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灵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特征特征变换变换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面积计算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利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拍照。

3.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了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进入四年级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次总复习的内容覆盖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如下主题: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2.分解十以内数的加减法3.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4.运用米、升、斤、元的简单计价5.用非标准单位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6.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半点、刻钟和个别分钟的时间7.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8.能简单地进行数表上面的数字填空和排列三、教学重点1.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的进一步巩固;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4.能简单地进行图形的分类和图形线性边数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不带进位的数到1000内的加减法;2.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3.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巩固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通过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数到1000内带0的加减法、长度、质量和容量的比较、运用升、斤、元测量体积和重量的理解。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建议和习题解答方法。

3.鼓励学生边做题边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便更好的相互补充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练习册;2.教科书;3.黑板和粉笔。

七、教学时间共计两节课。

八、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组织小组合作的行为,检查其协调性和学习效果。

2.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查看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辅导。

3.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并在每次课堂开始时检查作业情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本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研究:研究新词汇,扩大词汇量。

3. 句子研究:研究语法知识,提高句子构造能力。

4.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 主题思维:通过总复,帮助学生掌握每个单元的主题思维。

2. 词汇记忆: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并掌握新学的词汇。

3. 句子构造:通过复,提高学生的句子构造能力,使其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连词组织句子。

4. 阅读理解:通过练阅读理解题,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复并巩固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1. 教学内容:- 复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复每个单元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

- 练阅读理解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方式,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知识。

- 学生练:布置课后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方式如下: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度。

3. 测验评价:布置相关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提供研究课文和练题。

2. 课件和练册: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和学生练。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总复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五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五篇

语文三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争吵》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身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

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知道又常常是多元的。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

(用时:5分钟)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什么做的?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换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换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5分钟)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控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 jìlù( ) ( )bǎocún ōuzhōu( ) ( )jīnɡyàn shèhuì( ) (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竹片、木头→笨重帛→价钱太贵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进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先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8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篇1复习目标:1.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二单元的知识复习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复习读课文。

(二)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出示填空: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 _______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__。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_______。

翠鸟小巧_______, 一双__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 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翠鸟鸣声_______, 爱__________疾飞。

尽管小鱼这样机灵, 还是难以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

它______苇杆, 像_____一样飞过去, _____起小鱼, 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听到消息后, 居民们_______走出家门, _____着料峭的春寒, _____着满天飞舞的大雪, _____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____________冻僵的燕子。

从这些所填的词中, 我们体会到人们对动物的____________。

补充修正:(三)复习第二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8页, 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 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 并组词了解字意。

4.堂上听写, 集体订正, 及时反馈。

(四)复习第二单元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 同桌互相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 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 帮助记忆。

4.出示, 指名回答秆陡饲喘复杆涉词端腹犁殊泛骤疲黎珠眨聚皮踏葱砍*州稻匆欢颗洲(五)复习语文园地二。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总复习面积-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总复习面积-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总复习面积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总复习面积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总复习面积单元,教材涵盖的内容有: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比较。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并能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比较。

难点:理解和应用面积的概念,熟练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2. 面积的概念:回顾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是指图形所覆盖的平面空间的大小。

通过实例和图形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3. 面积的计算:讲解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重点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4.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和运用。

5. 面积的比较:讲解如何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重点讲解如何换算不同单位面积的大小。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面积的比较方法。

6.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让学生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的概念:图形所覆盖的平面空间的大小面积的计算: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面积的比较:换算不同单位面积的大小七、作业设计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米,宽为4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米,宽为2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6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6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总复习6 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3. 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和异分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化成分数和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3. 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单位换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和小华去超市购物,小明买了2.5千克苹果,小华买了1.8千克香蕉,他们一共买了多少千克水果?2. 小数加法和减法:步骤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 + 1.8,并计算出结果。

步骤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 1.8,并计算出结果。

3. 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步骤1:引导学生将小数2.5化成分数,并简化为最简分数。

步骤2:引导学生将分数2/5化成小数,并得到结果0.4。

4. 单位换算:步骤1:引导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例如将2.5米换算成厘米,得到250厘米。

步骤2: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例如将1.8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得到18000平方厘米。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法和减法:2.5 + 1.8 = 4.32.5 1.8 = 0.72. 小数和分数的互化:2.5 = 2/52/5 = 0.43. 单位换算:2.5米 = 250厘米1.8平方米 = 180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3.2 + 1.54.7 2.30.60.83/4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计算更加熟练;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使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加强计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进行笔算和口算。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出示第112页的第2题。

1、收集信息,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分析数据信息,解决问题,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3、根据列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第113页的第3题。

2.出示第4题
分析数据,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

三、独立复习
1、完成书第11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第116页的第2题。

3、完成书第116页的第3题。

4、完成书第116页的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