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

了解水的组成对于九年级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的组成,包括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化学式。

1. 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是负电性更强的原子,而氢原子则是正电性更强的原子。

这种电性差异导致氧原子部分带负电荷,而氢原子部分带正电荷。

因此,水分子是一个带正负极性的分子。

2. 水的化学式根据水分子的结构,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这意味着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液态水的形成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同时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

当水分子在固态时,它们排列得十分紧密,并形成了规则的结晶结构。

这使得水变得密集且固定,形成了冰的形态。

当水分子在液态时,它们的排列不再有序。

水分子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但仍然保持着相对密集的状态。

这种松散的排列使得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可以被容器所包围。

4.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是由其分子结构和氢键的形成所决定的。

以下是水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 沸点和凝固点: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

这些温度是在常压下发生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的相变过程。

- 密度: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水的质量稍微大于其体积。

- 比热容:水的比热容非常高,这意味着水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显著影响其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水可以作为热交换媒介在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中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

5. 水的化学性质水不仅具有重要的物理性质,还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以下是水的一些化学性质:- 中和性:纯净水的pH值为7,被认为是中性溶液。

这表示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

在酸碱中,水可以作为中和剂,减弱溶液的酸碱性。

- 良好的溶剂:由于水分子极性,它可以溶解许多其他化合物。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式:化学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分子结构是V形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
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 原子组成:水分子的原子组成为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氧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氢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

4. 原子间键结:水分子通过共价键将氧原子和氢原子连接在一起。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
子之间的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5. 极性分子: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的电负性更高,共价键中的电子更加靠近氧原子。

因此,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6. 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其他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存
在使水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行为,例如高沸点、高熔点、高表面张力等。

7.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溶剂,可以溶
解许多物质。

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在常温下是液态。

水在0℃时凝固成冰,100℃时沸腾成水蒸气。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考点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方程式:2.注意事项:①用的是直流电,通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②正极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气体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

③正极的气体检验方法是:;负极气体用点燃的方法,现象是。

3.电解水实验说明:①水在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水是由组成。

4. 氢气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火,发出尖锐爆呜声,表示氢气不纯。

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反应原理:考点二:水资源1.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消毒(除消毒是化学变化其余都为物理变化)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也可消除异味。

(明矾是利用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把小颗粒吸附形成大的颗粒沉降下来;活性炭疏松多孔,把杂质异味颗粒吸附到自己体内)都是变化。

沉淀:水中不溶性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的过程。

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操作为:一贴,二低,三靠。

煮沸:将冷水烧开,能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消毒:利用化学反应杀死水中微生物2.硬水和软水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试剂鉴别方法:硬水的软化的方法:3.水资源保护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任意倾倒。

爱护水资源的方法:一要节约用水,二要防止水体污染。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1.物质2.化合物和单质的比较定义实例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考点四:分子和原子1.分子:最小粒子;原子:最小微粒。

2.区别: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分子的特点:①②③4.从微观角度观察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第四单元考点一:原子和离子1.原子结构(画出10,11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结构的规律①决定原子种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1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2H2↑+O2↑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全部知识点【导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可以喝水,可以用水洗澡洗衣服,可以通过水灌溉农作物等等。

但是,你了解水的全部知识点吗?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的全部知识点。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的分子式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奥秘。

【水的性质】水拥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冰点是0摄氏度,是我们常用的单位温度。

除此之外,水还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酸、碱等。

这使得水成为很多化学反应的重要溶剂。

【水的热性质】水的热性质也非常重要。

首先,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即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较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比较缓慢。

这也是为什么夏天用水洗澡会让人感到凉爽的原因之一。

其次,水具有很大的蒸发潜热,即单位质量的水从液态到气态所吸收的热量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刮风的时候,地上的水会迅速蒸发而感到凉爽的原因。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克/毫升,这使得水在自然界中显示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首先,水比冰的密度大,所以冰可以浮在水中。

这也是为什么冰块会浮起来而不沉到湖底的原因。

其次,纯净水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也会有微小的变化。

最高的密度出现在4摄氏度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湖水在冬天结冰时,水底部的较暖水会浮到上面的原因。

【水的酸碱性】水的酸碱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在一般情况下,纯净水是中性的,PH值为7。

当水中溶解了少量酸性物质时,浓度较多的氢离子会使水呈现酸性,PH值小于7。

相反,当水中溶解了碱性物质时,浓度较多的氢氧根离子会使水呈现碱性,PH值大于7。

我们常见的酸雨现象就是由于大气中溶解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了酸性的雨水。

【水的存在形态】水存在三种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1.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有八个电子,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

当它们结合时,氧原子与每个氢原子共用一个电子。

这样,氧原子的电子云会更密集,因此比氢原子更负电荷。

2.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

水的密度较大,在四度时(摄氏度),水的密度最大,高达1克/立方厘米。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点为0摄氏度。

3.水的化学性质:水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它是一种中性物质,pH值为7、水可以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例如,当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时,水和盐会形成。

此外,水也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水的存在形式:水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式:液态、固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水是液态的;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的;当温度高于100摄氏度时,水会变为水蒸气,成为气态的。

5.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几乎可以溶解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许多非离子化合物。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特征。

带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带负电荷的氧原子结合,形成了极性分子。

这使得水分子能够与其他带电离子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它们溶解在水中。

6.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约60%-70%是水。

水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新陈代谢、维持体温平衡、运输营养物质等。

此外,水还是许多生物体的生活环境,如湖泊、河流、海洋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知识点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讲学)课标定位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的实验: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

②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③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知识在线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故名“氢气”。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如图所示)。

3.验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答案】D【解析】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故选D。

知识点二、水的电解实验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1)水氢气+氧气。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目的: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 并且学会从实验现象得出它是一种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 的新的物质,意识到这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
让学生观察玻璃管中的水,发现水减少了,接 着提出减少的水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是否蒸发变成 水蒸气呢?(从实验分析这种情况不存在)
水(H2O) 氢气(H2)+ 氧气(O2)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说教材
说教学过程
说教法
说学法
说练习
说板书设计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 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 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 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 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 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 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 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水不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 物 2、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 ) A、2:1 B、1:2 C、8:1 D、1:8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是( ) A、无色 B、蓝紫色 C、蓝色 D、淡蓝 色 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H2和O2 B、H2和空气 C、H2和N2 D、N2和 O
设计目的: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
成的。
水电解出来的新物质中有氧气和氢气, 氧气我们已学过,那么氢气有什么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 该气体是无色的(与氧气相同),无 味的(空气中无异味),不溶于水(在玻 璃管中体积没变),这是物理性质;它可 以燃烧(有浅蓝色火焰),是化学性质。
看完后,教师提出:那在什么样 的情况下,氢气燃烧才不会爆炸呢?
既然氢气可以平静地 燃烧,那能不能作为一种 新的能源呢?
因新教材对氢气性质的要求只作初 步的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现 象得出氢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 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出 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从 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下面的纯净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H2O H2 O2 H2O2 KClO3 KCl SO2 CO2 SO2 C Fe S 得出结论: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目的: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故 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 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 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 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
只有经过验纯已经纯净的氢气才能安静地燃烧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 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 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 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 师做出解释: 那是不可能。它有一 个限度,若空气中混入氢 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 %~74.2%,点燃时就会 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 氢气的爆炸极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 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 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 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 质 纯净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1)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它的化学符号为H2O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 ③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 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 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 学的兴趣
设计目的: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设计目的: 教师先入为主, 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 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 成,并且让学生意识 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的。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 是什么呢?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上产生一种与O2不同的 气体叫氢气。为了方便记 忆,我们谐音称之为负氢 (父亲)。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 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 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 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 器
电木火酒小投课 解条柴精试影件 用 灯管仪 水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 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 升华提高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 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 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2.多种感官协同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