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触摸春天教案

合集下载

《触摸春天》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触摸春天》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触摸春天》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体会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

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理清文章脉络,慨括段落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反馈学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五、小结特殊的盲女安静,给了我一个意外,也给了同学们一个惊奇!那么,你从安静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安静又为什么会给我们大家这样的惊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轮读生字新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触摸春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触摸春天

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触摸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畅、磕、弧、翔、权、缤、袅,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悄然、瞬间、弧线、飞翔、花繁叶茂等。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及生活实际,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春天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和相关课外资料的演示文稿、身残志坚的杰出代表人物照片);舒缓优美的伴读音乐。

2.课前布置预习课文并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和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

3.阅读课后链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了解海伦、凯勒的生活。

教学策略: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涵泳在语言文字中教出语文味;用心读书、用情感动走进盲童的内心用情教出人文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注重课堂生成体验深度语文。

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学生阅读第五单元导读,明确第五单元的要求。

主题: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学习方法: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语句一、话题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学生背诵)你喜欢春天吗?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象,感受春天美好。

看到这美丽的春景,你想到了那些赞美春天的词语?(学生说)2.小结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多么多幸运啊,能用一双明亮的眼睛欣赏绚丽多彩的春天,今天有一位盲童姑娘她要带领我们去用心触摸绚丽多彩的春天。

(板书课题:17、触摸春天)3.谁能说一说触摸是什么意思啊?(轻轻地抚摸)课前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想必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这个要带我们去用心轻轻抚摸春天的小姑娘是谁啊?大家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安静)(相机板书)。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6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

2、读思考题:⑴指读课后第一题。

⑵提出了那些要求:应该怎样读?二、看图激发学生的情感三、教师范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读得正确、流利:⑴精神集中,要眼到、口到、心到。

⑵那一句有困难,就反复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五、学习课文1、文中你有那些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流连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导感情朗读,适时作出评价。

4、学习课文第二段:⑴选词、析词。

⑵为什么用这些词语。

⑶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⑷安静喜爱这儿的一草一木,爱着春天的美景,同学再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实一个奇迹!睁者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⑸竟然是什么意思?⑹神奇的灵性指什么?⑺全新的经历又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我被深深地感动着,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呢?5、出示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着头张望。

安静是个盲人,她在望着什么?这对她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6、选择一个喜爱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六、小结课文告诉作者一个什么道理?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这句话,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七、课外延伸收集一些有关名人名言,试着读一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篇2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子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悄扰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这位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是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优秀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教案(优秀10篇)《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通过一幅幅真实而动人的画面,展示着生命的美好,感悟着生命的真谛,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触摸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八岁的盲童安静奇迹般地捉住了一只蝴蝶,并且在细细地感受到春光后,安静又把这只蝴蝶给放飞了。

这个故事所给予孩子们的真切感受是: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并理解一些生字词;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盲童的真实生活和他的内心渴望;提供一些关于盲人生活的文章阅读交流,如《番茄太阳》《指尖的世界》《三个人一双眼》等。

这是课文的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去触摸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走进去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懂得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够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大多是浅层次、浮于表面。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与创造,完善和丰满文本,深入发掘文本的语言魅力、思维品质、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继续巩固新学生字词,正确体味“流连、穿梭、流畅、悄然、神奇的灵性、张望、飞翔、多姿多彩”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触摸春天》教案集合7篇

《触摸春天》教案集合7篇

《触摸春天》教案集合7篇《触摸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径、畅、磕、绊4个生字,正确语文园地五中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受盲童安静喜欢春天的感情,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

4、初步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词语,会写4个生字。

2、从句子中感受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受安静喜欢春天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七嘴八舌说春天。

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用眼睛去捕捉春天的色彩,用鼻子去闻春天的气息,用耳朵去倾听演奏的旋律,我们打开了所有的通道和春天对话,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而课文中却讲述可一个特殊的女孩,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安静。

她有什么特殊的呢?──她是一个盲童。

是呀,她是个盲童,她看不到同学们说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她眼前是一片漆黑,那她的生活,她的内心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她,去感受她的生活。

板书:17、触摸春天二、自读课文。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现在就让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⑴还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盲童小径流畅磕磕绊绊弧线飞翔权利缤纷清烟袅袅2、指名读生字。

3、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

4、分类读。

5、请同学们翻到语文园地五,找找哪些词语是这一课当中的。

并结合这些句子读一读。

(词语与文本相联系,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6、出示词语齐读。

7、齐读课文。

四、走入文本,深入读文。

1、同学们现在先让我们走进安静居住的小区,先感受、感受那里的春天。

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吸引了你呢?(绿地、花繁叶茂、桃花、月季花、浓郁的花香)这些美丽的景色不但吸引着同学们,还吸引着安静。

你从哪可以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理解:流连)你觉得她喜欢这美丽的春天吗?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在花丛中穿梭、走得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触摸春天》教案(最新5篇)

《触摸春天》教案(最新5篇)

《触摸春天》教案(最新5篇)《触摸春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资源使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突破教学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1.提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3.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1.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留心观察了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学生畅谈发现)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啊。

2.请同学们细细欣赏一组美丽的春景(展示;配轻音乐—“清晨”) 同学们,春天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又是多么幸运,能够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

可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这湛蓝的天,这清澈的水,更看不见那些芬芳的花。

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独特的方式感受这绚丽多彩的春天。

——(板书:触摸春天)【美丽的春天的画面及轻柔的音乐背景,配上老师诗意的独白,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师生共同融情入境。

这一环节多媒体的使用对实现情感目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齐读课题)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再读一次。

二、感知课文,引入情境1.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3.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指名回答)三、品析语言,透析“奇迹”(一)细读课文,感受奇迹安静,这个盲女孩,却拢住了在月季花上扑腾的一只花蝴蝶,真是一个(板书奇迹)。

《触摸春天》教案设计(精选17篇)

《触摸春天》教案设计(精选17篇)

《触摸春天》教案设计〔精选17篇〕篇1:触摸春天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教学目的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引导、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狐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深化体会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

教学准备投影仪配乐带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首先我们来做个听写练习,检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听写本课词语,同桌互评互改师简要做点评〕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的早晨穿梭在花丛中。

师:她在花丛中干什么呢?生: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渐渐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蝴蝶。

小女孩脸上充满着喜悦,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课前复习中设计的听写词语这一环节,看似俗套,但却能使学生更好地扎实根底,使语文教学中的双基训练得到很好地落实。

同时,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表达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重点。

二、品析词句,深化理解课文。

师:看来大家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内容,假如对文章再进展仔细的研读,你会发现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化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词句,并想方法深化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认真感悟,合作交流。

〕学习中要求学生读读、想想、画画、批批、注注,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些词句的含义很深化,为什么?师:我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深化,我读给大家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触摸春天》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连、流畅、一瞬间、缤纷、磕磕绊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怀,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怀,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人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教师引言:这是美国非常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写道:“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在春天,我怀着希望抚摸树木的枝条,想找到一个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

”虽然海伦·凯勒是一个盲人,但她用如此细腻的方式感受着春的气息。

同样,有一个盲女孩,她也怀着希望、怀着新奇,在用心地触摸春天。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质疑问难,引导读文。

(1)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一说你们的疑问。

(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的?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春天怎么触摸?……)(2)我知道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课文中一探究竟了,那就请大家先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遇到生字新词大声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流利。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教师检查,个别指导。

(1)教师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浓郁、流连、小径、流畅、合拢、悄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多姿多彩、清香袅袅。

①强调“悄”“径”“袅”的读音。

(注意指导读准:“悄然”的“悄”读qiǎo;“小径”的“径”读jìnɡ;“清香袅袅”的“袅”读niǎ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让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叩解课题、感知课文,引入情境、品析语言,探究体悟)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光、万紫千红……2、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光,感受着美丽和快乐,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看不见这美丽的春天。

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3、读题: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设计意图:通过叙述春天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又被这个残疾小女孩深深地打动,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感知课文,引入情境1、想读这个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香袅袅花繁叶茂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基础。

对文章感受无不渗透着对字词的理解,但又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解词而解词,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在轻松地读文状态下扫清字词障碍。

使学字词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1、感受奇迹: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

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1~4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2、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⑴预设句子一: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你感受到了什么?②还有哪个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句子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③什么是奇迹?为什么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流畅:很熟悉极其准确: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为什么?④她,一个盲童,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⑤谁能用朗读来体会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⑵预设句子二: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怦然一动(或这是一种奇迹)?“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为什么?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③仅仅是花香的引领,她就能拢住蝴蝶吗?再看看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④此刻,你就是那只在安静手指间扑腾的蝴蝶,你想对安静说什么?(你那么热爱生活,让你感受一下灵动的春天吧)是呀,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

这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花的爱,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能读出这种爱吗⑤“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醒学生联系课题进行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

”围绕“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个问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区域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在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在合作研读、深入体会的环节中,运用找一找、谈一谈、想一想、读一读的方法,逐步进入安静的内心世界。

同时理解这种奇迹的创造不是偶然的,而是安静对生活无限热爱的体现。

本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共同进入文章的情境。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抓住蝴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盲童,是个正常的孩子。

对呀,正常的人能享受到的灵动的春天,安静也一样能享受到。

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爱心,对植物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生命的爱。

2、抄写生字新词。

3、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触摸春天创造奇迹:伸向、拢住、放飞──热爱春天,热爱生活课堂练习: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品读课文、总结升华、拓展延伸)一、复习引入1、听写部分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盲童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创造了什么奇迹?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继续与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生活。

二、品读课文1、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

自由读课文5~7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2、交流感受:随机出示重点句子:⑴找到“……多姿多彩……”①“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作者却用了“多姿多彩”这个词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合适吗?②为什么能说一个盲童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她的心中有些什么?(鲜花、蝴蝶、小树、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是啊,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⑵“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①谈谈你的想法,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②听完朗读,这段话中哪个词一下印在你的脑海中?张望:安静是个盲童,她为什么仰起头张望?(喜爱、留恋蝴蝶)安静在望什么?(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

)安静会对蝴蝶说什么?(结合体会“飞翔、优美的曲线”等)③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

”你觉得安静用心望到了什么?随着蝴蝶的飞舞,安静还能用心望到哪些美丽的景物?④是啊,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方法来“看”春天,享受春天。

正因为她热爱生活,即使她失去了色彩,形状,她依然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因为她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2、小结。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最关键的语句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这样既理解了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到了主人公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感情,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总结升华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教师随机旁白: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如: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

⑴你还知道有谁?(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

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

霍金用他的物理征服了全世界。

)⑵还有谁也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媒体出示: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普通人的资料。

他们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________有生活的权利,________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是啊,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括号里可以填上他,你,我,可以填上我们每一个人。

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齐读中心句:再读,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同学,送给朋友,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揭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学生在体验、品味这句话的时候,让他们联系实际中的感人故事,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体会生命的价值,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拓展延伸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⑴简介海伦•凯勒。

⑵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⑶学习完这篇课文,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想做点什么呢?2、收集、积累人生名言: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丁玲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板书设计伸出伸向多姿多彩17、触摸春天合拢拢住缤纷世界(热爱生活)张开张望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⑴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⑵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2、读下面一段,完成后面的练习: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左倾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