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
6.2013中考高分突破 我们周围的物质

顶部 量程 分度值 底部 ②使用前要先认清______和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______或凸液面的______相平.
(5)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①测固体的密度时, 测量固体的质量应放在测体积之前, 因为固体放入量筒内会变
增大 湿,再测量质量便会______误差.
②测液体的密度时,先将液体盛入烧杯中,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 m1,待倒入量筒 内一部分液体并测体积后, 再测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2, 被测液体的质量 m=m1
A
)
C
)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340m/s D.洗澡水的温度大是 60℃
【例 2】 (2012 广州市)小明用量程是 200g 的天平测一石 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明使用天平的 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超过了天平的称量 变式拓展:1.(2012 南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 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D )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2. (2012 梅州市) 如图所示的台秤是称量物体 质量的工具。使用前,应先将台秤放在水平面 上,游码置于零刻度,先调节调零螺丝 使秤杆水 平平衡,图示中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2.2 kg。
大功率送电,超导磁悬浮现象被人们用来实现交通工具的无摩擦运行. 3.纳米材料 指制成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 l—100nm 范围内的材料, 这大约相当于 10~100 个分子紧密 排列在一起的长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烧结温度,提高材料的磁性等.可
医疗卫生 电子制造 以应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测试题

-1-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总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的表格空白处。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A 、铁块熔化成铁水B 、一块铜压成铜片C 、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 、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2、下列各组器件中,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强的一组是( )A .铜、不锈钢B .橡胶、塑料C .银、陶瓷D .铜、木块3、下列物质中,质量约为200g 的物体可能是( )A .一只蚊子B .一只小鸡C .一头小猪 D. 一头小象4、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 ) A .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 B .铁棒比木棒温度高C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D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弱5、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A 、1∶2 B 、2∶1 C 、1∶1 D 、4∶16、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游码置0后,指针向左偏,那么,此时应该:( ) A 、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B 、向左移动平衡螺母C 、调节游码D 、螺母游码同时调7、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的正确含义是:( ) A 、铁比棉花质量大 B 、铁比棉花的密度大 C 、铁比棉花的体积大 D 、以上都不对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成原来的一半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 、铜的密度为8.9×103kg/m 3,表示1m 3铜的质量为8.9×103kgD 、密度不同的物体,质量一定不同9、如图1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
(水的密度1.0×103㎏/m 3,盐水的密度1.2×103㎏/m 3,煤油的密度0.8×103㎏/m 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0、关于对密度vm =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D.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 分)11、我国古代利用磁石的指向性,发明了 , 之所以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复习资料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我们周围的物体
1、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如(固体)小石头、桌子,铅笔等;(液体)水、洗发水、油等;(气体)空气。
例如:
描述纸片:这个物体是白色的,无气味、较薄、光滑、不透明、较轻。
水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比较轻的气体。
特征木块水空气
颜色有颜色无色无色
气味有气味无味无味粗糙程度粗糙————轻重较重较重较轻
形状方形无固定形状无固定形状是否透明不透明透明透明
是否流动不流动流动流动
是否可见可见可见不可见
2.比较轻重方法
①预测②掂一掂③称一称(用天平,这种方法比较准确)
3.认识形状:
4.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分类步骤:①编号②选择一个特征分类③做记录
例如:
我的分类标准是:按大小
我的分类结果是:
1、4
2、3
大小
我的分类标准是:按轻重
我的分类结果是:
轻重
5.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不是真的消失了,我们还可以通过盐水很咸,糖水很甜知道它们没有消失。
6.感受空气存在的方法:用袋子装空气;用扇子扇风;用嘴吹纸条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1)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2)有的物质变化是人为因素,有些是自然因素;(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白糖加热后由白色的糖变成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例如:(1)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后变得越来越短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2)白糖加热时,先由固体的糖熔化后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炭化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我们咀嚼过程中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2.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蓝色)的。
2013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原子 的最小微粒,分子由_______组成.
正电 原子核 电子 3.原子:由带______的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组成, 中子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原子核由不带电的______和带正 质子 电的______组成.
4.物态的微观模型: 强大 (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粒子之间有_______的作用 体积 形状 力,因而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 (2)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
(1)纳米:长度单位,微观物体常用度量单位. 大小:1 nm=10-9 m. 光年:长度单位,1 光年=9.46×1012 km.
(2)研究对象:分子、原子.
二、质量 1.质量(m):
物质的多少 (1)定义:物体中所含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
千克(kg) (2)国际单位:_________. 克(g) 常用单位:_______、毫克(mg)、吨(t). 换算关系: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 状态 (3)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_____、 形状 位置 温度 _____、_____或_____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 4 密度及其应用
【例 4】某瓶氧气的密度是 5 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
2.5 kg/m3 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容积是 10 L
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 kg/m3,则瓶内
8 kg 煤油的质量是________,将煤油倒去 4 kg 后,瓶内剩余煤油的 0.8×103 kg/m3 密度是______________. 思维点拨:瓶内的氧气质量用去一半时,剩余的气体仍然 分布在整个瓶子,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使用 公式 m=ρV 计算煤油质量时,要注意 10 L=10-2 m3.
八年级物理复习用卷《我们周围的物质》

3.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_________的质量大;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_________的体积大。
4.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水,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三个试管中,如图,试管甲装的是_________,试管乙装的是_________。试管丙装的是_________(酒精=0.8×103kg/m3,硫酸=1.8×103kg/m3。)。
7.写出你知道的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如状态,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有甲、乙、丙三个铝球,其体积之比是1:2:3,下面说法正确的()
A.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质量之比是1:2:3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2:1,质量之比是3:2:1
5.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3:1,则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6.往甲、乙、丙三个同样的量筒里分别倒入等量的水,将同样质量的铝块、铜块、铅块分别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量筒中,若水没有溢出,则三个量筒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1,质量之比是1:2:3D.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1,质量之比无法确定
9.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
10.烧杯中盛有500g冰,加热后全部熔解成水,体积明显减小这说明冰熔解成水后的质量()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单元练习题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一、选择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 B. C. D.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存在状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棒抽成铁丝质量变小B. 密闭容器中的冰块加热熔化后质量变小C. 一石块从平凉拿到北京质量变小D. 以上说法都不对4.我们现行所用的物理教材的质量最接近( )A. 3 kgB. 3×10-1kgC. 3×10-2kgD. 3×10-3 kg5.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能装500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酒精B. 能装500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500g水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 利用密度一定可以鉴别物质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成之一,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 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B. 用塑料作为插座的外壳C. 用铝合金作为制造飞机D. 用水作为汽车的冷却液7.用天平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 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B. 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测量多次,再求平均值C. 先测出100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再计算求得D. 把一个金属回形针和一小铁块放在一起测出总质量,再减去铁块质量8.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 若V甲= V乙则m甲<m乙D. 若m甲= m乙,则V甲>V乙9.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A. 汽车的底盘B. 产品包装盒C. 打夯的重锤D. 航空器部件10.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 海水B. 纯水C. 酒精D. 汽油11.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3×106mg的物体最可能是()A. 一只鹅B. 一头大象C. 一头小黄牛D. 一只蚂蚁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C、S B,且S C=S 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为()A. B. C. D.二、填空题1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1t=________mg.常见物体的质量:大象2________,一个成年人60________,一只大公鸡2________,一只苹果100________,一个一元硬币5________,一张邮票50________.14.某小组同学用天平测不规则物体的质量.测量前将标尺上的游码归零后,发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则应向________ 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横梁水平平衡.测量过程中,该小组的同学加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若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则应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若某次测量中右盘内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且测得物体的体积为20厘米3,则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15.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此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应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16.甲、乙两个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是1:2,密度之比是2:1,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付垅中学九年级物理(下)导学稿主备:梅若冰审核:导学时间:2011年3 月日班级:姓名: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导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好《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2、能运用知识点解决质量的概念、天平的使用、密度概念及建立过程、密度的相关问题的计算、测物质的密度等问题。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独立完成《新评价》P20中的下列部分。
(1)物体的质量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2)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部分
(3)物质的一些属性
(补充:)写出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
(4)知道一些常见的新材料及特性
2、﹡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调节:a:将天平放在
b:将游码移至
c:使指针对准
(2)测量:左盘放右盘放。
按照的顺序加减砝码和使天平平衡。
(3)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
3、﹡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
(2)测量仪器:
(3)测量方法:
. 二、学生展示:
1、
2、
3、
三、课堂测评:
1、《新评价》p24第2题,p25第10、11题
2、《新评价》p26第17、18题
◎导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