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应用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意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意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指的是基因组中存在的单个核苷酸的碱基变异,这种突变通常在不同个体之间产生区别,是人类基因组的主要遗传变异形式。
SNPs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SNPs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SNPs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确定在特定基因型的个体中是否存在患病风险或疾病的易感性。
比如,有些SNPs与罕见疾病或普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的发生有关。
这些SNPs被用作早期诊断和预测个体风险的生物标志。
此外,SNPs也可以用于遗传学研究中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通过对SNPs的分析可以确定个体间的遗传关系、不同种群的遗传特征以及人类种群的起源、迁移和演化历史。
这对于了解人类基因的起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以及种群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SNPs的研究还有助于药物治疗的个体化。
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存在差异,这与SNPs的存在和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有关。
药物疗效和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受SNPs的影响,因此个体基因型对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药物代谢酶基因的SNPs可以解释药物的代谢差异,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水平和暴露时间。
了解个体SNPs的信息,可以为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SNPs的研究方法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芯片和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SNPs的筛查和定量已成为可能。
此外,利用函数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以对SNPs进行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和功能注释。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SNPs的生物学意义,揭示SNPs与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SNPs的研究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通过分析和研究SNPs,我们可以揭示个体的遗传特征、疾病易感性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金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的合成与生物检测应用

金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的合成与生物检测应用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金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的合成与生物检测应用。
你们知道吗?这个探针可是大有来头,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探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吧!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金纳米团簇。
简单来说,金纳米团簇就是一种非常小的金属颗粒,它的大小只有几十纳米甚至更小。
这些小小的金颗粒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挤在一起玩耍一样。
而荧光探针则是一根非常细的棒子,它上面涂满了可以发出荧光的物质。
当我们将这个探针接触到金纳米团簇时,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事情:金纳米团簇会吸收探针上的荧光物质,然后重新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荧光的变化来判断金纳米团簇的数量和位置了。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合成金纳米团簇和荧光探针。
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金纳米团簇的前体材料和荧光染料。
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前体材料转化为金纳米团簇。
再将荧光染料涂在探针上,就可以得到一根完美的荧光探针啦!当然了,要想让这个探针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进行一些生物检测实验。
比如说,我们可以将这个探针注射到人体内,然后通过观察荧光的变化来判断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是否存在问题。
这个方法不仅非常安全,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哦!金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探针来帮助更多的人们解决健康问题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话题,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谢谢大家!。
纳米金的应用

纳米金的应用拓少杰(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应用化学1202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吴睿[摘要]纳米金作为纳米家族的重要成员,除了具有纳米材料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及催化活性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金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重点就纳米金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作了详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金;应用;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医学The appl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Shaojie Tuo(Grade 12, Class 1202, Major in Applied Chemistry, 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 scienc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Shaanxi)Tutor: Rui Wu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nanoparticle family,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the general properties of nanometer materials and other good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optical properties, biocompatibility, catalytic activity.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chemical, biomedicine, food and other fields. Based on these special properties, we mainly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biomedicin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gold nanoparticles; application; Food safety inspection; biomedicine引言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1]。
生物工程学

Q7 5 2 0 1 4 1 0 8 153
体 p 5 3的结构功能改变 ,获得癌基因活性的分子机制, 以及近年来对封闭突变体 p 3 5 活性所进行的探索等研究 方 向 所取 得 的进展 做 一 综 述 。 图 2参 3 83研 究 进展 =Ad a e s0 1 t n 5 e 5 V f e n HU a tp 3 r — l sac/ 大虎( 啦 学科 学 院放 射 与辐 射 医学研 究 所, e rh李 蛋 白质 组学 旧家 重点 验 窄. 北京 1 0 5 ) 令强 …/遗 8 0, 0 张 /
五( 西南科技 大学信 息 工程 学院 . J , 阳 6 0 ) 生物 [ l绵 N l 20 2I 1 I 数 学学报.- 0 8 32. 6 ~ 7 -2 0 , ()一3 4 3 0 2 三 周期性 是 人多数 居 因组 序 列 的编码 区所 具有 的主 要特 征 。该文提 出只计 算 l 频率 点 的傅 里叶 频谱 的 快 速 汁算 方法, 并用它 分 析 D NA序列 的 三周期 性, 用小 再利 波 变换 在 一定 尺 度 F 滤波 来实现 对 D NA序列 编 码 区的 预 测 。理 论 分 析 和 大 量 ‘ 机 实 验 证 实 了 方法 的有 效 1 算 性 , 测效 果 良好 。该 方法运 算快 速, 需要 任{ j 练组 , 预 不 4J l I 也不依赖于现有数据库的信息 。图 3表 2参 1 3
传 . 2 0 , ()一6 7 7 3 一 0 83 6 . 9 ~ 0 0
抑癌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过程 I一个极为关键的事 } J 件 。P 为休 内 最重 要 的 抑 癌 基 因 之 ~ ,在 人 类 癌 5 3作 症 中发 生 突变 的频 率 高达 5 。 同时 ,P 0 5 3突变 也 是 人类遗 传 病 I Fa me i 1u n 综合 征 的主 要 病 因 。p 3 常 ’ 5最 见 的突 变形 式 足错 义突变 ,所 形 成 的突变 体 p 3 5 不但 失 去 _野 生型 P 3的抑痛 功 能 , Ⅱ 还获 得 了 一 『 5 系列 类 似 于 痛基 L 的功 能 ,促进 r肿 瘤 的 进 程 。文 章 拟对 突 变 大 I
基于NUPACK预测设计的Toehold诱导链置换反应及其在DNA酶催化微流控化

能 够快 速合 理确定 最优 序列 的方 法. 近2 0年来 , 通过 对 D N A杂交 反应 热力 学 的深入 研究 ,研究 人 员开 发 了一 系 列 能够 较精 准 地 预测 D N A二 级结 构及 D N A间相互 作用 的软件 ,如 D I N A Me h J o J 和N U P AC K¨ 等 ,为 D N A探 针 的设 计 及优
著增加[ 2 3 .因此 , 建立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 S N P检测方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 S N P的检测 方法 大致 可分 为两大 类 , 其 中一 大类 需 借 助 蛋 白质 酶 完成 反 应 及 检测 , 包 括 特
异性酶切法 、 引物延伸法 和引物连接分析法 等 ; 此类方法存在操作过程较复杂 , 成本较高 , 对 反 应条 件 的要求 较为 严格 等 固有 缺 陷 ,限制 了其 在 S N P检测 中 的广 泛应 用 .另一 大类 依 赖 D N A分 子 杂 交技术 进 行检测 ,其 中最 具 代 表 性 的方 法 是 采 用 荧 光基 团标 记 的分 子信 标 探 针 或 纳 米 金 标 记 的 D N A探针 来进行检测.尽管此类方法有效克服了酶辅助法存在 的缺陷, 但探针设计过程较繁琐 , 通 常需要 经 过反 复试验 才能 确定 性能最 优 的探针 序列 J .重复性 的序列筛 选 过程 以及较 为 复 杂 昂贵 的
0 6 5 7 . 3 文 献标 志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单核苷 酸 多态性 (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o r p h i s m s , S N P s ) 是最 常 见 的一 种人 类可 遗 传变 异 ,主要 是 指在基 因组水 平 上 由单 个核 苷 酸变 异所 引起 的 D N A序 列 的 多态 性 .S N P的发生 通 常 会改 变 编码 蛋 白 的结构 及功 能 活性并 最终伴 随疾 病 的出现 .例如 , 编码 微管 相关 T a u蛋 白的基 因 r s 2 4 2 5 5 7的 S N P突 变 与 阿尔兹 海默疾 病 密切相 关 ;当 r s 2 4 2 5 5 7发生 G — A基 因突 变 时 ,阿 尔兹 海 默疾 病发 生 的 可 能性 显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崔玉娟【摘要】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检测和诊断技术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费力、灵敏度和准确度低且干扰因素多.近年来,一系列基于杂交、扩增和测序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既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检测成本,又极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还没有一种单一分子诊断技术可同时满足简便快速、高灵敏、高准确度、高通量和自动化等要求.各学科交叉、多方法联用等策略,有助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向更加简便快速、高通量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病原微生物;基因芯片;DNA传感器;数字PCR;核酸适配体【作者】崔玉娟【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2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病毒和细菌等,其种类繁多且变异迅速,近年来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给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
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是其有效防控的前提,也是科学用药的基础。
[1]然而传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免疫学反应等,[2]这些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微生物培养费时费力,仅能检测活菌总数;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及部分病原微生物难或不可培养等;[3]大量严重耐药性菌株以及新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出现等,已成为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逐渐向分子诊断、代谢组学、指纹图谱、DNA 传感器及仪器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其中分子诊断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核酸进行检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还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病原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甚至同源性分析等。
可视化检测酶的活性——金纳米粒子新应用

可视化检测酶的活性——金纳米粒子新应用2016-04-22 12:31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金纳米粒子可视化检测酶活性示意图端粒酶是在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
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DNA 克隆机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克隆的次数增加。
但是,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当严密的调控,只有在造血细胞、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这些必须不断分裂克隆的细胞之中,才可以侦测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
当细胞分化成熟后,必须负责身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需求,各司其职,于是,端粒酶的活性就会渐渐的消失。
对细胞来说,本身是否能持续分裂克隆下去并不重要,而是分化成熟的细胞将背负更重大的使命,就是让组织器官运作,使生命延续。
人端粒酶在超过85%的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特殊靶点,同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应用最广的端粒酶检测方法是由杰里·肖(Jerry W. Shay)实验室发明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
他们是将端粒酶反应产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再通过电泳观察PCR反应产物来确定端粒酶活性。
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却伴随着PCR引起的假阳性,假阴性等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尝试用其它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但大多会带来一些其它的问题如复杂的操作步骤,需要特殊的仪器,灵敏度不足等,因此无法被广泛应用。
基于纳米金比色检测NOS1AP基因单碱基突变

寡核苷酸 D A N .室温下 , 检测探 针分别与互补序列 、 单碱基 突变序列 在缓冲液 中进行杂交 , 再分别加入纳米 金溶 液以及 N C 溶 液.用 肉眼可 以观察到纳米金溶 液在两种不 同杂交 溶液 中产 生 明显 不 同的颜 色变化 .这 a1 种变 化可通过紫外一 可见分光 光度计测定纳米金 溶液 的紫 外吸收 峰值 的变 化来证实 .实 验结果表 明 , 纳米 金
溶 液 在 一 定 浓 度 N C 存 在 的 条 件 下 , 互 补 双 链 N S A N 及 单 碱 基 突 变 N S A N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aI 对 O 1 PD A O 1 PD A 颜 色 反 应 及 紫 外 吸 收 光 谱 的 改 变 .此 方 法 可 望 用 于 相 关 疾 病 的 医 学 诊 断 及 单 碱 基 突变 的 检 测 . 关键词 纳米 金 ; O 1 P 单 核 苷 酸 多 态 性 ;比色 检 测 N SA ; 0 5 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5 -7 0 2 1 1 .95 5 2 1 9 (00)016 - 0 0 中 图分 类 号
同静 电作 用 对 SplD A 的多态 性进 行 了检 测 .一氧 化 氮合 酶 1接头 蛋 白 ( O 1 P 基 因可 编码 一 种 ia N N SA )
与蛋 白质 结 合 的信号 分 子—— 神 经 型一 氧化 氮 合 酶 ( N S ,n O n O ) N S催 化 产 生 的 N O作 为 mGu 2 3的 lR / 下 游 分子参 与脑缺 血 预处 理过 程 中 m lR / G u 2 3介导 的脑 缺 血 耐受 的形 成 ;该基 因与 心脏 急 性猝 死 及 Q T问期 持 续 时 间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 O 1 P基 因 的 多 个 位 点 可 以 发 生 突 变 ,如 r1 1 3 4 Ⅲ .N S A s2 4 8 2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p r e tfC de Mei l ae h aMe i lU i r t eat n a r dc r,C i dc n esy m o s aC n 1 La n g, hn ; o t , h na g l0 0 , io i C ia pa n
3 col Maei c ne n n i eig S ey n o t h i U i m t, hna g 10 7 La nn C i .Sh o o f t a S i c dE gn r , hna gP l e n nv i S ey n 18 0, i i rl e a e n yc c e y o g, h—
d v l p n fd s a e ,a d mo e a d moe su ish v e n r p r d o erc reai n r d t n l t o s frS ee t n a e e eo me to ie s s n r n r td e a eb e e o t n t i or l t .T a i o a h d o NP d tc i r e h o i me o c mp i ae o l t d,c s mu h t n a o ,a d gv i h f s o iier t .Ne t o sh v e n c n tn l e e o e n p l d, c ot c i a d lb r n ie a h g e p st ae me l a v w meh d a e b e o sa t d v lp d a d a p i y e a n h c ee t n wi od n n p r ce so e o er lt ey mau e tc n q e .T i a t l to u e e e a p c lS e mo g w ih d tc i t g l a o a t lsi n f h ea i l t r h iu s h s ri e i r d c s s v r l y i a NP d — o h i t v e c n t
断出现并 应用。纳米金法是 目前较为成熟 的检测 技术 , 中介 绍几 种常见的 S P检测方法 。 文 N
[ 关键词】 纳米金; 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中图分类号】 Q 2. 543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19 21)1 05o 0889 (02 0 - 8_ o 4
( .S e —er dcl dc t nP o rm,C iaMei lU i rt,S ey n 10 1 Lann ,C ia 2 1 e n Ya i uai r a v Me a E o g hn dc nv sy h na g 10 0 , ioig hn ; . a ei
医学研究生学报 21 0 2年 1 第 2 月 5卷 第 1 期
JMe o ga V 12 ,N . , a ur, 0 2 dP s r , o.5 o1 Jn ay 2 1 t
・
8 ・ 5
综
述
纳 米 金 检 测 单核 苷 酸 多态 性 的应 用进 展
孙加 司 , 陈思娇 , 史 记综述 , 邵 义 , 宋今 丹审校
[ 摘要 】 单 核苷酸多态性 (i l nc od o m rh m,N ) s g ul repl o i S P 与疾病发 生 的关 系的重要性 日益受 到重 视 , 讨 S P ne ei y ps 探 N 与 各种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已见 于大量 报道 。传统的检测 S P的方 法操作 复杂 , N 费时费力 , 阳性高 , 的 S P检测 方法不 假 新 N
Me i lU i ri ,S ey n 1 0 1 La nn ,C ia d a n e t hn ag 1 0 0 , io i c v sy g hn )
[ bt c ] M r ad o pr c e g tce e s c tno s g ul te o m rh m ( N )wt t A s at o r i o a e s i t hdtt s ii nlnc od l o i S P i e r e n m e m t ib n aa n o h a o ao f i e e i p y p s hh
n ; .KyLbrtr hns H at Miirfr e ioy/Rs r stt o Mo clr ioy C ia a 4 e aoaoyo C ie el nsy o lBo g f e h t Cl l ee c I tuef l ua o g , hn a hni e B l
G l a oat l rte e c o f ig u l t epl rhs A p ae odn n pr c s o t t no n l n c oi o mop i ie f h d e i s e e d y m: nu dt
S N J . C N S.a S i ei i S O Y S N i.a hcig U i s , HE ii , HI r e n ai jo J v w g, HA i, O G J d n ce n n k
t cin me h d ,Mmi g t r vd o d a n e e e c rf rh rsu is e t to s o n p o ie s me i e s a d r fr n e f u t e t d e .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