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二

合集下载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受命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 “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 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越演越烈的社会现象。

2019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语文】宁夏银川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宁夏银川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宁夏银川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横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煤屑(xiè)梵婀玲(ā)D.惦着(diàn)羞涩(sè)一椽(chuán)纤腰(qiān)2.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享受,多用于否定)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C.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发展过程,从制造乐器的技术角度讲,是从制造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如钟、鼓、磬等)向非自然的乐器(含有大量的技术性制造因素)发展的。

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祭祀、庆典等群集性活动的外在性向个人化的内心活动深入的,甚至是向个人心理的潜在活动深入的。

这些活动也决定了音乐对人类自身精神的深入。

而音乐本身也随着乐器本身的变化亦或是发展而趋向于更加复杂、微妙,更加深入地以声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一是以呈现的方式;二是以激发的方式。

也许,还有第三种,也即是用音乐试图创造我们人类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东西。

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本源——基因的研究,对人类未知的极其遥远神秘的外太空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音乐源泉。

可以说,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是我们亲近世界、亲近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感情体验的过程。

它既是体验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者对自己的感情体验的过程,是相互交融、浸透、共鸣的过程。

音乐的感受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无论是普通音乐听众,还是音乐家,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

甚至可以说,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

音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

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音乐中有着异常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

人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宁夏某知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2_2

宁夏某知名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2_2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

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

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宁夏育才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017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分。

......150....................21..题,满分.....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

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

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Ⅰ卷阅读题(共6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

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

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

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

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

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英语试题

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英语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下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On which floor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A.The second.B.The third.C.The fourth.2.What is the man’s favorite flavor?A.Coffee.B.Chocolate.C.Strawberry.3.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A.Clean the library.B.Watch a football match.C.Finish his job.4.When are the speakers supposed to meet?A.At 9:00.B.At 9:30.C.At10:00.5.What does the man mean?A.The actress was popular.B.The audience was impolite.C.The actor played wel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精神和坚韧品格。

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发展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

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夫妇关系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

《中庸》有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认为君子之道首先体现在夫妇关系之中,夫妇之道与天地之道是相贯通的。

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

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

如东汉时期的宋弘、唐代的尉迟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

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而重视夫妇之道与家庭和谐,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优势。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家庭;没有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家庭。

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

(郭齐家《家和万事兴》人民日报2017年07月04日 07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

B、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家庭和谐。

C、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B、文章在论证父慈子孝时从父慈对子孝的作用的角度切入,强调父慈是子孝的前提。

C、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D、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指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以及社会的稳定。

B、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C、西方通过宗教、中华文化通过家庭培育熏陶说明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截然不同。

D、一代代人继承祖辈的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家庭、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陌生人的拥抱安谅网上真是一个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给明人发来两则关于覃老弟的图片:一张是覃老弟在街头与毛头小伙子相拥相抱,另一张是覃老弟与一位妙龄女孩轻轻搂抱着的画面。

不过,这张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过的,这倒有点蹊跷。

明人决定约覃考弟喝茶一聊。

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子,把事情的由来说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广场的入口,有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站在那儿,眼光迎着他,对他谦恭地介绍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做一项社会实验,您能和我握个手吗?”覃老弟略显迟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着小伙子所说的话,又见他稚气未脱,书生卷气,便伸出手去。

小伙子握着他的手,连着说了几声:“谢谢,谢谢您,谢谢您支持我的实验。

”他走了不过百步,又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孩出现在他面前。

他以为那女孩也是想与他握手的,所以,当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手臂。

不料,这位还蛮清秀的女孩竟然说:“先生,我能拥抱您一下吗?我们,这是一项实验。

”覃老弟看着与自己的女儿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缕怜悯,微微点了点头,姑娘就双臂伸展,轻轻拥抱了他一下。

只一会儿,女孩松开手,退后两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谢谢您,谢谢您的支持。

”覃老弟彬彬有礼地回道:“不客气,不客气。

”“先生,您就不怕与陌生人拥抱吗?”姑娘又跟了一句。

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险的事,总是会付出代价的,不过,这不会有太大风险。

我相信这一点,也相信你!”姑娘双脸嫣红,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先生!”刚与姑娘告别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着他:“先生,我能问您要个手机号码吗?”这回,覃老弟有些警觉了:“你,要我手机号码干吗?”“先生,我们是在做社会实验,看您会给陌生人手机号码吗?我想,我也可以与您交换号码,算是交一回朋友。

”小伙子说得语句有点结巴,但说得还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还问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让。

他还自我介绍是H大的一位在校学生。

他感谢覃老弟对他们活动的支持,最后也问了一句:“您就不担心被陌生人要了电话,会有风险吗?”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这又有什么太大风险呢!冒险的事,总会有代价相随,不过,这没什么的。

”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

覃老弟也和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告辞了。

几周之后,有同事在网上发现了覃老弟与小男生相拥的照片,之后,他与女孩相拥的照片也出现了。

他心里一阵气恼,怀疑自己被设计了。

偏巧,小男生李让先打了进来。

小男生充满歉意:“先生,这是我们的错,一位同学开玩笑,把您的照片发同学圈了,又有同学加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把玩笑开大了。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处理,马上就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

”翌日,李让等几位学生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门致歉。

老师说网上信息已被删除,犯错的两位学生已被警方处理。

覃老弟又笑了:“这是冒险必定付出的代价,不过,我不是说过吗?这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我无所谓的。

”说完,他的“覃氏调皮”又生动欢快地展现在脸容上。

(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月15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陌生人的拥抱”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覃老弟之所以答应与陌生的女孩拥抱,只是因为她看起来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差不多,看见她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缕怜悯喜爱之惜。

C.覃老弟面对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机号告诉了他并表示没有“什么太大风险”,表明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

D.小说视角独特、洞察入微。

作者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篇幅短小,意味深长。

5.小说中画线处三次写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义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6.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主要特点?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

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

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

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

(摘编自中新网)材料二: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

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

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

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现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

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经营,希望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