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第二课时练习案

合集下载

《诗经·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诗经·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桃 夭
北宋 有人 给 苏轼 出 过 这样 一 个 对 子 : “ 三光 日 月 星”, 苏 轼对 出 下 旬 : “ 四诗风雅颂 ” 。 风 雅 颂 是 诗 经 的内容 , 赋 比兴 是 诗 经 的手 法 。 它 们 是 诗 经 的
“ 六艺” 。
桃之 天 天 , 灼灼其 华( h u a ) 。之 子 于 归 , 宜其
这 首诗 也不 是讲 桃花 的 , 它 由桃 花 的绽 放想 到 如 桃 花一样 美 貌 的 年 轻 姑娘 , 她 要 出嫁 了 , 嫁 到 夫 家 和 和美美 地 过 日子 。 大 自然 引 起 了 内心 的感 发 , 然后才开始做诗 ,
愆: q i a n将 : q i a n g载 : z a j徂 : e t汤 : f s h  ̄ m g裳 : e h O n g 靡: m I 隰: x i 角: j i i  ̄ o 4 . 诗 歌用 了哪些 手 法来 表 现 女 子 的情 感 变 化 ? 带着 问题 朗 读 全 诗 , 读 完 和 同桌 合作 学 习, 找 出
而陨 ” . 就理 解 了 原来 它要 通 过 桑 叶 的变 化 表 达 女 子 容貌 的变 化 以及 两 人 感情 的变 化 。“ 于 嗟鸠 兮 ,
学裁衣 , 十五 弹 箜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 六诵诗 书。 十七 为君 妇 , 心
[ 作者简介 ] 郑雪 ( 1 9 7 6 一) , 女, 广西柳州人 , 硕 士, 广西柳州市高级 中学教师 , 中学高级 。
6 1
无 食桑葚 !于 嗟 女 兮 , 无 与 士 耽 !士 之 耽 兮 , 犹 可
忘 ?清代 方 玉润评 : “ 此 女始终 总 为情误 ! ” 我 们 能 感受 到那 种 离 开有 多 艰 难 , 不能摆脱 , 没法放 下 . 很长 时 间都 走 不 出 。 可 能 一 辈 子都 走 不 出 的痛 苦 , 但 恰 恰 是 这 种 痛 苦 反 而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2 5 0 0年前 靠依 附男 子生 活 的女 子在 悲 剧 感 情 中的 巨大勇气 。这 一 份 尊严 、 勇 气 十分 难 得 , 她 对 自己 的生命 是有 所 要 求 , 内心 也 在很 坚持 自我 , 追 求 高 洁 的品质 。

高中语文《氓》练习二

高中语文《氓》练习二

氓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qi ān ɡ) 乘彼垝.垣(ɡu ǐ)体无咎.言(ji ù) 尔卜尔筮.(sh ì)B. 其黄而陨.(y ǔn) 无食桑葚.(sh èn)自我徂.尔(z ǔ) 隰.则有泮(x í)C. 来即.我谋(j í) 言既遂.矣(su ì)无与士耽.(zh ěn) 言笑晏.晏(y àn)D. 以我贿.迁(hu ì) 咥.其笑矣(di é)及尔偕.老(xi é) 躬自悼.矣(d ào)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 爽:愉快B.无与士耽. 耽:沉迷C.将.子无怒 将:愿,请D.以我贿.迁 贿:贿赂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信誓旦旦..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总角之宴.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D.⎩⎨⎧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④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7.学完这首诗,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赏析文章,并且拟了一个标题作为示例:《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氓〉赏析》。

请仿照这种形式为《诗经·氓》拟一个题目。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氓》作业Word版含答案(1)(可编辑修改word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氓》作业Word版含答案(1)(可编辑修改word版)

《氓》课时练习(一)前置作业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 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 世纪中期的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 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 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4、熟读课文,想想诗歌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你认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蚩蚩()匪来贸丝()乘彼垝垣()()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其水汤汤()靡有朝矣() 士也罔极() 渐车帷裳()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编成于战国时期,共305 篇,又称为“诗三百”。

C.“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D.“国风”,有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的歌辞;“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礼的民歌。

(三)重点精练和疑点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现象(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匪我愆期(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隰则有泮())))将子无怒(自我徂尔(二三其德(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渐车帷裳(言既遂矣(以望复关())))(2)古今异义至于顿丘古义:今义:泣涕涟涟古义:今义:女也不爽古义:今义:总角之宴古义:今义:(3)通假字将子无怒于嗟鸠兮隰则有泮(4)词类活用匪来贸丝犹可说也其黄而陨()三岁食贫()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夙兴夜寐()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明确:四、课后巩固练习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来即我谋其黄而陨言笑晏晏B.载笑载言咥其笑矣士贰其行C.尔卜尔筮匪我愆期士也罔极D.总角之宴于嗟鸩兮隰则有泮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2.4《氓》习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2.4《氓》习题

《氓》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氓之导学案_练习案(教师版)

氓之导学案_练习案(教师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一、基础梳理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⑵《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45分钟54分)一、语言应用(2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B.隰则有泮C.信誓旦旦D.不思其反【解析】选D。

A项,“匪”同“非”;B项,“泮”同“畔”;C项,“旦旦”同“怛怛”。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即.我谋即:靠近B.将.子无怒将:愿,请C.无与士耽.耽:耽乐,欢爱D.女也不爽.爽:过失,差错【解析】选A。

即: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以.尔车来B.以.望复关C.作《师说》以.贻之D.以.我贿迁【解析】选A。

A项,介词,用;B、C、D三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三岁食贫.A.夙.兴夜寐B.其黄.而陨C.非能水.也D.不能容于远近..【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选D。

D项,《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6.名句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

(2)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

(3)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渐车帷裳。

(5)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第二课时)

氓(第二课时)

氓(第二课时)一、齐声朗读氓(中间同学读奇数段,两边同学读偶数段)二、提问这篇文章里一些重要的字词。

1、正音并解释(在黑板上写)氓:民,农民的古称。

愆:拖延。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垝(gui),毁坏。

垣;墙。

载:又。

筮(shi)(4)咎:不吉利的,不好的。

陨:落下。

(陨石)隰(xi)(2)2、多音字(提问)渐jian(1)浸湿(渐染)流入(东渐于海)将qiang(1)愿,请(将进酒)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载zai(4)一边一边(载歌载舞)装载充满(怨声载道)zai(3)一年半载记载刊载登载3、通假字(提问)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表示叹息的语气。

说:通“脱”,解脱。

泮:通“畔”,岸、边。

三、具体分析全文。

回顾:赋:铺陈其事,直接叙述。

(沂蒙山上风光好)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芭蕾舞女演员好似美丽的白天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氓:求--怒--卜--娶我:送--劝--盼--嫁(2)提问: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氓:急躁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热情向往明确: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恋爱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

“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2、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请三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用桑树的改变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境遇的变化。

兴:先说桑树,后引出女主人公。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比:斑鸠比喻女主人公,桑葚比喻男子。

兴:先说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斑鸠,在引出女主人公。

第三高中语文 氓(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人

第三高中语文 氓(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人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一一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别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氓〔第二课时〕教学案鲁人版必修3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知识与才能
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那么温顺、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那么有岸,隰那么有泮〔"泮"通"畔",边岸〕
古今异义:
至于顿丘
三岁食贫
秋以为期
总角之宴
2、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的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â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二、阅读理解(共12分)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分)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3分)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8题:(共9分)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8、翻译下列句子:
(1)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冕小儿,恬若不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氓”应读“mãnɡ”)
2.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
4.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答案:纯真热情
6.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7.答案:清醒、刚烈
三、古文翻译
(1)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2)晚上悄悄出来坐在佛膝盖上,拿书对着长明灯来读它
(3)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氓”应读“mãnɡ”,“戟”应读“jǐ”。


2.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
4.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答案:纯真热情
6.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7.答案:清醒、刚烈
三、古文翻译
(1)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2)晚上悄悄出来坐在佛膝盖上,拿书对着长明灯来读它
(3)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
解析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A(“氓”应读“mãnɡ”,“戟”应读“jǐ”。


2.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二、阅读理解
4.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5.答案:纯真热情
6.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7.答案:清醒、刚烈
三、古文翻译
(1)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2)晚上悄悄出来坐在佛膝盖上,拿书对着长明灯来读它
(3)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