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体 征消 失 ,实 验室 检查 恢 复 正 常。显 效 : 治疗 后 ,患 者 的 临床 症状 明显好转 ,内生 肌酐清 除率 ( C e r )增加 ≥ 2 0 % 或 血肌 酐 ( S c r ) 降低 ≥ 2 0 %。其他 实验室检 查 明显好 转 。有效 : 治疗 后患 者 的临床 症状 好转 ,内生肌酐 清 除率 ( C e r )增 加 ≥1 0 % 或血肌 酐 ( S c r ) 降低 ≥ 1 0 %,其 他实验 室检查显 示好 转 。无效 :患者 的 临床 症状 及 实验 室 检查 在 治疗 前后 无 变
① 不符合 纳入标 准者 。②妊娠或 哺乳期 妇女 ,过 敏体质 者, 严 重水 肿者 。③ 同时患 有肿瘤 、 恶性 高血压 、心肌梗 塞 、 脑血 管 意 外 、糖 尿 病 酮症 酸 中毒 、造 血 系统 疾 病及 其 他严 重疾 病 者 。④不 能 按 时 、按 要 求 治疗 及 复查 者 。⑤ 中途 退 出治疗 ,影 响疗效判定 者 。
治疗前 ,两组肾功能 检查 比较 ,差 异不 明显 , P >O . 0 5
2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 复查 肾功检查比较 见 表 2
1 . 4 治 疗 方 法 ① 对 照组 : 采 用优质低 蛋 白饮食 ,并补 充足够能 量及维 生 素 ,有 水 肿 者应 限盐及 水 的摄 人 ; 纠 正 酸 中毒 和水 、电 解质紊 乱 ; 及 时 、合理治 疗高血 压 、高脂血症 ; 改 善贫血 ; 合 并 感 染 时 ,及 时 选 用抗 生 素 ,注意 避 免使 用 对 肾脏 毒性 大 的药 物 ; ② 治疗 组 : 在对 照 组 治疗 基 础上 配 合 中药 内服 和保 留灌 肠 。气 阴两 虚 ,热毒 壅盛 型用 肾衰 1 号方 : 生地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50例临床观察

衰竭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 为对 照组 2 O例和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加服中药 ,疗 程均 为 3 个月。比较 两组疗效及 内生肌酐清除率 ( c) C r 、血 肌酐 ( c) Sr 、血尿素氮 ( U B N) 的变化 。结果 :治疗 组显效 l 0例 ,有效 l ,无效 5 5例 例 ,总有效率 8 . % ;对照组显效 2例,有效 9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 5 . %,以治疗组 的疗效为优 ,两组疗效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33 5O ( 00 ) P<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疗效优于单纯西 医疗法 。
要时用胰 岛 素。⑥ 二 氧化 碳 结 合 率 过低 时可 加 用 碳 酸 氢
钠 片。
丹 参 、牛膝活血化 瘀 ,以使血 行则 水行 。诸 药 合用 ,标 本
兼顾 ,再适 当根据 临床 辨证 加 减 ,针 对虚 、浊 、瘀 、毒 等 病机而用 药 ,以保 护健 存 肾单 位 ,促进 可逆 病 变恢 复 ,促 进毒物排泄 ,从而 达到 治疗 目的。笔者 认为 ,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病机复 杂 ,单一 治法 顾此 失彼 ,难 获全 效 ,采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 ,辨 病与辨 症相 结合 ,充 分发 挥 中药复方 多靶
临 床 研 究
C i ia r sa c ln c l e e r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 e jun lo tn me iie a d e n p ama y hn s o ra f e o dcn n t o h r c h h ・l 1・ 4
较 有 非 常 显 著 性 差 异 ( 0 0 ) P< . 1 。
4 讨 论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15 明显下降 , 治疗 前 比较有 显著 性 .6, 与
差 异 ( 0 0 ) P< .5 。
清 T F一仅、 O均 明 显 高于 正常 值。 患 N N
者 Sr T F一仅 r 0 6 8 、 N c与 N ( = .5 ) T F一仅 与
N ( =0 7 7 呈 正 相 关 ( < . 1 ;c O r .显 相 关 性 ( =0 4 0 P >0 r .7 , .
s r m ce t ie o c n r t n n b o d eu r a i n c n e tai a d l o n o T NF 一 仅 w r p st ey c r eae b o d e e o i v l o l td. l o i
TNF 一 仅 、 NO lv lwe e o ii l c re a e e r p st y o l — ve td, s il e eqm c e tn n c nc nr to a d r ai i e o e ta in n Blo NO e e r o o eae Con l o d 1v 1wee n tc r l td. cu—
结 果
s n Sesu ie a erae Snm i : hnh a j Icn dces e l o hi
c e t ie c n e tain a d b o d u e i r a i n o c nr t n lo r a n — n o
to e i i fe t n te te t n fr — r g n,t s ef ci i h r a me to e ve
观察 指标 : 临床 症状 : ① 观察气 短懒
言、 倦怠乏力 、 腰膝 酸软 、 心呕 吐 、 体 恶 肢 困重 、 食少纳呆 , 据症 状积 分轻 、 重 根 中、 分别记 0 1 23 1。② 实验 室检查血 、 、、 、¨ 尿 常规 ,4小 时 尿蛋 白定 量 2 2 4小 时尿 肌 酐 、 功 能 、 肌 肝 ( c ) 血 尿 素 氮 肝 血 Sr 、 ( U ) 血 清 T F一 N B N 、 N 仅、 O水平测定 。 统计学处 理 : 用 S S 1 . 采 P S 10统计 软 件包 , 计量 资料以( X±S 表 示 , ) 比较采用 t 检验 , 等级资 料采 用 R分析 , P< . 5 以 0 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30例临床观察

尤 其 重 要 。 而 延 缓 肾衰 进 展 . 低 蛋 白饮 食 , 低 蛋 白饮 食 不 能 需 但 保 证 营 养 和 正 氮 平 衡 , 且 可 以 导 致 体 内 氨 基 酸 代 谢 紊 乱 , 其 而 尤 是 必 需 氨 基 酸 ( AA) 平 下 降 。 京 协 和 医 院 以 N 一 氨 酸 为 E 水 北 甘 示踪剂 , 合 质谱技 术研究慢 性 肾功 能不全 E A 治 疗效 果 , 结 A 提 示E AA 治 疗 不 仅 弥 补 了体 内 E AA 的 不 足 . 善 营 养 状 态 , 改 而 且 还 可 通 过 促 进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的 合 成 而 降 低 蛋 白 质 代 谢 最 终 产 物 在 体 内 的 积 聚 “ 。 百 令 胶 囊 是 我 国采 用 微 生 物 深 层 液 体 培 养 方 法 生 产 出 的 发 酵 虫 草 菌 粉 , 有 与 我 国传 统 中 药 冬 虫 夏 草 同 具 样 的 成 分 , 冬 虫 夏 草 含 有 多 种 必 需 氨 基 酸 。近 年 来 . 大 黄 的 而 对 治 疗 作 用 , 内研 究 甚 多 。 在 治 疗 慢 性 肾 衰 方 面 .9 8年 开 始 , 国 17
行 3个 疗 程 。 3个 疗 程 开 始 前 及 结 束 后 常 规 抽 血 检 测 血 尿 素 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52例

均 4. 岁 。肾功能 :尿素氮 ( UN)71 67 o/ 、 01 B . ~1.mm lL 血肌酐 ( c ) 1 7 3 8t lL。原 发 病 :慢 性 肾炎 S r 8 ~ 9 ̄ / mo 2 5例 ,肾盂 肾炎 1 2例 ,糖 尿 病 性 肾 病 4例 ,高 血压 性 肾病 6例 ,多囊 肾 3例 ,痛 风 性 肾 病 2例 。对 照组 3 4例 中,男 性 1 8例 ,女 性 1 6例 ;年 龄 3 ~ 6 0 8岁 ,
笔 者 以 中西 医结 合疗 法 治 疗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 失 代
偿期 5 2例 ,经 与 3 4例西 医常 规 治疗 比较 ,在 延 缓 肾 功 能 的 进 一 步 恶 化 方 面 具 有 较 大 的 优 势 ,现 报 道
如下 。
1 一 般 资 料
1 g 。另 予 中药灌 肠方 ( 大 黄 、煅 牡 蛎 、蒲 公 英 各 5) 生
困 ,阻塞 气机 ,阴 阳平衡 失 调 ;加 之 外感 风热 ,湿 热
2 1 对 照组 :予西 医 常规 治 疗 :① 饮 食 及支 持 治 疗 : .
饮 食应 掌 握 三 低 ( 钠 、低 磷 、低 蛋 白) 低 ,两 高 ( 高 生 物价 蛋 白、高 热 量 ) ,二适 当 ( 当矿 物质 、维 生 适
素 ) 的原则 。有 条件 者 给予 a 一酮酸 ( 同片 ) 开 ,补充
必 需 氨 基 酸 。注 意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 ② 控 制 感
乘虚 内 侵 脏 腑 ,终 致 脾 肾 两 亏 ,气 化 失 司 ,浊 毒 贮
留 ,气 机 失调 。整个 病 理过 程 属 于本 虚 标 实 ,脾 肾阴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利用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的治疗方式,已经在肾病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进行讨论,以期为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治疗肾病的观察与分析中医治疗肾病以中药为主要疗法,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和加强肾脏功能,以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在临床观察中,中医治疗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轻疾病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疗效。
例如,采用中药煎煮糊状剂,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性,促进药效的发挥;同时,中药还能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病情的好转。
然而,中医治疗肾病的过程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坚持,对患者的要求较高,且疗效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二、西医治疗肾病的观察与分析西医治疗肾病主要侧重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清除炎症、抑制免疫反应,以达到抑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肾脏囊肿、肾结石等疾病的处理。
在临床观察中,西医治疗肾病的效果明显,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肾病。
另外,西医治疗中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和副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观察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是利用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相结合,以达到全面治疗肾病的目的。
在临床观察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效果较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体质,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同时西医药能够对肾病进行精确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在临床操作时,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西医诊断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慢性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在临床观察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治疗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要时选用 2 线抗痨方案 。
矽肺患者是肺结核 的易患人群,其基础肺功能 已有损伤 ,
并发结核后加速 了患者肺功能 的损伤, 是造成矽肺患者死亡 的
矽肺合 并肺 结构 时痰菌 检查 阳性 率相 对 降低 ,因病变
中 的结核病 灶被矽 肺 纤维化 所包 围 ,致结 核菌 不 易通 过支 气管进 入痰 液 , 因此在 临床 上需 反 复多次 查痰 , 即便如 此 , 大部分 患者痰 菌仍 为 阴性 ,对 于痰 菌 阴性 而又 具有 肺 结核 的临床 症状及 体征 的矽肺 患 者, 其 x线 胸 片及 C T征象 和 动态规 律亦符 合并 发肺 结核 ,可 行诊 断 性抗 结核 治疗 ,抗 结核 治 疗后 影 像 学 及 临床 症 状 有 改善 亦 可 说 明其 并 发 肺
1 治 疗及 方法 . 2
解质和酸碱平衡 失调 , 终发展为终末期只能依赖于维持性 最
透析或肾移植 ,当发展到终末期 ,肾功能接近于正常的 1 % 0 左 右时 ,则出现一系列 的综合症状 ,形成尿毒症 。我院 自 2 0 05
年1 月 ̄2 0 年 1 06 月采用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治疗 C F 疗效满 R,
社 ,2 0 ,8 1 02 4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 雪莲 李列平
( 四川省凉 山州第二人民 医院 6 50 100)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 v ̄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机 制。方法 对我院 10例 CL c. 3 2 tF患者的
两组病人均维持治疗 2 月。 个
1 观 察 指 标 . 3
11一般 资料 . 10 C F患者均 为我 院 2 0 年 1 2例 R 05 月 ̄2 0 0 6年 1 月收 治 的住院患者 , 均符合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8 , 2例 女性 3 8例; 年龄 1 ̄7 8 0岁,平均年龄 4 6岁;病程 1 O个月~1 4年,平均 3 2 ;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 4 .年 2例、慢 性肾小球 肾炎 2 5例、 糖尿病肾病 1 例 、高血压肾病 1 8 5例、慢性 肾盂 肾炎 1 2例 、 多囊肾 4例 、 阻性肾病 3例、类风湿关结炎肾损害 1 ;肾 梗 例
中药配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观察

1.2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组 在 每 周 血 液 透 析 2次 ,每 次 透 析
注 :括号 前 为治 疗 后 倒 鼓 /治 疗 前 倒 鼓 ,括号 内为 增 加 藏 下 障 百 分 率
4.5小 时 基 础 上 ,每 日 口服 补 肾 固摄 、活 血 利 尿 的 中药 1 剂 ,7天 为 1个 疗 程 。处 方 为 :山 茱 萸 10g、生 地 10g、 仙 茅 10g、仙 灵 脾 10g,枸 杞 子 10g、菟 丝 子 10g、五 味 子 5g、覆 盆 子 10g、煅 牡 蛎 30g、生 大 黄 15g、生 蒲 黄 1 5g、 丹 参 1 5g、红 花 10g、猪 苓 15g、泽 泻 20g、车 前 子 10g、 其 中大黄 用纱布包 裹 ,待余 药煎好 后 再放人 ,煎 1~3分 钟取 出 ,并根 据 患者 的 大便 情 况调 整剂 量 ,使 患 者 大便 保 持 每 日 2~ 3次 。加 减 法 :如 感 冒 属 风 寒 表 实 证 者 合 用 麻 黄 汤 ,风 寒 表 虚 证 者 台 用 桂 枝 汤 ,反 复 易 患 感 冒 者 用 玉 屏 风 散 ,风 热 感 冒 者 合 用 银 翘 散 或 桑 菊 饮 ,风 寒 咳 嗽 者 合 用 杏 苏 散 ,风 热 咳 嗽 者 合 用 麻 杏 石 甘 汤 ,血 压 增 高 者 合 用 羚 角 钩 藤 汤 或 天 麻 钩 藤 饮 ,头 痛 、干 呕 、吐 涎 沫
现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2002年 第 11卷 第 11期 6月 号
维普资讯
脑 床 研 究 ·1033 ·
中药 配合 治 疗 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 40例 临床 观察
湖 南省 新郡县 人 民 医院(422900) 袁名 仲 胡 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刘秋慧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200)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健脾补肾利湿法
中图分类号:R25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8)06-0028-01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肾脏实质性损害,所引起的以慢性肾功能减退和代谢紊乱,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
由于本病病情呈慢性进展,最终可导致尿毒症,需长期替代治疗。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对延缓其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确定的慢性肾衰诊断标准[1],病例来自于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5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5例,肾病综合征6例,梗阻性肾病1例;平均Scr(385162±120156)μmol/ L。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平均Scr (396163±142165)μmol/L。
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1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低盐、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间断静滴青霉素800万单位,复方丹参注射液20m l,肾必氨注射液250m l,每日1次;予双氢克尿噻片25m g,口服,每日3次;安体舒通片40m g,口服,每日3次。
对于原发病如高血压等,则同时治疗其原发病。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以健脾补肾、淡渗利湿为法,自拟方如下:党参、白术、川芎、泽泻、肉桂各15g,生黄芪30g,茯苓20g,仙茅、怀牛膝、鸡内金、合欢花、紫花地丁各10g。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生姜20g,法半夏15g;纳差明显者,加焦三仙30g,白砂仁10g;腹胀明显者,加木香、枳壳各10g;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各20g;皮肤瘙痒者,加苦楝皮10g,白鲜皮20g;贫血明显者,加阿胶20g,首乌10g。
每日1剂,水煎服。
另予中药保留灌肠:大黄、煅牡蛎、蒲公英、法半夏各20g。
水煎150m l,保留灌肠30分钟,隔日1次。
两组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未行血液透析等其它疗法,平均治疗时间均为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有关疗效标准拟定。
显效:症状基本缓解或消除,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30%;有效:症状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较治疗前未减轻或加重。
31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717680103
对照组30411155010
与对照组比较,3P<0105。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虽为不可逆性危重疾病,然护理治疗得当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减轻肾脏负荷。
延缓肾单位的破坏则为治疗的关键。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治疗、营养疗法和对症治疗。
而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正气,有效的改善患者水肿、纳差、呕吐等症状。
中药灌肠类似西医结肠透析,方中大黄、蒲公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使肠道蠕动增加,加速酸性毒素物质排出。
有研究表明[2],大黄具有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对抗促肾生长因子对肾组织的损伤,减轻受损后的肾小球的代偿性肥大,抑制蛋白质分解,并能补充必需氨基酸,纠正肾衰竭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高凝、高黏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平衡;蒲公英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法半夏和胃降逆、化痰除痞,有较强的抑制呕吐中枢、制止返酸的作用:煅牡蛎可使大黄等药药效时间延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能机制如下:一是增加体内氮质代谢产物的排出,类似结肠透析;二是药物在结肠吸收后,以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效;三是抑制蛋白质分解,阻止氨基酸从肠道吸收,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展[3]。
以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肾脏病诊断与治疗
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4(5):249-251.
[2] 黎露,钟作树.尿毒清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分析[J].海
南医学,5,6(5)56
[3] 张琳琪,李培旭,郑万善肾脏病诊疗全书[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收稿日期3 编辑冀振华)
82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第30卷第6期
2 12001:-.
..:
2000.482-488.
:20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