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文化意识 提高应用能力

合集下载

在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 学 思 想 是 人 们 对 现 实 世 界 空 间形 式 和 数 量 关 系的本质 的认识 , 是 思维加工后 的产物 , 它 隐藏在概 念、 定理 、 法则 、 公式 等数学知识 的背后 , 比一般 的数 学 知识更为深刻 、更为抽象的东西 ,反 映数学 的本 质。简 而言之 ,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 、 方法和理论 的本质认识 。而数学方法则是人们从 事数学活动所 采 用 的方 式 、 方 法 和 途径 。 在 一般情况下 ,我们通常把数学思想 和数学方 法放在 一起 , 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 虽然二者是联系 紧密的 , 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 , 同时我们想要把二 者严格 区分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 因此 , 为了我们探究 的 方便 通 常不 加 以 区分 。 数学思想是数学 的灵魂 ,数学方法是数学 的行 为。 学 的知识如果时 间长 了我们可能会 忘记 , 但 是对 于隐藏在我们思维 内部 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像是永远 刻在我们大脑里 的东西一样 , 我们始终不能忘怀 , 它 往 往 能 影 响 我们 的一 生 。 由此 可 见 数学 思想 、 方 法 的 作用与影响之大。 高考对数学 思想方法 的考查是与对数学知识 的 考查结合在一起 进行 的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来 检测学生对数学 思想方法 的理解程度的。高考 中经 常考 的四大数学思想方法 即是 函数与方程 的思想 、 数形结合的思想 、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 分类与整合的 思想 。 【 案例2 】 ( 2 0 1 0 年新课标全 国卷2 1 题) 设 函数f ( x ) = e x 一 1 一 X — a x 2 ( 1 ) 若a = O , 求f ( X ) 的单调区间 ; ( 2 ) 若 当x ≥0 时f ( x ) >0 / , 求a 的取值范围 。 分析 : 本题考查 了导数和函数的相关知识 , 主要 涉及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求函数的单调区 间 以及对参数的分类讨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 对a 进行分类讨 论 , 做到合理地分类 , 这是难 点。 【 案例 3 】 ( 2 0 1 0 年江苏卷填空第 1 4 题) 将边长 为l m 等边三角形薄 片 , 沿着 与底边 平行 的直 线 剪 成 两 部 分 , 其 中一 部 分 是梯 形 , i E s = ( 梯 形 的面积 ) 2 , 梯形 的周长 , 则s 的最小值是— — 。 分析 : 考查 函数 中的建模应用 , 等价转化为函数 求 最 值 的问 题 。 在我们的教学中 ,教 师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数学 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 ,那 么学生学起来将会省很大 的力气 。可往往我们 的数学教师把有些题 目讲了很 多遍 , 学生还是没听懂 。 究其原因何在 呢? 很多时候 是 由于我们的教师只就其题 目本身来进行讲解而忽 视 了题 目中所 隐 藏 的 数学 思 想 方 法 , 有一种 “ 只 见 树 木不见森林” 的味道 , 效果 自然不会很好 。所以教师 要 注 意 渗 透 数 学 思想 方法 的教 学 ,做 到 把 问题 讲 得 清 楚 明 白。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现状和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化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价值观念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误解和冲突,实现有效沟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文化渗透,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对文化渗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需要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即可,忽略了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容易出现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

2.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缺乏对文化渗透的有效教学方法,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这导致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印象不深,难以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方法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渗透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挖掘其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进行适当扩展。

例如,在讲解动物词汇时,可以介绍中西方对不同动物的不同的文化含义;在讲解节日时,可以介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组织文化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活动,如文化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浅析外研版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析外研版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析外研版教材中的文化意识的渗透论文关键词:语言;文化;英语教学文化渗透;论文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讲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加强文化渗透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学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外研版《英语》(新标准) NSE)教材突出了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和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这个舞台,为学生创设更多情境,帮助他们能够结合具体文化背景知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具体途径包括:1.词汇教学。

英语单词的具体内涵不可能用中文字对字的翻译出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并引导其学会用英文来解释生词,并尽量使学生多了解典故与习语。

2.听力教学。

听力一直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然而除了语言障碍外,还有文化障碍,教师应帮助学生扫除听力中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

3.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可通过扩展阅读内容、中外对比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4.对话教学。

文化因素应融入最简单的日常交际活动中。

对话是体现语言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或进行角色扮演、仿真交际对话等。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去渗透文化意识。

二、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教育在外研版初中英语课本中有很多西方文化的内容,这为我们的文化教材提供了素材。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教学 中 , 模 块 化地 教授 给学 生 。 以牛津 英语
这种错 误 , 由此 可见 学 生学 习语 言 的 同时也
要 学 习其 文化 。 文 化 在 英 语 教学 过 程 中的 渗 透 的缺 失
正是 小学英 语 教学 中普 遍 存在 的现 象 , 虽然 老 师英 语 教 研 的意 识 现 在 较强 ,对 每 个单 词、 每 个 句 型如 何 呈 现 和如 何 操 练 , 大 家 都 进 行集 体 研 讨 , 煞费苦心, 对课 文 中所 涉 及 的文化 因素 确很少 进行 研 讨 。 如果 只单纯学 习语 言 而不 进行 相 关文 化 的学 习 , 这 样 即使
英 语运 用得 很流 利 , 有时 在 和外 国人 进行 交
教材 4 BU n i t 9B r e a k f a s t 一 课 为例 , 如果 仅仪 教 授语 言知识 , 这 个就 两个 重点 句 型 : Wh a t ’
s f o r b r e a k f a s t ?/ Wh e r e ’ s ( Wh e r e ’ r e ) . . ・ , 还 有关
s e n t . 对 话 中一 般不 出现 问年 龄 等私人 问题 。 这 样 让学 生 在课 堂 或 者平 时 的每 个 英语

问题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He l l o , t e a c h e r , ha v e y o u ha d y o u r l u n c h ? ”
验 西方 文化 ,从 而 达到对 西 方文化 的了解 ,
际时会 出现 很 多误 解 , 所 以英语 教学 离不 开 英语文 化 的教学 。
二、 理论依 据 :
他相 关理论 书籍 , 就 小学 英 语教 学 中文化 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会话 比赛等活动 ,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
识 的学 习环境 , 让 学生 切身体验外 国文化 。
与此同时还应当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比如阅读英美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等并且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中的文化知识以便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词汇的外延及内涵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初中英语教学 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江 苏省 阜 宁县 罗桥 初级 中学 邓 照清
以后 的 学 习及 发展 奠定 坚 实 的基 础 。

为在 西方国家 ,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 , 一般称 呼应 当直接用“ Mr s ” “ Ms ” “ M r ” “ Mi S S " 加上家庭名字 即可 , 而不会 用我们 中国人常用 的方式 。另外 , “ Wh a t i s y o u r n a me ?” 在英语教材中有着相 当高
在初 中英语 阅读 中 ,语言知识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很重要 的因素 。只有 将语言放置在一定 的文化环境 中, 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 所 以,在阅读 中 ,教师应 当帮助学生系统 地掌握一定 的文化知
识, 全 面了解英语 国家的传统风俗 、 历史文化 以及人们 的生活方
式、 思维 习惯等 , 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个篇章的内涵 。在英语课堂 与此 同时 , 还应 当正确地指导学 生进行广泛 的课外阅读 , 比如阅

多途 径 地 渗 透 文 化
渗透文化 意识 的途径并不是单一 的, 而是 多种多样 的, 比如
英语 广播 、 英语角 、 英语 电影 电视等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途径
活跃 学 习气 氛 , 强 化 学 生 的 文 化 意识 。一 方 面 , 教 师 可 以在 教 学

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

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

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也不断提高。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怎样渗透传统文化已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

通过了解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国或一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使幼儿接受到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2. 塑造文化自信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理,能够为幼儿打造一个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生存环境,同时能够增强幼儿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促进认知和智力开发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广泛的观念、知识和历史背景等。

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准确、更深入的认知。

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增加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培养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塑造幼儿的品德和人格,促进幼儿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自觉。

二、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1. 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

通过生活化教学,幼儿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幼儿园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民间舞蹈、春节拜年等。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2. 渐进式教学渐进式教学是一种逐步引导幼儿认知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逐渐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幼儿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地掌握传统文化。

比如,在幼儿园中,可以先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接着再教授相应的礼仪和习俗。

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

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

行的各种元素及超现实 主义风格来探讨两代人的代沟问题 。 学 生可以立体地看到不同国家 的风俗习惯 、人文环境 的不同 , 看 到影片 中的母女矛盾 、 误解与爱 , 使 学生能够更好地 理解本课
学生 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意识。本文 以《 新视野大学英语 》 ( 第二 版) 教材为切入点 , 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进行文化知识 的 渗透 , 从而优化课 堂教学效果。
新 校 园
X i n X i a o Y u a T I
文化教育
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
以 ( ( 杀 斤 视 野大学英
班 炜
教为例
( 四川师 范大学成都学院外 国语学院 , 四川
摘 要: 语 言 与 文化 密不 可 分 ,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 又 是
成都

从词 汇学 习 中输入 文化 知 识
词 汇是语 言中最为活跃 的因素 ,是最 明显的承载文化信 息、 反 映人类社会 文化生活的工具 。人们 的生活环境 、 风俗 习 惯、 历 史背景 、 心理特征 等综合起 来的文化意识使许多词汇 都
生,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课前 给学 生布置 任务 , 让学生 自己去查找课文 的文化 背景 , 在课 堂上 由学生 来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或把课 文片段改编成小话 剧在课堂上 表 演, 通过创设不同难度 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情境以达到语言的最 佳学习状态 。例如 : 学习 F i v e F a mo u s S y mb o l s o f A me l  ̄ c a n C u l — t u r e( B o o k 3 , u n i t 4 ) 一 课时 , 课前布置学生 提前查找本 课文化 背 景知识 , 课堂上分组介绍美 国文化 的五大象征文化 背景 , 学生 课 前 做 了充分 的准 备 , 并 将 文 化 背 景 制作 成 P f r r 在 课 堂 上 进 行 演示 , 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不 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一课的 学习, 不仅活跃 了课堂气 氛 , 也激发 了学 生对 中西文化差 异进 行思考 , 增强 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 提高 了交 际能力 , 取得了 良好

(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源自:新昌县澄潭镇中心小学沈嫣文化是人类穿越漫漫历史长河,唯一能沉淀下来的人文精髓。

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魂。

一般来说,文化(culture)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大写“C”字母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正式文化”。

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

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另一类是在英语中以小写“c”开头的culture,我们称之为“普通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礼仪、禁忌、节日、庆典等,它是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式文化对每个人固然有影响,但是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普通文化和背景。

它不仅影响着跨国、跨文化交际的消息传递、交流和沟通,而且对人们能否快速、有效地学习语言,提高外语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了解、学习产生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应用语言的习惯、思想意识。

学习、借鉴、吸取其精华,提高语用意识,避免中式英语、跨文化语用失误。

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中要求“使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工具性要求我们坚持语言交际性原则,而其人文性则要求我们注意通过中西文化习俗的导入,端正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态度。

外民族文化不仅包含了通过表像即可理解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了因思维方式的不一致而无法从表面现象进行理解的部分,如我们可以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从问候语中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及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因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并引导他们尊重他国的语言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2001年,我校开设英语课,使用PEP English 。

这套教材重视双向交流中西文化的渗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材选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摘要:英语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习得语法能力,二是培养交际能力等。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适当地渗透文化意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内容和策略,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应用能力中职英语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大纲》强调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学习起着制约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从事服务性行业。

如导游、跟单员、等熟悉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人才。

因此,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应该把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人类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感受该民族多彩的文化形态。

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
tylor曾给出了一个被学术界誉为“经典定义”的广义界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人们历来推崇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化互为渗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之外。

因此,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二、英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英
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张晓光(2002:164)建议采用以下途径进行外语文化教学:(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利用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3)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沟通;(4)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他们记下有意义的文化细节;(5)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6)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

在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能充分利用
好这一资源,将给课堂增加无穷的乐趣。

在教材中,出现最为频繁,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文化因素之一是词汇。

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蕴含不同的词汇。

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词汇隐含的文化含义。

以颜色为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不同,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譬如,绿色在汉语里象征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语里可以让人联想到嫉妒或稚嫩的,例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的,greenhorn 表示缺乏经验的.green band表示新手;蓝色在汉语里的引申义较少,但在英语中blue却饱含意义,如get the blues表示忧郁,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罕见,blue blood表示出身贵族。

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flag(提示危险警告的旗)。

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

2.创造使用教材,渗透文化意识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

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

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把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的导入。

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中的
知识点,适当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教师在教授关于西方文化节日的课程时,可以进行拓展。

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度和认知感。

例如,笔者在讲到圣诞节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圣诞节的起源,基督教的历史,圣诞节的主要活动等。

又如,在讲到西方饮食时,教师可以比较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让学生归纳了哪些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老师进行潜移默化教学时,学生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教师也不再拘泥于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有效利用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应有效地推广和应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帮助他们获得真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万圣节相关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万圣节的庆祝过程,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感受较为真实的庆祝场面,在视听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识,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语言。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针对目前中职教育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重视语法的问题,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已任,充分强调跨文化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把文化和语言结合起来,力求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掌握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