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药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

中医药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
6 真 阴 亏损 型
元参 、 乌梅 等 以酸 甘 化 阴 , 津补 液 。 生 [ 参 考 文 献 】
[ ] 李 德珍 . 今 墨治 疗 糖 尿 病 探 析 [ ] 1 施 j .中 医 杂 志 ,0 1 4 ( ) 20 ,2 5 :
2 61— 2 2 6
[ 收穑 日期 】 2 0 0 9—1 0—3 0
中医药综 合治 疗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5 6例
田翠丽 田翠 霞 王 芬 赵博雅 , , , ( .河北省老年 病 医院 , 1 河北 石 家庄 0 0 1 ;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第二人 民 医院, 50 12 河北 石 家庄 0 0 5 ) 5 0 1
[ 关键 词 ]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医药 综 合 疗 法 ; 肾降 浊汤 ; 黄 降 浊 方 中 补 三
脂膏 , 口干 欲饮 , 体 消 瘦 , 肤 失 养 , 心 烦 热 , 蒸 潮 热 , 形 肌 五 骨 头 晕 耳 鸣 , 红 少 苔 , 体 瘦 而 干 , 细 数 。 治疗 需 补 髓填 精 , 舌 舌 脉 滋 补 肾阴 。 方 药 为六 味 地 黄 丸 酌加 白芍 、 味子 、 熟 地 、 冬 、 五 生 麦
直 趋 下 源 。患 者 命 门 火 衰 , 阳 虚 惫 , 现 有 多 饮 多 尿 , 液 ” 元 表 尿
混 如脂 膏 , 则 饮 一 溲 一 , 寒 , 肢 欠 温 , 轮 干 枯 , 力 自 甚 畏 四 耳 乏 汗 , 五 更泄 泻 , 水 肿 尿 少 , 痿 早 泄 , 淡 苔 自 , 沉 细 无 或 或 阳 舌 脉 力 。 治疗 宜 壮 火 补 虚 固脱 。药 用 上 肉 桂 、 茸 粉 、 螵 蛸 、 鹿 桑 山 萸肉 、 巴戟 天 等 。
[ 图分 类 号 】 R 9 . 中 625

慢性肾功能的中医诊治思路

慢性肾功能的中医诊治思路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治思路张江伟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组成的综合征,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中医对本病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辨证治疗体系。

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延缓病程进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现对中医诊治思路作简单介绍: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肾衰病”。

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大致有内、外两方面。

外因多为感受六淫之邪、或使用有毒之品损伤肾脏。

内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肾脏病日久不愈耗伤肾元,其他脏腑疾病传变及肾等,导致肾虚失职,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此外肾虚及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蓄积体内,亦可发为本病。

从病机来看,本病既有本虚,即脾肾亏虚,又有标实,如水湿、浊邪、瘀血等,故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水湿、浊邪、瘀血之邪虽源于正虚,但日久不去,又会使正气耗损,形成正虚邪恋,病势缠绵难愈。

从病位上看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为主,根据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又与肝、胃、心、肺等密切联系。

2 辨证原则由于本病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临床表现繁杂,变化多端,不易以固定证型、方药来辨证施治,故应根据疾病虚实转化、标本缓急来确定辨证原则。

(1)扶正不忘祛邪,祛邪勿要伤正。

扶正应以补益脾肾为主。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脾气旺则运化正常,水湿之邪无以产生,肾气足则升清降浊强,浊邪排出通畅,否则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浊邪蓄积,导致本病发生。

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邪以水湿、浊邪、血瘀常见,故祛邪以利湿、化浊、活血为主。

但是应注意到本病多有正虚的特点,故祛邪切忌峻猛攻逐,宜缓缓图治,以免耗伤正气,加重病情。

(2) 论治当分虚实缓急。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其病机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应适时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恰当的治法。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 肾病科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1.CKD1期2.CKD2期3.CKD3期4.CKD4期5.CKD5期(二)证候诊断1.正虚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近况

18 5・
匡堂剑
Q! 生 旦 筮 鲞笙垫
M d aInv i h aOt e_ 1 ,o 8N .8 ei lnoao oC i ,c br 0 1V1 o2 c tn f n o 2 .




中医外 治法 治疗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近况
王芳 高春 红 宋晓 红
药浴 , 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药药浴疗 法始见 于 在
等) 敷贴 肾区治疗 C F取得了较 好的临床疗效 。 R
5 脐疗
《 内经 ・阴阳应象 大论》 “ 有邪者 , ,其 浸形 为汗 ” “ 形” 中, 浸 即指以热汤洗浴 取汗的一 种治疗方 法 。元代 《 科精 义》 外 指
出, 药浴有“ 疏导腠理 , 通调血脉 , 使无凝滞 ” 的功效 。现代研 究证实可协助肾脏使 体 内有 毒 的物质 以及 代谢 产物通 过 汗 孔随体液排出体外 , 而 降低血 清肌酐 等毒 素 , 到改善 肾 从 达 功能的 目的。兰祝飚等 自拟 中药药浴方 ( 桂枝 、 大黄、 角 皂
入水 中 , 适应后不断加入 热水 , 过药液 对 足底反射 区和穴 通 位的刺激及渗透作用 , 以疏通 经脉 , 进气血运 行 , 理阴 阳 促 调 平衡 , 通过足浴全身出汗达 到排 泄毒素 的 目的 j 。朱小利 【 6 用肾灵加 中药 足浴 ( I 、 川 椒 红花 、 苍术 、 辛 、 细 防风 、 羌活 等各
等, 观察发现在慢性 肾功能不全 失代偿期使 用活血泻 浊 中药
保 留灌 肠可 以明显 提 高疗 效 , 解 临床症 状 , 善 肾功 能。 缓 改 郭锐 【 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用 生大 黄、 英 、 牡蛎 等组 成 中 2 公 煅 药灌肠 方治疗慢性 肾衰竭 , 临床取 得了较好疗效 。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要点(一)正虚诸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 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溏,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溏,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 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

5.阴阳两虚: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

(二)邪实诸证1.湿浊证: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2.湿热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 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3.水气证:全身浮肿,尿量少,心悸、气促, 甚则不能平卧。

4.血瘀证:面色晦暗,腰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5.浊毒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瘙痒,尿量少,身重困倦,嗜睡,气促不能平卧。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倦怠乏力1.加强患者安全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二)腰酸膝软1.指导患者起卧势缓。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3.遵医嘱艾灸,取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行温和灸。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神门等穴。

5.遵医嘱低频脉冲治疗,取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每日治疗2次(或遵医嘱加减),每次治疗时间40〜60 分钟。

(三)恶心呕吐1.观察及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时报告医师。

2.遵医嘱穴位按摩, 取合谷、内关等穴。

(四)皮肤瘙痒1.协助患者剪指甲, 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搔抓皮肤。

2.遵医嘱穴位按摩, 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

水肿明显者不宜采用。

3.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标签:慢性肾功不全;肾衰汤;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发病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CRF的病因非常多,不是一种疾病导致,同时病情复杂,症状也呈多样性,所以治疗难度大,预后不好,笔者采用肾衰Ⅰ号、Ⅱ号汤治疗40例CRF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均参照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拟定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1],选择处于慢性肾衰竭早期即氮质血症期并排除严重并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8,平均病程6.28年,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24h尿蛋白定量3g/24h,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Scr>442μmol/L;6個月内有恶性高血压或合并心肺肝脑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3~5g)、优质低蛋白(蛋白摄入量0.5~0.6g/(kg?d),低磷、低脂,高热量(热量摄入量30~35kcal/(kg?d))饮食。

合并高血钾者予低钾饮食。

伴有高血压、贫血、感染、脱水、酸中毒等症者,应予对症处理。

治疗组给予肾衰Ⅰ号汤,药用:生芪15g,太子参12g,当归15g,赤白芍各12g,川芎9g,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5g,陈皮10g,半夏10g,柴胡10g,黄芩12g,丹参12g,牛膝15g,大黄9g,1剂/d,水煎服。

肾衰Ⅱ号汤药用生大黄30g,白花蛇舌草30g,煅牡蛎30g,附子2g,桃仁10g,浓煎150ml保留灌肠,1次/d。

对照组口服包醛氧淀粉,5g/次,3次/d。

1.4疗效观察临床常见症状积分变化参照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第三次老年医学研究会议通过的标准[2]主要观察恶心、呕吐、纳呆、水肿、胸闷、喘憋、肌肉无力、腹胀、高血压、皮肤瘙痒、面色晦暗、腰痛、身体困倦、舌暗淤斑、苔黄腻或无苔,脉滑细或沉弱。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感染及其中医药辨证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感染及其中医药辨证治疗
肾功 能的恶化 ,引发 “ 尿毒症肺水肿 ” ,危及 生命 。
2 尿路感染 慢性 肾衰患者尿量 明显减少 ,尿液在膀 . 2 胱 中存 留的时间 比较长 ,更有利于各种 细菌繁殖 ,加上 慢性 。 肾衰患者普遍机体抵抗力下 降,合 并尿路感染 时往 往没有 明显 的高热 、腰痛 、尿频尿 急排尿痛 等症 状,而
以止汗泄 ,体虚 易感风邪之 人服之 ,能益气 固表 以御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真菌感染 慢性 肾衰患者 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 ,常 . 4 易合 并细菌感染 ,长时 间反复使用 大量抗生素后 ,造成 菌群失调 ,因此 易患真菌感 染。
2 慢性 肾衰合并感染 的常见部位
21 呼吸道 感染 呼吸道 感染 是慢性 肾衰 患者较 为常 . 见 的感 染,患者常常合并心衰 ,感 染又可 以加重心衰和
随证 加减 。
关键 词 :慢性 肾功 能衰 竭 ;感 染; 中医 药疗法
d h 0 9 9 .s. 7—792 1.003 o 1. 6 ̄in1 227 . 1 . 3 s 6 0 2 7 文 章编号 :17—79 (0 1 2 ・190 6 227 2 1)一00 0—3
慢性 肾功 能衰竭 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 肾脏病的基础 上 ,缓慢 出现 肾功能减退 ,导致代谢产物潴 留 ,水 电解 质 、酸碱平衡紊 乱,并产生各系统症状 的一种常见 临床 综合征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程呈不可逆的进行性发展 , 其急剧加重 的因素有很 多如感染 ,使 用肾毒性药物 、高 血压 、原发病 活动、急性左心衰 、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 紊乱等 ,感染 是慢性肾衰患者 的最 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 原 因。中医药 治疗 慢性 肾衰能延缓病程 发展 ,推迟透析 时 间,提 高生存质 量,延长生命 ,同样在慢 性 肾衰合并 感染时也是一种常用 的重要 治疗手 段。 , l 慢性 肾衰合并感染 的分类 1 细 菌感 染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是慢 性 肾衰 透析 病人 . 1 菌血症 的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是导致透析 病人 反复住 院和 导致 C P 病 人严重腹 膜炎 的主要原 AD 因,血透病 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茵血症 的发生率与血管通 路 的类 型有关,使用临 时性插 管的病 人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的相对危 险率是 使用动静脉瘘病人 的 7 [。 倍 1 】 1 结核 感 染 由于慢性 肾功 能衰竭尿 毒症 与透 析病 . 2 人 的细胞 免疫功能缺陷 ,因此容 易并发结核感染 ,其发 生率可 比一般人群高 1 倍 , 2 有报告在一般人群 中发病率 为 4. 1 7 /0万,而在这类病人 中为 5 1 /0 [。慢性 肾 5 8. 1 万 2 4 】 功 能衰 合并结核感染有 时症状不 明显 ,易导致误诊 ,应 予 以足够 的重视 。 1 肝 炎病 毒感染 常见 的有 乙型肝 炎病 毒感染 和丙 . 3 型肝炎病毒感 染,主要见于 血液透 析患者 。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及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及中医综合治疗


・医 仃 卫 生 ・
为“ 观 的证 ”结合 四诊收集 的症状和 舌 、 微 , 脉象 即“ 宏
观 的证” 应用 脏腑辩证 的方法 辩证 治疗 , , 正所 谓 中医
留3 0分钟 至 2小时 , 量 多保 留些 时 间排 便 , 天 尽 每 1次 ,—0 为 1 程 。现 在 我 们 改进 了 灌肠 的方 71 天 疗 法 , 用肛管灌肠 , 不 改用 一 次 性 的 输 液 器 , 作 方 操
脏 , 阴损 及 阳 , 损及 阴, 甚 阳 阴阳 两虚 ; 实 是瘀 血 、 标 水湿 、 毒 、 滞 、 热 等 , 既是 本病 的病 理 结果 , 浊 气 风 它 在某 种 情 况下 又 可 成 为致病 的 因素 , 促进 疾 病 的发
展, 重病情 。 加
竭 的 中医 辨 证 新 思路 及 中 医 综合 疗 法 。
花活 血化瘀 , 且能调 节免 疫 、 谢和 神经 系统等 方面 代
的功 能 , 进 组织修 复和 再生 , 肾脏之 损害有 补益 促 对 作用 ; 金银 花 、 公英清热 解毒 , 蒲 使毒 消湿 除 , 毒之 瘀
肺 属上 焦 , 上焦 如羽 , 故宣肺 当选 轻浮 之 品 , 苏 叶、 如
在病 因病 机 方 面 , 学者 认 为 该疾 是 以脏 腑 功 有 能 虚 损 , 其 是 脾 肾虚 损 为 主 , 为六 淫所 伤 , 尤 复 加 上 情 志 、 累 因 素 , 致 正 气虚 衰 , 邪 壅 滞 引 发 劳 而 浊 诸 证 ; 学 者 认 为 正虚 邪 实 是主 要 病 理 机 制 , 有 正虚 是 发 病 的 根 本 , 肾虚 弱 是病 机 关 键 ; 学 者认 为 脾 有 本病 表 里 同 病 , 实 相 杂 , 脾 肾三 者 俱 损 ; 虚 肺 也有 学 者 认 为 , 病 应 以脾 胃为 中心 , 本 因脾 虚 在 先 ,日 久 及 肾 , 损及 阳 , 终 致 气 阴两 亏 或 阴 阳 两虚 的 阴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