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医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作者丨胡献国编辑丨寸心慢性肾衰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依其病程进展,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证期及尿毒症期。

代偿期,一些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处理而易被医生、病人忽视,肾功能不全继续进展,进入尿毒症期时,由于病情严重,多需采取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水湿、湿毒等病邪外袭,导致肺失通调,治节无权,脾失运化,水湿泛滥,肾失开合,气化失司,脏腑功能失常,造成水湿秽浊,壅滞三焦,清浊不分所为,当以清热利湿,泻浊解毒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风水泛滥型主要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热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或伴有畏寒,发热,咽喉疼痛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当以散风清热,宣肺利水为治,可选用银翘散加减,药取银花、连翘、荆芥、桔梗、赤小豆、菊花、茅根各10克,麻黄、竹叶、薄荷、甘草、淡豆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麻杏石甘合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银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小柴胡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

水湿浸渍型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重而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当以健脾利湿,通阳利水为治,可选用五苓散加减,药取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二丑、车前子、黄芪、党参、法夏、苍术、木瓜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五苓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威喜丸,或舟车丸,每次5克,每日2次口服。

脾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没,脉沉缓。

当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桔梗、山药、薏苡仁、莲米、扁豆、砂仁、黄芪、枣皮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Cys C SCr水平的影响

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Cys C SCr水平的影响

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次研究运用泄化浊瘀方内服治其本,联合芙黄膏外用治其标,达到整体与局部同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分析可能原因主要有:①方中以土茯苓为君药祛风湿,强筋骨,利关节,善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可搜剔湿为臣药,利湿浊、筋冋,联用,可降泄浊,又可消肿止痛。

配以泽泻、泽兰利湿;蚕湿化瘀;黄热湿,泻利消肿利湿,利?:方泄化浊瘀效。

②药研究,土茯苓有痛节用tf 子和金钱草合用,利,同时促进尿酸排泄叫③芙黄膏为该院外的效方,芙黄。

方中芙,消肿黄,瘀,消肿止痛,,有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叫,泄化浊瘀方内服联合芙黄膏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付德红,钟琴,刘正奇,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04-206.[2]国家中医药管局•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224.[3]司马振奋,周昌•泄化浊瘀法配合针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8,50(7):177-178.[4]孟庆良,张子扬,苗喜云•朱良春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7,58(16):1368—1370.⑸姜丹,吴坚•泄化浊瘀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5-96.[6]李君霞,黄闰月,陈秀敏•浅谈朱良春教授从“浊瘀”论治痛风的学术思想[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4):75-77,86.[7]龚旭初,周鸣剑,杨万富•“新芙黄膏”痛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5):75-76.(收稿日期:2021-02-05)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CysC SCr水平的影响吴新平(婺源县中医院,江西婺源3332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对中医证候及血清血清胱抑素(Cys C)、血肌D(SCr)水平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

[ 2 ] 袁佑爱. 肾宁合剂保 留灌肠治疗 慢性 肾功能 衰竭疗效 观察 [ J ] . 中
国 中医 急 症 , 2 0 0 6, 1 5 ( 1 ) : 3 l 一3 2 .
[ 3 ] 李春庆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I g A肾病临床 观察 [ J ] . 中国中医急诊 ,
2 0 0 6, 1 5 ( 1 ) : 2 9— 3 O .
化。
治疗观察 C R F患 者 6 0例 , 其 中男 3 5例 , 女2 5例 ; 年龄 2 4— 6 4岁 , 平均 4 7 . 5岁 ; 病程 6个 月 一 8年 , 平均 5 . 4年 ; 尿毒症早期 2 4例 ,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 6例 ; 原发病 : 慢性 肾盂肾炎 1 0例 , 高 血压肾病 1 3例 , 糖尿病 肾病 1 8例 , 慢性肾炎 1 9例 。
[ 5 ] 李野平 、 王立恒 、 张均倡 . 三联疗 法治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 3 O 例[ J ] .
湖北中医杂志 , 2 0 0 3 , 2 5 ( 8 ): 1 9—2 0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7— 2 O 编辑 : 冀振华 )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 拟定 , 显效( 症状基 本消失 , 血 B U N恢 复正常或下降 5 0 % 以上 , 血 S e r下降 3 0 % 以上 , 酸 中毒得 以纤 正, 贫血改 善) 1 6例 ; 有效 ( 症状 改善 , 血 B U N和/ 或S c r 有 所下 降, 但未到 “ 显效” 标 准) 3 7例 ; 无效 ( 症状无善 , 斑B U N、 S c r 无 变
参 考文献 i
[ 1 ] 程丑夫 , 何永恒 , 谭圣娥 . 实用疾 病诊疗手 册 [ M] . 长沙 : 湖南科 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 0・ 2
中国 现 代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8月第 4卷 第 1 6期
C i JMo rgA p , u 00, o. , o 1 hn dDu plA g2 1 V 14 N .6
间 隔 时 问 4—6h 。
32 术 后 护 理 .
12 2 镇痛效果观察 ..
参 考文 献
[ ] 周 炬, 1 陈保增 , 何荣泉 , 氧化亚氮镇痛 用于人工流产术. 等. 中
华 妇 产科 杂志 ,93,3 6 39 19 2 ( ):3 .
影响 , 说明大部分疼痛是 可 以控 制 的, 并告知 患者止 痛药物 极少产生 依赖性 , 消除患 者疑虑 , 教会 患者估 计 自己的疼痛 程度 , 并如何与护士交 流疼痛感受 。 3 12 心理护理 .. 对使用 P E c 安 慰体贴 患者 , 轻其对 手术 及术 后疼 减 虑者 , 向患者 及家属解释 P E C A的作 用原 痛的恐惧 。向患者说 明保持 良好 的情 绪 , 可减轻疼 痛感受 。
2 1 疗效判 断标准 … : . 参照 中西 医结 合会 肾脏病 诊断 与治 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的标 准。显效 : 症状减轻 或消
1 1 一般资料 .
9 6例慢性 肾功能不全患者均符合王海燕 主
失, 肌酐 清除率 ( c) Cr 增加 ≥3 %或 血肌酐 、 素氮下 降 ≥ 0 尿 3% ; 0 有效 : 症状减轻或消失 , c增 加 >2 % 或血肌酐、 Cr 10 尿素 氮下 降 ≥2 % ; 效 : 状 无 改 善 , 0 无 症 肾功 能 无 明显 改善 或
同时监测 两组患 者生 命体征 , 部 肺
止感染 , 日查 看置 管局部并保持无菌 , 日更换敷料 ; 注 每 每 ⑤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及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及中医综合治疗


・医 仃 卫 生 ・
为“ 观 的证 ”结合 四诊收集 的症状和 舌 、 微 , 脉象 即“ 宏
观 的证” 应用 脏腑辩证 的方法 辩证 治疗 , , 正所 谓 中医
留3 0分钟 至 2小时 , 量 多保 留些 时 间排 便 , 天 尽 每 1次 ,—0 为 1 程 。现 在 我 们 改进 了 灌肠 的方 71 天 疗 法 , 用肛管灌肠 , 不 改用 一 次 性 的 输 液 器 , 作 方 操
脏 , 阴损 及 阳 , 损及 阴, 甚 阳 阴阳 两虚 ; 实 是瘀 血 、 标 水湿 、 毒 、 滞 、 热 等 , 既是 本病 的病 理 结果 , 浊 气 风 它 在某 种 情 况下 又 可 成 为致病 的 因素 , 促进 疾 病 的发
展, 重病情 。 加
竭 的 中医 辨 证 新 思路 及 中 医 综合 疗 法 。
花活 血化瘀 , 且能调 节免 疫 、 谢和 神经 系统等 方面 代
的功 能 , 进 组织修 复和 再生 , 肾脏之 损害有 补益 促 对 作用 ; 金银 花 、 公英清热 解毒 , 蒲 使毒 消湿 除 , 毒之 瘀
肺 属上 焦 , 上焦 如羽 , 故宣肺 当选 轻浮 之 品 , 苏 叶、 如
在病 因病 机 方 面 , 学者 认 为 该疾 是 以脏 腑 功 有 能 虚 损 , 其 是 脾 肾虚 损 为 主 , 为六 淫所 伤 , 尤 复 加 上 情 志 、 累 因 素 , 致 正 气虚 衰 , 邪 壅 滞 引 发 劳 而 浊 诸 证 ; 学 者 认 为 正虚 邪 实 是主 要 病 理 机 制 , 有 正虚 是 发 病 的 根 本 , 肾虚 弱 是病 机 关 键 ; 学 者认 为 脾 有 本病 表 里 同 病 , 实 相 杂 , 脾 肾三 者 俱 损 ; 虚 肺 也有 学 者 认 为 , 病 应 以脾 胃为 中心 , 本 因脾 虚 在 先 ,日 久 及 肾 , 损及 阳 , 终 致 气 阴两 亏 或 阴 阳 两虚 的 阴 最

从慢性肾衰的治疗谈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从慢性肾衰的治疗谈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果 。就 目前 的医学水平 , 一般认 为 C F一 旦发生 , 不可逆 R 就
地呈进行性 发展 , 并且在病 程的某一 阶段可进行性发展和加
重, 直至终末期肾衰。在延缓 C F病情进 展的过程 中 , R 最具 治疗意义 的主要包括对导致 C F的原发病 的治疗 和急剧加 R 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C F国内发病 率在原 发性肾脏疾病 中 R
证有机地结合起来 , 才能全面评价患者整体的功能状态。对 原发病 的诊 断, 的比较容易 , 有 有的则比较 困难 , 在早期 肾脏
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 , 肾活检有其 积极 的临床意义 , 明确 病 可 理类型并指导临床治疗 。现代医学证实 , 肾小球硬化是 大多
行生克等学说 , 着眼于整体 的失调 ; 又要从西医理论 出发 , 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作 为辨证用 药的重要 参考。诸多 中药药理
制高血 压 , 蛋 白饮 食 , 用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低 应
( C D或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拈抗 剂 ( R ) AE A B 等药物 , 能有效
保护 肾功能 , 延缓肾脏病理的进展 , 远期疗效仍不 尽满意 , 但 且 因疾病 本身的诸 多并 发症 , 造成病情 反复 , 又常常使 治疗
合并症 , 对指导用药 和判 断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 由于 C F在疾病 早期往 往无 明显 临床症 状 , 由体 检 R 常
阻 , 出现瘀血征象 。现代 医学研究 表 明 J C F患者 多 才会 ,R
有血黏度增高 , 纤维蛋 白沉积 , 易产生微循环障碍 , 肾活检也
证 实 肾小 球 硬 化过 程 中 多 有 毛 细 血 管 扩 张 、 血 管 瘤 形 成 、 微
归淑华 浙江 中 医药 大学 2 0 级研究 生 01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溏,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2、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3、肾阳衰微: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恍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面浮肢肿,尿量减少或反多。

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指标。

2.重度水肿者宜卧床休息,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头高位,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3.遵医嘱中药泡洗,重度水肿者禁用。

(二)倦怠乏力1.加强患者安全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神门等穴。

(三)恶心呕吐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四)皮肤瘙痒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中药药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将1~2ml生姜汁与中药混匀后同服。

(2)服用通腑降浊类中成药,服药期间有便溏加重者,立即通知医师。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泡洗(1)足部:浸泡温度为38~41℃,时间30~45分钟,每天1次,泡洗同时可按摩涌泉穴。

(2)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遵医嘱实施,先将术肢放置于70~80℃药液之上进行熏蒸15分钟,再将术肢浸泡于药液中15分钟。

(3)其他详见附录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引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目录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缺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展目录望与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010102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定义分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和分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伴随多种内分泌代谢异常。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病理生理病因诊断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评估03中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肾虚损、浊毒内蕴、络脉瘀阻,导致肾失开阖,尿少尿闭,病情逐渐加重。

西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纠正贫血、降低尿酸、控制蛋白尿等,治疗方法相对单一。

西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药物包括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促红素、铁剂、碳酸氢钠等,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西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依据04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01研究方法02观察指标0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评估指标疗效评估标准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试验结果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点01020304综合疗效症状改善延缓病情发展副作用少治疗难度大费用较高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对中医辨证施治要求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缺点和局限性06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残余肾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开展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研究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适宜技术和经验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高诊疗水平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07降低血肌酐水平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结论张某, 王某某, 李某某,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 22(1): 23-28.王某, 刘某某, 赵某某,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 21(3): 237-241.张某某, 王某, 李某,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 20(4): 309-313.参考文献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医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1-07-19T08:37:45.93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应秀兰齐会玲何素娟
[导读] 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应对。

应秀兰齐会玲何素娟
(湖北省宜昌市中医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综合症,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55例,根据治疗提供相应的护理,并针对病人的治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应对,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改善肾脏功能和控制患者病情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1-0087-01
笔者自2009年1月~2010年4月观察临床上55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采取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护理措施,并针对治疗及护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应对自己的疾病。

经过健康教育的病人都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使药物的作用达到最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分期标准进行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排除合并其他系统(如心脏、肝脏、呼吸系统等),有严重疾患及因感染、失水、严重高血压等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衰竭者。

2 一般资料
共治疗护理55例,,其中男性23例,年龄46~65岁,女性22例,年龄40~68岁;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15年,其中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6例,肾功能衰竭期19例,以上病例均为血肌酐高于正常,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明确者。

3辩证施护
3.1西医治疗主要是消炎护肾降肌酐治疗。

护理:严格执行医嘱,保证治疗的及时性。

治疗期间勤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

3.2中医治疗
3.2.1中药口服方为主证为脾肾气虚者选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肝肾阴虚者选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者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者选真武汤加减,阴阳具虚者选肾气丸加减,兼证有湿浊者在治本方中加化湿泄浊药,有瘀血者加活血化瘀药。

3.2.2灌肠方为大黄50g 煅牡蛎30g 厚朴20g 槐花20g 黄芩20g 蒲公英30g
4健康教育
4.1针对患者的病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应对。

4.2指导病人正确煎中药和口服中药汤剂
4.2.1煎药容器以砂罐或陶罐为宜,一般不用铁锅。

4.2.2煎药前浸泡20分钟左右,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煎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中火,头煎煮沸25-30分钟,二煎煮沸20-25分钟。

4.2.3每日服三次,每次温服约200ml,早中晚各服一次。

4.3中药直肠透析疗法即选用中药灌肠方煎制的汤剂使用灌肠的方法使药液到达直肠,通过直肠肠系膜吸收中药汤剂,以达到直肠透析治疗的目的。

4.3.1灌肠药液的温度宜39-40,每次用量宜200-300ml。

4.3.2灌肠时插入的深度15-20cm宜,压力为:液面高于肛门30-40cm。

4.3.3灌肠后垫高臀部10cm,嘱患者尽量保留时间长一些,至少一小时以上。

5临床观察
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疗程,并在治疗期间针对治疗和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经过健健康教育的病人都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自己的疾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症状减轻,血肌酐检查降至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60-90%,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总有效率100%,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很好,深受病人好评。

6评价
通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护理人员根据中西药的特点,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措施,并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积极参与、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该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使药物的作用达到最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改善肾脏功能和控制患者病情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2~551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1~288
[3]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5),249.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