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语的语音和归属

合集下载

白族概况

白族概况

白族概况族称白族(白文:Berf cuf或Baif cuf,英文:Bai ethnic group)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自称“白子”(Berpzi/Baipzix)、“白尼”(Berpnid/Baipyind)、“白伙”(Berphuo/Baipho),汉语意为“白人”。

他称有“民家”、“那马”、“勒墨”等等,居住在大理、昆明等地及湖南桑植一带的白族,汉语称为“民家”;居住在丽江、迪庆、怒江一带的白族,纳西语称之为“那马”,傈僳语称为“勒墨”;在贵州威宁一带的白族,因有七姓,被称为“七姓民”。

据文献记载,白族与先秦时期的氐羌有渊源,两汉时称作“巂”、“滇僰”,三国两晋时称作“叟”、“爨”;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等。

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统称白族。

人口及分布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白族有1,858,063人,是我国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

据2007年底的人口统计资料,全国白族人口已达200余万人,其中云南省约有159万人,贵州省有22万人,湖南省有15.1万人,四川省有1万人,湖北省有0.8万人。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

据统计,2008年大理州的白族人口为117万人,占大理州总人口的33.67%,其中大理市有41.2万人,漾濞彝族自治县有1.19万人,祥云县有4.6万人,宾川县有4.5万人,弥渡县有0.16万人,南涧彝族自治县有0.24万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有0.65万人,永平县有0.66万人,云龙县有15万人,洱源县有17.2万人,剑川县有15.7万人,鹤庆县有15.9万人。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有白族人口95567人(2007年末),占全县总人口46.92%;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有白族人口10万余人(2003年末),约占该县总人口的23.2%。

白族语常用地名释读

白族语常用地名释读

地名,不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历史以及社会文化内涵。

破释地名,能从一片历史碎片中,触摸先祖迁徙垦殖的艰辛;能从半幅朦胧的山水画中,想象曾经的明朗清丽;能从古汉语中领悟到少数民族语同汉语间的渊源关系,使民族自信充溢于胸,家乡情怀更加浓烈。

多少年来,笔者曾困惑于“睑”、“乡邑”、“乡党”、“赕”、“禾”、“登”等白族常用地名。

随着对白族文化的深入认识,才渐渐明朗开来,并深感白族地名是先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产物,是先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释读出来,以便代代相传,故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睑”,白族人称“城”。

睑,音jiān。

《辞海》释“眼皮。

唐时南诏人称州为睑。

如云南睑;白厓睑”。

睑,根据字形,与眼睛有关。

为什么南诏人称州为睑呢?这极有可能是记录者白语汉译所误。

白族称城市,其语音与“jiān”相近,无法用汉语拼音准确表示,记录者借用近音字“睑”代替了城。

如昆明城、大理城、丽江城、剑川城,白族语称“昆明睑、大理睑、丽江睑、剑川睑”。

白族语说“城”、“成”等,音都与“睑”相近。

这其实就是城的变音。

京城,就是“京睑”。

大理周城,白族语称“真睑”,意为真正的城。

一个村名叫“真睑”,走进看看周城人家大门那斗拱重檐、飞鸟层叠,极尽富丽堂皇、精美卓绝的气派,听听周城乃周朝子民的民间传说,周城古村潜藏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乡邑,指乡村,常用“南乡北邑”指本村与周围的村庄。

乡,白族语音变为“xióng”。

邑,亦略有变化。

据查,乡,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后泛指农村,县级以下单位。

邑,甲骨文字形,上为白族语常用地名释读平 女囗wéi,表示缰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示城邑。

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旧指诸侯分给大夫地。

《辞海》释四个义项:①古代称侯国为邑;②京城,《诗》“商邑翼翼,四方之极”;③泛指一般城市,大曰都,小曰邑,秦汉以后指县以下小镇。

语系、语族、语支简表(语言谱系分类)

语系、语族、语支简表(语言谱系分类)

语系、语族、语⽀简表(语⾔谱系分类)⼀、汉藏语系
1.汉语。

2.僮侗语族——僮语、布依语、傣语、⽼挝语等。

3.苗瑶语族——苗语、瑶语等。

4.藏语语族——藏语、彝语、景颇语、哈尼语、缅甸语。

⼆、印欧语系
1.印度语族——印地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

2.伊朗语族——波斯语、阿富汗语。

3.斯拉夫语族——俄语、乌克兰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

4.波罗的语族——⽴陶宛语、拉脱维亚语。

5.⽇⽿曼语族——荷兰语、德语、英语、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

6.凯尔特语族——不列颠语、爱尔兰语、苏格兰语。

7.拉丁语族——西班⽛语、葡萄⽛语、法语、意⼤利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

三、乌拉尔语系
1.芬兰-乌⼽尔语族——芬兰语、匈⽛利语。

2.撒莫狄语族。

四、阿尔泰语系
1.突厥语族——⼟⽿其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

2.蒙古语族——蒙古语、满语、鄂伦春语。

五、闪-含语系
1.闪语族——阿拉伯语、埃塞俄⽐亚语。

2.含语族——索马⾥语。

六、伊⽐利亚-⾼加索语系
七、达罗毗荼语系
⼋、马来-玻⾥尼西亚语系
九、南亚语系
关于⽇本语和朝鲜语尚未证实是属何种语系。

参考资料:⼈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初中地理第⼀册教师教学⽤书》。

怒江勒墨白语语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怒江勒墨白语语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怒江勒墨白语语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探析
怒江勒墨白语是中国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通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该语言的音系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该语言的语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怒江勒墨白语的语音变化主要包括元音变化、辅音变化以及声调变化。

在元音变化方面,怒江勒墨白语的元音系统包括9个元音音位,分为前、中、后三组。

这些元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会发生变化,如元音的开合度、圆唇化和调音位置等。

这些变化是由于各种音变规律和语音变体的影响。

怒江勒墨白语的声调变化是该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该语言的声调系统包括两个声调和一个降调,并且具有变调和连读的现象。

声调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会发生变化,如语境调、连音规则、语音速度和语调转折等。

这些变化是由于声调的功能和语音语调的影响。

怒江勒墨白语的语音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音地点因素是影响语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语音环境会引起语音的差异。

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语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角色会导致语音的差异。

怒江勒墨白语的语音变化也是受到地理、社会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怒江勒墨白语的语音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元音、辅音和声调等多个方面。

这些变化是由于不同的语音规律和语音环境的影响。

语音变化也受到地理、社会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探究这些语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拼音白文音位系统

拼音白文音位系统

2008年2月29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白族语言公选课《基础白语》今日开课第一课:白族文字语音课拼音白文音位系统声母:27个发音部位:双唇音:b p m f v(v声母词,例如:背负vvx、媳妇 vvxnid 疯子vvdzix ) 齿间音:z c s ss(ss声母词,例如:ssi t kuei l饵筷、给ssit、绕sso )舌尖音:d t n l舌面音:j q ni女x y(ni声母词,例如:女子nivxnid)舌根音:g k ng h hh(后)(ng/hh声母词,例如:牛nged、我ngot/后hhex、漏hhet )卷舌音:zh ch sh r(本行为白汉双语声母音位)发音方法:塞音 b d g送气塞擦音擦音 ; ;鼻音边音韵母单韵母9个:a o e i u v ei ai ui[y]例词如下:ei: bei d bei d剥皮 bei走 fei拂 bei t si f背书peil撕ai : ai x bo l哑巴 p ai l粑/perl zaigaip狭窄i:bi l左bi x矮di l提di x爹ji l多jix拉ji t田、地u:bux抱 pul吹tu l讨少xu x zu x早v:fv l飞 fvx半fv t放屁v l戳vv x背、负ui:jui l拘jui醉烫qui jui醉 xui x水qui t(一)捧、抔复韵母:ia io ie iei iai iao iui韵头复韵母例词:ia jia接节 qia贴 xia杀io dio l聪明pio l瓢pio甩打 bio x不是、否ie pie l消失 pie撇bier'pierl板壁iai jiai借 qiai踢 a t xiai一昼夜iu jiux长 qiu l好 xiu削u韵头复韵母例词:ua gua挂 gua l瓜 hua画 dua p不行 uap核 lua t玩耍uo guop过[节] guof锅 huo货uei luei烫 luei l脱 tuei t煺 duei p zi x对联 gui怪uai guai p坏、kuai l cainx侧躺huai破损guai f国松元音单韵母:ax ox ex eix aix ix ux vx yuix [y] 松元音单韵母例词:a x阿个o x阿e l阿晚饭bei x ai x哑i x医hu l烧v l戳yui x [y] 愚蠢紧元音单韵母: a o e i ai i u v yui紧元音单韵母例词: a鸭子o浇e骂ei爱走bei挤ai/eri一顾gu v孵ui为yui玉\遇cui发髻紧擦元音单韵母ad od ed eid aid id ud vd uid 紧擦元音单韵母例词:ad婴儿吃的肉 od虾 ed打嗝eid(zeid钱) gaid肉 id(jid赊)ud(gud桥) vd(vvd疯) uid(juid锤)气化元音韵母: at bat dat gat zat jat 气化元音韵母例词:at一 bat搅拌 dat偷 gat学舌 zat爵 jat假鼻化元音韵母:an on en ein ain in u vn uin 鼻化元音韵母例词:anx看 gonx二 enx喝 meinx米ainx(一)个 inx烟 u vnx(一)箩 uinx眼松元音复韵母:iax iox iex iaix iaox iouxuax uox ueix uaix松元音复韵母例词:jiax加 jiox长 piel消失 b iail丢掉jiaox交qioulkual(xilbei)慢(走)(at)kuox果子kuil(xilsua)另外(说)kuailtel横躺紧元音复韵母:ia io ie iei iai iu ua uo uei uai紧元音复韵母例词:jia接jio轿pie(一)撇iai借iu药xiu削ua p鹰uo p容易uei为uai(一)滩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元音系统,彼此之间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别,更有具体元音的不同。

白体名词解释

白体名词解释

白体名词解释白体名词,又叫做外来语。

指的是从其他语言借用过来的词汇,保留了原来的语法特点和音韵形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词汇。

白体名词在汉语中属于外来词的一种,通过借用和翻译的方式进入汉语词汇体系,扩充了汉语的词汇资源。

白体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们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等。

这些词汇主要用于涉及国际交流、科技、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等领域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中。

比如“巴士”、“咖啡”、“音乐”、“足球”等都属于白体名词。

白体名词在汉语中的特点是音、义、形保持了原来语言的特征。

在音方面,白体名词的发音往往与原词相似,保留了一定的语音特点。

在义方面,白体名词在被借用到汉语中时,保留了原词的意义,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形方面,白体名词的词形结构与原词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然而,白体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白体名词来自于各种不同的语言,其发音和拼写方式与汉语有所差异,容易造成学习障碍。

其次,部分白体名词的意义在汉语中可能发生了一定的扩展或变化,不再与原词完全一致,这给理解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此外,一些白体名词在汉语中可能与已有的汉语词汇相重叠,造成混淆和歧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在引入白体名词时,会对其发音和拼写进行汉语化处理,以提高学习和使用的便利性。

同时,也需要注重对白体名词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说明,以避免语义的不准确。

总之,白体名词作为外来词的一种,为汉语的发展和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方便了国际交流。

同时,对于白体名词的学习和使用,我们也应该注意其发音和拼写的规范化,以及对其意义的准确理解和使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白体名词来服务于汉语的使用和发展。

白族文化的先进性与白语的使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白族文化的先进性与白语的使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白族文化的先进性与白语的使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白语反映着白族文化。

在缺乏本民族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语言材料的作用和价值便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没有理由忽略或放弃这种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语言的文化价值也绝不仅仅局限于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而且还涉及语音、语法、语言的结构类型、谱系分类以及语言的地区分布和文字问题”。

从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语言学材料和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运用的,目前尚不多见。

笔者试图在对白族语言材料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民族语言研究的角度对白族历史文化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

其旨在于对白族历史文化问题的阐释作一新的尝试。

在历史研究中,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文献记载的分析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因为所有的研究者所依附的都是大体想太多文献资料,此外,由于相关论文发表时间的先后,对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古学研究成果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者的认识;而对白语系属问题的意见分歧,对语言系属划分标准的认识不同可能是产生各种看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白语的情况相对复杂(与毗邻的大多数藏缅语族语言相对而言,白语的语音系统较为简单,词汇受汉语影响极深,语法基本上与汉语一致),另一方面,从目前系属问题尚有争议的其他语言(如日语、越南语、土家语等)来看,语言学界尚未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语言系属划分标准。

白语内部的方言差别及其与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联系没有得到充分的注意,换言之,即缺乏对白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的全面把握,这与1950年以后划分过于细密的学科结构有关,上述问题实际上是语言学工作者的领域而非历史研究者的任务。

同样,。

白族话研究

白族话研究

一、为了学习白语拼音文字。

促进白文的规范化, 提供从事语文研究和翻译的学者工具书、特编纂这一部白语和汉语对译的词典。

二、本词典收集白语常用的字、词、词组、成语和谚语14032条。

三、本词典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文研究组1982年制订的《白族文字方案》 (草案) 所提出的语音系统和文字表示的方法为依据, 从所拟定的白语基础方言(中部方言)的标准音点剑川县金华镇白语收集词汇。

通过本词典的编纂成书, 希望能够为今后继续编纂白语方言词典, 进行白语方言的系统的比较研究打下基础。

四、本词典的单词条目按白文字母 (表示声调的字母也包括在内) 的次序排列, 以成语、谚语构成的多字条目。

则按照首词的白文字母的次序排列。

五、同音不同义的词都分别地列成条目。

如:zix 儿子。

zix 街市。

zix 纸。

zix 舔。

六、在本词典中, 词儿都不连写。

凡多音节的词儿, 都以分音节的方式拼写。

如:biart 陷入〔泥中〕: Mot~piarx kuait bil deirx。

他连腿部都陷进泥里了。

dvrx zet beil 啄木鸟。

qil bai denl沼泽地。

yirt gvrx lvrx sil不近人情,执拗。

七、白语语词的词义难于用汉语确切对释的, 就在汉语释义的语词后面附加例句。

如:hhort ganrt忽略, 冷遇: Kairx zex jil lil kairx~。

主人多了, 客人反遭冷遇。

zonx会, 能干: Jiant~yin lix zainl, dainrx hhoyin qirx hainl。

有强权无公理 (会说话的人有理, 打胜的人劲大) 。

八、标点符号使用说明:1.同一条目有几种释义时, 同义、近义词之间用逗号“,” 分开, 意义较远的释义词用分号“;”分开, 意义不同的词用数码①、②、③……分开。

如kol 有效, 有益。

dart gox跳舞; 取闹。

zorx①砍, 砍伐。

②耕, 犁。

2.冒号“:” 用来将释义词和例句隔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语文》2009 年第 4 期
白语的语音和归属∗
吴 安 其
[提要] 文章解释白语方言固有词和早期汉语借词的语音差异, 构拟古白语的语音, 通过与其他藏缅语的比较说明白语是以古藏羌语为底层的彝语支语言。 藏缅语研究者,如李方桂、罗常培、傅懋勣、徐琳、赵衍荪先生认为白语是彝语支的语 ① 言。 本尼迪克特、 郑张尚芳先生认为是汉语族的一员, 也有学者认为白语是汉、 白混合语。 20 世纪 80 年代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卷)把白语列为“系属未定的语言” 。 语言发生学关系的研究即语言史的研究。亲属语或方言的对应关系是祖语历史特征的投 射,比较的目的在于指出结构的历史关系。判断白语的系属,要排除借词的干扰,我们可以 通过历史比较把它们识别出来。 语音、词汇和词法是语言表达的构成部分,不存在与语音无关的词汇和与词汇无关的形 态。语音作为语言表达的形式,有着相对独立的作用,亲属语的语音系统有对应关系,语音 史的研究依据于此。 本文以徐琳、赵衍荪先生《白语简志》剑川方言的语音代表现代白语的语音系统。 剑川方言有 8 个调,4 松 4 紧,调值列表如下:② 松调类 1调 33 3调 31 4调 55 5调 35 紧调类 2调 42 6调 44 7调 21 8调 55 紧 55 调,即第 8 调,是现代汉语去声借词所用的声调,第 5 调是变调,剑川白语原本是 6 个声调。 一 语音差异的解释 1.声调 (1)声调的对应 剑川方言和大理方言的 6 个调,对应于碧江方言 5 个调。剑川方言西南官话汉借词阴平 读 33 调,阳平读 42 调,上声读 31 调,去声读紧 55 调。 (2)中古汉借词的声调 剑川方言中古汉借词的一套声调为:
7
白语的语音和归属
“滴” ,藏文 thiցs,纳西语 thђ♍♍。 (12)*th剑川 大理 碧江 娶 thu♍♍ thu♍♍ — “娶” ,基诺语 to♌♌,道孚语 stu(抢) 。 (13)*d剑川 大理 碧江 戴 tѝ♌♊ tѝ♌♊ tѝ♌♊ 挑选 to♌♊ to♌♊ to♋♋ “戴(头巾) ” ,绿春哈尼语 to♋♋,撒尼彝语 d֕♊,载瓦语 thup♍♍。 “挑选” ,藏文ւdam,博嘎尔洛巴语 dam。 (14)*nt-和*nd剑川 大理 碧江 偷 tϪ♋♉ tϪ♋♉ die♌♊ 发(芽) thv♋♉ thv♋♉ — 拃 tho♋♉ tho♋♉ tho♌♊ “偷” ,鹤庆白语 nta♋♉,古白语*nda。 “发(芽) ” ,纳西语 d‫♉♊ن‬,贵琼语 ta♋♍(长) 。 “拃” ,怒苏语 thua♋♋,缅文 thwϪ♊,藏文 mtho,错那门巴语 thѐ♍♋。 (15)*tj剑川 大理 碧江 箩筐 tѝ♍♍ne♊♉ tѝ♋♍khv♍♍ ֒ѝ♍♍ 射 ‫׶‬o♌♊ ‫׶‬o♌♊ ֒o♌♊ 石头 ‫׶‬o♌♊ ‫׶‬o♌♊ ֒o♌♊ 熊 Ԯĩ♍♍ Ԯe♍♍ ‫׶‬e♍♍ 徐琳先生指出“点苍山”就是唐代以前的“熊苍山” ,即“熊跳山” 。把“熊”读作“点” , ① 是白语。 “熊”白语*tjem。 “苍”原来不一定是动词,可能是“熊”*tjem 的后缀。 “熊” , 土家语 khu♊♉Ԯhi♊♉,羌语Ԯ‫گ‬,博嘎尔洛巴语‫נ‬u tum。 (16)*thj剑川 大理 碧江 闻 ‫׶‬hu♍♍ ‫׶‬hu♍♍ ֒hu♍♍ 下(山) thѝ♍♍ thѝ♍♍ ֒hѝ♍♍ 扫 ‫׶‬ho♌♌ su♋♋ ֒ho♌♌ 红 ‫׶‬hϯ♌♌ ‫׶‬heѢ♌♌ ֒hϪ♌♌ “下(楼) ” ,怒苏语 thѝ♍♍。 “红” ,可能借自汉语“士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白语的材料并帮助核对方言的读音,特此表示感谢。 杨应新: 《白语系属问题初探》 ,徐琳主编: 《大理丛书·白语篇》 ,第一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徐 琳、赵衍荪: 《白语简志》 ,民族出版社,1984 年,第 12 页。 3

白语的语音和归属
清声母 浊声母 平 金 Ԯĩ♍♍ 东 tv♍♍ 银 jĩ♊♉ 头 tѝ♊♉ 上 手 sѝ♋♋ 犬 khuϪ♋♋ 道 thu♋♋ 弟 thi♋♋ 去 四 ‫נ‬i♌♌ 挂 kuϪ♌♌ 孵 vu♌♌ 二 ne♌♌ 入 八 piϪ♌♌ 腹 fv♌♌ 踏 tϪ♌♊ 拔 piϪ♌♊ “道”和“弟”不读去声,是晚唐以前的汉借词。 中古早期的汉借词,如上声字“瓦”֊uϯ♌♊、 “买”mϯ♌♊读如入声字,可能是当时汉语上 “猪” 声带*-Б韵尾,白语模仿了这一特点,元音为紧音;平声字如“山”sv♌♊、 “生(蛋) ”se♌♊、 te♌♊(早期的舌头音) 、 “蚊”mo♌♌,去声字如“事”sϯ♋♉、 “树”‫׶‬ѝ♋♉。《切韵》作者陆法言 评四方之音:“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 隋唐时代的云南大约有过汉语权威方言的替换。 平声字“梳”sv♋♉,去声字“种”‫׶‬v♌♊、 “喂”ui♌♊、 “救”kѝ♌♊、 “大”to♌♊、 “胃”vu♌♊、 “用”jo♌♊等,可能是宋代的借词。 区分白语不同的历史层次的汉借词和依据借词推测不同时代白语的特征相辅相成。早期 的白语早于汉语的隋唐时代。本文把早于隋唐时代的白语称为古白语,隋唐至宋元时代的白 语称为中古白语,明清的白语为近代白语,清代以后的为现代白语。 (3)原始调 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借词白语读作 55 调和 21 调,白语中原本可能是一个调,后来分化为 两个调, 也可能原来就是两个调用来对汉语的两个调。 早期平声汉借词的声调也是清浊有别, 因此推测中古时代是两个调对两个调。 上声汉借词不分清、浊(读 33 调) ,可据此假定这个调的来历是元音的伴随特征的对立。 李绍尼和艾杰瑞先生剑川方言的语音实验已经说明舒声韵的元音在音质上存在与声调相关的 三种区别意义的伴随特征。① 中古不同塞音韵尾的汉语词白语方言中对应的借词韵不同,可见当时白语有不同的塞音 韵尾。提供中古汉借词的汉语方言原本是 6 个调,白语是 5 个调。 我们推测古白语原本有 ABC 3 个原始调,A、B 是舒声调,C 为促声调,分化后读法为 (括号中为现代剑川方言的声调) : 清声母 次浊音 全浊声母 舒声韵 A1(55) A3(31) A2(21) 舒声韵 B1(33) B2(33) 促声韵 C1(44) C2(42) A1 调在剑川和碧江地区以外的中部、南部的方言中除了对应于 55 调,还可读作 35、24、 44 调,是 A1 调再分化的结果: 剑川 大理 鹤庆 漾濞 泸水 三 sϪ♍♍ sa♍♍ shϪ♍♍ sa♍♍ sa♍♍ 心 ‫נ‬ĩ♍♍ ‫נ‬i♋♍ shĩ♍♍ ‫נ‬i♋♍ seѢ♍♍
6
《民族语文》2009 年第 4 期
“辣” ,绿春哈尼语‫׶‬hi♍♍,怒苏语 phѢ‫。♍♍ن‬ “呕吐” ,基诺语 phoe♍♍,怒苏语 phѢ‫。♋♍ن‬ (7)*bj剑川 大理 碧江 钻(洞) vu♌♊ — — 写 vϯ♌♊ veѢ♌♊ uϪ♌♊ 欠 vu♋♋ ‫נ‬ou♋♋ ve♋♋ “写” ,凉山彝语 bu♋♋,藏文 bri,基诺语 pjo♍♍。 “欠” ,凉山彝语 bu♊♉,南华彝语 bѝ♋♋。 (8)*pr-和*br剑川 大理 碧江 跳 ‫׶‬o♌♌ ‫׶‬u♌♌ — 犁(田) ‫׶‬o♌♌ ‫׶‬o♌♌ ‫׶‬o♌♌ 砍 ‫׶‬o♌♌ ‫׶‬o♌♌ — 蛇 khv♋♋ khv♋♋ heѢ♋♋ “跳” ,纳木兹语 pæѢ♍♍,浪速语 pjϯ♋♉。 “砍” ,基诺语 pra♍♍,华南彝语 phe♋♋。 “蛇” ,嘉戎语 kha brா,藏文 sbrul。 (9)*pl剑川 大理 碧江 盐 pĩ♍♍ pi♋♍ Ԯuĩ♍♍ 走 pe♌♌ pe♌♌ — 风 pi♍♍si♍♍ pi♋♍si♋♍ Ԯu♍♍ “盐” ,白语*plin>*pjin。达让僜语 plϪ♋♍,义都洛巴语 pѢϪ♍♍。 [唐]樊绰《蛮书》白蛮语, “盐谓之宾” 。唐代白语复辅音声母已简化。 “走” ,凉山彝语 bo♋♋,达让僜语 bo♍♋,嘉戎语 p ா。 “风” ,基诺语-phjђ♋♋,扎坝语 vli♍♍。 (10)*bl剑川 大理 碧江 插 pe♌♊ pe♌♊ peѢ♌♊ 个 pe♊♉ pe♊♉ pho♍♍ “插” ,嘉戎语 plu,阿历克藏语 p‫׶‬uk,纳西语 u♍♍,<*pluk。 “个” ,克伦语阿果话 be♋♉(只) ,格曼僜语 plo♍♋(条) 。 (11)*t剑川 大理 碧江 赢 tѝ♌♌ jѝ♋♍ dѝ♌♌ 滴 to♌♌ tieѢ♌♊ ԮϪ♌♌ “赢” ,藏文 thob,博嘎尔洛巴语 top。 “洱海” ,汉时称“叶俞” ,汉语古音*lap la。藏缅 语“叶子” “赢”都有*lap 这样的读法。
李绍尼、艾杰瑞: 《云南白语音质和音调类型》 ,徐琳主编: 《大理丛书·白语篇》 ,第一卷,云南民 族出版社,2008 年。 4

《民族语文》2009 年第 4 期
风 pi♍♍si♍♍ pi♋♍si♋♍ pĩ♊♌ pi♋♍ Ԯyi♋♋ 盐 pĩ♍♍ pi♋♍ pĩ♊♌ pi♋♍ ёueѢ♋♋ 怕 kϯ♍♍ keѢ♋♍ keѢ♊♌ keѢ♋♍ qe♌♌ 冷 kѝ♍♍ kѝ♋♍ ֊kѝ♋♉ kѝ♋♍ kѝ♌♌ 鹤庆白语送气音读 55 调。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是 A1 调分化的条件。 剑川方言一些 31 调或 21 调的词在鹤庆金堂白语声母带鼻冠音。如: 剑川 大理 鹤庆 他 mo♋♉ pѐ♋♉ mpau♋♉ 赔 pϯ♊♉ phe♌♊ mpeѢ♊♉ 偷 tϪ♋♉ tϪ♋♉ nta♋♉ 卖 kѝ♊♉ kѝ♊♉ ֊kѝ♊♉ 湖 ko♊♉ — ֊kau♊♉ 地 Ԯi♋♉ Ԯi♋♉ nԮi♋♉ “他” , 剑川 mo♋♉, 大理 pѐ♋♉, 古白语*mpo。 “那” , 剑川 mѝ♋♉, 大理 pѝ♋♉, 古白语*mpѝ (鹤庆已经丢失该词) 。错那门巴语“他”pe♋♍, “那”mo♋♍。A3 调词的声母原本是带着包括 鼻冠音声母在内次浊音。 B 调在下关、祥云、泸水和漾濞等南部方言因声母清、浊分化为 B1(44,31)和 B2(33) 两个调。如: 剑川 下关 祥云 漾濞 泸水 耳朵 jѝ♋♋ ּi♌♌ jѐ♌♌ ּi♌♌ Бѝ♋♉ 牙齿 ‫׶‬Д♋♋ ‫׶‬Д♌♌ ‫׶‬Д♌♌ ‫׶‬Ѹ♌♌ Ԯu♋♉ 嘴 Ԯui♋♋ ҵui♋♋ yi♋♋ ҵyi♋♋ Ԯu♋♋ 老 ku♋♋ ցu♋♋ ku♋♋ ցu♋♋ kv♋♋ 究其来历,B 调原本可能是某一类元音的伴随特征为区别特征,是辅音前缀特征转移的 结果。如: 剑川 大理 碧江 鹤庆 泸水 斧 pѝ♋♋ pѝ♋♋ pѝ♋♋ pѝ♋♋ pѝ♋♋ 低 pi♋♋ pi♋♋ ҵuĩ♋♋ mpi♋♋ ҵyi♋♋ 池塘 pѝ♋♋ pѝ♋♋ bѝ♋♋ — ‫נ‬yi♋♋bѝ♋♋ 二 ko♋♋ kou♋♋ kv♋♋ kau♋♋ qv♋♉ 老 ku♋♋ ku♋♋ kv♋♋ ku♋♋ kv♋♋ 耳朵 jѝ♋♋ ּv♋♋ jѝ♋♋ jѝ♋♋ Бѝ♋♉ “斧头” , 纳西语 la♊♉be♋♋。 “低” , 木雅语 mbэ♋♋mbэ♋♋。 “池塘” , 巍山彝语֙ѝ♍♍by♋♋。 “二” , 景颇语 la♍♍kho֊♍♉。 “老” ,藏文 rka。 “耳朵” ,却域语 rּi♍♍。 2.辅音声母 从中古汉语词以及白语与彝缅、藏羌语词的对应词来看,现代方言韵母复杂的对应关系 是古声母特征的转移。古浊塞音声母在剑川和大理方言中清化,有的则成为同部位的送气清 音。 (1)*p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