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精粹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王安石的《读史》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二卷诗歌解读

王安石的《读史》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二卷诗歌解读

王安石的《读史》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二卷诗歌解读(文)若吾解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劳苦、辛苦。

),行藏(行止、事迹)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以讹传讹),末俗(近世的习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精华),丹青(史籍)难写是精神(尊重史实的正义的思想)。

区区(一点点的历史记载)岂尽高贤(贤明高才的尊称)意,独守千秋(年代久远)纸上尘。

[注]①黩誾: 音袒暗,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为求取功名富贵而付出不可想象的辛苦,希望功成名就,名垂千古。

可是身后的事迹是由后人来书写的,生前哪里知道会是谁来书写自己的事迹呢?有些史实由于缺失或者是没有确切地证据而致使后人书写时模棱两可,是似而非,导致以讹传讹。

而近代世俗的治学的风气更加混乱,以至于黑白颠倒,假亦真时真亦假。

由此现在看来,那些流传下来的典籍不一定就是那么至善至美。

史籍的撰写可贵的是保持尊重客观史实的要求。

可惜实际操作上太难啊|!所以说一点点的史籍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全部展现古代贤明高尚人的事迹,可是后人却是以为千秋万代,那些贤人高士都在史籍的记载中了吧。

殊不知有多少贤人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为后人所知。

悲哉!试题分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分析:选择B。

史实虽然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说成高贤都被历史泯灭,却是与事实不符。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第一问:史书是由人来编写,且受阶级的局限,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史实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II卷(二)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II卷(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续上)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纛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B 级。

这个考点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一定会考查。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目:《庐山谣》庐山谣,原名《试帖》,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庐山谣》描绘了庐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丽,以及白居易游历庐山时的感慨和思考。

该诗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成为传世佳作。

庐山在中国南方,素以山水奇绝、风景秀美而闻名。

白居易游庐山时,不禁感叹其美,用“谣”这一文体来描写。

诗的前四句作为诗的证明,说明诗是试帖的做的出来的佳作。

从第五句开始,诗人开始描述庐山山水,用了很多形容词来描绘其美丽和壮观。

“万曲千岩路不定”这一句用了一个“万曲千岩”的谓语,极大地夸张了庐山天然美景的数量和险峻的程度。

而“路不定”则表达了游客游山的难度。

第二段内容则侧重描写庐山名胜古迹的壮观,一一列举了几个名胜古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径吞吴钩,一桥飞雪泪”。

“三径吞吴钩”描绘了庐山峡谷之壮丽,让人感觉仿佛走在一条吞噬了历史传说中伟大战役的峡谷之中。

而“一桥飞雪泪”则把雪景和桥连接在了一起,让人感到山水和人文的奇妙联系,又让人对庐山的奇妙之处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最后一段则是针对自己的处境做的自我反省。

白居易表明,虽然襄阳之战失败,但他并不是天真地以为能获胜,而是出于一种坚持正义、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的精神。

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味着生命短暂,与世无争,此时与江月相伴,把酒吟咏,领略心境中的平和与宁静。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庐山谣》以美丽的庐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题,表现了一位文人游山所产生的兴奋和独特的感性思考。

整篇诗文形象生动、音律优美,刻画了庐山的艺术形象,也表达了白居易自己的思想境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在《庐山谣》中,白居易独到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幅极具艺术魅力的庐山画卷。

首先,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形容语,如“崔巍千仞,峭壁悬崖”、“潺湲涓滴,流泉飞瀑”、“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带雨透轻纱”等等,这些形容语不仅让人感受到庐山自然美景的绝妙和壮观,也为庐山注入了笃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2020年⾼考语⽂全国2卷⽂⾔⽂试题答案及翻译D.王安中诗⽂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采,为⽂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度赞扬,下令书于⼤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

13.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王安中⽆⼒控制,只是违⼼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王安中字履道,中⼭阳曲⼈。

考中进⼠,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卒相遇,⼠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即放⾛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王仔昔,朝廷⼤⾂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野道⼠,应当责令引见⼈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常害怕,他的⼉⼦蔡攸⽇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升他为学⼠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来朝归还燕⼭旧地,朝廷谋求帅⾂,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东燕⼭府路宣抚使、燕⼭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1.(2020年韶关一模)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

父初,官至毗陵太守。

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

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

善会袭安斩之。

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

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

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0年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

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日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2)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既葬,庐墓六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给下面—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_(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节选自《宋史》)(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辞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二、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