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心小学胡劲松【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物件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估量、实验、分析、搜集、记录等方法,展开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特征、分类、性质及材料的研究活动。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获得抽象的概念,如通过“古人用的材料”到“家庭材料调查”,再到“了解新型材料”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型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能力培养目标】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联系生活经验、动手实验等活动,对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印象。

2、能区分身边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明白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材料。

【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

2、组织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见解。

【实验准备】1、工具: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水槽、打火机(各10个)。

2、牛奶10盒、白醋10瓶、食用色素10瓶。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课件一:教材第40页情景图。

问题情景: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皮毛,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

波波和彬彬就“真皮”与“假皮”发生了争论。

难道还有“假皮”吗?(揭示课题)二、活动1:了解古人用的材料同学们,在远古时代,古人们用了我们今天用的各种餐具吗?穿了我们今天穿的各种衣服吗?(生:没有。

)他们用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出示课件二:教材第41页插图。

师:观察图画,讨论古人用了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生:看)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矿泉水瓶使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边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组观察课本2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图,填写好“材料研究记录表”(表样附后)2、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可以课件出示,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3、按材料给以上物品分类把分类结果填到课本第二页五个白色的圆圈。

师:分类有一定的标准,这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材料)师:请同学们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

4、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5、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

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1、观察“材料研究记录表”想一想,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到的?2、除了木头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材料是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告诉学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首先要设计确定并制造模具,玻璃原料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加上其他辅料在高温下溶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冷却、切口、回火,就形成玻璃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物体,了解和认识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材料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学生能够对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物体和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活动一: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特点,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3.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玻璃、纤维等。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小礼品、进行材料的分类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反思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能漳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询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此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炙造材料的关系。

4、STS 煎 E 目标:能举例说明材料与曳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描缨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催过程。

二、教学重点:1 / 4佯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憎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缔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交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疹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使教学准备:铝制饭盒、办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所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粕、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倚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舒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瑚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煎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痉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粥第一课时乐生疑教师:迂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务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眷吗?生齐:不会。

教师廊: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惯什么材料做的呢?学生:是旧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腕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亭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诗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探顷究解决学生小---------------------------------------------------------------最新资料推荐------------------------------------------------------ 组进行讨论。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2、知道一些常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知道身边的一些日常用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培养目标: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3、学会观察,通过看、闻、摸了解物品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会简单描述实验现象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上学期主要学习如何观察物品,因此,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能简单地描述物品的特征,但语言不够科学,描述得不够准确,表达能力有待培养。

学生之前接触的实验比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想到解决方法,需要老师的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学生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并能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而且能判断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在《物体的分类》这一课中,学生学会了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本节内容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制造新材料的实验中,引导学生从看、闻、摸三方面进行观察,并学会描述实验现象,及时进行记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难点:动手制作新材料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牛奶、醋、勺子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教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玩意,大家看一看(投影展示)。

这些不同形状的小玩意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我请同学摸一摸,是软的还是硬的?我请同学闻一闻,闻到了什么味道?学生:有点软,闻到了牛奶的味道…..教师:这个物品是老师亲手做的,等会老师也教同学们做,好不好?要制作这个物品,我们要知道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身边的材料。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的了解,以及对材料的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材料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材料的名称和特征。

2.能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

3.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

2.准备分类和识别的材料样本。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每组发放一些材料样本,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区分不同材料的制品?如何提高环保意识?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思考家庭的材料使用情况,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中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本/
年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
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四)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活动准备:
1.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2.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
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自己找到的材料告诉他人,乐于与人合作。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初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用具
PPT、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玻璃棒、牛奶、醋、打火机、过滤网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出示几种学生熟悉的物品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看它们是什么?
生: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烧杯。

师:这些都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生:钢铁、黏土、塑胶……
师: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就课本第40页,跟学生一起谈谈古代人如何运用身边的材料。

师:我们的生活用品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那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0, 观察图片,说说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
生: 衣服用动物的皮毛做的,房子用木材和动物的皮毛建的,打猎用木棍,用石头来切割东西……
师:那么他们的生活用品材料来源于哪里?
生:都是在身边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材料。

师:对,他们制造生活用品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存于自然环境中的,比较粗糙简单的。

那么我们把这样的材料叫做什么?
生:天然材料
师:你在书上哪里找到的?请同学们把它画出来。

再请同学把它读出来,然后全班再齐读一次。

(定义: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板书:天然材料:木材、岩石……)
师:天然材料可以制成哪些生活用品?书本P41,请学生说说。

(6幅图,一个学生说一幅图)
师:除了以上的,天然材料还可以制成什么物品?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填写在P41下面的表格里。

(填一、两种物品就行了,请4个同学回答)
师:我们用天然材料可以制成这么多物品,那么天然材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生:不是的,是有限的。

师:天然材料是取之有限的,会有用尽的一天。

(板书:有限)所以人们为了预防这一天的到来,还有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就不断地对天然材料进行创新,于是人们创造出种种新的材料,是什么呢?
生;人造材料
2、通过设疑,引出新的探究内容。

师:对了。

请同学们翻到P42,看看什么是人造材料?
生:人工制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师:如何“人工制成”,需要用一些方法或什么的吗?
生:对天然材料加热和一些复杂的方法。

师:(出示PPT:天然材料的定义:天然材料通过加热或用其他一些复杂的方法制造出的新材料,就是人造材料。

)请在书本上画出来,然后齐读一次。

(板书:人造材料:加工)
师:你们知道有哪些人造材料?
生:钢铁、玻璃……(板书:钢铁、玻璃……)
3、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我们人类非常聪明,能充分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新材料。

如何制造人造材料?老师给你们做一个实验;自己动手做“塑料”。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实验的步骤。

(PPT 呈示出来,老师一边解说,然后做实验)(实验前,老师要介绍实验器材,为了让学生明确实验中用上了醋,不仅学生仔细的观察,还让他们闻一闻,亲身的感受一下。


师:我们的实验已经做完了,但这种人造材料冷却成型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老师就把前几天我预先做的冷却后凝固的塑料展示给你们看看。

(展示并让部分学生去摸一摸)这种塑料称为酪蛋白塑料或乳塑料,被加工成纽扣、发梳、刷子、甚至首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PPT图片)。

人造材料还可以制作出哪些用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
4、做练习题,检验区分两种材料的效果。

师:大家今天的学习态度很认真,老师想通过一些练习来检查你们掌握的情况。

好,请你们来做一做试卷上的练习题。

5、提高认识,适当的进行思想教育。

师:无论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它们真的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过度的使用材料好吗?(四人小组讨论)
生:不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师:材料的发展及大量使用给地球带来了不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
此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材料。

(板书;合理利用)
(三)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你们家里哪些物品是用人造材料做的。

把P43的调查表填好。

板书7、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木材、岩石……
有加
限工
人造材料:钢铁、玻璃……
莫碧超
2014.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