交流和指导,使救援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受灾地区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援助。
2. 远程桌面:通过远程桌面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对受灾地区电脑或服务器的操作和维护,解决技术故障和问题,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海上组织网络图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网络图2、收集、保管好救援时转移、散失的资料、物件。
3、搜集相关的人证、物证等材料,绘制出现场平面图,尽量保护好事发现场待上级来人调查分析用。
4、清理现场,消除隐患,防止引发后续事件的发生。
二、后勤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1、做好救援队伍的接待安排。
2、在短期内补充救援中消耗的各类抢险器材。
3、如实登记损失与耗损情况。
三、善后工作(事后调查组负责)1、善处理突发事件遗留的问题,不让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社会矛盾。
2、恢复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克服和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和矛盾。
四、事后调查工作(事后调查组负责)1、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备地查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性质,查明责任,编制调查报告。
2、总结教训,落实安全整改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一、培训目的使每一个职工都熟悉掌握本单位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内容,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救援方式投入抢救救援工作。
同时了解在应急救援预案实施过程中,谁是指挥者,自己做什么,需要携带什么样的救援物资投入到报险救灾中去,达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目的。
二、预案演练1、桌面演练。
通过“纸上谈兵”,熟悉处置预案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
桌面演练原则上每半年演练一次,可结合“危险点监控法”一并施行。
2、实战演练。
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预案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的可行性。
并通过实践,总结好的做法,积累经验,继续完善预案。
三、演练注意事项1、演练过程中要确保练台帐记录和资料收集(包括参加演练人员、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天气、风向、实际演练时间、具体演练活动中的照片等资料)。
2、活动可邀请上级派人参加,指导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改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救果作出评价,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完毕。
一、不足项指在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医院网络瘫痪应急救援方案

医院网络瘫痪应急救援方案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医疗的时代,医院的运营高度依赖网络系统。
网络瘫痪不仅会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医院网络瘫痪应急救援方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救援目标在医院网络瘫痪的情况下,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维持基本的医疗服务秩序,尽快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三、应急救援原则1、生命至上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首要任务。
2、快速响应原则:一旦发生网络瘫痪,相关人员应迅速采取行动,启动应急预案。
3、协同合作原则:各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网络瘫痪事件。
4、信息透明原则: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员工通报网络瘫痪的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
四、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具体的应急救援组织和实施。
成员:包括医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各自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2、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对网络瘫痪原因进行排查和诊断,制定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协调外部技术支持力量,确保网络尽快恢复正常。
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网络修复进展情况。
3、医疗部门保障临床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采取手工操作等方式进行医疗记录和医嘱处理。
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优先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4、后勤保障部门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支持,如备用电源、纸质病历等。
保障医院的水、电、气等供应正常。
5、宣传部门负责通过医院内部广播、显示屏等渠道向患者和员工通报网络瘫痪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
接待媒体采访,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避免造成不良舆论影响。
五、预防措施1、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引言:随着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体系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美国作为国际上一支强大的力量,其应急救援体系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本文将对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协同合作机制以及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
一、组织机构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由多个机构组成,主要包括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等。
这些机构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联邦应急管理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应急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灾害进行响应、恢复和预防。
FEMA负责协调、规划和实施各类紧急情况下的行动,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
2. 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国家应急行动中心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应对紧急情况和危机事件的主要机构之一。
它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相关信息,并协调各类救援行动。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军队、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组织合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一致。
3. 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美国医疗援助队是由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医疗援助。
他们配备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随时行动,为灾区的受伤和疾病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4. 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负责规划和实施洪水预防、水资源管理和相关灾害管理工作。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合作,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和紧急响应计划,减少和管理各种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二、人员组成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人员由各级政府、军队、医疗机构、志愿者组成。
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包括灾害管理、紧急救援、医疗援助、后勤保障等。
1. 政府人员: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和地方政府均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类应急救援计划。
最新紧急救援组织体系网络图

最新紧急救援组织体系网络图介绍本文档旨在展示最新的紧急救援组织体系网络图,用于协调和指导紧急救援行动。
网络图将展示各个组织机构及其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关系,为救援行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组织。
紧急救援组织体系网络图graph TBA[紧急救援指挥中心]-->B[指挥部]B-->C[通信指挥部]B-->D[救援指挥部]B-->E[后勤支援部]C-->F[通信调度部]C-->G[信息分析部]D-->H[救援组织部]D-->I[救援行动部]D-->J[救援装备部]E-->K[物资供应部]E-->L[食品供应部]E-->M[医疗支援部]E-->N[交通服务部]F-->O[无线通信组]F-->P[有线通信组]G-->Q[数据分析组]H-->R[人员调配组]H-->S[救援队伍组]I-->T[救援行动策划组]I-->U[救援行动执行组]J-->V[救援装备调配组]K-->W[物资采购组]K-->X[物资仓储组]L-->Y[食品采购组]L-->Z[食品仓储组]M-->AA[医疗设备采购组] M-->AB[医疗设备管理组] N-->AC[交通调度组]组织机构介绍1.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整个救援组织的核心,负责对救援行动进行总体指挥和协调。
2. 指挥部:分为通信指挥部、救援指挥部和后勤支援部,分别负责通信、救援和后勤工作。
3. 通信指挥部:包含通信调度部和信息分析部,负责救援现场的通信工作和信息分析。
4. 救援指挥部:包含救援组织部、救援行动部和救援装备部,负责救援队伍的组织、行动计划和装备管理。
5. 后勤支援部:包含物资供应部、食品供应部、医疗支援部和交通服务部,负责救援现场的物资、食品、医疗和交通支援。
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1. 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是整个救援组织的核心,负责对救援行动进行总体指挥和协调。
Ad Hoc网络在紧急救援中的应用

巢
拓 宽了它的应用领域 , 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具
1 引 言
A o dH 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通信网络 .它无需设
需要固定网络基础设施而又能迅速布设的 A o dH c网络和 卫星通信为这种特殊环境提供随时、 随地、 快速和可靠的 通信支持。 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紧急救援
能力。 当通信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不在直接的通信范围内
时, 它们可以通过中间节点转发报文进行通信 . 有时节点
间的通信可能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才能完成 , 这是
解现场情况以进行工作指导。 便于各救援部门之间进行工
作协调。
A o dH c网络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最根本的区别。
较多, 利用分簇结构的方式以救援工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划
A o dH c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两种: 平面结构( 如图 2 所
示) 和分簇( 或分级) 结构( 如图 3 所示) 。 平面结构中各个节点完全对等, 网络简单 , 但是当网 络规模扩大时,每个节点需要维护大量的动态路由信息,
耗费资源, 因此可扩充性差。 而在分级结构的网络中, 簇成
并在北京、 上海和广州设立了 3 个关 口站
由于 I T R是惟一专门设计用于通过 I 平 台提供 P A S P 高速双向宽带通信的卫星, 可以提供全面支持标准的互联 网连接和各种 I 应用, P 所以该系统可为指挥总部和紧急 救援现场之间直接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而不需要进行额
外的调制或转换。 A o 网络是紧急救援现场所布设的网络 ,主要是 dH c
通信容量约12gbits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3个关口站由于ipstar是惟一专门设计用于通过ip平台提供高速双向宽带通信的卫星可以提供全面支持标准的互联网连接和各种ip应用所以该系统可为指挥总部和紧急救援现场之间直接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调制或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按车收取年费,提供服务时免费 按车收取年费,
增值服务
• • • • • • • • 拖车及修复(TOWING/RECOVERY) 停放(STORAGE) 引领服务(NAVIGATION) 交通安排(TRANSPORTATION) 食宿(ACCOMMODATION) 票务(TICKETS) 信息转达(MESSAGE ASSISTANCE) 法律援助(LEGAL ADVISE)
网络分布
救援网络大区分布图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城市数 救援机构数 华北 56 137 华东 153 372 中南 130 274 西南 54 131 西北 24 52 东北 54 115
截止到2007年2月28日
呼叫系统(CALL HANDING) CALL HANDING
热线4008108208
中联车盟全国呼叫中心
确认身份、等级
指挥施救
Hale Waihona Puke 救援确认服务投诉操作流程
B:团体客户
B:中联车盟 C:团体客户的用户
呼叫中心现场图片
服务品质
品质优质
• CTA(CALL TO ATTENDANCE) 服务标准:城区内45分钟,城区以外预约 实际平均35分钟 • RRR(ROADSIDE REPAIR RATE):75.69% • 服务规范达标率:76% • 客户满意度:98.5% • 投诉率:1.5%
最大自重不超过3.5吨 乘员9座以下 车宽不超过2.55米 车高不超过3.2米
基本服务内容
编号 项目内容 1 2 3 4 5 不解体,不换件,半小时内可修复机械故障 更换备胎 因缺少燃油无法行驶的送油服务 机动车陷入路井、路沟等困境的救助 现场不能修复的故障车、责任认定后的路面 交通事故车拖带 备注 简单更换配件另收费 修补轮胎另收费 每次不超过3升,超出部分按市价另收费 需另收费 (详见特别说明) 15公里内免费,15公里以上最高收费不超过 10元/公里标准
品质管理
• • • • 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 全国网络执行统一的操作规范 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定期的专业培训(国家指定的培训机构)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全国道路救援网络
2007年3月 年 月
多、快、好、省的全国道路救援网络
• 多(Extensive): 网络覆盖点最多 • 快(Express): 呼叫快、到达现场快、排 除故障快 • 好(Excellent): 服务质量好 • 省(Economical): 性价比最高
服务对象车辆
服务对象车辆
• • • •
呼叫接入
• • • •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电话:4008108208 短信呼叫:8872(移动)9972(联通) 支持IVR系统 SOA(SPEED OF ANSWER):80%的呼叫在 20秒内处理完毕 • ACR(ABANDONED CALL RATE):3.4%
呼叫流程
呼叫
行业客户电话IVR
注:以上部分服务(兰色)需另行付费
网络覆盖
网络覆盖
• 加盟俱乐部 家 加盟俱乐部43家 • 网络覆盖国内 网络覆盖国内471个城市 个城市 • 1299家专业救援机构 家专业救援机构 • 3967辆专业救援车辆 辆专业救援车辆
(加盟团体持续上升) 加盟团体持续上升) (覆盖面持续上升) 覆盖面持续上升) (联盟机构持续增加) 联盟机构持续增加) (救援设备持续增加) 救援设备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