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水稻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农业领域也逐渐开始运用智能化系统提升生产效益。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水稻种植管理建议,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架构智慧水稻管理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和平台层。

1. 感知层: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土壤温湿度、气象信息、水稻生长情况等。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在农田中,定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网关设备传输到传输层。

2. 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等,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本地数据中心。

3. 应用层:对传输到应用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水稻种植管理建议。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水稻生长的预测、病虫害的预警、灌溉和施肥的优化等功能。

4. 平台层:搭建智慧水稻管理系统的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移动终端和Web端。

云端服务器存储和管理数据,移动终端和Web端提供用户界面,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访问系统,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和管理建议。

三、主要功能智慧水稻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 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气象信息等因素,了解水稻生长环境的实时情况。

2. 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水稻生长情况、识别病虫害等问题,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建议。

3. 病虫害预警:通过对病虫害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前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发送预警信息给农户,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 灌溉和施肥优化:根据土壤温湿度、气象信息和水稻生长情况,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方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5. 种植管理建议:根据数据分析和水稻生长情况,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建议,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摘要介绍了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特点,总结了其实施要点与管理要求。

关键词水稻;育秧;工厂化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采用设施农业手段,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环境条件,最终实现水稻育秧的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

工厂化育秧是在旱地或稻田高地,采用钢架结构或其他材料搭建拱式大棚,同时采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机械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为一体的育苗方法,水稻育秧种子处理科学,播种覆土均匀,秧苗用水适量,温度适宜,生长整齐一致,秧苗素质高,达到了规格化、标准化。

从种子处理到生产管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为机插秧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育秧工厂根据机插面积可大可小,根据当地条件可高可低,简便易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特点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厂化育秧把传统的大地育秧转变为集中育秧,首先是具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出特点。

生产过程以设施农业模式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为依托,实现了工厂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育秧方式。

为育秧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秧苗的商品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1.2节水型农业育秧工厂化,如果每个工厂面积1 000m2,可以承担16.67 hm2大田插秧用苗,只需靠近水源,可以减少20户O.67 hm2以上育秧占地,可以节水1万多m3,避免了个个条田都育秧,跑冒渗漏遍地流的浪费现象。

1.3节约型工厂化育秧不仅减轻了农民育秧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人力,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物资消耗。

由于育秧集中,占地面积小,旱作旱管,作业方便,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育秧成本,经济效果可观。

1.4精细农业由于秧田面积小,可以达到精耕细作,同时由于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使育秧达到了规格化、标准化,为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条件。

2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实施要点2.1采用规格化育秧软盘育秧盘有2种,一种是常规使用的钙塑软盘,一种是塑料盒式软盘。

使用规格软盘主要是为了使育苗秧片规格一致,盘根好,便于起苗运苗,并与插秧机的秧箱相匹配。

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

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

水稻工厂化育秧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种。

然而,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种植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水稻工厂化育秧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2.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3.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内容1.建设现代化的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包括温室大棚、水稻育秧机械设备等。

2.引进先进的育秧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育秧过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3.培训育秧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4.建立完善的水稻育秧管理体系,包括育秧计划制定、育秧操作记录、育秧数据分析等。

5.开展水稻育秧的科研工作,推动育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2)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

(3)寻找合适的项目合作伙伴,包括育秧设备供应商、技术顾问等。

(4)申请相关的政府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

2.设施建设阶段(1)选址和土地准备。

(2)设计和建造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

(3)购买和安装水稻育秧机械设备。

(4)搭建育秧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3.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阶段(1)引进先进的水稻育秧技术和管理经验。

(2)组织育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阶段(1)开展水稻育秧的科研工作,包括新品种的选育和试验、育秧技术的改进等。

(2)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

五、项目效益1.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2.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3.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5.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1.市场风险:需求不足或价格波动。

对策:与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前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计划。

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水稻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如何进行优化控制与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水稻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水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了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本文采用田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壤信息采集系统等相关技术,设计了一个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1. 田间采集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采集田间生长信息和土壤信息。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GPS设备等硬件设施,实时采集水稻的生长状况、气象数据、土壤质量等相关信息,并将数据存储在云服务器上。

同时,在数据上传之前,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减少因数据质量问题而对其他模块造成的影响。

2. 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块该模块主要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了解水稻生长的趋势和周期性。

系统会结合当地的气象信息和土壤信息,通过深度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对于可能影响病虫害的天气和气象提前进行预警和预处理,避免大面积的损失。

3. 智能投放模块该模块负责投放肥料和农药。

系统将依据前期的采集信息,预测植物在未来需要的肥料种类和用量,自动为植物投放适当的肥料。

同时,系统能够对植物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智能辨别,自动喷洒农药,减少了农民的工作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

4. 遥控远程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APP、电脑端等途径,实时监控和管理水稻区的情况。

系统可以通过GPS追踪和图像识别,给出水稻区位置的实时状态。

同时,系统能够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对田地进行灌溉、光照等育种工作的管理。

三、水稻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现1. 硬件设施该系统使用了GPS、气象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各种硬件设施,用于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

2. 技术选型在搭建系统框架时,我们将其分为前端、后端、数据库和云服务器等四部分。

前端使用了Vue.js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了用户的交互界面。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第一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

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

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述如下:一、播前准备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100m*7m*2.5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

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床土应该选择不黏,不沙,疏松,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沃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以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土粒达60%以上,此外,营养土要求不能太干或者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稍微团结在一起,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合适的。

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可以适当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较多的复合肥,混拌比例为3:1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混拌均匀。

配臵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公斤与壮秧剂2.0公斤比例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1、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不可苗等地。

在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棚内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

一般我们首批秧苗4月1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2.5两),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放臵在平坦的可接入水源,较宽阔的场地上,调节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位臵,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通过手柄控制阀调节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避免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

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摘要:结合水稻容重检测装置的机械结构组成和实际需求,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动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为控制系统的具体细化和程序编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控制系统;水稻容重检测;三维建模;动作流程设计1.引言水稻容重是指单位体积水稻的重量,是衡量水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水稻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中,需要对水稻的容重进行检测,以保证水稻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而现代化的水稻容重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人工检测实现的。

因此,设计一种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具体分析了水稻容重检测装置的各个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

运用气压传动的方式控制,利用Fluid 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气动控制回路的开发。

同时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灵活的结构、操作简单等特点。

该系统用三菱PLC作为水稻容重检测装置的控制器,PLC具有维修简单,操作简单的特点。

最后,采用PLC与触摸屏相结合的人机系统,利用MCGS组态软件设计研制了一套水稻容重记检测装置的控制界面,并且可以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

2. 检测装置结构设计三维建模是用来展示该装置的各种细节,并验证设计的结构合理性,因此先罗列出搭建所需要的各项部件,再通过三维软件装配起来,展现出整体的模样。

接下来将会对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单独的介绍,模型图如1所示:(1)容重桶:容重桶和内壁运用放置水稻所需的钢材制造,用于放置单位体积的水稻。

(2)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虽然性能比不上PC,但便于适用于批量的机器,成本也更加低,编写的门槛更低,操作人员只需要学习一段时间即可进行简单的更改。

(3)气缸:水稻容重检测装置的气缸总体设计包含两个部分,即气缸体和气缸活塞杆。

有三种类别的水稻容重检测装置气缸,即插板气缸、翻板1气缸和翻板2气缸。

(4)电源模块:把线路电压转换成各个工作器件可工作电压,并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元器件在突发状况下被烧毁或被击穿。

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智能化农业,即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在这方面研究最为深入的就是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传感技术,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分析数据来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

该系统实现了水稻生长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装置、人机交互装置、管理软件等组成。

其中传感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获取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生长指标数据,如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然后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这些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中包含有各种算法和模型,可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来实时分析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将分析结果通过人机交互装置向用户进行反馈。

而管理软件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它可根据用户的选择和反馈来对水稻进行智能化管理。

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的实现过程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选型传感器的选型是整个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价格等因素,同时还需考虑应用环境的特点。

在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中,需要选用适合测量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传感器采集到数据之后,需要将数据送到数据采集设备中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设备需要能够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同时也需要具备传送数据到数据处理装置的能力。

数据处理装置则需要依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3. 算法模型的设计数据处理装置中需要嵌入算法模型。

算法模型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所采用的模型和算法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及结果。

在智能水稻生长监测系统中,需要设计可以分析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算法模型,根据分析结果为农民提供种植建议。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附表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附表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附表
且有专业性
表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
项目,设备,用量,技术要点
一、种子处理
1.种子烘干,烘干机,面积1m2,1.使用烘干机,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控制烘干时间为8小时,烘干后的种子水分在14%~18%之间
2.种子杀菌,热风杀菌机,面积1m2,2.使用热风杀菌机,温度控制
在60~70℃,控制杀菌时间为3小时,杀菌完成后立即出口
二、播种
1.播种机,播种机,面积2m2 , 1.使用播种机,播种量保持在
每公顷60—80公斤,深度保持在5—7cm
2.灌水,水兵机,面积2m2,2.使用水兵机,灌水量控制在500公升
/公顷,使种子吸水发芽
三、施肥
1.底肥,挖掘机,面积2m2,1.使用挖掘机进行底肥施用,施肥量控
制在每公顷200公斤左右,具体以土壤状况为准
2.中肥,播磷机,面积2m2,2.使用播磷机进行施肥,施肥量控制在
每公顷100公斤,以确保水稻生长发育顺利
3.补肥,田间喷雾机,面积2m2,3.使用田间喷雾机进行补肥,施肥量控制在每公顷50公斤,以确保水稻获得足够的肥料
四、防治病虫害
1.农药,农药毒素检测仪,面积2m2,1.使用农药毒素检测仪进行检测,以控制施药量,有效控制病虫害
2.生物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63
农业科学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同时还有经济、社会的效益,想要解决人们温饱问题和实现粮食的增收,水稻的育秧至关重要。

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风沙天气的影响,温湿度和光照很不稳定。

因此需要随时根据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水稻的种植结构和栽培方式。

传统农业水稻育秧依
赖人工,这样检测的数据不准确,无提高育秧的成活率。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很有必要。

我国的现代农业已经在北大荒建三江洪卫农场启动了全程无人操作实验,无人操作实验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加入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无人操作,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又一新的飞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是最好。

水稻对温度要求较高,当连续三天水稻育秧棚中温度所处12℃时,水稻容易烂根和死苗,温度高于40℃会灼死。

水稻对光照要求也比较高,水稻的单叶饱和光强通常在3~5万勒克斯左右。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本文设计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可以检测水稻生长的温湿度和光照,同时可以控制温湿度的上下限。

由于水稻的光合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可燃气体,当育秧环境遇到明火时,会对环境造成火灾影响。

因此开发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本低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
1.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用C 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通过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和GYML8511紫外线模块对育秧环境实时监测,用MQ-2烟雾气敏传感器模块检测育秧环境的安全,用
LCD1602A 液晶显示屏显示相应的参数,并通后台程序对以上的上下限进行调整。

2.硬件系统主要构成
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主要由Arduino Nano R3主板上面搭载一个
Atmega328P 单片机、LCD1602A 显示屏、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GYML8511紫外线模块、MQ-2烟雾气
图1 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框图
3.开发环境
Arduino 是一块基于开放原始代码的Simple i/o 平台,并且开发语言、开发环境都很简单。

开发板带有Atmega328单片机,开发板有14路数字输入/输出引脚和五个一组成(一个16MHz 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一个USB 接口、一个电源接头、一个ICSP 数据头和一个复位按钮)组成。

rduino 开发环境与传统的51单片机相比具体以下四方面优点:
3.1针对硬件只需知道它的端口作用即可,不需要了解具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3.2指令要求较少,而且指令的可读性也强。

简易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的设计
张润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 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给水稻工厂化育秧生长管理提供更为迅速、
可靠的信息判决依据和决策支持,设计了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检测对水稻育秧影响较大的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参数。

同时还可以检测现场环境中其余的危险参数,例如可燃气体的检测。

本系统以Arduino Nano R3为主控,上面搭载一个Atmega328P 单片机为控制器,GYML8511光感模块和DHT11温湿度传感器为对水稻生产因素的检测传感器,MQ-2烟雾气敏传感器模块为育秧环境检测传感器,所有检查参数用LCD1602A 为液晶显示器。

这种将育秧环境的自身影响秧苗的生长因素检测与环境安全检测集于一体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巡检控制系统是新型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Atmega328P;LCD1602A;GYML8511;DHT11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23-0063
64农业科学
3.3Arduino的理念就是开源,软硬件完全开放,技术上不做任何保留。

3.4烧录代码不需要烧录器,直接用USB线就可以完成下载。

4.主软件程序设计
本设计的软件部分采用调用各个子程序的手法,这样既可以让整个程序就具有逻辑性,又能具有结构性。

子程序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主程序的任务,就能够达到一个优化的系统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子程序的编写,有效的完成程序中的各种指令。

这样的结构更能方便于分步调试,也同样避免了一个系统综合在一起的时候无法知道问题的出处。

从而,也方便了项目的运行,在该设计的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系统被启动后,各模块初始化,DHT11模块、GYML8511模块、MQ-2模块开始检测,直接将检测的时间环境参数输入到LCD1602上显示。

本次设计中我们控制温度和湿度参数,设置了上下限,当前温度高于上限灯1亮,当前温度低于下限灯2亮,当前湿度高于上限灯3亮,当前湿度低于下限灯4亮。

具体主流程图如图2所示:
5.硬件调试与焊接
Arduino是由一个基于单片微机的开源硬件平台和一套专门的开发环境组成的 它可以用于开发交互式产品,比如它可以读取大量的开关和传感器信号,并且可以控制各种各样的灯,电机和其他物理设备。

本文的软件调试是在Arduino nano开发板中进行的,下载USBtinyISP的驱动安装,安装Atmega328P固件烧写与驱动安装等,把程序下载到板子里去,在下载过程中,板子上的RX、TX灯会闪亮,调试子程序的过程中要观察CPU运行情况、I/O口和RAM内容的执行出的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调试,可以在程序中找到一些错误。

单个程序模块调试成功后,将相关功能块连接在一起进行一般性调整。

调试完毕后,黄灯L每秒闪烁一次,表示调试成功。

设计后实物图如下图3所示。

图3 实物图
6.总结
水稻工厂化育秧控制巡检控制系统设计从系统方案的设计,元件的选择,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的设计,到最后的系统软硬件调试,最终达到了设计要求。

实现了温湿度高于或者低于上下限后自动用LED灯报警显示,同时将检测的可燃气体含量和紫外光强在LCD1602A显示屏上显示,更加方便直观。

参考文献:
[1]何鹏.传感器在温室大棚环境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
农业,2002(10):5-8.
[2]樊京,刘叔向.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农业网
络信息,2005(5):52-54.
[3]金泽浩.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向导,
2014(17):189.
[4]邹伟,李丽,王秀.温室遥控卷膜器的设计[J].农机化研
究,2011,(6):80-82.
[5]吴霞,王世荣,王长军.基于STC单片机的温室自动通
风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396-398.
作者简介:张润泽,男,1998年4月,辽宁丹东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在读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