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代诗四首(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pptPPT

创者。《步出厦门行》《蒿里行》
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 读准字音、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散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 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 轮红日从江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露春意。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 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 信到洛阳。
首联:青山外,绿水前 对偶 互文 ——暗含奔波之劳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对偶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人淡淡的乡愁。
主题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 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 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小令。天净沙
是 曲牌名 ,秋思是散曲的 题目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吕 布 , 建 安 五 年 (200 年 ), 在 官 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
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 马致远 ,是 元 代著名 戏曲
作家、散曲家 。他与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称为 “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哪几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 么手法?
2.哪几句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
3.全文用了什么手法?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 冷清
抒情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孤寂 愁苦
白描 烘托
肠断天涯再见ຫໍສະໝຸດ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之: 主谓之间
若:好像
其: 指示代词,这
日月的升降起落运行,好像出自大海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星汉: 银河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阔 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气
4.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 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诗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以上: 表目的,解释为来 观: 观看 沧海: 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景色。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何: 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5.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这首曲子哪几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 么手法?
2.哪几句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
3.全文用了什么手法?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 冷清
抒情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孤寂 愁苦
白描 烘托
肠断天涯再见ຫໍສະໝຸດ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之: 主谓之间
若:好像
其: 指示代词,这
日月的升降起落运行,好像出自大海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星汉: 银河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阔 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气
4.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 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诗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以上: 表目的,解释为来 观: 观看 沧海: 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景色。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何: 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5.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完美版)

本诗写曹操登山观海,勾勒了大海吞吐 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 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作者想统一 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借景抒情
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 路难》
古代诗歌基本常识
古体诗: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
近体诗
绝句(4句)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律诗分(8句) 首联(1、2句) 五言律诗(五律)颔 颈联联((35、、46句句)) 七言律诗(七律)尾联(7、8句)
曲:指元曲
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 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 两种形式。
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 诗句是想象的?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本诗描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情感?
诗眼
得以
多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地点
水波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总写全景,动静结合
漾的样 树木丛生实,景百草丰茂。
子
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
虚景 它,指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夸张和想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整体感知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借景抒情
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 路难》
古代诗歌基本常识
古体诗: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
近体诗
绝句(4句)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律诗分(8句) 首联(1、2句) 五言律诗(五律)颔 颈联联((35、、46句句)) 七言律诗(七律)尾联(7、8句)
曲:指元曲
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 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 两种形式。
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 诗句是想象的?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本诗描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情感?
诗眼
得以
多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地点
水波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总写全景,动静结合
漾的样 树木丛生实,景百草丰茂。
子
静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动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
虚景 它,指沧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夸张和想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整体感知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其他修辞手法
对偶
通过使用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用对偶的修辞表达天地万物的更迭和永恒。
用典
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深度。例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典 故引用自《管子》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广纳贤才的胸怀 。
,富有想象力。
王安石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 想家,他的诗歌以雄健、深沉
著称。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诗歌的讲解和赏析需要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 的讲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每首诗歌。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知识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 够全面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 知识和鉴赏方法,对于诗歌 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不 仅能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 之处,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 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诗歌创
作和赏析。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 于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激 发了他们对于古代文化和文 学的兴趣和热爱。
后续教学的改进方向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
关注和指导。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 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引入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手 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
14
品诗欣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
6
主题归纳: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0
且听风吟阁
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21
品味探究苑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 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写
子规
景
闻道
叙 事
过五溪
铺
愁心
垫
明月 轻风
抒 情
直
主题: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表达 了对友人的深切同 情和关切的思想感 情
.
17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小结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
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 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 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 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 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 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 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 和豪迈的气概。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作者生平馆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 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 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 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 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 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 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 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 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 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字音
jié dàn sǒng zhì sè
红色的字容 易默错
观 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明确出处、作者、朝代和体裁。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天净沙·秋思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 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 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 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 法。
曹 操
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人。 •史称其“词翰早著”,
现存诗10首。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PPT

11
诗歌赏析
明诗悟理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
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 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 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 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 )秋。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
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
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 名篇。
关怀。
4.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
安慰之情。
总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
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 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
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
着悲痛之语,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 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
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
2.解释下列词语。 临 萧瑟 澹澹 若 行 何 其 洪波
诗歌赏析
明诗悟理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
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 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 结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 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 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 苦难生活。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 )秋。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
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
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 名篇。
关怀。
4.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
安慰之情。
总结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
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 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
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
着悲痛之语,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 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
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
2.解释下列词语。 临 萧瑟 澹澹 若 行 何 其 洪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 闻道龙标过五溪。 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 随风直到夜郎西。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之地的偏远?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 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既写了时令, 作者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 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奋发昂扬 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 大抱负。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先组内背诵,再班级背诵,最后默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 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 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 怀。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 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 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 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 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 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 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 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 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 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 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 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 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 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 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 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 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 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出发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 情壮志吧。
自主学习
1.准确朗读四首诗;
2.介绍四位作者,了解一些诗歌创作的背景;
3.说说每首诗诗句的意思; 4.说说诗歌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5.请你从从修辞、用词、情感等角度)
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小组交流,准备班级展示。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jié)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xiāos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
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次北固山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 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 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王昌龄:唐代 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 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政 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 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 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 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 难生活。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情感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 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 侯。惊天动地
实 写 写 景 虚 写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开阔胸襟,一 包蕴万千的景象 统中国的抱负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 气概。 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 无关。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品析
叙事
诗句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内容 观海地点和目的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