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客户侧设备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IMS集团固话和一网通业务组网方案

IMS集团固话和一网通业务组网方案

IP PBX
电话线 网络线 网络线
人工话务台功能需求。
存在总分机构内部短号统一规划需求。 • 组网方式:使用单台IPPBX设备进行组网 或与IAD、 AG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 组网特点:采用IPPBX设备接入移动专线 网络,直接注册到SBC,接入IMS核心网; 如有级联IAD、AG等设备,则向IPPBX设备 发起分机代理注册,通过IPPBX接入IMS
AG设备
AG即综合接入网关设备,位于CM-IMS网络的用户侧,支持提供语音业务,负责将用户的语 音接入到CM-IMS网络完成相应功能。与IAD相比,AG设备的下行端口数量比较大,具有更 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 支持与CM-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 支持与CM-IMS核心网交互完成CM-IMS网络提供的各种业务。 • 支持终端混音的三方通话。
IP PBX组网方案
目标客户:
CM-IMS
SBC
党政军、行业主管部门、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区域 龙头企业、酒店宾馆,客户的基本需求如下: 基本的语音业务需求,固话、传真等需求。 话音用户数较多,有内部短号互拨需求。 企业总机, IVR智能导航需求。
接入网
个性化的彩铃和集团彩铃需求。 计费功能需求。
分流保号对IMS接入设备要求
端口要求
• 针对保号业务,要求现网的IMS接入设备能够提供FXO接口或者E1接口,分别用于收敛模拟 中继线路和TDM中继线路。
功能要求
1.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智能路由功能,实现语音话务的分流,即可以根据实际用户的拨号 规则自动选择出局线路。 2.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每个端口设置多个号码,至少满足他网运营商短号和长号以及CMIMS短号和长号的分配。 3.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断电逃生及断网逃生功能,即在用户现场断电及IMS接入设备上行 链路中断,无法与CM-IMS通讯的情况下,能够支持所有的呼叫切换至原有的运营商线路 上。 4.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访问控制功能,只允许本机设备的端口通过他网运营商线路和IMS 线路出局,不允许级联设备跨设备通过另外一台IMS接入设备的他网运营商线路和IMS线 路出局。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20101220

中国移动CM-IMS-SBC设备规范v1.1.0-2010122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C M-I M SS B C设备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C M-I M SE q u i p m e n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S B C版本号:1.1.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 缩略语 (2)4. 概述 (2)5. 设备功能 (4)5.1. 全代理SBC功能要求 (4)5.1.1. 注册管理 (4)5.1.2. 信息添加 (4)5.1.3. 互连功能 (4)5.1.4. 媒体资源管理功能 (6)5.1.5. QoS控制功能 (7)5.1.6. 编解码转换功能(可选) (7)5.1.7. 计费功能(可选) (8)5.1.8. 安全功能 (8)5.1.9. 司法功能 (9)5.1.10. IP版本互通功能(可选) (10)5.1.11. BGW功能 (10)5.2. 分离式SBC功能要求 (10)5.2.1. 信令控制部分功能要求 (10)5.2.2. BGW功能要求 (16)6.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8)6.1. 容量及性能指标 (18)6.2. 可靠性指标 (19)7. 接口要求 (19)7.1. 物理接口 (19)7.1.1. 10/100MBase-T接口 (20)7.1.2. 1000M Base-Lx/Sx接口 (20)7.1.3. 1000M BaseT接口要求 (20)7.1.4. 10G以太网接口 (20)8. 逻辑功能接口 (21)8.1. Gm接口 (21)8.2. Ia接口 (21)8.3. Mw接口 (21)8.4. Mb接口 (21)8.5. 计费接口 (22)9. 硬件要求 (22)9.1. 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22)9.2. 对处理机的要求 (22)9.3.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23)10. 软件要求 (23)10.1. 基本要求 (23)10.2. 软件功能要求 (24)10.3. 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24)11. 可靠性要求 (25)11.1. 硬件可靠性要求 (25)11.2. 软件件可靠性要求 (26)11.3. 设备可靠性要求 (26)11.4. 网络可靠性要求 (26)12. 时间同步要求 (27)13. 网管要求 (27)13.1. 网管接口 (27)14. 环境要求 (38)14.1. 环境温、湿度要求 (38)14.2. 机房地面要求 (39)14.3. 防尘要求 (39)14.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40)14.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40)14.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40)14.7. 运输和仓储要求 (40)14.8. 噪声要求 (40)15. 电源及接地要求 (40)15.1. 电源要求 (41)15.1.1. 直流电源要求 (41)15.1.2. 交流电压要求(可选) (42)15.2. 接地要求 (42)15.2.1. 接地方式 (42)15.2.2. 接地要求 (42)15.2.3. 接地线截面积 (42)15.2.4. 接地电阻值 (43)15.2.5. 电源的冗余度 (43)15.3. 过流过压保护 (43)15.3.1. 安全要求 (43)15.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43)15.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44)15.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44)15.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44)15.3.6. 防电涌破坏 (44)15.3.7. 绝缘电阻 (44)16. 编制历史 (44)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IMS市场分析报告

IMS市场分析报告

IMS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一种面向IP网络的多媒体子系统,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如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实时消息等。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IMS市场也在不断壮大和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IMS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预测。

IMS市场正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全面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报告的整体结构安排。

首先介绍了引言部分的内容和目的,然后详细描述了正文部分的三个主要内容模块:IMS市场概况、IMS市场发展趋势和IMS市场竞争格局。

最后,简要介绍了结论部分的内容,包括IMS市场前景展望、IMS市场发展建议和总结。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将有助于读者对本报告的整体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旨在对IMS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IMS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对现有数据和趋势进行分析,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对IMS市场前景的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分析,能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IMS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增长。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IMS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从IMS 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了IMS市场的全貌。

通过对IMS市场的研究,我们发现IMS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同时,我们也深入分析了IMS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现市场竞争激烈,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以便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基于对IMS市场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未来的市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并为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IMS技术交流文档

IMS技术交流文档

03 IMS技术应用场景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语音通话
IMS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服务,支持跨运营商、跨网络的语音 通信,提高通话质量和稳定性。
视频通话
消息传递
IMS技术可以支持消息传递,包括文 本、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的消息发 送和接收,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便 捷性。
IMS技术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功能,提 供高清、流畅的视频通信体验,满足 用户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IMS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IMS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IMS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IMS技术逐渐成熟。目前,IMS已经成 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网络、固定网络以及互联网领域。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 的发展,IMS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多媒体服务。
企业内部通信中的应用
1 2 3
统一通信
IMS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统一通信,提供包括 语音、视频、消息等多种通信方式,提高企业内 部沟通效率和协作能力。
会议系统
IMS技术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会议系统,提供高 清、稳定的音视频会议功能,方便企业进行远程 会议和协作。
应急指挥
IMS技术可以应用于企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快 速、准确的通信手段,保障企业安全和应对突发 事件。
安全性问题
高昂的维护 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跟上技术的更新换代并保 持系统的领先地位也是IMS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
技术更新迅 速
由于IMS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专业的维护团 队进行支持,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浅论IMS的主要接入场景及其特点

浅论IMS的主要接入场景及其特点

浅论IMS的主要接入场景及其特点作者:陆晶俊何迪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06期【摘要】目前的电信运营市场主要是分为个人(家庭)用户以及集团客户这两大类。

对这两类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IMS接入场景的研究与部署。

【关键词】 IMS 通信网络品牌效应随着我国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提供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的业务已经成为网络运营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品牌效应、增长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随着电信企业的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中国的电信市场全业务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移动面临着全新的市场形势。

如何利用中国移动目前已有的优势,将业务运营从移动通信扩展到宽带互联网、固定接入等领域成为中国移动密切关注的课题。

IMS实现了业务、控制、承载的分离,提供了接入无关的核心控制,其不仅可以实现最初的VoIP业务,更重要的是IMS将更有效地对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及应用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网络的智能,使用户可以跨越各种网络并使用多种终端,感受融合的通信体验,被业界认为是未来核心网的目标架构[1]。

目前的电信运营市场主要是分为个人(家庭)用户以及集团客户这两大类。

家庭客户市场以用户“MOU高、ARPU值高、离网率低”的“两高一低”的特点,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电信业务收入中最为稳定的板块。

集团客户是指区别于普通个人用户和家庭用户的团体用户,其特点是“大”,所以也称为大客户,其行为变化对于其他客户有相当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而且其对于运营商的利润贡献也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的80%收入来自只占总用户数20%的集团客户,所以集团客户永远是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目标群体。

下面将主要对这两类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IMS接入场景的研究与部署。

1 IMS小区接入方案随着电信市场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将家庭客户市场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争夺维系个人高价值客户的切入点,对家庭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试图抢得最大的家庭客户市场服务份额。

IMS客户侧设备模型分析

IMS客户侧设备模型分析
单价$ 元%
$3E%%% )E1)E )1%% 3E%%
合计
$ 元%
$3E%%% )E1)E )1%% (0%%%
b;9
4
配套设备
b;9
4
配线架
4
主材
$主设备 Eg%
布线施工
$ 主设备 $%g%
4
4
总计
4
4
每线投资
$ 含配套%
4
4
每线投资
$ 不含配套%
4
4
)
E%%%
M
3%%%
$%
$3%%
4
4
4
4
4
4
超过 E%% 线"或用户计划有较大扩容可以考虑用 可以接入到 #I9 的 IQ<O
或 9#;Q_ 上-企业侧部署 #;;FV*J!I ;FV"均支持模拟用户
直接接入$ 典型容量一般支持 $)M210M% -对于部署在不同楼层
或附近楼宇的相对密集的部门"可以通过 #=!或 =Q在企业内
关键词*#I9%#;%;FV%=Q%#=!
!#I9 客户侧设备分析背景及目的
$% #I9 客户侧设备分析背景 # 目前中国移动 #I9 网络业
已成熟"为增加客户数量及收入"中国移动大力发展 #I9 业务#
为响应集团要求"河北移动目前正努力发展 #I9 客户# 在中国
移动集中采购价格中"单用户造价并不包含配套设备及管路走
b;9
4
3
配线架 4
E
4
4
4
4
4
4
设备预估 单价$ 元%
))%%% 3E%% E%%% 3%%% E%%

IMS接入设备接入方案行业应用介绍

IMS接入设备接入方案行业应用介绍

IMS接入设备接入方案行业应用介绍行业应用方面,IMS接入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不同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行业应用。

1. 电信运营商:IMS接入设备是电信运营商实现VoLTE(Voice over LTE)服务的核心设备。

VoLTE是使用IP网络传输语音通信的技术,相比传统的2G/3G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语音质量和更低的延迟。

IMS接入设备提供了通信和媒体处理功能,实现了VoLTE服务的接入和鉴权,同时也支持其他多媒体通信服务如视频通话、实时消息等。

2.企业通信:IMS接入设备可以集成到企业通信系统中,为企业用户提供统一通信服务。

企业通信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实时消息等,可以通过IMS接入设备进行实现。

IMS接入设备还可以和其他企业应用集成,如CRM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实现更高效的企业通信和协同办公。

3.公共安全通信:IMS接入设备可以和公共安全通信系统中的应急通信设备配合使用,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信服务。

在紧急情况下,IMS接入设备可以实现多个通信终端的多媒体通信,如警察、消防员、救护人员之间的语音通话、视频传输等,实现实时的指挥和协调。

4.社交通信应用:IMS接入设备也可以作为社交通信应用中的通信服务提供者。

社交通信应用如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需要具有稳定的语音和视频通信能力。

IMS接入设备可以提供这些通信服务,并支持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社交体验。

5.物联网(IoT)通信:IMS接入设备还可以支持物联网通信,为物联网设备提供通信能力。

物联网通信需要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低功耗通信等特点,IMS接入设备可以提供这些功能,并且通过IMS的标准化接口,可以与其他物联网平台和应用进行集成,实现跨平台的物联网通信。

在以上行业应用中,IMS接入设备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提供了可靠和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变化,IMS接入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IMS简介__含网络拓扑

IMS简介__含网络拓扑
全球标准化体系工作来看, 从IMS全球标准化体系工作来看,国际上 全球标准化体系工作来看 国际上IMS相关标准组织主 相关标准组织主 要有3GPP、3GPP2、TISPAN和ITU-T,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出发 要有 、 、 和 , 点对IMS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 点对 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 3GPP是IMS标准的发起者和主要贡献者,到目前为止3GPP已发布了 R5/R6 /R7/R8四个标准版本,R9版本的制定工作已启动。 3GPP2主要是基于3GPP的IMS Core定义了MMD(多媒体域),主 要考虑CDMA网络的接入,已经公布了Rev0和RevA版本,目前正在 制定RevB版本。 TISPAN从固网接入为出发点,定 义了支持固网的IMS体系架构,已 发布了R1版本,目前已展开R2版本的工作。 ITU-T的IMS架构和ETSI TISPAN的基本相同,从支持固定接入方式 的角度对IMS提出各种需求,目前正在开展IMS和IPTV融合架构的标 准化研究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化化组织IETF、WiMAX、Cable Lab、 MSF等从不同的角度对IMS提供支持和贡献。 IETF主要负责SIP、 Diameter等协议的规范和扩展;WiMax、Cable Lab、MSF、 ATIS正在考虑IMS对各种不同接入方式的支持。
DNS、ENUM Server:
DNS (Domain Name System):服务器负责URL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可以直接借助Internet公网上的分层DNS Server,也可直接在网内新建 DNS服务器 ENUM (E.164 Number URI Mapping)服务器负责电话号码到URL的转 换
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为新的体 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和 技术的发展为新的体 系架构的提出做好了技术上的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S客户侧设备模型分析
作者:张希赵秋爽于雅静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3期
摘要::目前中国移动IMS网络业已成熟,为增加客户数量及收入,中国移动目前大力发展IMS业务。

为响应集团要求,河北移动目前正努力发展IMS客户。

本论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建立IMS客户侧模型,而模型的建立能够指导方案及施工,节省单用户造价。

关键词::IMS;IP;PBX;AG;IAD
1 IMS客户侧设备分析背景及目的
1)IMS客户侧设备分析背景。

目前中国移动IMS网络业已成熟,为增加客户数量及收入,中国移动大力发展IMS业务。

为响应集团要求,河北移动目前正努力发展IMS客户。

在中国移动集中采购价格中,单用户造价并不包含配套设备及管路走线等。

实际施工中,单用户造价提高。

2)IMS客户侧设备分析目的。

本论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建立IMS客户侧模型,而模型的建立能够指导方案及施工,节省单用户造价。

2 IMS客户侧设备模型分析
IMS客户侧接入模型分为小规模集中新建(E1接入、IP PBX+IAD方式)、大规模新建(E1接入、IP PBX+AG+IAD)、Centrex分流(大规模保号、E1接入)等场景模式。

1)小规模集中新建(E1接入、IP PBX+IAD方式)。

适合发展同一楼宇或附近小企业客户。

在楼宇机房部署一套IP PBX,上行通过E1连接GMSC或MGCF;下行接IAD,IAD部署到企业机房(小型企业无机房,可以部署到配线架旁),多家企业共享专线资源。

在IP PBX上通过虚拟IP PBX,为各企业提供总机、短号,企业之间通过长号互拨。

对于部分需要保号的企业,在企业侧新增O口IAD,提供保号业务。

如果楼宇各企业电话通过楼宇集中布线(即配线架集中在楼宇业主机房,用户线直接拉到企业办公区),可以直接通过IP PBX出用户线,连接各企业原配线架。

以224线用户方案为例估算出每线投资价格,如下表所示:
2)大规模新建(E1接入、IP PBX+AG+IAD)。

用户规模超过500线,或用户计划有较大扩容可以考虑用PBX方案;E1上行可接入到GMSC或IP前置机,也可以接入到IMS的MGCF或SIP GW上;企业侧部署IP PBX/TDM PBX,均支持模拟用户直接接入(典型容量一般支持128768);对于部署在不同楼层或附近楼宇的相对密集的部门,可以通过IAD或AG在企业内部局域网进行接入(仅适合部署IP PBX场景)。

以1536线用户为例估算出每线投资价格,如下表所示:
3)Centrex分流(大规模保号、E1接入)。

企业原来通过Centrex接入,机房内无设备,他网用户电缆连接配线架。

用户进行转网,需要保留原电话号码(部分或全部),系统需保号电话号码数大于32。

在企业机房部署IP PBX,上行通过E1接入GMSC或MGCF或SIP GW。

根据需要保号数量配置相应的O口IAD,该类IAD提供FXO接口,连接他网用户线,一般容量从1、8、16、32,根据实际组合配置。

IAD通过SIP协议注册到IP PBX上。

其他内部电话及新增电话都接到新配线架上。

通过O口IAD不仅支持本地保号,也适用对同区域企业其他分支进行总部集中保号。

对于配线架产权是他网,可以采用小容量O口IAD进行桌面分流保号。

以1536线用户为例估算出每线投资价格,如下表所示:
3 总结
IMS业务作为ICT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把IMS客户侧客户模型分析转变成一个样本来指导工程的实施。

本论文从河北移动IMS业务现状出发,研究IMS客户侧模型发展的网络规划及成本核算,为河北移动IMS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AG、IP PBX、SIP GW、IAD OMC功能规范(版本号:
0.1.1).20110527.
[2]中国移动.中国移动CMIMS AG测试规范V1 0 0.20110412.
[3]华为公司.河北移动IMS下的专线拓展模型建议.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