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五年级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1 热水变凉的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使学生了解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有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
3、能用数据记录热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热水1杯,水温计1支,计时器1个。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都见过热水,也经常跟它接触。
那么,我们知道倒一杯热水或沏一杯热茶,过不了多久,水慢慢变凉了。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有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还是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我们今天就动手做一下这个实验。
(热水变凉的实验)二、动手做。
1.几个同学合作,先分好工:谁测量水温?谁计时?谁做记录?2.测量水温,要确定每次间隔的时间。
3.把每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
热水温度变化测量统计表测量间隔时间:分钟4.把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完成第三页统计图三、想一想。
热水在自然状态下由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怎样的?四、试一试。
给一杯冷水加热,水温会不断上升直至100℃。
水温的规律又是怎样的?按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2 冷水和热水活动目标: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
重点、难点:测量水温的变化。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同学们我今天有一件事让我很烦恼,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今天中午我有一个邻居带着孩子到我家去了,我看到有孩子来了,于是就急忙拿出了冰激凌和雪糕让孩子吃,孩子还没说什么,大人很不高兴,有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从不高兴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本来就很冷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更冷了。
)那么有谁能说说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大人和孩子都会很高兴呢?对了,当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一学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
(板书课题:冷水和热水)二、我看今天来的同学们都很讲卫生,你们每天早上用什么洗脸呀?用冷水还是用热水?你所说的热水是刚刚烧开的水吗?你的洗脸水是自己准备的吗?你是怎么准备洗脸水的呢?(先放上冷水,后一点一点的添加热水,直到手的感觉合适为止。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火柴(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手电筒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板、彩笔、剪刀(2)订书机、铅笔、直尺(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制作:分组讨论,按照图纸制作风向标。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植物标本、图片(2)调查表、笔记本(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调查:分组讨论,填写调查表,记录不同植物的特点。
(3)总结: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讲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活动主题:探索声音的产生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气球、木棒、尺子(2)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气球和木棒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陶真慧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技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本学期对科技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更集中,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课堂更规范, 学习习惯更优良,对“科技活动”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实验探究;第二单元是科技制作;第三单元是科技前沿;第四单元是科技创新;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3、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象。
4、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实施措施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五、学生辅导1、辅导对象: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的一部分学生。
2、情况分析: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自信心强,求知欲强,聪明,不怕吃苦受累。
3、辅导目标和措施:①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年级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五年级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五年级学生了解并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的形
成与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等科学素养。
活动准备
1. 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准备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具。
2. 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安排志愿者协助活动进行。
3. 准备学生实验用具,包括放大镜、塑料袋、夹子、透明瓶子、水、土壤等。
4. 分组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实验记录本、小奖品等。
活动内容
1. 活动开始前,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相
关知识,并介绍本次活动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实验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采集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然后在实验室中,让他们观察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小组竞赛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系列的问答、填字、制作海报等小游戏,巩固他们在实验环节中获得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4. 活动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展示小组制作的海报或展板。
活动评价
1. 鉴于本次活动的特殊性和实验步骤的一些难易程度,建议将该活动评定为比较优。
2. 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认真实验,基本达到了活动预期目标。
3. 活动设计合理,实验内容丰富有趣,小组竞赛环节增强了学生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印象。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单。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基本概念。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单。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针、铁丝、塑料片、磁铁、棉线。
(2)指南针制作指南。
(1)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
(3)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改进制作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指南针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记录笔和笔记本。
3. 活动过程:(1)布置调查任务,讲解调查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身边科技产品的信息。
(3)整理调查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未来教室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提高学生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注。
(3)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1)未来教室设计方案模板。
(2)绘画工具、剪刀、胶带等材料。
3. 活动过程:(1)讲解未来教室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未来教室方案。
(3)学生动手制作未来教室模型。
(4)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活动主题:学习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2)

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了解实验过程和种植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
教学安排
1、小喷泉
2、测对针刺的反应
3、测抓尺反应
4、纸盒烧水
5、自制冰激凌
6、制作动物标本
7、自制风筝
8、简易降温
9、神奇转基因生物
10、车船造型
11、天气预报
12、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13、寻找创新项目小创造小发明
教务处意见
同意按此计划执行。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操。通过习,他们发自内心认识到科学在我们生
三、
教学措施
1、从科技活动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班级
五(1.2.3.4)
科目
科技
周课时
1
一、
学情分析
科技活动课给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开创了一片探求科学、学习技术与社会实践的新天地,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经历,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介绍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教师归纳光的传播规律,强调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竹签、彩纸、胶带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现象。
(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观测风向的方法。
三、活动主题:电磁铁的制作与应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铁钉、电线、电池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电磁现象。
(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学生利用电磁铁进行铁钉吸引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和磁性变化规律。
四、活动主题:环保小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技常识介绍1.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介绍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和发明。
3.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
3.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应用。
第三课时:电子电路基础1. 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
2. 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
3.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电路应用。
第四课时:编程入门1. 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
3. 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五课时:科技小制作1. 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项目。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
3. 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科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科技制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制作中的表现。
3.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科技知识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编程软件。
4.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六、第六课时:探索光学现象1. 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学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彩虹等。
3. 分析光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七、第七课时:了解能源与环保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作用,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科技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施新课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三.学情分析
一、本学期五年级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科技活动,几个别学生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四.教材分析
本册科技活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7周,安排了15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五.教学措施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
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
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③家务劳动。
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附教学进度
执教人:方晓荣 2011-9-1。